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zel0093 (heart-work.info)
看板politics
标题[转录] 重新检视我们的非洲观:当世界只剩下NGM
时间Mon Apr 25 03:06:21 2016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5341
本篇文章并没有时效性。
一切源於《国定地理杂志》於数个月前刊登的一篇名为《贵金属的代价》的文章。
事源数月前看到一篇文章,原本以为可藉此重新检视非洲这个地方,或许可让大家重新思
考全球化与劳兴分工下,世界不平等背後的结构原因。然却失望地发现,那又是《国家地
理杂志》既有的套路。
结果,又是另一篇西方的消毒剂。
一篇《国家地理杂志》采访非洲冲突时的套路
文中以一名在吉普车中的记者,被几名从树蕞跳出来童兵用枪指吓,并在给予他们香烟後
获得安全,作为采访报导的开始。
文中依次进入对路段上所见的描述,然後是记者藉着看沿路风境时产生的个人感触。接着
是记者忆述/采访某个长老的对白,内容大概是「我们这里的仗打不完」、「虽然我们的
黄金很多,但是…」。最後上半部分以记者被叛军将领抓住,下场不明作为上半的终结。
此「吊瘾」部分亦成为下半部的引子。
在文章下半部,记者尝试整理「刚果的故事」(历史)。刚果民主共和国(下简称刚果)
是一个政府软弱无能、积弱而绝望的国家,他源於100年前比利时对这地的不仁剥削,致
殖民政府退场时国家混乱不已,然後一个野心勃勃的军人夺位,开始独裁统治。後来国家
不幸再政变,又与其他国家交战,最终导致国家成为「失败国家」(Failed state),矿
场和资源富饶处被夺。而矿产至今仍是各界争夺的资源。
监於联合国无能,人权组织(以美国为首)开始草议贸易协定,要阻止冲突地区的钻矿流
入市场,但始终仍遇到很多困难。文中到此描述了一下矿工的苦况,以及军阀豪强势力之
跋扈。最後,一名匿名联合国官员总结:「大家都在玩分钱游戏,是所有非洲利益集团之
间的勾当」。
文章最後一段:「隔天,我们搭乘小飞机离开本尼亚。当我们飞越那些埋藏着珍贵矿物的
美丽山峦时,脚下的香蕉树逐渐淡去成为深绿色的漩涡,茅草屋村庄也变成了一个个棕色
的小点。」
总之,这样的套路就总结了我们对刚果的认知,也算是又一份「非洲概况」的摘录。我们
对这片大陆的零碎认知,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而并,我们亦自觉上述套路,
与我们多年认知的非洲并无大出 入。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非洲观」的形成
《国家地理杂志》曾经也是一本我年少时好喜欢的杂志,因为它总像提供了很多「国际视
野」,满足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可以自觉认识了世界多一点。然而,我们很少留意
这些「国际视野」的套路其实都很接近,而且带出的讯息很划一: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文
化/处境的人,我们应该知道/观看他们的现况,聆听他们的声音——并且,透过读者在
全球村的参与,改善他们的处境。这些观点看来很妙,也很logical;只是,《国家地理
杂志》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他们的起首为何会跟我们不同。
在《国家地理杂志》(和许多欧美「世界视野刊物」)中,某国的特定情况(如非洲的哀
痛)总是自有永有的状况,也是不需疑问的历史结果。这些杂志通常会速食式地利用如大
肚婴儿的照片,共伴以记者坐了十小时吉普车颠簸不已的猎奇采访画面,二合一地速成提
出某国「真的好阴公」这一命题,而且很快取得说服的果效。一旦「阴公」程度已被确认
,迅速就走进「生活」、「生计」等的活生生的阴公故事;最终,就是「我们可以做什麽
」。即使偶quote历史,也以简短为主,绝不占上大篇幅;而且,除了不触及世界权力关
系的最深处,也好刻意把问题停留在浅层化的理解:部族间信仰分明、资源太丰富、部落
军阀太自私残暴、战乱尽毁家园、联合国软弱无能。
部族似乎生来就是对立,而资源丰富本质上就是罪。而世界亦只有好人坏人之分,军阀作
恶完全是因为军阀本身是恶,战争之所以在发生,是因为战争正在发生。而「联合国无能
」更是所有问题的万能key。这些命题既全部都不打算作进一步检证,但很快就为观众/
读者接受。结果,对非洲苦命国家的理解和思考路向,很快就会在慒然之间跌入一套这样
的套路:非洲真的无得救,他们的人真的太惨,人太贪婪,资源太少,部族太多……
但是,欧洲人不贪婪?欧洲人的部(种)族很少?
如果探讨不足,完全是因为篇幅所限,想从「软」入手,那固然可以理解。但其实同样的
篇幅,是绝对可以讲到完全不同的面向(如下文);并且,即使要从「软」入手,亦不代
表应从「软」终结。这里的编采方针,显然是有一些问题——有一些力量在主导。
是谁的笔在写?
也先了解这枝笔的由来。
《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成立於1888年,也是世界国家扩张主义进
行得如火如茶的年代。美国完成了与墨西哥的战争和西进扩张,并转而转向太平洋,与西
班牙在菲律宾一争长短。德皇威廉二世将要公布「世界政策」(Weltpolitik),而英国
亦正密锣紧鼓地推行「三C政策」。在德国,「铁血宰相」卑斯麦还召开了柏林会议(
1884),商讨列强之间要如何有秩序、文明有条地确立「殖民地的有效条件」。
当时的大时代语境下,列强纷纷成立不少「地理学会」,这些学会常以「学术」与「研究
」为名;实以利用知识份子作殖民探子、刺探邻国地理探索进展的情况为实,列强之间亦
常派代表出席各国之间的「地理会议」。如1822年成立的兴业巴黎地理学会(the Sociét
é de Géographie de Paris)和1845年成立的俄罗斯地理学会(the Russian
Geographical Society),都在「文化研究」的熀子下,进行着不能公开的帝国意图。如
在欧洲「文明史」中享负盛名的非洲探险家大卫·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本身就
受国家直接委托,要找出尼罗河的沿头——而他後来因发现的黑奴贸易之黑暗而写下的文
章,却遭明显冷落。另一名探险家莫顿·史丹利爵士,(Henry Morton Stanley)更由比
利时国王亲自接洽,最终成为比国在刚果属地的代理人。
这种欧洲人的「地理好奇心」最终成为「非洲大瓜分」(The Scramble for Africa)的
前奏——只是这些行径都以「白人的负担」(White men's burden)为熀子;亦即,「我
们正在宣扬文明」。结果,比利时的地理学会最终演变成「国际开发非洲会议」(1876)
,除了吸引多国「知识份子」参与,更弥订了日後的「有效殖民地条件」。在没有非洲国
家代表的参与下,欧美列强「文明地」瓜分了非洲。根据协定,刚果被强行划成两个国家
,这些国家的宗族地缘关系除了被强行肢解,也被殖民当局肆意分化。在比利时当局的管
治下,刚果被订下人种制度,占少数的图西族(Tutsi)成国家精英和优越人种,占多数
的胡图族(Hutu)则成地底泥。在国内人种冲突的有利条件下,刚果彻底沦为比利时国王
的私人後园,在疯狂压搾、分化和镇压之下,这片大陆渐渐烟没与「文明」的良知之间,
而只剩下「地理大发现」等的文字记载。
二战结束,欧美国家在世界形势的转变下,纷纷被迫放弃殖民,世界亦因而进入去殖化(
decolonization)的年代。刚果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度,亦是欧洲国家「顺应民意
」和让世界民族独立的「良好意图」。但剧情的发展是刚果如当初预料一样,发生部族仇
杀。各国随即「保护侨民」,纷纷开兵进境「平乱」,结果比利时在刚果独立不足两年,
即天降神兵直捣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夏沙(Kinshasa),乘坐的还是美军运输机。法军
从中非共和国(至今仍是法国的私人军事基地,法军目前正在当地参战,惟鲜有媒体覆盖
)开进刚果,英国则与当地土豪部族结交。1965年,刚果独立不足5年,美国乾脆发动政
变,支持独裁狂人莫布灶上任,然後迅速与之签订开矿协议。原先由民选出来的前总统卢
孟巴(Patrice Lumumba)旋即被「民主大国」宣称选举无效,并听任其政敌将他处决。
电影戏子最後发展到被冠名「非洲世界大战」(The Great War of Africa),持续了超
过11年的两次刚果战争,涉及包围刚果周边的每一个国家,这包括了卢旺达、乌干达、纳
米比亚、津巴布韦、安哥拉、苏丹、乍得、利比亚、南非、蒲萨地等,而她们恰恰就是其
他国家的代理人。而恰巧在战争爆发的一年,美国对非洲有一半军事援助(1亿1100万)
落入卷入战争的相关国家之中。当金夏沙(刚果首都)的政府军正接受美军军事顾问的建
议时,乌干达军队却手持美军军备攻进刚果。
Dirty work实情可以再Dirty一点。手持法军军备的卢旺达(Rwanda)和英国支持的乌干
达(Uganda)开进刚果东部「维和」,却盘据矿场久而不退。然後,矿蕴含量不高的卢旺
达突然挤身矿物出口大国——而其出口的矿物;包括对手机和电容器生产至关重要的矿物
钶钽(Coltan)。然其惊人的经济增长,不单没惹来质疑,还引来世界银行和IMF点名称
赞,称之为非洲典范;更被美国总统克林顿点解称赞卢旺达是「非洲的文艺复兴」(
African Renaissanc)。这到底说明了什麽?
根据《国家地理杂志》的描述,美国是「良心矿物贸易」的重大推手,除了在2010年签署
协定谢绝「冲突矿物」流入市场,更诱使刚果政府颁令停止国家东部所有矿场的一切生产
与交易——然而《国家地理杂志》没有描述的是,东部根本不是金夏沙政府的势力范围。
而事实是怎样?Coltan除了是电子产品的高级电容器原材料,甚至是隐形战争涂料中的重
要原料,而盘据刚果东部(本国却没有矿产)的卢旺达仍是此矿物的出口大国。这等於说
明,透过交差隐形和看似不关事的代理人,冲突矿物仍然是在养肥欧洲第一世界的大肥餐
之一。法国记者Delphine Abadie就曾撰文《刚果内战不是一场种族冲突 而是既得利益集
团之争》,说明这些交差控腔、隐形公司与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及至年前,刚果战局突
然恶化,制造PS2的Sony游戏机突然猛烈涨价,这到底又隐喻了什麽呢?而当走穿过战场
瓦砾时,发现黑色躯体下埋着的都是欧美军备,又预示了什麽?
在现今世界的文明游戏法则下,Dirty work(如出兵)很难再由第一世界国家自己亲手去
做;而上两世纪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法则已由後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
所取代;亦即,帝国主义不再以枪炮和领土占领作手段,而是以经济操控和文化再入侵(
如制造舆论/世界观)来稳固「前」殖民者的地位。而谁掌控媒体帝国,谁手执笔,就是
这意识形态擂台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在看一套怎样的世界观?
如建制媒体抹黑占中一样,要塑造民众一整个世界观,只需选择性报导即可。除了透过对
第三世界(如欧美正采取军事干预的地区)采取极低度/极低覆盖率的报导,就是大幅增
加人道工作报导的比重,同时对结构性原因(例如只讲拉布,不讲领汇)避而不谈。香港
媒体无法看到非洲大陆的任何新闻消息,自然也反映了西方媒体报导世界新闻时的比重分
布。我们看英美大选的进程特别容易,了解欧美某严重车祸和工厂大爆炸的消息特别灵通
(而非洲从来没有车祸?),是因为港媒(如同全球所有在地媒体)一样,都是坐着等外
国译电的喂养;而这些外电来源往往来自三几个固定和一致的来源——如美联社、路透社
、法新社。
关於西方媒体如何只手遮天地垄断全球的世界新闻资讯,本文不会详细探讨和阐述(网上
/海内外/学院内外评论经已舖天盖地),但我姑且简单描述一下以美国为例的媒体生态
。美国虽然表面上有百多间电台、电视台、报馆,但全部追源溯流,都可归纳为五大金主
——五个人,控制了美国以至世界的最重大消息发布。国家地理学会的主席John M.
Fahey曾是《时代周刊》的主席,一所由华纳全资拥有的杂志社。华纳不单是华府内重要
的政治游说(Lobbying)常客,而且每年有份公开作出选举政治捐献(单2015年纪录在案
的政治捐献就达到669万美金)。除此之外,华纳还管有重要的美国喉舌,包括CNN、HBO
、Cinemax等等。
以CNN为例,它就即那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会高歌颂德,会像拍《导火线》一样剧情紧凑
地追访猎杀拉登的过程,记者会公开在博客中质疑「穆斯林被杀是因为他是穆斯林」,报
导奥巴马与普京通电话时会删了普京的回应内容,报导乌克兰乱局时,从不报导莫斯科回
应,甚至捏造消息的媒体。
而仅仅在几年之前,现任国家地理学会主席才会被称誉为创造奇迹,令「国家地理杂志可
以进入每一个收费电视频道」,令杂志发行量和覆盖读者群「前所未有地高」……矿区,
不一定要在非洲,嗯。
---------------------------------------------------------
全球化下的世界,或许不一定如教科书般所言拉近了。反而,全球化只促进了资讯的流通
,但不一定根本地改变了世界不同权力地位之下的持份者的语话权。资讯传达快了,但传
讯传达还需要网络、发射站、印刷机、菲林……而这些都需要金钱、权力,才能有效、理
想地散播。全球化的另一面,可能恰恰是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反过来拉远了——我们对非洲
的观感愈来愈抽离、愈来愈一体化、愈来愈脱离事实。
我们会认为现在已能知天下百事,起码对世界和科学的长进认识了不少。但比起我们上世
纪的counterpart,却似乎很难说我们对世界的人文关怀、同理心,与现实的认知,是否
比他们进步;或至少,不比他们退步。 即使我今天花时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
炒冷饭再把别人写过的文章、报告,给整理出来,提供一个另类的非洲面貌,也绝不能与
龙头媒体相比。消息的散布率、接收的观众,实在有着差天公地的分别。即使这篇文章写
过,或许亦与世界无干,只能停留於三几个朋友的脑海里,我们的世界观丝毫不动摇。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透过一点一滴互相进入对方生命的影响,或许真的可以制造出一张隐形的《云图》(
Cloud Atlas)。
有朋友问我,为何要花费时间写这些东西。
我想,其实若身边每一个人都对自己身边世界思考多一点,对身边的世界、事物、人,说
话都会凉薄得少一点。(如同性恋者、建制派支持者、少数族裔)。
我只是觉得,这样世界会好一点。受伤害的人,不负责任的句子;或许,还真的会少了那
麽一点点。
--
Believe, believe, there's magic here tonight...
Believe, believe!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40.119.136.250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politics/M.1461524784.A.DA5.html
※ hazel0093:转录至看板 IA 04/25 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