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lyingcloud ( 醉月湖畔的遊魂 )
看板Chinese
標題Re: [問題] 由"長恨歌"看歷史與文學有什麼不同?
時間Fri Nov 15 21:56:41 2002
既然說是『長恨』,那又怎麼會去『歌』呢?這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解說。
這個『歌』,可以看成是『歌頌』的歌。詩人有感於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戀情
能夠如此堅貞,生前死後都是毫不猶疑地相知相守;相較於偶然聽到的一些始亂
終棄,紅杏出牆,探訪花街柳巷等等的風流韻事。如此一來,他們兩人的感情在
亂世中顯得更是珍貴的了。唐朝是大量接受外來文化的朝代,同時許多思想也被
胡人所改變,當時的遷人騷客流連於酒館妓院是常有的事情,儒家的禮教約束並
不是十分明顯的。唐明皇住在深宮之中,身為天子,要有美酒有美酒,很自然地
,要有美人也會有美人的。但在詩中所說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可以看得出來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極
度喜愛,宮中其他的才人妃子都比不上楊貴妃一個人的受寵。皇帝還特別賜了華
清池給貴妃洗澡,欣賞那一片吹彈可破,嬌姿美態,令人陶醉。後來政局變化了
,貴妃魂斷馬嵬坡,唐明皇老得快,身體老了,心也老了。藉著臨邛道士的幫忙
,到了海上仙山得見之,但是如此相見,話語都很多餘了,只是簡單的信物交換
,代表曾有過的璀璨。推想詩人的心境,或許是抱著極大的憐憫:能如此相愛著
卻不能終老,這是極為不幸的事情;最後只能藉助於想像,穿梭於事實與夢境之
間,試著能不能夠找個慰藉,以彌補遺憾。畢竟有情人能終成眷屬是大家希望能
看到的,唐明皇和楊貴妃的結局卻是個悲劇,這是很可惜的事,所以詩裡說『此
恨綿綿無絕期』。所恨的是人間太多不美好,而真正相愛卻不能善終。所以他寫
詩來歌頌他們歷久不變的愛戀。
換個角度看來,這首詩裡面也帶著一些諷喻的成分。
唐明皇貴為天子,本就該以天下為重,現在居然會為了一個女子,不理朝政
,把大事交給李林甫、楊國忠等奸相,而且會讓楊貴妃的『姊妹兄弟皆列土,可
憐光彩生門戶』。這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情況是拿整個國家的命脈來賭的,
相當不可取。有朝一日,安祿山叛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而唐明皇仍在「只愛美人醇酒,不愛江山」,他們的倉皇奔逃是可以預期的。但
是到了馬嵬坡,士兵們想清楚都是他們的戀情造成一切的苦厄,偏偏皇帝是罰不
得的,只好拿楊貴妃開刀;六軍不發,皇帝也只能愛惜自己的生命,而叫美人去
死了。之後詩中敘述的虛無縹緲是真是假沒有人能夠知道,但是貴妃的死亡在在
都是唐明皇一手所造成。如果他不生在帝王之家,而只是一個平民老百姓,倘若
僅僅知道要和美人溫存卻不事生產,很快地就會坐吃山空,再唯美的愛情沒有麵
包也是無法長久維持的。所以儘管有令人羨慕的情感基礎,唐明皇本身也應該要
曉得身為君王有自己的事該做,相較於『開元』與『天寶』的差異,皇帝的心思
放在哪裡可以深刻地影響到人民的生計,如果能夠做到日間勤政愛民,那麼晚上
和貴妃的恩愛是沒有人能管得著的。詩人有感於此,所以把這種本末倒置的憾恨
用委婉的方式寫出來,告知一般人如果悲劇是自己的所作所為而造成的,只是徒
留憾恨,再怎麼追悔也是來不及的。
是以有『長恨歌』。
--
天長地久有時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63.30.102.148
※ 編輯: flyingcloud 來自: 163.30.102.148 (11/15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