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stika ( 曾無有終始的愛戀)
看板Education
標題 當代還能怎樣批判教育學呢?
時間Sun May 2 12:56:25 2021
台灣的青少年沒有機會說出「Freire書中所寫的就是我!」
或許現在巴西的青少年也是如此了...
Freire生平去過哪個地方,就應該蒐集那裏的回響,而不是只認證美國的經驗為批判教
育學的全部。我讀過南歐Carmel Borg與Peter Mayo的文章,以及以色列Gur-zev一派。只
是在非學校的脈絡,似乎沒有什麼回響,至少檔案學所說的「證據」也是缺乏。在幾本自
傳式的書中,提到他的足跡到過幾個太平洋島國,恐怕也沒有在文化復振之內。
這些年來,囤積技能似乎是更加猖獗了,而且愈來愈不知道是否確實的囤積到了。那些
恩賜技術以及恩賜工作機會的人們愈來愈動他不得,否則「忘恩負義」的罪名會落到頭上
。
湮滅在監察院的大量證據,以「消除毒化思想、奴性教育」之名行新一輪的毒化與奴性
。
事實上還未「受教育」的小孩都能理解受壓迫者教育學,而機關們的基層~~要非常基層
的人~~都無法理解受壓迫者教育學。必須要經過洗去腦中的DHA,才能夠獲得這份工作。
教育人士就是要會講大道理,而且在目前的脈絡中不會被反駁。
他們說弗雷勒太「理論」,選舉語言比較實證,聽得懂。這些基層有些是天生就「聽不懂
」,有些是學會聽不懂的。但最重要的是也有人永遠學不會聽不懂。像我就看過某篇作者
說什麼「應該要實用主義」,罵Freire「在過度華麗的詞彙底下」、「不知所云」
會操弄這麼華麗的反動修辭術,可以把弗雷勒樸實的語言打成華麗的詞彙。這就算了,言
論自由嘛,不過原文整本都用英文寫的,這樣「都很華麗」吧:更何況弗雷勒的母語不是
英語,可是葡萄牙語。他在美國寫成的那些書不只是弗雷勒的作品,而且是全部有志之士
的共同結晶。
當然,罵特定人士「用詞浮誇」總比一整批人都用詞浮誇來的容易多了。這是由於「行
動」與「對話」的用法完全相異的緣故。
也是看到有人會在名詞候用括號加註原文,就被痛罵炫耀知識。看來要使用密碼式的台
文,才叫「詞彙不華麗」吧!他們不至於去罵葡文援助與中文的障閡為「華麗」,是因為
台灣上下沒幾個人看得懂葡語;諷刺的是因為有基本英語能力的人很多,正恰好是這個使
得他們「看得懂」英語和中文之間的落差為「華麗」。
正好合乎Freire批判的那種要求用語要完全正確,「明晰」而標準化的作風!
用Luhmannian 系統理論能更好表達出Freire的看法:社會系統不是由單子堆砌而成的
,環境是系統的環境而不是單子的環境。
社會系統也不由「行動」構成,而是「溝通」...不用說,溝通與庸俗的用法也是完全相
異的。就連推動UBI,都還在想著用組織(垂直官僚、疊床架屋的監督)的方式而不是系統
分化。
應該要更加的無政府主義來達成這件基本需求。無政府主義不是靠招募來的,不是依賴行
政與財政的官僚作風生產出來的。
有人說什麼參加了遊行讓他「覺悟到」街頭運動只是「暫時」,「根本在」教育。
但我們的改革幾乎都是在學校之內改革,發展出一套只要離開學校就得做費的制度。簡言
之只要換了地點就只好換了腦袋。
教育學科發展出許多辦法aid學生能不憑著硬背與自己想辦法來面對,但很抱歉----只
要走出學校就都回復到要靠硬背以及自己想辦法。不再有辦法可以降低勞工的認知負荷
~~~勞工是因為肯接受認知負荷而成為了選民。
念書靠專注,而工作靠分心(也就是多工)的能力。勤能補拙在後者會導致自我否定,在K
書似乎是不會。
然而K書並不是弗雷勒認為的教育。教育原本是要幫助人類不要自己去「逆流向上」面
對環境的,但因為主張受教的階段性,即不承認成人教育與終生教育,只要「走入社會」
之前的努力全部都是廢話。
這樣看的話根本在出社會之後,而不再教育上了。因為教育是只要走出學校就視為作廢的
東西。
這可以用集集攔砂壩要求每隻鮭魚都要靠自己雙手逆流向上一樣,實際上根本沒一個能回
到上游一樣。
也像是路邊被輾死的蝸牛,再怎麼「自己硬起來」也不可能在輪胎之下抵擋胎壓 抽身而
出 全身而退。
只有敢於說出不合理為不合理,而不是you can、we can,才能免於喪失性命。
有人主張只要阻斷餵食貓狗,貓狗「自然」就會像個經濟人去他方討生計去了....然後
天天抱怨為什麼討厭的貓狗都沒有歸零。如果考量「地盤」對於動物的重要性,就得承認
畜生是有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的。
人類反而表現的活到剩下「呷」。為了捍衛必得吃苦的信理人必須雙重化,要去再三執行
斷後路,自己(這個主詞表現人與動物的同一性)想辦法。然而動物永遠無法被規訓到自願
打拼...他們正是把自願打拼視為人與動物的差別,但這麼看來是搞錯了。
一樣的,他們只好大惑不解的說 they為什麼不快去移民?
不能反覆進出的教育體系,豈能說是社會共有的資源??看了瑞典人會反覆進入大學念書
,讓我開始質疑這件事情........瑞典並沒有任何「實力」是靠不支薪和無學分去學來的
。Åsaさん也是靠政府飼也才能完成「再見Semptember」的。
相較於儒家文化圈視教育為一去不回的階段,而且百分之千都是為了「客戶」的需求
量身訂造。簡單說就是「供給面經濟學」。這與教出自律人格的口號背道而馳。搞了一大
堆後現代,只有職場上的競爭力(應該加引號)必須要「精進」,是絕對要現代主義的。這
樣的現代主義製造出對他們說很疑惑難解的空洞教育就是為了造好造滿這些空洞。
大學軍備競賽化,國高中也軍備競賽化:分分秒秒都在生產「履歷」、分分秒秒都在受
到控制---學習歷程。
請問這不叫集/極權主義嗎?而且是政府抽手的極權主義。
學資訊的都會體認到現代人被過量的文字與影像侵入無意識....這就是廣告。然而該指
出一件事情:為什麼被灌注這麼多資訊不會耳濡目然、「自然的」化成可以吃飯的能力呢
?
也可想而知它們會這麼回答:如果這麼簡單就能求生「那還叫做競爭嗎」.....
這麼說好了,我們在學校接受的填鴨式教育,難道不僅僅等效為一個廣告效果嗎?
資訊並不是什麼能增加利潤的資本。
「在學校時要多....」這種陳述和「要愛情長跑」好像是暗示了非關因緣,覺悟反正會
在特定時間會出現。
一代又一代的諄諄教誨在大學「時期」要多多這樣、要多多那樣:這樣的社會究竟為誰量
身訂造?歐洲上個世紀就不留情暴露出解答了,在那之後都包裝著「新創企業家」的外衣
掩飾。能力是由被雇用之時雇主單方向決定的,不存在浪漫的「互動」、「互為主體性」
。
不過更重要的是,再怎麼不會念書經由與朋友一起開讀書會(影劇動漫都很熟悉的景象)
都能應付考試,而職場上的反應能力沒有任何讀書會能夠應付過關。考試是能K書的,雖
然窄門仍然是窄門,耗在圖書館的時光都不會確定有所回報。
他們不如何去印證,絕對沒有任何毫無潛力的人。應該允許讓其退場的機制,而且要兼
顧沒人應該白死的承諾。
就業與國家考試乃教育系統的兩大障礙,這兩者是無法aid人的,它們只能作為一類
障礙:資格。記住:沒有磨損就沒有內耗。為了掩飾幾個錯誤,需要滾雪球的站在錯誤那
邊、在一次性的定義所有錯誤為正確。我一說「高中沒有什麼excel、powerpoint」他們
就氣急敗壞大罵「你不會自己去學阿」
真是有夠堂而皇之。 偉 哉!要 老 師 何 用....要名師何用!勞工=學徒的品質差別,連動到
老師之間沒有差別。什麼在「萬有」理論之內都沒有學不會的了...學子還是偏愛
Lazarsfeld那種有學到一套東西的安全感,可以買也可以賣。
對於社會學想像的,反正考試不考,工作也沒有用。瞧不起社會學的想像,人類學大概是
沒有想像?經濟學管理學則是禁絕有想像。UBI也異化成「軟實力」,那怎麼可以被容忍?
行政人員有這樣的特性:他們不認同所經手的業務,但也在做。
一本政大民族所50年,有些人的留文非常有水準,有些則十分低劣:這種人要否定自身
在學校的所學多半都採取這種形式:
「不要限制自己的發展...」
這難道不是一種尼采痛批的虛無主義?而在背後撐腰的,不是由職場定義出來的、柄谷行
人所說的「透視畫法」嗎?
我在想人類學科系會怎麼用「微XX」、「後現代XX」的手法否定UBI...。社會企業、公益
的「圈子」都會否定UBI,因為比起可見的米蟲,它們是高尚的食利者。
重點並不是什麼「不可取代的能力」,收入頂點0.001%的人口沒有這種能力也照樣屹立不
搖。寫AI的軟體工程師應該是科技的最先端,但可保證他們進不了0.1%、0.001%的聖殿之
內。之前有一陣子都瘋狂要孩子去寫程式,更早是要孩子學鋼琴。
藝術正是從野獸派以後就完全拋棄「畫的像=畫的好」。凡是能夠很輕易就被說成"實力
"的必定非藝術,說起來很簡單呢。我想學生所做的作品往往比所謂的「初心」都還要更
早。
初心往往是在面對吃飯壓力時隨手攀緣出來的。在連胚胎都還不是的時候,就已經超越
了成熟---所謂的成熟,反而是與改變自己成正比的。不曾考慮與不再考慮的差別
老梗的劇情對於第一次把它寫出來的人來說都是第一次。Freire當然鼓勵創作,而且沒有
要求人人都得優秀。所以要求創作必須是為了糊口則非常不合理。
應該要把Freire與一些講「日日新,又日新」的區分開來,雖然兩者都把人看成一種
becoming:弗雷勒允許不become什麼成果,可以對於他人是沒有交換價值(有用)的。
不應扭曲成:只要沒become成什麼就應該要剝奪其保障。
一個社會只要幾成"有"工作,就有足夠的個案可壓得八九成的人不得翻身。10%也可以
zoom成100%來講!把關...簡單說是面試,不知確保了undermine多少事物。無論自動化再
怎麼進步,永遠會有除不掉的摩擦力在確保著空耗。
如果你今天是個農夫,大概不會要求養殖的動植物「改變自己」。會很客觀的面對是當的
水質、濕度、營養、PH值等等,絕對不會要求畜生不吃草而長的好。
事實上這就是人的工作。
就只有人,是例外。人的彈性被說是無限,而動植物則毫無彈性。這些難道會是事實?
也沒有人會對著魚還是水果大罵草莓族、
大概只有揠苗助長故事的主人公會這樣吧。
Freire寫作《受壓迫者》是還在農業時代,《希望》則已經觸及了後工作時代。波索
那洛與當初流放Freire的那干軍政府差別何在....這個問題很難呢。
--
N某圖文網頁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virgin_spica
以MAHORABA TUNAK為首的改編圖文,
以Akaa'sa Chromatic為首的創作,
.......不定期發文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84.2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Education/M.1619931389.A.3D7.html
1F:噓 deepdish: 這種太長的東西 沒人想看 請濃縮好嗎 03/10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