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onlong (葫蘆提醉一回)
看板ChineseOpera
標題20050809 崑曲成為校園文化生活的「座上賓」
時間Sat Aug 13 15:57:42 2005
崑曲成為校園文化生活的「座上賓」
對崑山的中小學生來說,優雅、精緻的崑曲已不再只是文學課本中的
簡單描述。他們不僅能不出校園就能欣賞到精湛的崑曲表演,還能與中國
一流的崑曲演員同台演出,如果對崑曲有興趣他們還可以進入相關的崑曲
班觀摩,系統學習有關崑曲表演的專業知識。崑曲已經走入崑山的中小學
校園,成為校園文化生活的「座上賓」。
「沒有想到崑曲在崑山如此受到中小學生的歡迎,每場演出都能引起
學生巨大反響。」在 5月底結束的「崑曲故鄉行,高雅民族藝術進校園」
演出活動中,省崑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鴻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據
瞭解,本次活動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在歷時 2個多月的演出活動
中,演員們走遍了我市城鄉的中小學校,所到之處均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在崑曲漸趨式微、瀕臨衰落的時期,在崑山校園內依然可聽到清麗崑曲
,說明崑山是一個文化積澱深厚的城市。這與崑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
視與積極支持密切相關,崑山視崑曲為瑰寶,為搶救、保護、復興、發展
崑曲藝術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投資 250萬元在亭林公園內修建了「崑曲
博物館」,搜集、陳列了大量崑曲史料。另外,崑山還成立了崑曲藝術研
究會,以研究、挖掘、整理和推介崑曲藝術為己任,促進崑曲藝術交流。
2000年 5月,中國首屆崑曲藝術節在崑山開幕,全國各地的崑曲藝術家雲
集崑山,共商發展、保護崑曲大計。不僅如此,還積極推進崑曲藝術進校
園活動,使崑曲藝術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崑班」走進中南海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崑山市第一中心小學就開始恢復崑曲教學,並
成立了「小崑班」,聘請崑曲前輩執教,此舉得到了「文化部振興崑劇指
導委員會」的支持和關心。他們先後排練了《十五貫‧訪鼠測字》、《牡
丹亭‧遊園》、《琵琶記‧掃松》等折子戲,多次在大型文化活動中公開
演出,深受觀眾的好評。1993年,「小崑班」參加了江蘇省首屆中小學戲
曲匯演,獲得一等獎。之後晉京演出又獲得成功,在京演出時還被邀請到
中南海向中央領導彙報演出。崑山後輩對崑曲的熱愛和追求讓中央領導和
北京戲曲界前輩倍感欣慰。1994年和1997年,「小崑班」又出訪韓國、日
本、香港等地作交流演出,進一步弘揚崑曲藝術。最令人難忘的是1998年
10月 5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崑山考察期間,專程赴崑曲博物館觀看了「小
崑班」演員獻演的《牡丹亭‧遊園》,總書記還高興地同小演員們合影留
念。
「新蘭」崑曲班人才輩出
為開展學校特色教育,1994年,正儀中學與蘇州藝術學校合作,推薦
對崑曲有濃厚興趣、有發展潛力的學生進入該校深造,取得了較好的社會
效益。不少學生在蘇州藝校的培養下,成為現代崑曲表演舞臺上著名的演
員,如正儀中學1994屆畢業生俞玖林,通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擔任青春版
《牡丹亭》的男主角,多次到香港、臺灣等地演出,在戲曲界產生了很大
影響。為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2003年,正儀中學「新蘭」崑曲班正式開
學,43名來自省內各縣市的學生在這裏進行為期3年到5年的文化學習和專
業訓練,成績優異者將進入各專業演出劇團。
「新蘭」崑曲班成立後,經常舉辦公開演出,受到戲迷們的高度好評
。在中國第8屆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中,正儀中學選送的4個曲目引人注目
,其中的《石秀探莊》和《扈家莊》入選參賽,參加小梅花獎角逐並獲獎
。正儀中學校長朱衛國對記者表示,崑曲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的歷史
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和發揚,在崑曲教育上推陳出新,在普
及、推廣方面盡心盡責。他表示相信,「新蘭」崑曲班在社會各界的關心
、支持下,一定會成為崑曲表演舞臺上一支生力軍。
崑曲走進周莊
周莊古戲臺經常舉行崑曲演出活動,在旅遊界影響很廣。為進一步弘
揚崑曲藝術,周莊鎮中心校在鎮黨委宣傳辦、鎮文廣站和蘇崑劇團的共同
支持下,將崑曲藝術引進了校園,大力開展「小崑班」演出活動。
蘇崑劇團的年輕演員施遠梅日前走進了周莊鎮中心校,雖然是第一次
走上講臺,但憑著在周莊古戲臺一年多的演出經驗,通過自己精彩的演出
,將學生引入崑曲的意境。80多名小學生跟著施老師,運用靈活的眼神和
多變的神態表情將劇中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一位10歲陸姓學生說:「我
從 6歲開始就跟著父母到崑山等地看崑曲,當時怎麼也不理解其妙在何處
。現在,經過施老師的講解,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崑曲藝術真是美妙
。」
據瞭解,古鎮周莊將通過「小崑班」教學活動,讓崑曲紮根周莊,代
代相傳,成為周莊旅遊的又一塊「金字招牌」,實現「游周莊古鎮,賞崑
曲藝術」的目標。
「只有年輕一代喜愛崑曲,崑曲才能長遠地發展下去。」
李鴻良說。「對於絕大多數中學生來說,他們並非對崑曲沒有興趣,
而是缺少接觸崑曲的機會。」從文化心理方面分析,青年學子往往是帶著
圖騰崇拜的文化情結來觀看崑劇表演,並要求從中獲得審美與思考的雙重
滿足。因此,加強學校與崑劇院團的交流,將有助於崑曲藝術的繁榮,並
朝著「精緻化、經典化」的方向發展。
(摘自 《崑山日報》)
http://www.dongdongqiang.com/news/20050809/002.htm
--
馬的~...
# /
看到書就煩!!
︿○╯
我踩踩踩踩踩~~~~~~~~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57.200
※ DreamPond: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40.112.248.157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