作者ckTHU (XD)
看板Geography
標題Re: [新聞] 陳其邁提遷都反制藍版財劃法 黃偉哲:若
時間Thu Jun 27 16:49:14 2024
※ 引述《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之銘言:
1F:推 ckTHU: 以台灣企業的現況這種說法,至少目前暫時看起來,跟「倒果 06/21 11:14
2F:→ ckTHU: 為因」差不多,1. 荷蘭瑞士產業類別如果從榜單來看確實相 06/21 11:14
3F:→ ckTHU: 對臺灣豐富,不會單押哪個地區、或是單押單一產業,怎麼不 06/21 11:14
4F:→ ckTHU: 去看這些國度的制度有利於創造多樣性,或促進國內相互公平 06/21 11:14
5F:→ ckTHU: 競爭的長遠效益?2. 由於各區域平衡發展也可能讓產業回歸 06/21 11:14
6F:→ ckTHU: 他們的區位優勢,台北的盆地金融不就造成了養一堆人佔了台 06/21 11:14
7F:→ ckTHU: 灣最大型的企業近 1/3 數卻在世界金融競爭力只排 67-69 甚 06/21 11:14
8F:→ ckTHU: 至連人口少得多的城市都不如這樣的結果嗎? 3. 別忘了荷蘭 06/21 11:14
9F:→ ckTHU: 瑞士是用台灣近半甚至 1/3 的人口創造這樣的產業多樣性, 06/21 11:14
10F:→ ckTHU: 還在人均 gdp 屌打台灣 06/21 11:14
: 倒果為因的恐怕是你XD
: 1.台灣產業發展,相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看大企業總部榜單就更不準了
: 不然你要怎麼解釋The Global 2000上面顆粒無收的台中,做為第二大城的發展,可能還比The Global 2000上有幾間企業設總部的某些台灣城市好?
: (更不用說也不是每個產業都那麼吃規模經濟)
這邏輯並不清晰
分散不單押哪個地區、或是單押單一產業,跟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又有何相關性?
SMEs 西方相關研究很多,歐洲每 10 萬居民 SMEs 密度
https://tinyurl.com/5exnnwf3
圖表不難看出,瑞士剛好是以大企業為主,荷蘭則是中小企業 (SME) 為主的經濟體對照
無論荷蘭還瑞士,在企業整體的多元性、競爭力甚至總部分散程度,還不是屌打台灣
而且人口還只有台灣 38% - 75% 左右
台灣公司
總部所在地 列表
Taipei 32
Hsinchu 4
Kaohsiung 3
New Taipei 2
Taoyuan 2
Keelung 1
Tainan 1
台中確實沒有排進 Forbes 2023 The Global 2000 大型企業總部
新竹考慮就業規模與工研院科學園區發源地還可以理解,其餘就是 0 與 3 的範疇
基本上與 0 有何差異?怎麼不去跟 32 的比?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
: 2.台灣會變成單押IT產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
: 主要是因為這部分的貿易受WTO資訊科技協定(ITA)保障,不需另行簽定FTA或額外加入區域貿易協定,即可享有免關稅
: 而後兩者的部分,受制於兩岸局勢跟台灣的國際地位問題,剛好是台灣相對其他經濟體較難以達成的部分...
台灣當然有國際地位的問題,但你表述不是很好理解,是想說明
在同一框架下 MFA 對於纖維紡織、 AoA 對農業、GATS 對金融服務等協定
並沒有像 ITA 對 IT 跟半導體產業環境有利?所以致使台灣只能單押 IT 半導體
還是怎麼個觀點?
: 3.並不是因為台北是個金融城市,導致台灣因為資源集中灌注台北這個城市,卻無法發揮國際競爭力,導致資源的浪費
我的觀點比較簡單,台灣的金融產業會聚集在台北只有一個誘因
如同日本國土交通省所言「首都作為信息發布源的優勢」
瑞士金融中心不會位於首都 Bern
Zürich, Geneva, Lugano 這 3 個城市往往是進入 CFCI34 金融中心排名的城市
剛好分佈在瑞士國土不同方向的德語、法語與義語區
就算台灣沒有瑞士這麼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應學德國把金融中心單獨剝離開來
讓金融業去找尋符合自己的區位優勢發揮其專業性。
: 而是不管在哪個經濟體,金融業都必然,也需要吸引資源的集中灌注
: 所以規模必然大,自然也比其他產業容易擠進大型國際企業排名...
: (結合第一點,私以為您並不了解各產業的特性有所不同)
你可能沒有發現... 台灣擠進 The Globel 2000 排名的金融企業有 19 間
而瑞士只有 17 間... 何況還分散在上面說的 3 個城市 ....
台灣金融業集中在北市的規模不夠大嗎?
: 台灣的金融業會在台灣的大型國際企業排名中擁有三分之一的數量,卻缺乏國際競爭力
: 反應的正是台灣的金融業缺乏整併,導致資源分散無法發揮規模經濟
: 才會家數多,但都缺乏國際競爭力...
: (台灣金融業的另一個問題,是因為兩岸關係的問題,台灣這些防陸資管得很嚴,那就相對比較不適合發展金融業...)
可能台灣單一金融企業的 AUM 不夠有力,但高達 19 間的數量並沒有證據顯示規模太小
何況這個 Ranking 指的是城市排名,不是單一企業排名。
: 4.歷史維度的欠缺恐怕也是您的另一個問題
: 荷蘭也好,瑞士也罷
: 都是早在一百年前甚至兩百年前就開始工業化的old money國家,但又不是殖民海外的主力...
: 跟台灣這種一甲子前才開始工業化的前殖民地根本不能比
: (殖民地由於向母國供給原料,以及做為母國工業產品傾銷地的特性,因此往往會集中發展海運來往母國的港口城市
: 而戰後雖然各殖民地紛紛獨立,但有時運氣較差者,碰上天災,戰亂及飢荒,人道資源以上述大城市做為投放主力的結果,往往使情況更失控...
: 另外殖民帝國也常常會出現發展集中首都的狀況,這是因為做為資本輸出國,首都在資本輸出和控制的角色上更加吃重...)
殖民時代的列強,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美國荷蘭並沒有發展集中首都的狀況
西班牙也很難說是完全集中 Madrid 發展的國度。至於英法葡俄有這個情況沒錯
但別忘了台灣根本不是殖民列強,是「被」殖民的國家還說得通
大英國協下的加、紐、澳、南非等先進民主經濟體,也不是走上這條集中發展的路
: 而瑞士靠教宗瑞士近衛隊慘烈犧牲,建立的中立國地位,和客戶保密制度帶來的金融業發展
: 也未必是台灣學得來的(尤其是前者)
同意,瑞士的信用積累不是台灣可比擬
11F:推 ckTHU: 海牙跟阿姆斯特丹直線距離 55km 你的意思是他們同屬一個都 06/21 11:18
12F:→ ckTHU: 會區嗎,還是什麼論點? 06/21 11:18
13F:推 ckTHU: 我用 Google 標台北車站,55 km 都快到新竹湖口了 06/21 11:21
: 更正,我查到的是64.6公里
: (之前查到的41.4公里是以AMS-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算的,機場在阿姆斯特丹南郊)
: 不過行車時間也就四五十分鐘,要說是同一個都會區也不盡然錯
: (北北基桃宜我都算同一個都會區了...)
我查的 55km 是直線距離,你的 64.4 km應該是行車距離
但無論哪一個都已經超過台北車站到新竹湖口之間的直線距離了。
14F:推 ckTHU: 不要在說有「很努力」去做區域均衡這件事,有沒有做是要看 06/21 11:27
15F:→ ckTHU: 數據(經濟產業薪資創說分佈)與人口移動+建立哪些制度, 06/21 11:27
16F:→ ckTHU: 這才是試金石,而不是空口說白話 06/21 11:27
17F:推 ckTHU: 被省府制肘還有一個選項,就是遷都到中興新村或廣大中部一 06/21 11:33
18F:→ ckTHU: 帶,也比全塞北市導致養出一大群既得利益動彈不得好。200 06/21 11:33
: 那照你這個理論,不也只是在中部創造出另一群既得利益者?
: 除非學商朝早期三不五時就遷都XD
: 說真的台灣確實存在資源投入不平等,和一些發展不均的問題...
: 但這個問題光靠仇恨台北恐怕是不夠的
: 仇恨解決得了什麼呢?
這一切的問題,來自「制度規劃」
制度對於人性弱點的防弊,這些本質是可以說清楚的
而不是反對就推給「又再製造仇恨」、「只會重北輕南」
之前文章下面的推文討論給你參考下
#1cOmlKCi (Geography)
美國在兩百多年前制憲的時候就知道首都「不可避免」地會創造一群既得利益者
他們也知道這些在首都政府的官員不可避免的會對當地產生連結與依戀
對其他州,或其他州出身的人,在官員選拔的過程產生不良影響
(AID):
#1cOSYajt (Geography)
這就導致今天為什麼
- 美國今天的參議院投票權是各州平權
- 美國總統提名的內閣官員是由「參議院」行使同意權而不是「眾議院」
- 美國首都不在任何一個州的首府,反而被被憲法第 8 款限制在邊長 10 哩的正方形
成立特區,且 D.C. 居民沒有國會兩院投票議席?
19F:→ ckTHU: 多年前美國制憲這些就告訴我們的道理,在西方先進民主經濟 06/21 11:33
20F:→ ckTHU: 體此後的規劃都可以看到制度防弊的延續。說到政黨就匪夷所 06/21 11:33
21F:→ ckTHU: 思,台灣幾大政黨難道缺乏歐歸美歸的官員嗎?何以將別人 2 06/21 11:33
22F:→ ckTHU: 00 年來討論如何防弊自肥的制度精神全然視而不見? 06/21 11:33
: 美國...說真的目前美國的生活品質,擺在全球民主資本主義陣營,都不算多出眾了
: 而且美國的政商關係,大概是黑到其他人聽了會瞠目結舌的程度XD
: 像是普渡製藥,波音737Max之類的
: (甚至美國某些法律擺明了直接把政商關係合法化)
這種討論沒有意義吧,為何不拿些數據來討論?
EX 人均可支配所得?還是更現實的人的腳往哪裡走?
台灣人如果要移民,首選會是哪?
: 其實我不太贊成你拿這篇出來
: 因為這篇的立論包含了很強烈而且並非善意的政治立場
: (甚至忽略了台灣的地區差異失衡是在1990年代後期,北部為主的科技業獨大
: 中南部卻受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後才失控的)
比如哪些非善意的政治立場?他的論述我無法辨別他的政治光譜,還是你可以說說看法?
也有點擔憂我拿美國開國元勳 200 多年前說的那些話,會不會也被視為非善意?
: 再說其立論的四個點,後兩者這幾年算是暫時解決了(經濟倒是不可能永遠好個不停就是了)
: 前兩者的話,真遷都了台北的房價也不可能跌,倒是遷過去的地方只會炒得更誇張...
: 而分配正義的部分,說真的也只是某些基礎建設沒補齊的應該補齊而已,未必需要動到遷都大法...
遷都的「本質」是「政經分離」這個制度本身,對人性的防弊機制
如同 Gerry 先生 (Elbridge Gerry) 所言
「整個美國的普遍看法是,聯邦政府的所在地不應該是任何一個州政府的所在地,
也不應該是任何大型商業城市。」
THE RECORDS OF THE FEDERAL CONVENTION OF 1787 #Page 127
Volume 2
https://www.loc.gov/resource/llscdam.llfr002/?sp=1&st=grid
就算基礎建設補齊,下一代還是面臨同樣「政治經濟權力過於綿密」的問題
那些位於首都圈的官員還是代議制國會議員,各項經濟、媒體等權力集中一地
導致首都權力過大,甚至輕易的讓自肥條款上檯面,這早就失控了。
(EX 統籌分配稅款北市保障 3% or 營利事業營業額權重 50%)
24F:→ ckTHU: 遷都議題多年前 k 版友陳述的+本人補上的歷史文獻與數據 06/21 11:45
25F:→ ckTHU: 其實大體都很清楚了,S 版友您也是當年在底下回覆的其中一 06/21 11:45
26F:→ ckTHU: 個。日韓在政經分離制度絕對稱不上優等生,甚至可以稱為先 06/21 11:45
27F:→ ckTHU: 進民主經濟體後段班。但從你當時甚至直至今日的觀點,也不 06/21 11:45
28F:→ ckTHU: 難看出難以脫離「倒果為因」。日本國土交通省的遷都論述與 06/21 11:45
29F:→ ckTHU: 近年來遷文化廳、韓國遷世宗,雖然對已呈現單極發展的態勢 06/21 11:45
30F:→ ckTHU: 只是杯水車薪。但起碼別人的政府肯「認錯」起碼正視單極的 06/21 11:45
31F:→ ckTHU: 負面影響。至於台灣,從政府到社會看來很缺乏「認錯」或反 06/21 11:45
32F:→ ckTHU: 思的文化,更不用說有沒有實際作為了。 06/21 11:45
: 韓國搞世宗市終究是不上不下的
: 日本把文化廳遷京都恐怕也是象徵性的東西而已,改變不了什麼本質
: (而且日本國土交通省的遷都論述,奠基在日本企業的結構是繼承戰前財閥基礎,以金融機構的信貸關係為基礎,由商社做為"情報"與決策體系的金閥體制
: 如果說韓國的超財閥體制還有點借鏡日本此一理論之價值
: 那台灣在1970年代後期發展大貿易商失敗後,情況就完全無法套用了)
: 至於認錯...我只能說政治心理學研究出來的結論,就是認錯先輸一半
象徵性?你是不是沒有看過國土交通省針對「首都機能移轉」有完整報告?
https://goo.gl/xQ6j36
也不用跟德美荷瑞加澳紐這些世界最先進的民主經濟體比
起碼,韓國、日本在「政經分離」制度、還是分散式國土規劃做得再爛
有最高主管機關做出的報告,也有遷移的規劃與動作
台灣拿什麼實績跟立場去說日本韓國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124.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Geography/M.1719478161.A.3FB.html
※ 編輯: ckTHU (59.127.124.8 臺灣), 06/28/2024 18: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