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moz ( This can't do that. )
看板Drum
標題Fw: [分享] 專業音控的異想世界(上)
時間Thu Jun 19 22:24:27 2014
※ [本文轉錄自 BandPlayer 看板 #1JeNpHTD ]
作者: streetmusic (頭頭) 看板: BandPlayer
標題: Fw: [分享] 專業音控的異想世界(上)
時間: Wed Jun 18 19:49:35 2014
※ [本文轉錄自 Vocal 看板 #1JeNoF6O ]
作者: streetmusic (頭頭) 看板: Vocal
標題: [分享] 專業音控的異想世界(上)
時間: Wed Jun 18 19:48:26 2014
圖文網誌(附檔案下載連結),無部落格廣告:
http://streetmusic37.blogspot.tw/2014/06/blog-post_18.html
身為表演者的我們汲汲營營於自己的音樂,在台上聲嘶力竭,
為的就是把意念寄託於音符之上,冀望能直達台下觀眾的心裡。
在這當中,音控人員就是關鍵的橋樑!
表演者和音控人員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卻常因為互不了解產生摩擦。
到底,真正專業的音控人員們在想些什麼?
就讓台灣大師級的音控前輩 企鵝老師 來告訴你!
- 正文開始 -
企鵝老師(黃偉峰)是我比超偶時期的節目音樂總監,
為人幽默風趣外更是一身硬底子真功夫。
除了主修音響工程、擁有多張證照外,履歷一攤開更是嚇死人:
" 動力火車 暴風現場 " Live 專輯_ 製作人
第14屆金曲獎流行音樂類_ 評審委員
帕華洛帝巡演告別演唱會台灣場_ 音響設計
台北小巨蛋 Taipei Arena_ 音響總監
iSET 超級偶像、CTV 超級星光大道_ 音響總監、顧問
許如芸、庾澄慶巡迴演唱會_ 音響總監
其實還有長長一串,礙於篇幅我就先寫到這裡好了...
果然名字裡面有 " 黃偉 " 的都不簡單,哈哈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遠,我們就來聽聽企鵝老師怎麼說!
Q:請問老師在各種場合擔任音響總監時,你的注意力都放在哪邊呢?
以一個職業的演出來講,設計會偏向針對表演者和表演內容來量身訂做。
這不只是音樂性,還有各種技術面的問題。
譬如說庾澄慶,他跟樂手們在 50 x 60 米的舞台上到處跑,
無線電訊號範圍跟無線電可用頻道的干擾就得事先設法避免。
我的意思是,專業的人員多半深入地去思考每個環節,
喇叭、監聽的設計也好,麥克風的選擇也罷,全都是依照個案衡量。
而這些甚至還不是我們最關心的,
我們考慮的可能是歌手在兩小時的 40 歌內他能做出的音樂動態在什麼範圍,
也就是如何讓演唱人從第一首到最後一首保持在最佳狀態。
舉例而言,當你聽到耳機音量小,下意識你會大聲唱;
當耳機很清楚很多細節,你會去控制你的用力。
在這裡面,專業人員就會適人適地做靈活的變動。
Q:關於內場監聽的調整,老師的看法是?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許多表演者會想把內場的聲音弄的很漂亮。
實際上,監聽喇叭根本不需要好聽,但一定是很幫助演出的設定!
他存在的意義是讓你準確地監督自己,保持表演正確,而不是求音質多好或音量多大。
假設一個 30 x 20 米的大舞台,Bass 手跟鼓手離了 10 米,
那他想要聽多大聲都沒差,因為離他太遠了。
但如果 Bass 手今天跟鼓手離 2 米,監聽再大聲都贏不了鼓的。
一直把音量往上調不只內場會轟,麥克風也收進了許多不乾淨的聲音。
除了容易不停地串音(註1)之外,更會犧牲聲音的動態和表情,
因為旁邊夾雜很多大鼓和 Bass 的干擾,表情聽起來還是平的。
這導致外場沒辦法做進一步的調整,因為聲音都雜在一起,相位全亂了。
Q:請問老師,怎麼樣的內場監聽才能幫助演出呢?
比如主唱可能為了清楚進歌點需要 hi-hat,為了把音唱準需要吉他或鋼琴。
假如是唱搖滾歌曲還會要多聽一點小鼓,因為 2、4 拍很重要。
相對上來說,大鼓對主唱沒那麼不可或缺,
然而 Bass 手身為節奏和旋律的橋樑可就不能聽不清楚大鼓點了!
Bass 手監聽裡很清楚的大鼓卻可能影響其他樂器表情的能見度,
但由於你是 Bass 手,為了彈準、彈穩這或許是必要的犧牲。
吉他手則需要清楚的 Keyboard,因為和弦常常要和鍵盤對位。
鍵盤之於吉他手,就如同大鼓之於 Bass 手,
在監聽裡推大都是為了要幫助他們正確地去做該做的事,減少演出時的錯誤。
那你可能不需要很清楚的過門,因為過門對於幫助你的演出品質沒太大關係啊!
如果把 Tom Tone (註2)、Overhead (註3)拉出來可能搞得大鼓又不清楚了,
這時再回去推大鼓只會陷入惡性循環。
常常在做的時候是要點出這類型的問題。
Q:如果是外場的喇叭,老師調整的目標是?
好聽,感動人啊。
Q:怎麼樣才算好聽呢?
來,我現在要你講一個美女的標準你能馬上講出來嗎?你至少會要想一下嘛!
如果我拿張照片出來,你是不是能馬上說他美不美?
聲音也是一樣,弄起來好聽的時候你當下就會感受到,
但其實很難還原回去,確切地說出如果怎樣怎樣就一定好。
音樂是個連續的姿態,很難用一個框架框住、去定義,
這同時也取決於每個人過去的聽覺經驗。
譬如說你某把吉他音色覺得好聽,看了一下,Taylor;
後來聽到另外一把也不錯,Martin。
到第 15 把,你可能累積了 10 把 Taylor、 3 把 Martin、2 把 Gibson,
在你的排名內 Taylor 是好吉他,比 Martin、Gibson 都好,
只因為你聽過的好吉他裡 Taylor 比較多。
那 Taylor 是不是真的比較好呢?不一定。
假設再過五年你聽更多,排名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你會發現品味無法量化,卻可以慢慢建立。
如何建立?多聽音樂就能建立,因為聲音是一種記憶。
這在音響的調整上道理也是相同的。
Q:如此一來每個人的好不是都不同嗎?
每個人的認定當然都不相同,但還是會有交集。
做表演這麼久了,我慢慢地傾向於用一個民主的方式來決定,
也就是去同意多數人認為的好。
大家都覺得好,那應該就還不錯!他至少代表著多數人的肯定。
那理論上、深度上尖端的好會不會符合呢?
我相信真正對的,一定會符合。
上篇到這裡就先告一個段落囉!
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學到了許多寶貴的內功心法呢?
下篇有更多大把銀子也買不到的經驗談,敬請期待!
回到:【實戰舞台】專區
回到:本網誌首頁
註1:
麥克風收進了不該收到的聲音。
以本文為例,Bass 手監聽裡的鼓大到被主唱麥克風收到。
而串音嚴重時(鼓被收進主唱麥克風 → 喇叭送出 → 又被收進麥克風... 無限循環),
喇叭會發出一個干擾性的噪音,我們稱為 feedback。
註2:
鼓組裡大鼓、小鼓、鈸以外的那幾顆,多做過門用。
註3:
現場表演時架在鼓組正上方,收整組鼓的聲音的麥克風。
本文兩張鼓手的照片皆有。
更新至 -2014.6.18-
歡迎轉錄,煩請註明出處!如連結毀損、錯字、格式不統一懇請留言告知!
FB教唱專頁,快來按『讚』一起唱出美麗的音符吧:偉豪老師的音樂教室
--
-偉豪老師的音樂教室-
歌唱教學、表演經驗分享。歡迎同好加入討論研究,一起進步:)
http://www.facebook.com/streetmusic.vocal
http://streetmusic37.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8.88.211
※ 文章網址: http://webptt.com/m.aspx?n=bbs/Vocal/M.1403092111.A.198.html
※ 編輯: streetmusic (111.248.88.211), 06/18/2014 19:49:01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treetmusic (111.248.88.211), 06/18/2014 19:49:35
1F:推 snadkimo:尊重專業,推! 06/19 12:37
2F:推 gmoz:很讚的文章 06/19 22:24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gmoz (220.137.225.200), 06/19/2014 22:24:27
3F:推 airwaves06:實用!感謝分享 06/20 00:04
4F:推 luckyBF:感謝分享 06/20 07:00
5F:推 luckyBF:推,好文 06/20 07:02
6F:推 s76083kahala:感謝分享 06/20 16:59
7F:推 chi2annf: 好文 學到很多 08/10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