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odTaipei (上帝)
看板Chinese
標題[心得] 墨子的精神動力到底從哪裡來?
時間Thu Mar 20 20:34:30 2014
墨子的精神動力到底從哪裡來? 作者:南方在野
文章來源:共識網
瀏覽:1451 次
章炳麟說,墨子之道德「非孔老所敢窺視」(《諸子學略說》),思之有他的道理。墨子
所作所為,多非常人能為之。「裂足裹裳」,冒著生命危險止楚攻宋而無懼;「自苦為極
」,在亂世之中踐行兼愛非攻而不休;「摩頂放踵」,獨自奔波孜孜以求天下之大義而無
悔。——瞭解墨子一些事跡的人,不免要產生這樣一個疑問:究竟是什麼在支撐著墨子?
墨子的精神動力到底來自哪裡?
顯然,作為當時的高級工程師,防禦專家,身後有一大群弟子與粉絲的墨子,還不至
於淪落到非讓自己過苦日子的地步。然而,到底是什麼,竟然使得墨子「自苦為極」「摩
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這種博大深沉而源源不盡的對天下蒼生的愛,到底來自哪裡?難
道墨子的這種「兼愛」,僅僅是一種內心的道德嗎?
有許多論著都試圖揭開其中的謎底。有一本書,叫做《自苦與追求:墨家的人生智慧
》,對此是這樣點評的:
「自苦」對於處於苦難之中的社會下層來說,是不具有感召力的,在這裡,唯一可能
的解釋便是已經擺脫了這些苦難而以解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宗教情懷,一如十字架上的耶
穌,故其自苦便有了代人類受難的意味。所以,「自苦為極」比「形勞天下」具有更強烈
,更明顯的救贖意向。[1]
是的,墨子「兼愛天下」的這種行為方式,只有「宗教情懷」與「救贖意向」,才是唯一
可能的解釋。「兼愛」對於墨子而言,絕不僅僅是一種內心的道德,而更是一種神學信仰
。墨子自己所信仰所踐行的那個「兼愛」,乃是一種來自「上帝」的啟示,他是通過墨子
對「天志」的覺悟而體現出來的。如果我們讀《墨子-天志》,我們就會發現。「兼愛」
在墨子那裡乃是根源於「天志」——上帝的意志——「天之兼愛天下之百姓」,「天欲人
相愛相利,而不欲人相惡相賊也。」墨子明確地說:
「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
,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也。又欲上之強
聽治也,下之強從事也。」(《天志》中)
與其說這只是墨子自己的想法,倒不如說這是墨子對天志的覺悟。墨子堅信:天所厭
惡的是「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天所喜
悅的是「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天喜歡努力工作,強力從事的人;而人的本
分,乃是順服天志而已。從止楚攻宋到自苦行義,再到摩頂放踵興天下之利,墨子無非是
遵從心中所信仰的那個上帝而已。正像秦彥士在他的專著《墨子與墨家學派》中所說的那
樣:
墨子的兼愛還有一個更高的理論依據,即本之於「天」。《天志》明確指出,「天」
是「愛天下之百姓」的,……所以兼愛就是順天之意。[2]
兼愛就是順天之意,這是天所鼓勵的事,而這樣的人是有福的。故此墨子認為:
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天
志》上)
「順天之意何若?曰兼愛天下之人。」(《天志》下)
故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兼而愛之;我所利,兼而利之。愛人者此為博焉,利人者
此為厚焉。」(《天志》上)
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法儀》)
天不僅僅是明察而至公的,而且是兼愛而至善的。上帝的旨意乃是兼愛天下之人,乃
是希望人們之間相愛相利,而墨子願意做一個先行的愛的播種者,讓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
,讓世界充滿愛。
然而,顯然,墨子在那個時代做一個播種者,是非常困難的。原因主要是人們心中普
遍只有對人的迷信,而無有對神的信仰。人類是知小而不知大的,表現之一,他們只知道
害怕世俗的強權,而不知道不知道敬畏至公的天德。墨子《天志上》開篇就說:如果一個
人處在家族中而得罪了家長,他還可逃避到相鄰的家族去,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識的人們
尚且知道彼此相互警告勸誡;如果處在國中而得罪了國君,還有鄰國可以逃避,然而父母
、兄弟和相識的人們尚且知道彼此相互警告勸誡;然而天下的士君子得罪了上天,卻疏忽
地不知道以此相互警告勸誡。「焉而晏日焉而得罪,將惡避逃之?」。這不是知小而不知
大嗎?
表現之二,人們只服從於人的惡,卻不知道報答天的善。墨子說:
假如現在這裡有一個人,高興地珍愛他的孩子,全部精力,一切事務,都為了有利於
孩子。他的兒子長大後不報答父親,所以天下的君子都說他不仁不祥。現在上天對天下兼
而愛之,長養萬物以利於他們,而百姓得到利用,則可謂厚了。然而人們不報答天,卻不
知這是不仁不祥。這就是我所說的君子明於小而不明於大。(《天志》中)
墨子為人類的愚昧感到可悲,為人類的不明是非而感到可憐,為人類的失義於天而感
到罪惡。墨子在這裡將天比作父親,把人類比作兒子。在墨子看來,天對於人類而言,就
像一個慈祥深沉的父親;人類對於天而言,就像一個不仁不義的兒子。在天父面前,人類
是有罪的。墨子作為人類中的一員,深為人類的罪惡而感到愧疚而自責。
《天志》上中下三篇,可以說揭示了墨子在那個天下失義的時代,仰望蒼穹,探求天
德的心路歷程。仰望天空,心生敬畏,叩問良知,樹立信仰。墨子說:「今天下無大小國
,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天為貴、天為知」,獲罪於天,無所逃
避。即便是深林幽谷,即便是關上門在一個無人的場所,天必然也是明察的。所以墨子說
「天之意不可不慎也」,「天意不可以不順也」。
墨子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墨子》記載了兩個關於墨子行義的故事:
故事一:墨子從魯國到齊國,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對墨子說:「現在天下沒有人行義
,你何必獨自苦行為義,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說:「現在這裡有一人,他有十個兒子,
但只有一個兒子耕種,其他九個都閒著,耕種的這一個不能不更加緊張啊。為什麼呢?因
為吃飯的人多而耕種的人少。現在天下沒有人行義,你應該勉勵我行義,為什麼還制止我
呢?」[3]
故事二:巫馬子對墨子說:「你行義,人不會看見而就助你,鬼不會看見就保佑你,
然而先生卻仍然這樣做,這是有瘋病。」墨子答道:「現在假使你有兩個家臣在這裡,其
中一個見到你就做事,不見到你就不做事;另外一個見到你也做事,不見到你也做事,這
兩個人之中,你看重誰?」巫馬子回答說:「我看重那個見到我做事,不見到我也做事的
人。」墨子說:「既然這樣,你也看重有瘋病的人。」[4]
兩個故事揭示了墨子眼中天下人的相互關係。天下人皆是兄弟,共有一父;天下人皆
是臣子,共事一君。那麼,誰是這個父,誰是這個君呢?非常有趣,細想一下,兩個故事
皆有隱喻,唯一的解釋,這個父親就是「天父」,這個君就是「上帝」。——「天父」的
隱喻,與上述《天志中》的比喻暗合,而「上帝」的隱喻,與《法儀》篇「人無幼長貴賤
,皆天之臣」之說暗合。這樣,就好理解了。為何天下人皆不行義,墨子還要加倍行義?
為何人不幫助鬼不保佑,墨子還要獨自默默行義?因為墨子行義,目的乃是取悅天父與上
帝。「天亦何欲何惡?天欲義而惡不義。」(《天志》上)墨子乃是因信仰而稱義,因信
仰而行義。——這構成了墨子內心世界強大的精神動力,兼愛天下的宗教情懷與救贖意向
於是從中產生。
所以孫中山說:「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於墨子,墨子所講的兼愛,與耶穌所講的博愛
是一樣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墨子的兼愛與基督的博愛,蘊含著共同的「宗
教情懷」與「救贖意向」,都是人類仰望天空的文明產物。時至今日,經常有人抱怨中華
古典學術中沒有神學信仰。然而這種抱怨顯然是缺乏考察的。先秦諸子百家之中,墨子是
最信上帝的,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先知」。
也許還是有人要說,墨子並不真信上帝,只是借上帝來傳播自己的思想罷了。——南
方在野不得不說,這實在是現代人一點淺陋可憐的狂妄無知。墨子豈能自己不信而騙別人
信?墨子如果自己不是真信,何以有如此強烈的「宗教情懷」與「救贖意向」?又何苦要
自苦為極,不休的行義?又何苦要兼愛非攻,置個人安危而不顧?——恐怕無信仰者是永
遠也弄不清楚墨子的勇氣與胸懷是從哪裡來的。
---------------------------
[1]丁為祥、雷社平著:《自苦與追求:墨家的人生智慧》,武漢出版社1998.5,34
頁,
[2]秦彥士:《墨子與墨家學派》33頁
[3]參見《墨子·貴義》
[4]參見《墨子·耕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167.201
1F:推 kkben:是上帝 03/24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