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epgoing (俱怀逸兴状思飞)
看板study
标题[转录]做孩子的心理医师 (好文唷^^ 满长的)
时间Mon Aug 4 08:00:27 2003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游乾桂 教授
91/11/07 父母成长班(四)
--
我在临床做十六年,前几年做的是精神病人,做精神病人对於我在做亲职教育有
很深的影响,因为精神病人其实是在囚笼里头不会回来的黑暗份子。原先我跟很多人
一样,一直认为一个人会住到精神病院一定是脑袋秀斗,前半段的假设是对的,但是
有一部份的假设是错的,我们以为他笨,事实上我在医院里头看到很多孩子其实很聪
明。
我在医院曾经看到一个从台大医科毕业的孩子,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跟他接触,他
只要看到穿白袍的人走近,就会狠狠的瞪着对方,有时甚至会无预警的搥对方,所以
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怕他。我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可以跟他坐下来慢慢谈,大概
半年後他才能意识到我对他的关心。我常常利用下班时间去陪他下五子棋,也就是从
这儿开始,让我觉得很难过。我常在想:「一个这麽聪明的孩子,为什麽现在只能跟
我坐在这儿下五子棋?」於是,我开始追寻他生命的历程。
我从他身上发现两个秘密:第一个令我惊讶的是──他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考
过第二名。这让我想到了金庸笔下的一个人──东方不败,这时我才领悟到原来东方
不败指的就是一败涂地。有人是东方不败,但是只要一败就会涂地,所以由中抽离出
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就叫做成功。有人十几岁就成功,有人中年成功,也有人老年才成
功,但是太早成功所代表的就是压力重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头并不是靠第一名长大的,他要的是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
学习历程比学习结果重要,但是我们现在往往只在乎结果,不重视历程,这样一来,
对孩子而言就是压力。我们期望孩子成绩好,永远名列前茅,而孩子就会想办法保持
第一,压力因此而来。在心理学来讲这就是「高期望」,但是「高期望」=「高压力
」。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得第一,有一个专家劳瑞尔曾说:「我是物理学专家,所谓
的『专家』就是在我的领域里我会,其它的领域我就叫白痴。」但是现在我们要求我
们的孩子全会,全会也就代表了全不会。所以一个人要演活自己,何谓演活自己?就
是一个人演一个自己才能全心全意的演好自己,如果一个人分两颗心,就叫做半心半
意,一个人要学三样好,就叫三心两意,一个人要多才多艺、四项全能就叫做分明找
死。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什麽都会,
如果什麽都会就不叫「专家」。
从这个孩子身上我又想到金庸笔下的另外一个人,叫做独孤求败,独孤倒过来就
叫做孤独,独孤求败好孤独,这意谓着人在高处不胜寒。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成绩很
好,考试第一名,但是我们忘记了孩子他好孤独、好寒冷,也忘了他有压力。所以我
们一直以为孩子成绩好应该很有自信,但是由研究中我们发现: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没
有自信,成绩差的孩子大多数很自卑。
以前有部连续剧叫保镳,里面有个人物我非常喜欢,叫做贾糊涂,我喜欢他那种
难得涂糊的个性,所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後都是贾糊涂解决。我们在老子里头有看
到一句话:大智若愚。有的时候有些人看起来笨笨的,学习笨笨的,走的笨笨的,其
实是最聪明的。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子,例如非洲之父史怀哲,他是一个医生,他的成
长过程并不顺遂,他大学没考上,後来因为他手风琴拉得很好,所以进了大学念历史
系,他大学毕业後,三十岁才开始念医科,卅八岁医科毕业,人生过半的史怀哲毕业
之後到了非洲创造了一个不朽的基业,成为非洲之父─慈悲的代言人。另外一位,印
度的胜雄叫甘地,甘地是印度的国父,但是他在四十岁之前是纨跨子弟,他一直以为
自己是英国人,穿着很英国、打扮很英国,直到有人告诉他,他是印度人,四十岁他
的梦才幻灭。他四十岁的时候带领着印度做和平的革命,创造了不朽的胜雄甘地。还
有一位我们更熟悉的人叫做刘其伟,他今年九十二岁过逝,卅八岁才学画,画了廿八
年,在六十六岁时才成名,活了九十二岁,但是他画出了画坛奇葩。今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的得主,有一位是日本人叫小才昌俊,他研究微粒子。他念书时的成绩是惨得不
能看,但他在得奖时说过一句话:「成绩单不是人生的保证,我就是例子。」
我花很多时间在做研究、做实验,所以我不可能背很多东西,「背」跟「思考」
、「想像」、「创意」是有差别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背得多分数就高,但是你可
有想过,有位禅师讲过一句话:「
这一分钟你找到美好,这一分钟你就不会找到不美
好」。而我的理解是:「这一分钟你拿书来背,这一分钟你就不会思考、不会想像、
不会创意。」因为它同时进行,但是
未来的世界是送给会想的人,不是送给会背的人
。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叫费曼,他曾说过他爸爸送给他三个能力:
会思考、
会想像、有创意。从他爸爸的教育中他才知道,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个答案。宇宙是
无限大,而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我们的孩子也许可以赢得全台湾、全亚洲,甚
至全世界,但是他在宇宙中还是渺小的。很多事情以前是对的,现在却是错的。例如
:飞机在以前不会飞是对的,现在却是错的。所以,我们的脑袋如果只是死记,我想
孩子未来有的只是压力,未来学历并不难拿到,而未来徵才要的是会工作的孩子,不
是会读书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能力。未来有些东西是很重要的,例
如:志气要高、勇气要足、骨气要硬,我想这是一个孩子应该要俱备的。而这些是我
在这个台大医科的孩子身上所发现的。
另外一个秘密,就是他告诉我:「如果我学音乐,我现在会是一个快乐的音乐家
。」换言之:如果他学音乐,他就不会住在精神病院,如果他没有住在精神病院,他
就会有人生。还有另外一个个案,原本应是孩子住进来,最後却是妈妈住进来。一个
孩子他的求学过程很辛苦也很顺利,因为他妈妈对他的期望很高,而他也很顺遂的考
上托福出国留学,在他毕业拿到学位的当天,写了封信寄回台湾给妈妈,之後便跳河
自杀死亡。信中有句话非常刺痛人心,他说:「妈妈,你的梦,我帮你圆了,请你放
我一马。」妈妈看完信之後受不了,住进了精神病院。
我们千万不要忘了,
每个孩子都有适合他的位置,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心理学
家早已提出多元智慧的理论,意思是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都有一套不同的
智慧结构,有些人长於音乐,有些人长於科学,有些人长於运动,会音乐的人学不成
科学;会科学的孩子艺术并非顶尖;我们不要老想把孩子当做科学家来养,重要的是
找出孩子擅长与众不同的智慧。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情:行行有状元,而且未来一
定是每一行每一业都有状元。当然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定是跌跌撞撞,所
以,
我们要教孩子:这一条路走不通可以走另一条路,不要因一时的跌倒而失志,人
生是可以转个弯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是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你是否记得当你的孩子小时候哭闹时,你敏锐的听声音便能知道他是尿床还是肚
子饿。我发现在孩子六岁以前,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像心理医生,为什麽孩子长大以後
,你就不像了呢?你以为孩子长大了吗?还是你敏锐的特质不见了?还是有些东西去
阻碍了你敏锐的特质?或者是你不够用心呢?其实这些因素都包括,但是我认为不够
用心是最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请你记住,孩子的名字永远叫『小孩』。
」纵使是资优,他还是小孩。专制成性的中国父母最不会利用同理心了解孩子心里想
什麽,我们以为孩子自己生的,应该了解的;其实不然,孩子在每个年纪都有一些不
一样的成长使命,三岁的孩子与十一岁的孩子绝对不一样,孩子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用
心去了解。何谓了解?就是三岁时就把他当做三岁的孩子来看,五岁时就当做五岁来
看,十岁时就当做十岁的孩子来看,这才是了解。
一个孩子的学习需要动机,动机是成就的原动力。例如:阅读是一种动机,假若
阅读不是一种动机的时候,阅读就是一种考试,如果阅读是一种考试,那麽阅读不会
持久,也就不会有成就。因为人生是一辈子的事,阅读也是一辈子的事,假如你念完
书就不再阅读,那麽你就会变成草包。而做学问不是死记东西,是要知道它在哪里。
所以爸爸妈妈们对面孩子的询问时,可以常常用「我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查书」来回
答。
「我不知道」表示人有进步的空间,如果全知道,就是全不知道,假若一个五岁
的孩子全都知道,那就完了,表示他已经满了。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在这个年纪
不够饱满、不够丰富,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正因为他不够,表示他正等待吸收很
多东西。所以满分哲学到底是对或错?一个每一次都考满分的孩子,对他而言已经足
够了,因为他没有再进步的空间,也不能够退步,那麽下一次的考试该怎麽办呢?这
时他的压力就来喽!所以我们应该要让孩子有进步的空间,即使退步了,我们也要给
孩子鼓励使他有念书的动力。
孩子专心的时间会因兴趣而有变化,例如对数学有兴趣的孩子,他的专心时间就
会加长。若孩子常常忘东忘西并不表示他不够聪明,因为在十岁以前的孩子脑袋里头
只能专心做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想别的方法加强孩子对事情的专注,使他不容易
忘记。例如:下雨天时,我们可以将雨伞挂在电梯门口,提醒孩子不要忘记带雨伞。
教育是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如果一种方法行不通,我们可以用二种、三种,甚
至更多种,尽量少责备、多了解。
在做教育之前,我们要学会一件事:
会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人生有四个要件
,而这四个要件是做教育的准备:健康、快乐、时间、美好生活,若再加上一点金钱
,就叫做富有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是努力工作、努力赚钱,然後逼着孩子好好读书未
来努力工作、赚钱,那麽这就叫做有钱人。
人生里头有二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一是努
力得到我们想要的;二是享受我们得到的更为重要。我们常常盲目的生活、工作、赚
钱,而赚钱的目的不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吗?但是大多数的人却不知道要享受
我们得到的。我认为人生过四十之後一定要有两个圆在交集,一个圆是「精神」、另
一个圆是「物质」。四十岁之前我们可能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而每天工作、赚钱,假设
人的一生能活八十岁,四十岁已是过半了,
所以四十岁之後,我们不能永远只想到工
作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要拥有美好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身体健康是
心理健康之母,心理健康是家庭健康之母。没有健康,教育便是虚假,所以有健康的
身体才会有好心情,有好心情就不会对孩子乱发脾气,也就能够有耐心听听孩子说的
话,相对的亲子关系就会更融洽,家庭气氛会更和谐。
另一个重要的要件便是快乐。现代的孩子普遍都不快乐,因为功课太多、压力太
大,所以如果孩子有机会开怀畅笑时,我们不要去吓阻他,要尊重孩子的快乐。研究
指出:
快乐的人比不快乐的人学习效率多了1.76倍,假若我们的孩子是快乐的,那麽
他的学习≠压力、学习≠高期望。我们甚至可以花点心思制造快乐,例如:每天找个
时间全家坐在一起说说笑话。当孩子说笑话给我们听时,即便不好笑,我们也要笑得
很开心,孩子会说得更多,并且从中得到自信与快乐。
童年,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有些人甚至没有美好的童年回忆,但我们
别忘了,现在正是孩子的童年,我们有机会再过一次童年,陪着孩子一同成长、一同
过童年。所以,
我们要学习拒绝忙碌,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而
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个,拨出一些时间陪陪孩子、了解孩子,亲子关系才会建立,互
动会更好。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8.2.33
※ 编辑: keepgoing 来自: 61.228.2.33 (08/04 08:00)
1F:推 stephenshau:为何没人赞美呢!! 12/03 22:57
2F:推 tempoI:有看有推~~ 03/12 23:26
3F:推 dream751209:说的太好了!!! 04/18 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