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popmusic
标题[专题] 华语流行乐20年|KKBOX每日播放量排行变化
时间Thu Feb 8 01:18:16 2024
https://www.readr.tw/post/2974
近 20 年来,台湾流行音乐从实体唱片走到数位串流,改变的不只是媒介,还有产业结构
和聆听习惯。
READr 从 KKBOX 近 20 年来华语每日播放量排行榜资料,一览台湾流行音乐的变化。
报导重点摘要
READr 从 KKBOX 自 2005 年起公布的每日排行榜资料,观察台湾流行音乐的演变。1997
年台湾曾经是世界重要的音乐市场,赚大钱的蓬勃产业吸引各方人才,直到数位化浪潮袭
来,专家们都认为,
萧敬腾是「最後一个」天王级歌手。
实体唱片到数位的转型期间,也是排行榜多元度最低的时间,排行榜开始出现「每天都上
榜」的歌,代表这些歌不受各种新歌发行的影响,每天的播放次数都在前 50 名榜内。
近代串流影响让排行榜「大者恒大」,甚至出现连续三年都上榜的歌;但上榜的艺人数也
是历年最多,分众市场愈来愈明显。
--------------------------------------------------------------------------
KKBOX 公布的排行榜资料始於 2005 年,那是它在台湾推出服务的第一年。KKBOX 的第一
篇新闻稿主题是与手机硬体的合作,「手机用户能够藉由 KKBOX 随时随地享受 50 万首
合法授权的音乐,享受随选音乐将不再有空间的限制」——在 2024 年的现在,这已经是
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而当时是一个什麽样的时代?
更早以前,
1997 年的台湾曾经是亚洲唱片市场的第二名(仅次於日本)、世界唱片市场
的第 13 名,流行音乐研究者李律(本名李律锋)细数当年的台湾音乐产业,疯狂赚钱的
程度吸引了各式各样的人才。
李律提到,
1981 年滚石唱片、1983 年飞碟唱片,两大重要唱片公司开启了流行音乐产业
的元年;直到 1995 年五大国际唱片公司(索尼、环球、华纳、博德曼、百代)全数就位
,台湾正式进入国际华语市场,「1995 年到 1999 年是国语流行市场的最大值,每年产
值超过 100 亿台币。」
他以台湾唱片史上第三张百万专辑、张学友的《吻别》为例,「一张唱片定价 280 元,
100 万张实收就是 3 亿台币。扣掉成本,一首歌 20 万,最多 200 万已经到顶;占比最
大的宣传成本,顶规唱片抓 2000 万左右,剩下的我们算宽一点,假设加起来是 3000 多
万,我赚 3 亿,剩下的都是净利。」
李律指出,这样的暴利,让这个产业每个面向都是钱,很俗气,但因此所有东西都有价值
跟价格,包括人才,「我要拍一支 MV,想做天王天后级顶规的、不错的、普通型、经济
型、到超省钱的拍法,每一个规格都有很多人可以选;我要做专辑,风格跟预算定出来,
例如『摇滚一点的莫文蔚』,团队的名单马上出来了。市场大到你要找什麽东西都找得到
。」
直到 2000 年前後,数位档案格式(MP3)的流行,让黄金盛世瞬间崩毁。李律提到,「
居然不用一个实体的东西就能播出音乐,甚至只要靠朋友传给你,我得到音乐的成本是
0 元。加上因为烧录容易,盗版 CD 开始出现在夜市,两件事情双重夹杀,让台湾音乐
产值折半、折半再折半。」
「下载音乐」翻转了过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获利回到制作公司身上的音乐贩售模式,人
们除了自己在网路上探索,还可以付费使用当年知名的 P2P 音乐平台 Kuro、ezPeer 下
载,虽然这些平台被唱片公司以侵害着作权的名义告上法院,但从後来的趋势可以看到,
人们从网路上获取音乐的模式已不可逆。
2005 年 10 月,音乐串流平台 KKBOX 於这样的年代推出。当时流行的是什麽样的音乐?
2005 年:「最後的」天王天后
2005 年杨丞琳以《暧昧》同名专辑里的三首歌上榜次数排名前三,365 天每天都至少有
一首杨丞琳在排行榜。
不只是杨丞琳,2010 年以前的排行榜都被「天王」、「天后」占据,例如 2005 年有罗
志祥《催眠SHOW》、 2006 年蔡依林《舞娘》,2008 年周杰伦《我很忙》、
2009 年梁静茹《静茹&情歌》都有三首以上的歌曲上榜次数排进前 15 名。
综观这段时期,
除了 2009 年以外,周杰伦每年都是歌曲上榜最多的歌手。其中周杰伦自
编自导自导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同名主题曲,拿下 457 天的日榜冠军。
若看上榜次数统计历年前百名,这段时期周杰伦脍炙人口的上榜歌曲,还有〈珊瑚海〉、
〈稻香〉、〈青花瓷〉,以及与费玉清合作的〈千里之外〉。
2007 年,《超级星光大道》、《超级偶像》两大电视歌唱选秀节目挖掘了不少歌手,例
如林宥嘉、萧敬腾、张芸京、梁文音;节目中也唱红不少华语歌。
例如曹格〈背叛〉12 月底刚发行时落在榜上 20-40 名,4 月杨宗纬在节目上演唱後排名
稍稍提升,5 月萧敬腾也演唱此曲、後两人又合唱,让〈背叛〉连续 40 天蝉联冠军。
同年,在《超级星光大道》首季十强选手的《星光同学会》纪念合辑,歌曲上榜次数超越
曹格,仅次於周杰伦、罗志祥。
其中又以萧敬腾成绩最好。他的〈王妃〉创下 2009 年上榜次数排名第九,隔年在上榜次
数排名更登上亚军。
访谈的专家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萧敬腾刚好是这个疯狂时代的终结。KKBOX 共同创办人、
前文策院院长李明哲说,「萧敬腾是台湾最後一个 S 级歌手,再来就没有了」;李律也
认为,「在萧敬腾之後,再也没有所谓的大物、神级歌手」。
这里谈的并不是音乐品质、品味,而是音乐产业结构的变化,「
2008 年,被称作『天后
宫』的华纳唱片出了萧敬腾的出道专辑,这是最後一个唱片公司砸大钱推出的天王级歌手
。」李律说。
他提到,「当然这段期间还是有很多新人出道,也都卖得『很好』,但这个好是 30 万张
、20 万张、10 万张,不会是 100 万张那种好。」
例如 1999 年的冠军专辑是卖了 118 万张的张惠妹《我可以抱你吗?爱人》,2000 年的
冠军则是陶喆的《I’m OK》,销量是 42 万张,这在 1999 年只能排到第 9 名,而
2001 年开始,冠军专辑的销售量再也没有超过 40 万。
当然,
盗版一直以来都存在,李律提到,在 CD 还没出现之前,买不起正版卡带的学生就
会用录音带偷录电台音乐;只是科技加乘了变化的速度,不只是音乐,1998 年 Yahoo 推
出即时通、1999 年微软的 MSN、2003 年无名小站推出网页版让「部落格」开始流行,
大家黏在电脑前面的时间变长了。
李明哲忆起当年,「我们的想法非常单纯,听音乐是一个非常普罗大众的习惯,它的市场
够大,而 Kuro 这样的平台证明用户会愿意为了听音乐付钱,但 P2P 毕竟是一个不健康
的模式,产业要好,上、中、下游要一起好,所以我们想做一个更进阶、能让产业共好的
模式。」
除了想要做「正版」的音乐平台,李明哲也提到,当时预期频宽会愈来愈快、可上网装置
会愈来愈多,听音乐的方式不再会是搜寻、下载、再来听,而会是「串流」,点了马上就
能聆听,「我们想要做一个配合未来发展的产品。」
和 KKBOX 几乎同时,来自瑞典、现为全世界最大的音乐串流平台 Spotify 於 2006 年创
立。「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全世界的音乐产业会很下意识地抵抗这个改变,因为他们经
历过一段很好的时间。当时唱片公司对『数位』非常敌对,觉得你是贼、偷了我的资产。
」李明哲苦笑,「当年很难去谈版权,只要一说要做数位音乐平台,就被唱片公司轰出去
,何况那时候我们还是很小的公司。所以老实说,我们刚出来的时候歌很不全,有两、三
大唱片公司没有加入。」
一开始,他们还得付较高的预付金来说服唱片公司,直到他们渐渐用实绩证明,才站稳脚
步,「印象中上线一年左右,几乎所有的大唱片公司都进来了。」李明哲说。
2010 年流行音乐的转型,多元度最低
只是,流行音乐产业的转型,并不只是媒介的变化而已。李律提到,2010 至 2015 年是
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大家在转型、在找方向,旧时代制作唱片的人还在,却不再有这麽
丰沛的资源;2000 年那个时期出道小有成绩的人,也还在想怎麽继续下去。
2010 年至 2015 年,上榜的歌曲更集中在同一批歌手的同几首歌。
聆听行为也有明显变化。
相较过去同一张专辑会有多首歌同时上榜,这段期间有超过 3
首在年上榜次数排名前 10 名专辑,只剩A-Lin 2010 年发行的《以前 以後》、田馥甄
2013 年底发行的《渺小》,以及周杰伦 2014 年底发行的《哎呦,不错哦》。
这段排行榜多元度降低的期间,也
首次开始出现「365 天都上榜的歌」,如台剧《真爱找
麻烦》片尾曲、五月天的〈我不愿让你一个人〉,2012、2013 两年的时间天天都上榜。
这段期间影视的主题曲、配乐的上榜次数大量增加,例如 2014 年方文山自编自导的电影
《听见下雨的声音》同名主题曲也曾登上 2014 年上榜次数冠军。
《我可能不会爱你》、《犀利人妻》、《必娶女人》、《小资女孩向前冲》等......
不少金钟得奖的配乐在音乐排行榜也占有一席之地。
综观来看,这段期间的排行榜上榜过的歌曲数、歌手数都变少,是排行榜多元度最低的一
段时期,代表大家常听的都是同一批歌曲。
相较於过去歌曲有明显的「打歌期」,热度退了就渐渐在榜上消失,换新歌上榜;从
2011 年起,排行榜上开始出现「每天都上榜」的歌,代表这些歌不受各种新歌发行的影
响,每天的播放次数都在前 50 名榜内。
聆听行为也有明显变化。
相较过去同一张专辑会有多首歌同时上榜,现在只有部分歌曲会
流行。以两个年代上榜最多次的歌手为例,周杰伦 2006 年《依然范特西》的 11 首歌都
曾进入每日排行榜前 10名;2013 年田馥甄的《渺小》共 10 首歌里仅有一半曾进入日榜
前 10 名。
资深 DJ、Street Voice 音乐频道总监小树(本名陈弘树)提到,90 年代其实就有一点
徵兆,「我们在专辑的购买市场上,常常会听到『只有主打歌好听』,大家买专辑是为了
主打歌,通常是三首,但这是因为当时你没有『拆开来买』的机会。如果当时就有这种机
会,大家可能就不会买整张(专辑)了。」
这个时期,排行榜也出现愈来愈多「主题曲」,尤其是与戏剧和电影搭配的片头曲、片尾
曲、插曲,都跟着影剧的热度一起深植人心。
除了为台湾的影剧内容量身打造的主题曲以外,也有许多是搭配电视台买进的国外戏剧的
主题曲,例如韩剧和近年愈来愈多的陆剧。据了解,
这是因为韩剧和陆剧有一定的高收视
率,唱片公司会支付宣传预算给电视台,挑选适合戏剧的歌曲,作为歌曲的曝光手段。
也因为是「搭配」现有的歌曲甚至同时作为不同戏剧的主题曲,如李佳薇的〈链爱〉,就
是两部韩剧《她很漂亮》、《我的女儿,琴四月》的片尾曲,也是陆剧《芈月传》的片尾
曲。
2016 年:大者恒大与多元并存
全世界的音乐产业面对数位的浪潮,终於在 2015 年反映在产值上。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
(IFPI)2017 年的报告,
全球流行音乐产业历经 20 年的衰退期,於 2015 年开始逆势
成长,而串流音乐是明显驱动成长的原因,收入激增六成。
2016 年开始,榜单上歌曲「大者恒大」的状态更明显了。
这段时期,发行後热度持续的歌愈来愈多,有许多歌发了好几年都维持在榜上,甚至不减
反升。
例如 2017 到 2019 年,邓紫棋的〈光年之外〉、周杰伦〈告白气球〉上榜次数统计连续
三年都在前十名内。
2020 年夺下单曲冠军、台剧《想见你》片尾曲〈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连续四年上榜次
数统计都在前十名内,周兴哲〈怎麽了〉更是连续五年有好成绩。
歌曲重复上榜的比例持续增加,对比 2022 年与 2023 年歌曲上榜次数排名,前 15 名就
有 8 首重叠,半数不是当年新歌。
国片《月老》2021 年底上映,韦礼安献唱的电影主题曲
〈如果可以〉於 2022 年、2023
年天天都上榜,2022 年更有近乎一半的日子都是第一名。
截至 2023 年底,〈如果可以〉已发行满两年,在 KKBOX 每日排行榜仍在前 10 名内。
而这段期间也有更多热门歌曲来自於中国歌手。例如薛之谦〈演员〉、岑宁儿〈追光者〉
、于文文〈体面〉、任然〈飞鸟和蝉〉 都是 365 日天天上榜的等级。
过去三年,这些来自中国歌手的歌曲不只数量愈来多,上榜名次统计也愈来愈高
「串流本来承诺我们可以听到更多、听到更广,事实上刚好相反。」小树提到,「大家点
进串流之後能看到的、听到的就是这些歌。我觉得
大家现在没有力气专门去搜寻什麽歌来
听,动机少很多,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娱乐、太少的时间。」
小树指出,
「如果我不是一个主动在听歌的人,我会听什麽?就是看我的同温层听什麽,
我就听什麽,所以它会让原本就大的,变得更大。」
这个年代排行榜也出现另一个变化,
发行 10 年以上的歌曲在榜上变得愈来愈常见。
小树直言,
「大家并没有很积极去寻找新歌,只要有旧的剧出现老歌,大家就会回头去听
。当然音乐还是很重要,但主动选择变得很次要。」
李明哲也提到,「我觉得
以前华语市场的高市占率是受限於世界没那麽平,有天然的屏障
在。相较於现在,以前唱片公司要做红一个艺人相对很容易。现在大家很容易看到世界级
的东西,就会比较。」
「现在新歌的竞争对手,是古往今来所有写歌的人,甚至要回到 18 世纪跟莫札特比。」
李律指出,
竞争者还包括早期的台湾流行音乐产业蓬勃的那个年代、制作费动辄几百万的
那些歌。
但这个年代,却同时是上榜艺人数最多的年代,代表有愈来愈多的歌手被听见。
对李律来说,2016 年正是他深刻感觉到新一波独立歌手出现的那一年。当时他在大学当
博士後研究员,跟他差了十来岁的学生丢了 9m88 和 Leo 王合作的单曲〈陪你过假日〉
给他听,「那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我从小听流行音乐、当过 DJ、连论文都写流行音乐
,但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没听过这样的东西。」
李律形容,9m88 和还有後来一大票的新人,给人一种很明确、很强烈的——彻底不管旧
时代的媒体、旧时代方法,我们就是来做自己的东西——的感觉。
「这不是缓步成长,而是跳跃式的革新,他们直接跳上去了。」他提到,
在这个时代出生
的年轻人出生听的音乐,不被语种限制,从小就跟国际接轨,「过去当然也有,就像陶喆
、李玟,他们从小在美国长大,但能踏进主流的就是这几位,非常非常少。」
李律提到,以前的音乐人把专辑卖到国外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如果成功,也都会是预先
设定好的策略,「但现在不是,现在的音乐人不会设定我的音乐要卖到哪里、卖给谁,这
就是新世代音乐的特质,跨文化、跨语种,完全把触角伸到全世界。」李律说。
文策院策略研究处处长林喜雯也提到,流行音乐的企划、歌曲制作、行销与发行,随着各
年代阅听者所使用媒介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2010 年代以来,随着网际网路与社群媒体发
展,流行音乐也更仰赖这些工具;同时,
流行音乐的制作成本,也随着科技发展而更加大
众化。艺人不再需要仰赖唱片公司资源,便可自行制作作品,并透过自媒体出道,也因此
,新兴与独立艺人如雨後春笋般出现。
中国影响:从分众交流到主流抖音歌
排行榜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中国的影响。文化部流行音乐文化内容产业报告曾揭露,
2019 年台湾音乐市场总发行曲目中有 66% 是中国籍歌手的歌,但此统计在之後几年就消
失了。若从 KKBOX 排行榜统计也可以看见,中国歌曲上榜次数愈来愈多。
小树表示,
早年台湾是华语音乐最重要的市场,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歌手都要先来台
湾发片,才去中国。2000 年後台湾的优势地位慢慢丧失,现在几乎只为了符合报名金曲
奖的资格,才有一定要在台湾发片的诱因。
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长期研究两岸流行文化的黄俊铭提到,自
2001 年那英成为第
一个获得金曲奖的女歌手、到 2014 年李荣浩获得金曲奖最佳新人,都会刺激中国的歌手
想要被专业的奖项肯定。而
2017 年金曲奖开放「数位发行」也有资格报名,应是数量提
升的原因之一。
黄俊铭也提到,中国音乐在台湾的流行是一种「正常能量释放」,早期中国改革开放以前
,音乐产业没有提升,自然销不出去;目前中国的音乐产业愈来愈蓬勃,它没有理由不被
注意。
「台湾人很早就有听中国音乐。」黄俊铭指出,只是过去大都是各种社群的交流,中国一
个小的品味社群人数对台湾来说就很可观,民谣、摇滚乐、独立乐团,交流直到现在都很
频繁;较大的系统性渠道,主要是
省级电视台具有商业竞争性格的「选秀节目」、国家央
视春晚的「晚会节目」,以及戏剧、串流音乐、(报名)金曲奖等等,让中国的主流慢慢
进入台湾。
「
这几年很明显是因为中国综艺节目和抖音的影响,连 KKBOX 都有(用户整理)出『抖
音歌单』。」小树提到。从 KKBOX 中国上榜歌曲的变化也可以看见,过去主要是唱片公
司歌手(胡彦斌、李荣浩),现在则是网路翻唱起家的阿冗、在街头直播唱歌爆红的小阿
七等。
无论是中国版的抖音(Douyin)还是国际版的 Tiktok,特色都是用音乐加上短影片,并
以独特的演算法向用户推送内容,
就算是素人,也有机会在抖音上得到和网红一样的曝光
度。READr 过去的报导《抖音、小红书魅力在哪?新世代热门 APP 大揭密,Z 世代说给
你听》就曾提到,
抖音会很迅速地发展「流行」,很常出现不同的创作者唱跳同样的歌舞
;对於用户来说,就会不停地听到同样的歌曲,因为这样而红起来的歌,常被称作「洗脑
歌曲」。
例如 2020 年张远演唱的〈嘉宾〉、任然的〈飞鸟和蝉〉就时常被歌手、抖音网红翻唱,
〈飞鸟和蝉〉更创下 2021 年起连续三年,天天都在 KKBOX 播放次数前 50 名内的纪录
。
这还是能见度高的。小树提到,这几年金曲奖中国来报名的件数都在 200-300 张,「即
使是我们这些第一线工作者也常常没听过,少数能流行,大部分都是石沉大海。」
小树形容,「抖音歌听起来很像 90 年代台湾流行音乐的降级版,像是没那麽好听的赵传
、没那麽好听的周华健。」李律也觉得这样的形容很精准,「以前(台湾)是经济规模大
,几万人中的佼佼者去写一首好歌;
现在(抖音歌)是 1000 首低品质的歌,有一、两首
出线。它不是没有才华,而是成本太低。」
李律也补充,「
1980 年到 1990 年的前半期,台湾国家意识反应在流行歌上,除了一些
比较标志性的本土歌手和创作人,都是泛大中华思想取向的,像是周华健早年的歌曲都非
常的『东方感』。」他笑道,现在长大了,回头听当然会意识到这些歌曲的不合时宜,「
但小时候觉得很好听,因为我在那个大中华的氛围里。」
小树也提到,音乐发展到後来,「大家会想去做点别的,这 20 年我们一直在讲独立音乐
,追求不一样的音乐类型,但这个『不一样』是很主观的价值,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有
一块没有特别追求音乐类型的听众,突然少了很多东西可以听,这个空缺就被抖音歌补进
来。」
我们还听台湾流行乐吗?
串流时代让我们时时能够听见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意味着不同音乐品味的人不再被
主流限制的分众时代,台湾流行音乐也要与全世界竞争。由於无法取得串流平台实际的播
放次数资料,仅能从部分资料窥见目前音乐市场的分布。
文化部流行音乐文化内容产业报告自 2020 的报告开始公布国际串流平台
Spotify 在台
湾地区的播放状况,其中华语音乐的占比是提升的;而韩国音乐的占比也逐年提升。
小树认为,由於是「华语音乐」,占比提升的原因可能是中国歌曲;李明哲也提醒,由於
文化部资料只有前 200 名,与实际的播放次数不一定相等。
李明哲也提到,「整体的趋势,你去听商店播放的音乐就知道。20 年前五分埔播放的音
乐、跟现在商圈播放的音乐,韩国流行歌就是大幅增加,大家体感都感受得到。」
林喜雯则举另一份资料为例,根据文策院 2023 年跨域文化内容阅听调查,
近一年台湾作
品聆听率达 66%。各类音乐聆听率中华语音乐聆听率高达七成,而西洋歌曲 53%,日本
39%,韩国 37%。综合而言,台湾作品与华语音乐仍有较高的聆听率。随着音乐种类的多
元,消费者也有更分众的选择。
而音乐的竞争对手也不再只有音乐。
李明哲分享,「KKBOX 刚开始做的时候,流量是在晚上下班时愈来愈高,到 11、12 点达
到高峰,大家回到家就在电脑前听音乐;
现在上班和下班时间会有短暂的小高峰,8、9
点反而是平的,晚上不听音乐,他们在看剧。听音乐跟看剧的曲线是相反的,整个娱乐行
为一直在改变。」
「在这个社群年代,如果在社群上做了没有什麽价值,大家就不做了。例如
现在比较少人
在社群上分享我听什麽新歌,一方面近几年好像真的没有大家都有感的新歌,另一方面,
大家好像更常分享影集、电影,那要问的是,为什麽流行歌失去了流行的魅力?」小树提
到。
大环境支持不够,音乐人只能单打独斗
在竞争更激烈的时代,台湾流行音乐却失去了过去的产业规模,「现在大家都小小的,小
的产业面对产业转型都是辛苦的。」李明哲说,
「以前由唱片公司主导,商业考量比较高
;现在分散成小的音乐公司,就很吃作者个人对市场的 sense。」
李律也提到,「
2001 年以前没有 A&R(artist and repertoire 的缩写,指的是传统音
乐产业中挖掘、训练、培育歌手到获得商业成功的过程)就出道、还能杀进市场的人非常
非常少。但现在相反,几乎没有还在做传统 A&R 的歌手。」
现在比起市场,更着重个人
特质的发展。
也因为是单打独斗,受访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到
台湾对音乐人支持系统不足的问题,像是「
只剩补助」。李律提到,「现在没有独立音乐,只有『国立』音乐,只有抢到补助才活得
下去。好处是国家目前为止没有意识型态的指导,但未来不知道,政府如果成为唯一的文
化资助者,这件事超级危险,也很容易出现自我审查。」
「再来就是,
如果(音乐产业)已经没有市场到这种程度,只能靠补助活下去,这个产业
会很令人担忧。」李律说。
小树指出,「文化部的政策一直在鼓励多元,但鼓励他们出来,然後呢?我们是没有支援
系统的地方。
我们很少有专门针对音乐的媒体、没有常态性的音乐节目,只要有音乐人想
得到机会,去中国上节目,在台湾还会遭到某种程度的嘲弄。」
「我们要重新整理自己到底要干嘛。」小树提醒,「
光是看身边的韩国、中国,都有这麽
多的节目、舞台让歌手有展现,在台湾我们到底能够做什麽?至少要让艺人爬到一定的位
置,可以自给自足。」
林喜雯则回应,文策院持续协助艺人与音乐业者走向国际、开拓国际市场。如 2022 年「
落日飞车」在欧美巡回演出,也获文策院的多元投资,是乐团巡演类型首宗专案投资案例
;2023 年也与东南亚 AXEAN 音乐节合作,邀请 NIO、Cicada 和 Robot Swing 前往新加
坡演出。
文策院也与国际平台合作,如 Google 的 YouTube Music Sessions 计画,推广 5 组具
潜力艺人的展演影片至东南亚市场,创下近 1,000 万观看数;2023年 与Spotify合作,
将歌单推播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等海外重点华语市场,「根据上述市场反应来看,
音乐无国界,而台湾音乐在国际市场深具潜力。」
李明哲也认为,产业需要一系列的策略,需要知道愿景,补助才有意义。以韩国为例,韩
国的补助措施很灵活,会跟着产业的变迁调整,「补助有效,产业进步了,就要换招了。
」
「补助的本质是济弱,产业的角色才是扶强,但我们现在是用补助在做扶强的行为。」李
明哲强调,「不是完全不要补助,而是
补助要去促成创新、要去累积产业经验,而不是去
补贴你原本的成本。」
李明哲说,
台湾的现况对产业来说可能很难有进步,但对创作者来说相对幸福,他们没有
规则和包袱,创作得以源源不绝,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实我每次参加音乐祭、金曲奖,
结束後都觉得很有能量,音乐真的都很好。」
小树也提到,每隔几个月听到新的创作者让人眼睛一亮的新歌时,都觉得很幸福,「虽然
接着就会想,要把他们推到大家眼前,要花很多力气。」他苦笑。
「在台湾,我们成长的过程和历史,容易促成多元的内容,这是我们创作端的优势,但现
在产业结构跟不上时代的脉动,我觉得很可惜。」李明哲说。
--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popmusic/M.1707326299.A.8DC.html
※ 编辑: filmwalker (219.71.217.171 台湾), 02/08/2024 01:19:09
1F:推 chben: 好文章 但是好长一篇 xd 02/08 08:51
2F:推 weiike: 现在老了听到跨年时年轻歌手怪怪的歌,就想念起年轻时爱 02/08 16:06
3F:→ weiike: 听怪怪的陈珊妮。 02/08 16:06
4F:→ Antihsieh: 没想到是萧,但他舔共了 02/08 19:34
5F:推 dolphan: 推这篇 02/08 20:09
6F:推 accy: 好文推一个 02/08 21:09
7F:推 SyunYin: 李律都讲得很关键欸 02/09 03:37
8F:推 piggybean: 一直对於老歌常驻排行榜前列觉得很神奇,真的都不会听 02/09 13:42
9F:→ piggybean: 腻吗XDD 02/09 13:42
10F:推 Howard7: 很中肯的一篇文 02/09 18:20
11F:推 mnyan0503: 推好文 02/10 02:40
12F:推 TiggerLin: 好文 02/10 05:26
13F:推 huan091000: 好奇是不是能解读成台湾音乐厂牌都想挖到不必培育的 02/10 05:34
14F:→ huan091000: 绝世奇才,少了系统性的支持和培育导致新生代难以茁 02/10 05:34
15F:→ huan091000: 壮呢? 02/10 05:34
16F:推 LEEWY: 走向小众多元好啊,现在更多歌手都能唱中型的北流高流,会 02/11 12:30
17F:→ LEEWY: 自营的艺人不被唱片公司影响,反而能赚更多回本继续做新歌 02/11 12:30
18F:→ sonora: 认同楼楼上的问题 02/11 20:11
19F:→ sonora: 讲是讲走向小众多元,可是韩国反而把艺人推向全球例如黑粉 02/11 20:12
20F:→ sonora: 、BTS 02/11 20:13
21F:→ sonora: 这篇文章谈的"音乐产业结构"到底是怎麽分析的? 02/11 20:14
22F:推 ludan1204: 推好文 02/12 02:14
23F:推 tiny1816: 推好文,但岑宁儿不是中国歌手,希望会更正 02/13 11:57
24F:推 william8403: 好文推 真的是整个产业结构改变 02/14 09:30
25F:→ sonora: 怎麽不少人用文字气味辨识文章的好坏 02/14 14:36
26F:→ sonora: 这里面的理论有个大反例,也没拿出数据 02/14 14:37
27F:推 aplombb: 推好文 02/15 22:46
28F:推 aoisaiky: 不错 02/16 00:41
29F:推 imnewvi: 好文推 02/17 23:10
30F:推 ccolorLing: 推,文章里面有蛮多值得研究的趋势。上下班听音乐那段 02/19 00:28
31F:→ ccolorLing: 很有感 02/19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