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imol (塵埃)
看板FamilyCircle
標題[新聞] 古早版身分證 「大」有看頭
時間Sat Jan 6 16:18:56 2007
全國進行20年來大規模換發身分證,台北市有戶政事務所發現「古早」身分證,除了民國
55年、65年版,還包括43年的身分證,有50年以上的歷史,不少工作人員表示,還是第一
次看到,令人大開眼界。
戶政所人員指出,越古早的身分證,沒有膠膜,尺寸很大,要填寫的資料越多,但到了現
在,越來越小,可以放在皮夾,顯現出來的資料也越少,因為民眾越重視隱私,也代表社
會越民主。
戶所工作人員指出,不少拿著古早身分證來換新證的民眾,都移居國外多年,這次趁著回
台灣,就順便來換新證,不換身分證不會受罰,但不能辦護照、健保卡及戶籍搬遷等多項
登記,也不能選舉。
身分證是台灣社會演進最佳見證。內政部戶政司官員指出,台灣光復以後,民國36年起隨
著民眾設籍,大模規發給身分證,但當時剛開始設籍,為辨識身分安全考量,身分證還有
十指指紋箕、斗的記號。
官員表示,依慣例,身分證約10年換一次,因此43年、55年、65年、75年都曾大規模換發
,這次舊證用了20年才換,是研議到底要不要和駕照、健保卡等合為一張等原因,才會延
遲。
戶政司指出,43年版的身分證就像縮小的戶口名簿,紙質很薄,也沒有膠膜,但顯示的資
料很多,除教育程度、行業,還有戶籍記事,不論民眾結婚、離婚、入出境等,都要註記
。
55年的身分證改成兩面,除了男女顏色不同,正面加註血型;戶政司官員表示,當時驗血
不容易,有民防上的考量,一旦碰到緊急狀況需要輸血,看身分證一目了然,對個人也是
保障,65年版的也有。
75年版尺寸縮小一點,減少戶籍記事、血型及教育程度,但增加出生地,因不少民眾移民
國外,需要出生地資料,而為了族群融合,81年戶籍法修正後,身分證不再登記本籍,改
為出生地。
95年版身分證,越來越輕巧,載明資料不多,改採橫排,原住民可並列傳統姓名,為安全
起見,身分證兩面全封膠,要改戶籍地址,就要重新辦一張,但之前民眾連配偶欄都要取
消的建議,未被接受。
更新日期:2007/01/06 09:00 記者: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06/2/9141.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