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onlong (葫蘆提醉一回)
看板ChineseOpera
標題[文摘] 徐玉蘭:言門之後言興朋
時間Tue Jun 28 01:31:46 2005
言門之後言興朋(上)
作者:徐玉蘭
日期:2002-11-19 17:36:15
當言派藝術再進中南海演出成功消息見報後,我又聽到一脈真傳
言門之後言興朋轟動京華、聲震津門的喜訊傳來,這時,我那抑制不
住的興奮激動,確有點異乎尋常。為此,我不憚偏愛學生之嫌,不怕
人說愛唱「隔壁戲」湊熱鬧,決定要為這位言門傳人說幾句話。
人生何處不相逢
在戲曲舞臺上度過了大半輩子的我,早年曾是言派聲腔的推崇者
。記得年輕時吊嗓練唱,我就愛聽愛學言老先生的《臥龍弔孝》、《
上天臺》、《讓徐州》等名段。但我同言門老輩,素無交往。不想數
十年之後,我卻與言門第三代相逢相識,結下了傳奇式的一段忘年交
。這位京劇世家的名門之後,竟會隨我學唱了多年的越劇「徐派」,
這不能不說,既陰差陽錯,又頗有緣分吧!
隨後不久,又是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緣由,小言又像蓄勢久待、
羽毛初豐的勁鳥,驀地撲楞楞飛回他祖輩棲息紮根的蒼勁大樹。這一
飛猶如鵬鳥展翅,縱橫藍天。我為越劇界少了一員文武兼備不可多得
的俊雅男小生而惋惜;但更為一脈真傳的言派藝術得以發揚廣大而鼓
舞。
那是1985年初,他第一次用曉義明志的藝名興朋,在上海京劇院
建院三十周年的慶典上,首演言派名劇全本《上天臺》、《打金磚》
。雖然絕大多數觀眾是進場後才初次接觸這個名字,但戲愈演愈熱,
劇場反響也愈來愈沸騰,掌聲彩頭不時轟然炸響,以致到了全劇高潮
,竟出現了一句一個滿堂彩。首演的成功,使他一夜之間神奇般地成
了引人矚目的一顆新星。
從此,他隨團赴河南開封、洛陽、鄭州一線巡演,繼續贏來了一
片贊聲。同年11月,在京劇名家雲集的北京顯露身手,首場演出的掌
聲達二十多次。接著,應邀進中南海作專場演出,被譽為言派藝術第
二次中興的標誌,獲得領導同志和專家們的熱情讚賞。同年年底回到
上海,在十萬人次參見的上海青年藝術節活動中,以四萬七千二百十
七票當選為上海青年藝術十佳第六名。
次年7月,他又參加南北言派會師天津的藝術專場演出。作為言
派嫡傳的一枝獨秀,獲得了嚴格的天津觀眾很高的評價。同年10月,
他再次晉京,參加梅蘭芳紀念館開幕慶祝大典,與前輩童芷苓合作演
出壓軸戲《梅龍鎮》,又備受各界青睞!
短短的兩年來,小言的藝事出現如此的飛躍,不是偶然的。
幾經磨礪 壯志彌堅
小言出生於梨園名門世家,乃祖一代宗師言菊朋是言派創始人;
父母言少朋、張少樓,姑姑言慧珠,皆是京劇名伶。獨特的藝術環境
,使他從小耳濡目染,深受薰陶。因此,童年的小言就愛上了京劇藝
術。六歲那年,他竟敢當著家裏滿堂賓客,毫無畏懼地為大家唱了一
曲《上天臺》。那清亮的童嗓,良好的樂感,逗得舉座讚歎不絕。當
時還無意讓他從藝的爸爸媽媽,也不由為兒子如此難得的藝術天分驚
呆了。姑姑慧珠,更是喜不自禁,一把將侄兒摟進懷裏,連呼「言門
有後,言門有後!」
小言父母既愛憐兒子的天賦才情,又拗不過兒子的執意纏繞,終
於改變希望後輩學習自然科學的初衷,在小言九歲那年,把他送往南
京姨媽家裏,並拜著名京劇武生周雲亮為師,開始習練基功。
正當小言潛心鑽研技藝,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時,災難卻不期降臨
了。在「十年浩劫」中,最早預言言門有後的姑姑憤然飲恨去世,他
父母自然也同「黑」字沾了邊,小言也只好暗暗地藏起了熱騰騰的理
想,踩著冰冷的溝坎,下農場當了四年農民,到工廠開了一年車床。
儘管生活艱難,思想苦悶,但他追求言派藝術之心始終未泯。他獨自
跑到廣闊田野,吊嗓練劈叉!朦朦朧朧地想著,望著,盼著,等著,
有朝一日還能實現承繼祖業的理想。
正是這股不滅的希望之火,促使他一度考進浙江省京劇團。然而
在黑白顛倒的那個年代,流派不能唱,「與無產階級感情格格不入」
的言派更不能碰。壓抑,失望,痛苦,一直熬到「四人幫」垮臺。
1978年,政策的落實,使他重新回到了上海。為了爭得編制寬鬆
、流動方便的條件,他放棄了到實驗室的輕鬆工作,寧願下車間當了
車工。說來也巧,他家正好在我們越劇院附近。於是,這期間他又執
著地堅持每天來我院練功房喊嗓練功,也許真是天道酬勤吧,他那冬
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拼勁、他那騰挪翻撲的一身漂亮功夫,贏得我院不
少同行賞識。經考試,他被借到院裏當了一名形體教員。對這位京門
弟子來說,此舉當然猶如敲錯了隔壁的大門;但對醉心藝術的願望而
言,畢竟又是跨進了一步。就這一步,顯然也是他用汗水攪拌著毅力
才澆鑄成功的呀!
接著更巧的是,小言進院不久,就隨我們二團一個劇組體驗生活
。在一艘萬噸油輪上,我住船頭,他住船尾。驀然初見,我就首先為
他顯示藝術素養的身材、功架和書生氣吸引。在與油輪職工的一次聯
歡會上,他一曲言派清唱,亮出了好嗓,進一步展示了藝術才能。這
就更使我對他刮目相看了。經詢問和交談,方知他就是言門之後。於
是我就更深信這是一塊好材料,不做演員太可惜了。當心中想法脫口
而出,眾人紛紛附議,都說他清越亢揚的嗓音適合唱徐派,小言也誠
意表態。我呢,也真打心底裏看中了這個儒雅後生。我在油輪上當即
給他教唱了《金玉良緣》,不想三天後他就來給我作了彙報,在同油
輪職工的告別會上,他居然又像模像樣初見派味地當眾演唱了這個段
子。他那過人的藝術記憶力,使我非常驚喜。為此,當回院得到領導
支持贊同後,我竟真的收下了這個來自京門世家的新徒。
之後,他在我院很快被作為越劇界男小生重點培養,短短幾年裏
,先後排演了《斷橋》、《盤夫》、《追魚》、《姐妹易嫁》、《丹
青淚》等不少劇目。由於他天資聰慧,再加上刻苦勤奮,不久就掌握
了越劇風格和流派特色。
然而,這畢竟唱的是言不由衷的「隔壁戲」。更令他心馳神往的
,還是他前輩開創的言派藝術。所以,就在大型歷史劇《丹青淚》中
扮演主角大畫家八大山人的同時,他竟喜覓良機,以業餘京劇演員的
身份,參加了上海劇協舉辦的京劇流派交流演出,首次彙報了言派名
劇《臥龍弔孝》,受到專家同行一致讚賞。從此,呼籲他回歸京門承
接宗傳的輿論也日益強烈。作為醉心藝術的老輩過來人,我深深理解
他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心情,我也深深為他那為振興京劇而百折不
撓、鍥而不捨的牛勁所感動。故當上海京劇院決意來商調他「回歸」
時,我終於首先向院領導表示了「讓才放人」的態度。
眾手澆灌 蓓蕾吐芳
當然,小言也確有他的「幸運」。一是三中全會的陽光為振興京
劇、復蘇言派照亮了道路;二是用小言自己的俏皮話說,他那艱難曲
折的從藝道路上,每個轉折關頭他都是幸遇到了「好人」提攜。
不是嗎?早在萬花凋零之時,著名京劇余派老生陳大濩,就曾憐
惜人才,偷偷給他教過不少傳統戲,使他技藝大進。
著名京劇導演馬科也慧眼識人,在小言調回京劇界前,就敢於頂
著種種壓力,不怕「砸鍋」,堅持把他借去排演新編古典劇《晴雯》
,成功地讓小言嘗試以大嗓小生扮演賈寶玉。該劇在1983年上海戲劇
節獲獎。
京劇著名前輩李仲林、李秋森等同志,對小言的成長也都悉心關
懷。李秋森還因材施教,暗地裏給他傳授了《挑滑車》、《周瑜歸天
》、《惡虎村》等好幾出武生戲,使小言打下了扎實的武功底子。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芷苓,同言家幾代人交往深篤。昔年她曾
與言菊朋合作過《二進宮》,二十年前又與言少朋連袂《蘇武牧羊》
,1980年又合演過《梅龍鎮》。一俟小言「言歸正傳」,他喜不自禁
首先扶掖新人,攜他先赴鎮江演出,讓後生初露鋒芒。去年,又趁梅
蘭芳紀念館開館慶典的機會,扶植小言與她老少同台演出《游龍戲鳳
》。童芷苓一生與言家有緣有情,她同言門三代合作,成為梨園佳話
。
小言的叔叔、在電影界工作的言小朋,當知道侄兒要在會演中露
演,不顧自己多年荒疏舞臺、欣然風塵僕僕地趕往天津,再度披掛上
陣,為小言配演趙雲。
小言還曾懷著感激之情告訴我,他三度北上京華、津門,早年與
他祖父、父親有過交往的許多前輩,如著名戲曲劇作家馬少波,言少
朋最好的師兄弟、北京京劇院導演遲金聲,著名京劇武生張雲溪,早
年給言菊朋、言少朋操過琴的著名琴師李慕良、馬錦良,和馬連良的
後輩馬崇仁以及曲藝名家駱玉笙等,均給以熱情支持鼓勵和關心幫助
。特別是馬少波給他題寫的「言歸正傳」四個大字,更使他觸動。此
後,小言下定回歸京劇界的決心,並將原名言一青改成了寓意中興言
派的藝名言興朋。
當然,小言成長每跨一步,每長一分,最關痛癢者自然要數望子
成龍的言少朋、張少樓。他倆為兒子接好班,用心良苦,口傳身授,
不惜傾注全部心血。早在動亂年頭的一個難得的寂靜之夜,他父母就
曾關門落閂,悄悄與兒子相對圍坐。父親輕輕給他說開了戲,還哼唱
起《白帝城》劉備托孤的那段【二黃三眼】。母親默契地擊節配合。
那俊逸精美、沉婉悲涼的唱腔中,蘊含著兩位名伶對事業的留戀,對
現實的迷惘,對未來的希望。這一切,年幼的興朋當然不可能全部理
解。然而,那優美的旋律,令他神往;父母酷愛藝術的癡情,令他感
動。正是這種無形的精神灌輸,給了兒子特殊的營養,致使小言自己
踏上人生道路後,雖經磨難坎坷,振言之心不死。
以後,當小言名正言順挑起事業重擔,他父親不幸沉屙不起了。
但即使是在病榻上,父親依然竭盡心力,斷斷續續支撐著為他說戲授
藝。去年上半年,小言在滬演出獲爆滿的《打金枝》,就是他父親與
母親最後合作的心血結晶。
我所以要絮絮叨叨列舉以上那麼多,無非想說明一個青年的成長
成材,除了自己的勤奮努力,常常凝結著同行、前輩無數人的智慧、
情誼、心血、希望。小言在同我的交往中不時會提起這些,這證明他
沒有忘乎所以。我願所有的成材者,即使出了山,成了名,也千萬不
要遺忘曾經在自己豐收的土地上耕耘澆灌過的愛花惜花護花人。 (
《中國戲劇》)
言門之後言興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作者:徐玉蘭
日期:2002-11-19 17:56:35
虛心學習繼承 大膽創造發展
小言為人,尊師長,重情誼。調京劇院後,他在上海的演出,幾
乎每個戲都不忘請我這「隔壁老師」前往觀賞。有時錯過了進劇場的
機會,我就通過螢屏補看。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我對他的京劇表演藝
術自然很難說到點子上。但我看著他的技藝明顯長進,日趨成熟,確
是由衷為他高興,為他驚歎。
由於言派在京劇聲腔中向稱「陽春白雪」,其發音吐字,行腔潤
色,均要求格外的細膩。小言的繼承,既接過其典雅、俏奇、委婉、
細膩的特點,在四聲的運用、嗓音的控制上嚴格吸收言派獨特唱法的
精髓,從而首先做到有鮮明的「言味」。同時,他又能根據自己音色
挺拔、高亢、寬亮等特點,發揮風華正茂時期音量音域上的優勢,在
高音區的行腔處理上,往往有更多的自如揮灑,從而使言派迂回跌宕
、一唱三歎的特色,更添清新朝氣。如《上天臺》中「孤離了龍書案
」那段【二黃原板】,第一句緊接著姚期唱段尾音,在高音處起唱,
用了一個柔美上挑的托腔,唱得音色豐滿,靈秀灑脫。不但煞是好聽
,而且很好地表現了劉秀挽留皇兄的急切心情和寬厚誠意。轉【三眼
】後節奏漸趨平穩舒展,以前劉秀循循勸說,侃侃而談,然後在圓潤
舒緩中也可見剛勁棱角,隱隱表露了皇家特有的威嚴和氣度。連用十
六個「三」字、長達五十三個字的垛句,他也處理得穩健流暢中見錯
綜變化,而且層次分明、疏密有致。節奏上的抑揚頓挫、語氣上的輕
重緩急,聲腔上的高低強弱,都能做熨帖安排,恰到好處。當唱到「
孤念你!南征北戰!馬不停蹄!兩鬢蒼蒼,卿還是忠心耿耿」時,他
接連用了幾個激越亢揚的高音,輔以嫺熟的滑音、挑音,將劉秀銘感
老臣忠心的感情色彩,勾畫得十分真切動人。腔兒既花韻味又濃,既
很好地繼承了乃祖乃父的演出風格,又避開了老輩晚年受年齡身體等
條件限制而只能用適應性唱法的弱點。難怪有的行家稱道小言「兼具
言菊朋早年的陽剛和晚年的柔婉」。
唱念翻撲,文武兼備,這是言門第三代傳人另一個可喜的鮮明特
色。這也可說是小言在繼承中敢於突破有所創新的另一佐證。
平心而論,在當今戲曲界,像他這樣全面的表演人才,確是未曾
多見,難能可貴。他在《打金磚》高潮戲處,為了展示劉秀斬忠良後
恍惚驚恐失魂落魄的精神心態,配合繁重的大段唱功,糅進許多跌打
翻撲和舞蹈身段。這段戲曾得譚元壽同志指導,小言又根據自己條件
做了安排。如他的「僵屍」,在倒地的一瞬間,雙腿一蹬躥出很遠才
穩穩著地。又如另一組翻撲動作,先一個仰面直起的高「吊毛」,緊
連「倒紮虎」,再接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變身「僵屍」,翻得既高且飄
,空靈健美;落得又乾淨又利落,輕鬆自如。真叫人看得既驚訝又過
癮。難怪著名武生張雲溪看戲時,竟一度錯以為前後換了個角色呢;
也難怪黃宗江要對「老爺子不敢演,孫子敢演文武兼重的全本《打金
磚》」表示驚歎。
同樣,在他祖父當年常演的《連營寨‧白帝城》裏,劉備三撲火
的這段戲,他也豐富了言老先生原有的程式。在某些戲眼上不按老版
本,而是另作處理,以便揚己之長,力求新意。劉備的三次上場,都
有武招,但技巧難度緊隨人物情緒而漸次加大,從而使聲腔的韻律感
,武功的節奏感,與人物感情的真實感達到了比較和諧的結合。
因為小言在繼承與革新這兩者的關係上處理得比較科學,所以在
實踐中能夠注意言派戲路的開拓。從近年來他所排演的十幾個大小劇
目看,既有言派擅長的悲劇、正劇,又有風格別致的輕鬆喜劇;既有
骨子傳統戲,也有新編歷史劇、故事劇。他所扮演的身份、氣度、思
想性格各不雷同的眾多角色,也能演來鬚眉分明,色彩迥異。在繼承
傳統唱腔時,他能注重從體系的高度,即用整體性的眼光去理解把握
流派特色。既尊重傳統,又不墨守成規。故不僅潛心鑽研言派,還兼
學馬派、譚派等,融會貫通,為我所用。不僅竭誠致力於傳統藝術的
發揚光大,還十分注意橫向借鑒,向當代其它藝術品種吸取營養,以
力求增強流派的時代感。這種在繼承傳統中既善於精心取捨,修削熔
鑄,又敢於吸收,敢於革新的精神,顯示了一個青年演員難能可貴的
藝術素養。
當然,後生起步不久,新星剛剛崛起。如從更嚴的標準要求的話
,我希望他在未來的藝術實踐中,能注意克服纖柔嫵媚有餘、瓷實勁
健不足之憾。
「言門絕唱賴君振,霜竹成林代代青。」馬少波同志給小言的這
兩句贈詩,完全代表著我們老一輩人對新一代的殷切期望。願小言永
不自滿,銳意進取。 (《中國戲劇》雜誌)
--
馬的~...
# /
看到書就煩!!
︿○╯
我踩踩踩踩踩~~~~~~~~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