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yao (Ken)
看板sp_teacher
标题Re: [问题] 怎麽跟家长说?
时间Sun Apr 1 23:31:27 2007
※ 引述《pezvolante (思念无声无息无日无夜)》之铭言:
: 小孩是我表弟,今年国一,在台中念书,是班上的问题学生
: 他的人际界线很模糊,而且分不出适当的行为和场合
: 比方说,他常常趁同学走过去的时候就抓男生的小鸟或是童子拜观音
: 上回他和我舅妈参加聚会,抓住别人的小小孩就要过肩摔
: 这些行为他以前就有,以前大家觉得是小孩子有样学样
: (他爸爸在家就是常常跟他抓着玩)
: 可是他现在已经国一了,不能再用不懂事当藉口
: 据老师说,表弟在班上人际关系不好,跟他来往的都是一些边缘学生
: 另外,表弟的学业表现不好,而且是越往後考越差
: 比方说,月考的第一科可以考八十分,最後一科就只剩下二十分
: 但是他之前是考试进去的私立中学,据说分数还不错,所以智力应当没问题
: 老师怀疑小孩可能有情绪管理的问题、人际关系障碍和注意力缺失
: 所以建议家长(我舅舅和舅妈)带小孩去做监定
: 老师讲得很实际,如果监定出来真的有心理问题
: 老师可以考虑给他比较宽松的行为标准,给小孩比较多弹性空间
: 同时对小孩以後的升学也会有帮助
我认为这老师的说法有些问题:
为何一定要监定出心理问题,才能考虑给他特别的行为标准与弹性空间呢?
既然学生已经有一些行为问题,老师也对其原因有了一些推测,
那麽是否已展开了必要的辅导程序呢?
以教育部仍持续在推动的认辅制度来说,
它锁定的对象就是一般的适应困难及行为偏差学生,
不需要经过心理监定,只要学生有那些情形,又找得到志愿认辅的老师,
那麽就可以展开「辅导」层级的介入,
相对於需要先通过监定才能进行的「特教」层级之服务而言。
尚且,若当真要循特教服务中的疑似「严重情绪障碍」个案去处理,
在老师或家长发现疑似个案後,到个案接受实际的筛选与监定前,
也还需要一个重要的过程:「转介前的介入」,
也就是包括上面提到的认辅制度在内的一切校内辅导机制的介入,
如个别/团体辅导、心理/药物治疗...等;
经过这样的介入仍无效者,
才继续将学生转介到下一阶段的筛选与监定。
(见「情绪障碍的监定流程」,
http://140.127.81.13/e_identify.htm )
从老师所言(先监定→确定有心理问题→考虑弹性处理),
似乎看得出来以上所谓的「转介前介入」并没有做,
因为以辅导的观点而言,
如果个案有需要,对於改正不良行为而言有助益,
辅导者当然可以与个案协商设定出适合的行为标准。
至於「监定」或未来的升学等等,
我认为那都必须是在目前的「转介前介入」已做得确实後,
才能进一步考虑的。
在目前导师与辅导人员都有责任对学生实施辅导的情形下,
无论家长是否送孩子去接受监定,
学校都有责任提供应有的行为辅导措施;
说不定,在这个辅导层次的介入後即有效果,
而根本不需要进入下一步的筛选与监定,
去取得那个烙印在人身上一辈子的疾病标签。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9.86.38.20
※ 编辑: fyao 来自: 219.86.38.20 (04/01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