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Chinese
標 題義山七絕三題
發信站BBS 水木清華站 (Tue May 4 11:21:51 2004)
轉信站ptt!news.bylinux.net!maily.cic.tsinghua.edu.cn!SMTH
作者:劉學鍇
本文著重論述李商隱的七絕"運重入輕"﹐在內容上拓新的同時﹐如何克服由此引起的內
容與形式的矛盾﹐"化重為輕"﹐將重大的政治歷史題材典型化、將深重的人生感慨意緒
化﹐運用多種藝術手段﹐使七絕這種輕巧靈便的體裁在抒寫重大題材和深重感慨的同時
保持並發揚了其富於情韻和風神的優長。並對其七絕常用的"推進一層"法作了闡釋。
在唐詩大家中﹐李商隱是七絕在全部詩歌創作中所佔比例最高的詩人。現存義山詩
五百九十余首﹐七絕竟達一百九十二首﹐佔總數三分之一。七絕詩的總量在唐詩大家中
也僅次於白居易。對於像他這樣一個"刻意"為詩﹐很少率筆成詠的詩人來說﹐這個數字
和比例無疑能說明他對七絕一體的重視和偏愛。但歷代詩評家普遍給予很高評價的主要
是他的七律﹐公認他是杜甫以後最工此體的詩人。對他的七絕﹐除個別詩評家如葉燮、
管世銘外﹐一般隻將他列為晚唐擅長七絕的詩人之一﹐與杜甫、許渾、溫庭筠、鄭谷等
並提﹐認為他的七絕有自己的特色﹐如說"小杜飄蕭﹐義山刻至"(方世舉《蘭叢詩話》)
、 "樊川之風調﹐義山之筆力" (喬億《劍溪說詩》)、"使事尖新﹐設色濃至" (毛先舒
《詩辯坻》等《清詩話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第779頁、1095頁、57頁。
有時甚至頗有貶辭(這種貶辭﹐有的是不滿其七絕的思想內容有違封建禮教和傳統詩教﹔
有的是出於隻尚盛唐、鄙薄中晚的偏見)。實際上﹐李商隱七絕的成就和他對七絕發展所
作出的貢獻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唐代七絕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有的詩人﹐在七絕內容的拓
展和藝術風貌的新變上作出過明顯努力﹐但其創作的藝術水平和成就總的來說並不很高
﹐如杜甫的七絕。有的詩人﹐其七絕的藝術水準完全可以列入一流﹐但從七絕發展的角
度看﹐無論內容與藝術﹐都缺乏明顯創新﹐如李益。這種不平衡、不統一的現象﹐說明
七絕既需要拓新變化﹐同時這種新變又必須保持和發揚這一體制本身的優長﹐而不是以
削弱甚至犧牲其優長為代價。李商隱的七絕﹐既在內容和藝術上都有明顯拓新﹐又保持
和發揚了七絕富於情韻風神的優長﹐因而在七絕發展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與影響。
運 重 入 輕
自唐未迄今﹐對義山七絕評價最高也最有識的首推葉燮﹐他說﹕七言絕句古今推李
白、王昌齡。李俊爽﹐王含蓄。兩人詞調意俱不同﹐各有至處。李商隱七絕﹐寄托深而
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原詩》外編下)《清詩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版﹐第610頁。
如果不過分拘執"空百代無其匹"這種似乎過當的讚辭﹐那麼"寄托深而措辭婉"確實
是對義山七絕特點與成就的準確概括。
管世銘的評論與葉燮類似而不盡相同﹕
李義山用意深微﹐使事穩愜﹐直欲於前賢之外﹐另辟一奇。絕句秘藏﹐至是盡泄﹐
後人更無可以拓展處也。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清詩話 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第1563頁。
"用意深微"之評可與葉氏"寄托深而措辭婉"之論相發明﹔而"後人更無可以拓展處"
的讚譽呺ꤿ"空百代無其匹"的說法類似﹐或有絕對化之嫌﹐但強調其七絕拓新的貢獻﹐
亦頗有識。
"寄托深"、"用意深微"﹐既是義山七絕內容方面拓新的體現﹐又是其藝術表現與風
貌的重要特征。七絕這種體裁﹐比較輕巧靈便﹐適宜於抒寫日常生活中即景即事觸發的
感情或瞬間景象﹐而不大適宜於表現重大的歷史、政治題材和深重的政治、人生感慨。
盛唐時期那些興象玲瓏、風神搖曳、情韻悠長的七絕佳制﹐絕大部分是一般的抒情寫景
之作﹐像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那種包蘊廣遠時空、
濃縮時世滄桑、感慨深沉的作品為數甚少﹐因為七絕短小的篇幅很難容納承載如此深廣
的生活內容和感情內涵。但李商隱卻運重入輕﹐用七絕這種輕巧靈便的體裁來抒寫重大
的政治歷史題材和深重的政治、人生感慨﹐仿佛要使輕武器發揮重武器的作用﹐這是對
七絕內容的拓新﹐也是功能的改進。
義山七絕﹐直接反映時事的僅《灞岸》、《李衛公》等少數幾首﹐但卻寫了大量借
詠史寄寓現實政治感慨的作品。如《瑤池》、《華岳下題西王母廟》、《海上》、《賈
生》、《漢宮詞》、《漢宮》、《過景陵》等借詠周穆、秦皇、漢文、漢武等寓諷當代
帝王之求仙﹔《吳宮》、《齊宮詞》、《北齊二首》、《景陽井》、《隋宮》(乘興南遊
不戒嚴)、《馬嵬》(冀馬燕犀動地來)、《華清宮》二首、《龍池》、《驪山有感》之借
詠吳王夫差、南齊後主、北齊後主、陳後主、隋煬帝、唐玄宗鑒戒當代統治者的荒淫奢
侈﹔《南朝》(地險悠悠 天險長》、《詠史》(北湖南埭水漫漫)、《題漢祖廟》之借詠
南朝、劉項諷當代帝王之不修政治、缺乏遠圖﹔《五鬆驛》借詠秦亡寓諷當代統治集團
內部之傾軋﹔《舊將軍》之借詠李廣被棄暗寓會昌有功將相之被斥﹔《天津西望》、《
過說憮~誥敲擰貳Ⅰ毒啥佟分□櫨驕稍貳14刪恰14啥偕鈐13裎羰7□□舋講輝僦□□弧?
復京》、《渾河中》之"借往日之名將﹐嘆今日之無人"(程夢星箋語)《重訂李義山詩集
箋注》卷上﹐清乾隆東柯草堂刻本。
乃至《咸陽》、《人欲》、《明神》諸絕﹐雖寫得相當隱晦﹐也無不在詠史中寓有
深沉的現實政治感慨。上述七絕﹐諷刺的對象集中指向最高封建統治者﹐觸及當時政治
腐敗的焦點﹐心系國家興衰命運﹐其現實性、時代感相當鮮明突出。這和稍後胡曾、汪
遵、孫元晏、周曇等人單純詠古的大型七絕詠史組詩固有明顯區別﹐即與同時以擅長七
絕詠史詩的杜牧相比﹐其諷慨現實的色彩也更為突出。小杜詠史七絕﹐每好對歷史人事
發表獨異的見解議論﹐常作翻案之語﹐如《赤壁》、《題烏江亭》、《題商山四皓廟》
等均為顯例﹐但未必有針對現實的政治感慨。如同詠商山四皓﹐小杜之"南軍不袒左邊袖
﹐四老安劉是滅劉"便隻是單純翻案之論(當時現實中並不存在類似情事)﹐而義山的"本
為留侯慕赤鬆﹐漢廷方識紫芝翁。蕭何隻解追韓信﹐豈得虛當第一功"﹐則借翻"蕭何功
第一"的舊案﹐抒發對李德裕能任用大將破回鶻、平澤潞卻不能為武宗定儲的現實政治感
慨。可見﹐大量寫作詠史七絕並普遍寄寓現實政治感慨﹐是李商隱七絕在題材領域的一
種開拓。
義山七絕"運重入輕"的另一重要表現﹐是大量寫作抒發深沉人生感慨的作品。其中
﹐抒發"才命相妨"之慨﹐是一個重要方面。無論是"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
的卑趨之痛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楊僕移關三百裡﹐豈能全是為荊山"的
斥外之慨 (《荊山》)﹐還是"伶倫吹裂孤生竹﹐卻為知音不得聽"的賢愚倒置之憤 (《鈞
天》)﹐ "樑台初建應惆悵﹐不得蕭公作騎兵"的命運弄人之悲 (《讀任彥升碑》)﹐都不
是泛泛的議論﹐而是在切身痛苦體驗基礎上的沉痛憤鬱之語。像這種質量沉重的感慨﹐
一般較少用七絕來表現﹐而在義山七絕中﹐抒寫人生感慨的詩達五十余首﹐七絕成為其
表達人生感慨的主要形式﹐這在唐代詩人中是獨一無二的。一般他很少用直接抒慨的方
式﹐而是通過詠史、用典、登臨、遊賞、寄酬等方式婉曲地加以表現﹐尤以托物寓慨的
方式最為常見﹐也最為成功。我在《李商隱的托物寓懷詩及其對古代詠物詩的發展》一
文中曾從寄寓個人身世之感、普泛的人生感慨及某種抽象的精神意緒三個方面﹐列舉一
系列詠物詩進行分析﹐其中即包括許多七絕﹐此處不贅《安徽師大學報》1991年第1期。
【ZW)】。葉燮謂義山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這應該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以上兩個方面﹐都體現出義山七絕"運重入輕"的特點和對七絕題材的拓新。但題材
的拓新與藝術的成功是不同的兩回事﹐真正的困難不是前者而是後者。這就必然涉及問
題的另一面。
化 重 為 輕
將重大的政治歷史題材和深重的政治、人生感慨納入七絕這種輕巧靈便的體裁﹐內
容與形式勢必產生矛盾。這種矛盾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輕而小的形式﹐難以容納
重而大的內容﹔二是因重大題材、內容的引入而多取概略敘述或單純議論的表現方式導
致七絕固有優長--情韻與風神的削弱乃至消失。杜甫入蜀以後一系列反映時事的七絕在
藝術上未獲成功﹐關鍵就在引進重大現實政治題材後﹐未能根據七絕本身特點對它進行
藝術的改造和處理﹐像《江南逢李龜年》這種成功的范例在杜甫七絕中是個別的特例。
李商隱的七絕在"運重入輕"之後﹐也同樣面臨這一矛盾﹐也不是都解決得很好。但他一
系列優秀七絕﹐則在"運重入輕"的同時﹐"化重為輕"﹐在藝術上獲得較大成功。這主要
是兩個方面。 一是將重大的政治歷史題材典型化﹐將沉重的人生感慨意緒化﹐使之成為
與七絕的形式相適應的藝術內容。前者主要是精心選擇提煉最富包孕的具體情節、場景
、事物﹐加以集中表現﹐以收到小中見大、以少總多的效果。如《齊宮詞》之以九子鈴
這一微物﹐貫串齊樑兩代荒淫相繼情事﹐深寓覆轍重尋的意旨﹔《吳宮》借宴罷滿宮醉
後"日暮花漂水出城"的細節﹐不僅烘托出吳宮的醉生夢死、狂歡極樂﹐而且微寓"流水落
花春去也"的諷慨﹔《龍池》通過龍池宴歸"薛王沉醉壽王醒"的情景﹐對玄宗的荒淫穢行
作了冷峻的諷刺﹔《隋宮》(乘興南遊不戒嚴)"借錦帆事點化﹐得水陸繹騷、民不堪命之
狀如在目前"(何焯《義門讀書記》)《義門讀書記》卷57《讀李義山詩箋記》﹐乾隆34年
蔣維鈞重刻本。﹔《北齊二首》(其二)拈出"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的情節
﹐將北齊後主和馮小憐這對末代帝妃不顧一切地荒淫享樂的本性刻畫得入木三分﹔《賈
生》借前席問鬼的場景對"不問蒼生問鬼神"的當代統治者進行尖銳的嘲諷。上舉諸例﹐
都是義山詠史七絕中的精品﹐可見他運用這種典型化手段之自覺與得心應手。另一種情
況﹐是以獨特的視角來觀照、處理題材﹐表達詩人新穎獨特的感受。這在《夢澤》、《
宮妓》等詩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一歷史現象﹐包含"上有所
好"與"下必趨之"兩 個方面。按照一般的慣性思維﹐多將注重點放在"上有所好"這一主
導方面﹐借以揭露統治者的荒淫如何葬送宮女的生命﹐雖有意義﹐但不免落套。義山卻
取獨特視角﹐將諷慨的重點放在"下必趨之"方面﹐從而揭示出為某種在上者所好之風所
左右﹐迎合趨附者的悲劇﹐使《夢澤》這首取材於楚國宮廷生活的詠史詩具有遠超於宮
廷生活的典型意義。《宮妓》取材於奇巧人偃師獻假倡於周穆王﹐假倡歌舞應節合律﹐
唯意所適﹐"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遭穆王之怒﹐幾乎殺身的故事﹐義山亦獨從玩
弄機巧終遭君怒這一角度立意﹐以警示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人物。這種取獨特視角揭示歷
史現象蘊含的某一方面本質的寫法﹐本身就是一種典型化手段。它所給予讀者的思想藝
術啟示都很突出。總之﹐由於視點的集中與獨特﹐ 重大的歷史政治題材在提煉熔鑄過程
中化為具有豐富包孕的典型性情節、場景﹐亦即化重為輕﹐而這樣的輕﹐又是能反映重
和大的。
化重為輕的另一種方式﹐是將深沉的人生感慨意緒化﹐使之適宜於七絕這種輕巧靈
便而又含蓄蘊藉的形式表現。義山胸中鬱積的諸多人生感慨﹐多由悲劇性的時世、身世
遭遇鑄成﹐其質量之沉重自不待言﹐但義山卻將生活中得來的感受虛泛化、意緒化﹐釀
成某種內蘊深廣而形態抽象虛泛的意緒﹐如孤寂感、間阻感、遲暮感、幻滅感等等。由
於作者多借象征性境界加以表現﹐從而使這類七絕含蓄深永﹐意蘊多重﹐達到"寄托深而
措辭婉"的極致。《嫦娥》在這方面表現得最為典型。詩中所抒寫的是一種高遠澄潔而又
孤獨寂寞的境界﹐一種永恆的"寂寞心"。由於借助碧海青天、嫦娥孤月之境作象征性表
現﹐而這種"寂寞心"又為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追求高遠而身心孤寂的
詩人所共同具有﹐因而解者往往各有所會﹐各執一端﹐其實明白此詩所表現的乃是一種
虛泛的意緒﹐則上述表面上歧異的解說本可相通。蘊含深廣的孤寂感在這裡化為一種測
之無端、玩之無盡的虛泛意緒和縹緲意境﹐與七絕的形式遂能達到高度的和諧。《霜月
》所表現的境界與《嫦娥》類似而側重於表現一種"耐冷"的精神意緒﹐一種與清冷高寒
的環境相稱的意態風神之美﹐一種環境越清冷就越富於生氣神采的精神之美﹕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霜華月光似水一色的空明澄澈之境與這種高遠的精神追求、空靈的意境與虛泛的意
緒在七絕的形式中得到完美結合。《無題》(紫府仙人號寶燈)則把意緒化的人生感慨表
現得更加虛緲迷離﹕
紫府仙人號寶燈﹐雲漿未飲結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台十二層?
詩中著意表現一種向往追求之對象變幻迅疾、邈遠不可即之感。這種人生感受﹐來
源於政治、友誼、愛情經歷的諸多方面﹐如據實抒寫﹐七絕的形式絕難容納。作者將它
們虛泛化為一種近乎抽象的意緒﹐並借迷離變幻之境加以表現﹐形式與內容方能適應。
從這裡可以看出﹐人生感慨的虛泛化意緒化﹐實際上也是一種典型化。如果說﹐將重大
的政治歷史題材典型化是對"事"的典型化﹐那麼將深沉的人生感慨意緒化﹐則是對"情"
的典型化。
"化重為輕"的另一方面﹐是用多種藝術手段﹐使七絕在表現重大題材和深沉感慨的
同時保持七絕的情韻與風神。這方面的難度並不比上一方面小。像《灞岸》這種傷時感
事﹐直接涉及當時抗擊回鶻侵擾的重大軍事行動的詩﹐用七絕來表現﹐本極易流於一般
化的敘述議論﹐義山寫來﹐卻既感慨深沉﹐又具遠神﹕
山東今歲點行頻﹐幾處冤魂哭虜塵。
灞水橋邊倚華表﹐平時二月有東巡。
妙在末句淡淡收住﹐化重為輕﹐而無限今昔盛衰之感﹐均寓於"灞水橋邊倚華表"的
沉思默想之中。《李衛公》、《舊頓》、《天津西望》、《過華清內廄門》諸篇﹐用的
是同一筆法。
義山不少詠史七絕﹐寓深刻的諷慨於經過精心提煉熔鑄的典型場景之中﹐已如上述
。由於不著議論﹐有案無斷﹐往往寫得頗富情韻風神。但這種寫法﹐原是七絕的傳統表
現手段﹐義山的貢獻是用它來表現重棉牷播獺播筅y模□怪□揮星樵戲縞瘛8□芟允酒?
藝術獨創性的是像《賈生》這類議論而以唱嘆出之的篇什﹕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此詩借端托諷寓慨﹐揭露當代統治者表面上敬賢重賢﹐實際上不能識賢任賢﹐迷信
鬼神﹐不問蒼生的腐朽本質﹔慨嘆才士空有治國安民之術而被視同巫祝﹐虛受禮遇﹐實
同淪棄的悲劇命運﹔透露出詩人不以個人榮辱得失而以是否有利於國家蒼生衡量遇合的
思想。確如評家所說﹐"絕大議論﹐得未曾有"姜炳璋《選玉溪生詩補說》﹐郝世峰輯﹐
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頁。詩人卻以抑揚有致、唱嘆有情的筆調貫串滲透議論
﹐將警策透辟的議論與深沉含蘊的諷慨融為一體。田雯說﹕"義山佳處不可思議……一唱
三弄﹐餘音,絕句之神境也。" (《古歡堂雜著》)《清詩話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
3年版﹐第704頁。施補華說﹕"義山七絕以議論驅駕書卷﹐而神韻不乏﹐此體於詠史最宜
。" (《峴傭說詩》)《清詩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98頁。均為確評。他的
《詠史》(北湖南埭水漫漫)、《夢澤》、《隋宮》、《瑤池》諸篇﹐在將議論與抒情有
機融合方面也很成功。寓深刻的議論於抒情唱嘆之中﹐方能化重為輕﹐使之既具深刻思
致﹐又具深永情韻。
抒寫人生悲慨的七絕﹐在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化重為輕方面﹐尤多成功范例。他年輕
時寫的《夕陽樓》抒寫的是一種沉重的人生悲感﹕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知己遠貶﹐國事堪憂。在同情別人不幸遭遇的同時﹐猛然醒悟自己的命運亦復如孤
鴻之悠悠無著落﹐而竟無人憐憫。這種觸緒而來的深沉人生感喟在詩中被表現得極富情
致。謝枋得說﹕"若隻筏曳滲O樸疲□牘潞柘嗨疲□饉急闈場?'欲問''不知'四字﹐無限精
神。"《謝疊山先生評注四種合刻》卷四﹐清光緒八年劉春軒刻本。深得此詩於縱收轉跌
中見情致風神的特點。《寄令狐郎中》﹕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樑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第三句用"休問"提起﹐末句跌落﹐用貌似客觀描述當前處境的筆調緩緩收住﹐感慨
身世落寞之意﹐全寓言外﹐"一唱三嘆﹐格韻俱高"紀昀《玉溪生詩說》卷上﹐光緒十四
年朱氏行素草堂刻本。《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前兩句作大跨度的概略敘述﹐第三句"深知身在情長在"﹐是極沉摯的至情語﹐末句
若再接以議論或直抒﹐全篇便不免平直重拙﹐以不盡語作收﹐傳出悵然惘然情態﹐遂宕
出遠神.運用當句有對及重言復辟的句式﹐造成整齊中有錯落﹐往復回環中有轉進﹐極具
風調聲情之美的審美效應﹐是李商隱運用得很成功的重要藝術手段。關於這一點﹐錢鐘
書先生與黃世中先生在他們的論著中均分別有所論。錢先生所舉當句有對詩例﹐多為七
律錢鐘書《談藝錄》﹐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1-12頁﹔黃先生則兼七律七絕而言黃世中
《古代詩人情感心態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145頁。黃文對所舉七絕
諸例均有具體分析﹐此處僅指出這正是義山七絕"化重為輕"的有效方式﹐茲不再贅述。
鐘秀謂"七絕須有氣有神﹐而其入妙尤在於聲"《觀我生齋詩話》卷二﹐清光緒四年刻本
。【ZW)】﹐洵為有得之言。
推 進 一 層
義山詠柳七絕雲﹕"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頻遣客心驚。巴雷隱隱千山外﹐更作章台
走馬聲。"姜炳璋評曰﹕"言旅況難堪也。巴山重疊﹐柳映江潭﹐客心傷矣。而雷聲隱隱
﹐更作從前走馬章台之聲﹐不益難堪耶?義山絕句﹐多用推進一層法。"《贈白道者》雲
﹕"十二樓前再拜辭﹐靈風正滿碧桃枝。壺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壺中傷別離。"姜氏評曰
﹕"義山善用進一步語﹐長吉詩'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此詩藍本。"姜炳璋《選玉溪生詩補
說》﹐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頁、62頁。【ZW)】姜氏解義山詩﹐每傷穿鑿﹐但
評以上二首七絕﹐指出其善用推進一層法﹐則切合實際。義山用此法自不限於七絕﹐但
七絕運用得較多而且成功﹐則是事實。除姜氏所舉二例外﹐像《宮辭》﹕
君恩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涼風隻在殿西頭。
失寵固可悲﹐暫時得寵者又焉知明日不為新的失寵者?透過一層﹐得寵與失寵者均屬
同悲。再如《夢澤》﹕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
即令減食苦熬成細腰﹐又能在君前歌舞承寵幾時?透過一層﹐"減宮廚為細腰"之舉實
屬徒勞自戕之悲劇。又如《海上》﹕
石橋東望海連天﹐徐福東來不得仙。
直遣麻姑與搔背﹐豈能留命待桑田?
姚培謙雲﹕"此又是喚醒痴人透一層意﹕莫說不遇仙﹐便遇仙人何益?"姚培謙《李義
山詩集箋注》卷十六。《瑤池》、《過景陵》、《華岳下題西王母廟》等諷慨皇帝求仙
的七絕亦同用此透過一層之法。
義山七絕屢用此法﹐並不單純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僅僅起強調、加深某種意蘊的
作用﹐這裡實際上蘊含著義山對人生的悲劇體認。如《月》﹕
過水穿樓觸處明﹐藏人帶樹遠含清。
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
月初生欲缺之時﹐人每望其盈惜其虧﹐為之惆悵不已。殊不知其圓時亦未必於人有
情。失意人每苦於人生已歷之缺憾而寄希望於圓滿痋慼敷驉撲w皆蟯腹□徊悖□沂救鬆?
之悲劇底蘊﹐即令希望實現﹐仍不免於失望。人生之不能避免缺憾﹐希望之虛幻﹐於透
過一層中得到有力表現。前面提到的《贈白道者》"壺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壺中傷別離"
﹐翻進一層的奇想中所表現的正是人生傷別之不可避免的悲劇意蘊。《夢澤》的"未知歌
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寫趨附世風者自戕其身的悲劇﹐諷刺入骨﹐亦悲涼徹骨。
《宮辭》之諷慨得寵者"莫向尊前奏《花落》﹐涼風隻在殿西頭"﹐得寵失寵﹐都是悲劇
流水線上的人物﹐不過時間先後而已。總之﹐透過一層感悟到人生悲劇的底蘊﹐正是義
山七絕常用透過一層寫法的內在原因﹐也是這種寫法具有藝術力量的內在原因。在常人
所不能感悟、所不能忍受處揭出更深一層的悲劇﹐才能給人以思想的啟示和藝術的震撼
。
但義山七絕的推進一層寫法﹐並不全然是表現人生的悲劇底蘊﹐它還包含著另一種
相反方向的作用﹐或可稱之為悲劇情感的緩解或化解。《夜雨寄北》在這方面具有典型
性﹕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三四從眼前巴山夜雨的凄寂蕭瑟之境﹐轉出異日重逢﹐西窗剪燭﹐回溯今宵巴山夜
雨情景的遙想。紀昀說﹕"探過一步作結﹐不言當下雲何而當下意境可想。"紀昀《玉溪
生詩說》卷上﹐光緒十四年朱氏行素草堂刻本。紀氏之意﹐蓋謂探過一步之遙想更見今
夕巴山夜雨之境凄寂難堪。但實際上它所顯示的主要是凄寂情緒的緩解。在重逢的歡愉
中回首往夕之凄清﹐不僅使重逢顯得更為珍貴而富於詩意﹐而且那遙想中的重逢也多少
給眼前凄冷的異鄉雨夜帶來一絲溫暖﹐給寂寞的心靈帶來幾許慰藉。因此﹐詩給予人的
感受並不是陰冷凄暗與絕望﹐而是在凄寂幽冷中閃現溫煦與希望之光圈。這說明ㄐ敷^?
一個感傷詩人﹐義山不僅能將感傷化為詩美﹐而且具有一種排解感傷的詩心。他的《宿
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寫相思不寐﹐寂寥之情難遣﹐但"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
聲"之句﹐卻從似乎無可排遣之中推開一層﹐發現在深宵不寐時"枯荷聽雨"竟另有一番韻
致﹐從而得以在不知不覺中稍慰寂寥。美的意外發現與欣賞的過程﹐也是凄寂情懷化解
的過程﹐"留""聽"二字﹐寫情入微。《花下醉》﹕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客散酒醒﹐夜深花殘﹐本意興蕭索闌珊之時﹐詩人卻轉進一層﹕"更持紅燭賞殘花。
"客散夜深﹐正可靜中細賞﹔酒醒神清﹐與日間醉賞又自有別﹔所賞者為"殘花"﹐"方是
愛花極致"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注》卷十六﹐清乾隆五年鬆桂讀書堂刻本。把本來蕭索
凋殘的景象寫得如此興會淋漓﹐富於美感﹐正可見詩人"推進一層"觀照事物時﹐往往會
發現常人所不能發現的美。這本身即是對悲劇情緒另一種形式的化解。李商隱的詩﹐包
括他的一些七絕在內﹐盡管有時凄惋入神﹐感傷入骨﹐但並不陰暗絕望﹐相反﹐在凄惋
感傷中自有一種滋潤心田的美在緩緩流注﹐原因或正在此。
--
Carfield,我們的生活完全失去了光彩﹗﹗
※ 來源:‧BBS 水木清華站 smth.org‧[FROM: 210.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