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tsung2 (宗宗)
看板Education
標題[討論] 孟荀人性論及其教育比較
時間Wed Dec 4 16:16:49 2019
https://imgur.com/mAsJ3ba
請比較孟子與荀子對於人性的主張有何不同?而在教育上有何不同的作法,並評析兩種觀
點的利弊得失。
一、孟子
孟子認為善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人性本善,人生而就有仁義禮智,只是我們遺失了善的
本性,所以人才會有惡。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找回遺失的本性,了解倫理道德(明人
倫),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如果人性本善,那麼就暗示著人有教育的可能性,人可以透過教育去引導出人原有的善,
因此,孟子重視啟發式的教學,啟發學生的領悟力,進而學生就能觸類旁通,找到更完整
的本性。
所以在人性本善的意義下,自學會比他教更為重要,因為自己的本性,透過自我領會是更
為紮實的學習。然而,自學的品質在於循序漸進與專心有恆,所以學習要有步調,並且要
尊重學生的人格,才不會揠苗助長。
二、荀子
荀子認為惡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人性本惡,人生而就有七情六慾,而這些情慾皆是惡的
,必須透過人為的教導,使人向善。因此,教育的目的即是教化人性,使人為善。
如果人性本惡,那麼就暗示著自然是惡的,但事實是人可以透過人為的介入,使人向善,
所以人有教育的可能性。那麼,什麼人介入就變得非常關鍵,故荀子重視良師益友及環境
對學習的影響。
三、比較
綜合以上討論,孟子重視由內而外的啟發式教學,激發出學生的自主性,且尊重其主體性
,不給予過多的成見,但學生就必須要有更高的主動性,不然遇到被動的學生,這樣的教
學方式也是徒勞無功。然而,我們如何確保學生的啟發是向善的?所以適時的介入可能也
是同等重要的。
荀子則是重視由外而內的灌輸式教學,透過外在人為的規訓與標準,將自然之惡做一種改
造,進而彰顯出人為之善。但另一個問題是,外在的規訓如何可能成為內在的本能?只要
透過長期的學習就有可能嗎?以及學生如何擁有主體性的可能?如何避免使教育成為同一
化的工具?
我認為人應該是善惡的共同體,甚至善惡本身就是共通體,善惡是會交互行變的,所以教
育的目的就是促進善惡不斷的形變,使個體成為個體。然而,性善論與性惡論都享有同一
個本質,也就是有完美的二元預設,認為善惡是二元對反的概念。
四、補充
朋友A:
荀子主張人本身的「性」與生俱來,無從比較的。但由於人進入社會、人與人之關係下,
人的自然天性不會跟社會中「妥協」的「性」完全相符合,有troublemaker 的可能性,
所以才稱作「惡」。「人性本惡」是簡化後的說法,在社會脈絡下的「性」某個面向可以
為「惡」、但自然之「性」打從開始就沒有善惡之說。荀子認為任何價值判斷都是後天形
成(經驗性),並非孟子的本質說(先驗性),因此透過學習達到「化性起偽」。
性是無從比較的,舉例來說,小孩自己在玩玩具時,我們不會說「玩得很善良/邪惡」,
頂多是「看起來很開心/有趣」。也可以說是「本我」跟「超我」的比較?一個是做任何
事不受約束、但進了社會隨心所欲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回到善惡,我認為善惡的區別是符合社會規範與否的差別。
---
以上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8學年度碩士班招生考試試題,考科為教育史與教育哲學,系
所為教育研究所。試題答案是我個人的見解,歡迎在底下留言或私訊我,跟我一起討論。
---
嗨!大家好~我是筆者宗宗,最近在準備教育所的考試,本身非教育背景者><,所以對教
育學的認知可能還很淺,不過我自己有不少想法想分享出來,甚至也想知道大家的想法,
畢竟我認為知識就是要被分享與討論出來的:)。
在宗宗大學裡,所開設的必修:宗宗學,是一門關於宗宗對於教育學的想法與整理。
▎宗宗學 Tsungology
Fb:
https://www.facebook.com/tsungology
Blogger:
https://tsungology.blogspot.com/
▎原文:
https://tsungology.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82.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39.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Education/M.1575447411.A.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