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Agriculture
標題[書評] 到底要吃什麼?The Omnivore’s Dilemma
時間Sat Jun 21 08:36:27 2008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書評] 到底要吃什麼?The Omnivore’s Dilemma
時間: Sat Jun 21 08:35:40 2008
轉載自2008/06/09 中時開卷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Book/
0,3427,112008060900433+1105130301+20080609+news,00.html
(縮址:
http://tinyurl.com/68fvwo )
---------------------------------------------------
書名:到底要吃什麼?The Omnivore’s Dilemma
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
譯者:蕭秀姍、黎敏中
出版:久周文化公司
---------------------------------------------------
食物,人類與自然的交界
馮小非(溪底遙學習農園召集人)
對人類這樣的雜食性動物而言,「到底要吃什麼?」是每日都得面對的
難題。尤其邁入工業社會後,食物的種類、面貌與取得的管道,比過去複雜千
倍,飲食除了個人慾望的作用,同時是農業活動,也是生態與政治活動。例如
,選擇遠從美國運到台灣的企業化栽培蘋果,同時就選擇了大量用藥栽培、高
能源耗損的生態模式;而向住家附近的有機小農購買新鮮蔬菜,等於支持了生
態永續循環。透過每日選擇的食物,我們決定了世界的長相,以及與大自然互
動的模式。
探索「人類與自然的交界」,是本書作者寫作生涯的核心關注。在這本
書中,他透過4頓不同的餐飲,追蹤背後的食物生產模式。每一種生產模式,
都是一條獨特的食物鏈,一端是人類,另一端是食物的初始狀態,細究組成食
物鏈的每一環節,便可看見人類與自然的互動模式,及構築於上的人類社會。
作者追索的第一條食物鏈,從最典型的美國食物開始。擺放在大型超市
或速食餐飲中的食品看起來變化多端,但這些食品的原始型態卻相似得驚人─
─它們幾乎都是由玉米組成的。
由大量化肥農藥栽培而成的美國玉米,價格低廉,是現今的肉牛、雞、
豬,甚至鮭魚的飼料。我們吃進去的每一口肉品,大部分都是玉米的轉換物。
另外,玉米也被分離成玉米油、麩質、葡萄糖、酒精…,現今多數的加工食物
,便是由玉米製品加上其他化學添加物,依不同比例調製而成。
這條工業化食物鏈的每一個加工環節,均需大量消耗石油能源。看似多
元的飲食,其實乃是以玉米為食的單一選擇,再加上化學添加物對健康的負擔
,這條食物鏈犧牲了生產者、生態系及相關動植物的權力,獲利最豐的則是幾
個超級龐大的食品帝國。
另一種大型的食物生產模式,也以每年110億美金的產值引人注目,那
就是企業化經營的有機食品鏈。強調栽培或飼養過程不用農藥及抗生素等添加
物的有機產業,貼著國家認證的「有機標籤」,在各大超市販售,不但有美麗
的田園牧歌形象,加上便利的「有機電視套餐」,成為不少人的新興選擇。
「有機」這個概念的原始精神,在於對工業化生產與消費模式的反省。
然而動輒以「百公頃」為生產單位的美式企業有機,為了成本考量,採取大面
積栽培與高密度集約飼養,再透過高度加工或分裝,創造出一群面貌模糊的「
有機製品」。「有機」被簡化為「不用藥的食品工業」,其實與工業化生產製
品並沒有太大差別。
大型有機生產,因利潤考量窄化了「有機」的定義,但有另外一些「未
取得有機認證,卻充滿有機精神」的小農家,善用能源循環的原理,加上對完
整食物的重視,創造另一條食物鏈,不但縮短了人類與食物的距離,也讓產地
到餐桌的過程透明並充滿愉悅。
作者跟隨一位放牧者薩拉丁,進行這條有機食物鏈的追索。除了生產過
程富含有機精神,薩拉丁堅持不長途運送肉品,僅在地方的農民市集或通路販
售,同時也開放讓消費者到牧場親自選購。開放透明的生產過程,贏得消費者
與許多廚師的支持,成為永續經營的力量來源。
最後一道餐飲是作者的個人實踐,他仿效前人步伐,學習採集和狩獵,
以掌握人類與食物的原始互動狀態。這段實踐的旅程充滿震撼,為了取得豬肉
,作者必須面對真實的獵殺,當那龐然大物在眼前倒下,作為一個「有人性的
動物」,在食慾和道德感之間,不免湧起巨大的焦慮和矛盾。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儘管看起來充滿了科學和哲學的探索,但其實更
像是偵探小說。順著線頭往下探,原來汽水百分之百是玉米,更貼切地說,其
實都是石油製成的;而牛根本就沒辦法吃玉米,不但會胃脹氣還會引發中毒;
為了應付人們在不同季節的愛好,蘆筍必須坐飛機從一萬公里以外而來,雖然
貼著有機標籤,其實很不環保。作者巧妙地將現實剝開,讓讀者自己去面對真
相,也才發現,政治不止存在於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其實就在每日的採購中。
本書觸及了很多重要的議題與爭辯,除了農藥栽培與有機食品的差異,
作者描繪「企業化有機」與「有機小農」的差異,也正是台灣的「有機界」此
刻面臨的重大危機。政府制訂的有機法規,只有大型財團才能負擔,以有機精
神耕耘的小農,反而被排除於「有機認證」之外,連耕作權都可能被剝奪。本
書在這部分著墨甚多,讀來特別受用。
在這厚達四百多頁的文字旅程最後,作者安排了一頓心中的「完美餐點
」。他為朋友與讀者們烹調親自獵取的食物,佐以熬煮數日的醬汁,搭配橄欖
樹枝烘烤的自製酵母麵包。這段紙上美食讓一路緊湊的心智探險得到舒緩,放
鬆聆聽作者/廚師自述:「烹煮的意義中,有一項是對我們吃下食物表達敬意
的一種方式,對那些奉獻自身來滿足我們需求與渴望的動物、植物、蕈類,同
時還有那些生產這些食物的地方與人們,展現我們最大的敬意啊!」
作為一個食物生產者,這樣的敬意與珍惜,的確是最寶貴的回饋。唯有
當人類與食物重新產生真正的連結,才可能湧現這些敬意與珍惜,這是在工業
化的加工食品中,無法被感受的珍貴事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23.19
※ Waitingchen:轉錄至看板 book 06/21 08:3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