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ianplanet (明年国考)
看板politics
标题民调分析法比较
时间Mon Feb 9 00:28:35 2004
(一)
将「已表态」选民支持各候选人之比率,直接用
来推估其他未表态选民之投票意向,亦即假设未
表态选民与已表态选民有相同的投票行为;此种
方法它非但不能修正未表态选民过多之误差,反
将扩大此一误差。 在张紘炬所建立的SE预测模
型中,将选民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以
选民结构作为估测投票率之基本概念,并以性别
、年龄、政党、教育程度、籍贯等问题为自变项
与选民分类交叉分析得估计值,计算得票率。但
此理论的主观性太高,选民分类之基础缺乏客观
指标 。
文献:
张紘炬,「七十二年台北市区域立法委员选举民
意调查」,中国统计学报,第22卷,第12期,19
84。
何金铭,「候选人胜选因素分析模型再探:高雄
县省议员选举的个案分析」,中山社会科学学报
,第8卷,第4期,pp. 53-105,1994。
吴统雄,「形象投票预测模式在台北市实施的效
果研究」,民意研究季刊,第189期,pp. 41- 4
4,1994。
(二)
谢邦昌等提出「区辨分析预测」模式,主要概念
是将民调中已表态资料依投票意向分为若干互斥
群组,然後利用其他问项找出可区别这些群组的
变数,再透过此一变数之线性组合使各群组的特
性可清楚的区辨,尔後将未表态资料利用此一函
数计算被指配区辨至每一群组之机率,即可获得
各候选人之得票率,此一模式因为必需考虑预测
变数之多重共线性等问题,而使重要区辨变数的
选择变成另一难题。
文献:
谢邦昌、王旭、周玫芳,民意调查 - 一九九六
年总统选举预测, pp. 97~138,华泰书局,台
北,1995。
周玫芳、王旭,「用区辨分析法预测结果-以民
国八十四年嘉义市立委选举为例」,梁世武主编
,民意调查:一九九六年总统选举预测, pp. 1
03-137,华泰书局,台北,1996。
(三)
陈义彦则先依受访者之特性进行分群,再与直接
询问题交叉分析,藉此发现各集群的投票意向,
并依此预测各集群的投票倾向。此法分群之界定
因难,又可能会有群体对象不明之现象,使得预
测力降低许多。
文献:
陈义彦,「我国选民的集群分析及其投票倾向的
预测-从民国八十一年之立委选举探讨」,选举
研究,第1卷,第1期, pp. 1~37,1994。
(四)
周隆山运用基於过去的选举结果可能影响现今的
投票行为的「振荡法则」的观念,并考量时间因
素,连结政党各次得票率形成动态趋势线,据此
预测。 由於相关文献中可知候选人取向相较於
政党取向来得大得多,故此法是否能有效预测仍
值得深思。
文献:
周隆山,「『三党不过半在那里?』- 以趋势线
探讨」,中山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第4卷,第2期
,1995。
梁世武 ,「1994年台北市市长选举之预测:『
候选人形象指标』预测模式之验证」,选举研究
,第1卷,第2期,1994。
陈世敏,「候选人形象与选民投票行为」,新闻
学研究,第46期, pp. 149-168,1992。
(五)
李锦河认为候选人之属性(特质)愈能满足选民
需求则愈能获得支持,依候选人之属性设计问卷
,再询问受访者对每位候选人各项条件之看法,
采「选多」为原则,依此建立「选民需求指标」
,用来判定每位候选人被支持的程度。 再依选
民需求指标初步调查结果,与直接询问法交叉分
析而得各候选人票源流进流出之状况,调整推估
得票率。 但在此法用以判定各候选人被支持程
度的项目选定方式,仍有过於主观之嫌 。
文献:
李锦河、温敏杰,「从行销学『产品属性』角度
建构『选民需求指标』之选举预测模式─以1997
年台南市市长选举为例」,选举研究,第1卷,
第2期,pp. 1~33,1998。
盛杏湲,「选民的投票决定与选举预测」,选举
研究,第5卷,第1期, pp. 37-76,1998。
资料来源:
内政(研)091-047号
国政研究报告(NPF Research Report)
以民意调查资料的智慧型分析看资料探勘於政治
学研究之运用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资讯学研究所 助理教授 骆至
中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资讯学研究所 研究生 林锦昌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2.21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