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s 板


LINE

全球化与台湾民主巩固的新挑战 张铁志 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 徐斯俭 政治大学国关中心助研究员 一、全球化与民主 全球化似乎早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幽灵。这个词汇不止大量 出现在公共论述中,更成为政客、企业家和主流舆论中的新 价值,与必须拥抱的策略。 在台湾尤然。全球化对於各国所带来的挑战,在台湾似乎大 部分人只看见产业竞争力的问题,以及农民和劳工的失业问 题,而很少对其本身的政治意涵做进一步反思,特别是其对 国内民主的挑战。 事实上,全球化可以说是对几世纪来的现代民主体制提出全 新挑战。全球化对民主的根本伤害,乃是在於「市场的要求 对民主选择的范围提出重大限制。」(Garrett,1998,p2)。 因为既有的民主体制或对民主的想像都是以民族国家为主要 范畴,但是当前的全球化却使得民选政府的经济决策能力大 为受限,多国企业和国际经济组织则取得重要的经济权力。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提出建立全球体系的民主制度(Nye,2 001)。不过,全球化对民主的挑战就不只在全球治理(globa l governance)的层次。全球化所意涵的与全球经济的整合 (包括贸易、生产和金融),以及为达到这个经济对外整合 所必须采行之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策略,都会以不同方式影 响国内民主;对新兴民主国家而言,则是会威胁民主巩固的 进一步发展[1]。 第一,全球化的基本意义就是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体系更紧 密整合,而这在当代已经被视为一种经济发展教条。但这个 经济整合不仅将扩大国内社会不平等,也会造成国内的新政 治分歧,而这将进一步伤害社会内部凝聚力,并降低民主审 议(deliberation)的可能。 第二,全球化固然多少是一种现实,但也是国际霸权体系为 了巩固利益的政治意识型态,在国际经济组织和强国的推动 下,迫使各国采取同样的经济政策。Peter Evans就指出「 在现在的国家秩序中,盎格鲁萨克逊的意识型态处方已经被 镌刻在正式的游戏规则上,使得每一个国家都必须遵守,否 则就成为世界边缘人」。(1997,p71)这就牵涉到晚进民主化 中的重大议题:即所谓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双重转型的两难 。对许多面临经济改革的国家而言,全球化所开出的意识型 态改革处方,要求一套正统的经济策略,而会使得民众未蒙 其利,先受其害,这将使他们不支持经济改革,或不信任新 兴的民主制度。 本文的主旨就在於强调全球化的这两种力量,如何影响台湾 的新生民主体制。我们不仅要挖掘一种普遍性趋势,更要指 出台湾的特殊性。本文的主要论证是,新自由主义在其他新 兴民主国家所造成的经改与政治改革的矛盾,在台湾由於政 党轮替导致国家处理危机的制度性能力减弱,而日渐严重; 而经济整合所造成的社会分歧,则由於台湾和中国的特殊关 系及既有的国家认同冲突,而使台湾民主巩固面临新的试炼 。 二、经济转型与政治民主 2-1 经济转型与政治转型的两难 专研民主化的学者认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与之前最不同的 特徵,就是许多其必须同时进行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不论 是东欧、拉丁美洲或是亚洲(Diamond & Plattner,1995)。 但是,由於当前全球化压力下所推动的经济改革是一种新自 由主义的经济改革,所以和民主改革乃是具有互相矛盾而冲 突的逻辑。 民主化的逻辑是开放各种社会及政治力量,让其可以介入政 治场域表达利益、参与决策制订。但是经济改革,姑且不论 是否一定会带来经济成长,却必然在改革获得成果前就先造 成受害者。尤其是目前正统的经济改革策略,乃是由IMF、 世界银行,及美国官方和企业界所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策略, 要求解除市场管制、开放国内市场、与全球经济进一步整合 、削减公共支出及社会福利等[2]。因此不只传统意义下的 劳工容易成为被牺牲者,原来被视为铁饭碗的公家部门也会 成为裁员目标;或者在国内保护市场下的既得利益者也会起 而反弹。但新出现的民主体制则提供了这些不满的声音,以 选票或街头抗议的正当机会,进而对这些经济改革政策提出 挑战。(Elster1993;Diamond & Plattner,1995; Armijo, B iersteker & Lowenthal , 1995) 这个时候新兴民主政府会面临两难。一种可能是政治菁英可 能会为了持续在位,而停止不受欢迎的政策,导致经济改革 停摆,或是不断摇摆。但另一种可能则是政治菁英会更集中 权力来推动政策,例如违反其选举承诺,将法案强行通过国 会,或以行政命令规避国会迳行决定等等。而不论是摇摆的 经济政策无法挽救经济,或是人民无法承受经济改革短期阵 痛,乃至政治菁英不遵守民主制度游戏规则,都将导致人民 失去对新生的民主制度的信心。 最近一份对於拉丁美洲新兴民主国家所做的调查就指出,几 乎所有国家(除了墨西哥)对民主的支持度都比去年大幅下 降。其原因,这项研究指出,是民众对民主体制的运作不满 ,而这个不满,主要是来自经济处境的不满(The Economist , 2001.7.26)。同样,在东欧,许多旧共产党人也在人民对 新民主制度的不满下重回执政宝座。 而台湾,由於政党轮替使台湾民主转型跨入新阶段,过去经 济转型不成功的问题又在全球不景气下暴露出来,遂使得台 湾双重转型的矛盾更加恶化。 2-2台湾:政党轮替、经济危机与民主巩固 台湾的双重转型的矛盾,在九零年代就已逐渐显露许多徵兆 。如执政党一方面希望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自由化,但是又 欲获得传统产业的政治支持,或给予各种新利益团体特殊好 处,结果导致台湾经济转型与自由化都很有限,更形成国民 党和财团间的金权政治联盟(张铁志,1999b)。但是,由 於执政的国民党掌握了大部分的政经资源,且党政一体的结 构使决策能维持一定的凝聚力,而使得结构性矛盾不至於内 爆,譬如1998年本土金融风暴时,国民党可以透过党营事业 去救火;但其後果就是台湾的经济改革(如金融改革)迟缓 不前。 但当两千年政党轮替成为台湾民主化的最终试炼,而对台湾 既有政经权力带来巨大冲击时,这个经济改革与民主改革逻 辑的矛盾也彻底凸显。 台湾当前的确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3],2001年第二季 经济成长率是负2.35%,全年成长率可能创历史新低;失业 率亦迭创历史新高,在今年七月份达到4.92%,且是自去年 十月起连续十个月上升。这个经济危机,加上适逢政党轮替 ,为台湾的民主巩固设定了新的脉络和政治议程。 Haggard&Kaufman(1995)曾指出,经济危机是否会威胁新兴 民主,关键的问题在於制度性变项:越能集中权威的行政权 力最能处理经济和政治危机。──这正是当前台湾的政治问 题。 除了新手上路的因素,两个结构性原因使得扁政府不具有足 够的制度性能力来发动政策:第一,行政部门无法形成有高 度凝聚力且一致的政策。这个内在原因是民进党从来都不是 有一个有高度内聚力的政党,执政後的府院党及立院党团也 无法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直到现在的九人小组。外在又有 两大制度性限制:作为少数政府,扁政府必然受到在野党国 会牵制,在野党对於如何扮演好适切的在野角色也一样没经 验;再者,宪法结构也使得此种情况下的行政权难以治理。 第二个结构性原因是,扁政府不像过去国民党具有庞大的政 经资源(如和业界具良好关系的经济官僚、影响力深远的党 营事业体,以及对工商团体及劳工团体的统合主义式控制) (张铁志,1999a),可以介入市场运作,并引导市场中诸 多行动者的行为。 相较於政党轮替前的旧政权是以威权体制来推动经济成长, 新政府无法有效发动政策解决经济问题,使得民众不但对新 政府的能力提出诸多批评[4],也开始怀疑民主制度的运作 ──当然,目前尚无民意资料的经验证据,但是由国民党已 经推出蒋经国做为诉求,我们起码可以判断政治菁英已经在 鼓吹威权统治与经济成长的关系。 三、经济整合、国家认同冲突与对民主的威胁 3-1全球化与新社会分歧 全球化会造成的社会不平等(不论国内或国际)已经是另一 种老生常谈。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社会不平等不只是传统工 业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而是一种新的社会对立;如传统上被 视为安全的公部门,也会面临工作不稳定的危机。哈佛大学 政治经济学者Dani Rodrik精确地描述这个新社会矛盾:「 全球化的後果将逐渐形成一组新的阶级对立:能在全球化经 济获利者和不能的人之间,能分享其价值和不能的人之间, 能分散其风险和不能的人之间」(1997,p6-7)。 这段描述的真意在於,这个新社会矛盾不只是经济利益的, 也是价值层次的冲突。经济整合(economic intergration )的代价很可能就是社会的分裂或不整合( social disinte rgration)。 一位西方学者就观察到:「一个新的分歧在墨西哥出现了: 这个分歧将把那些被整合入美国经济的人,和那些没有被整 合进去的人给分开了;将那些相信墨西哥的政治仍能决定他 们命运的人,和那些相信最影响他们的决策是在华盛顿的人 给分开了;将那些在资金、货物的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的人 ,和那些能从这些资金或货物的全球流动获利者给分开。」 (引自Rodrik,1997,p71) 在台湾,我们也逐渐看到这种情形。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 台湾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移动到中国大陆,这些人主要是 大企业或中小企业主,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人才。而如 同上述理论指出的,随着两岸经济的持续整合,台湾内部也 将浮现新的社会分歧:即那些有能力在中国市场或股市获利 、并且更关心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政治状况者,和那些无力移 动到「新大陆」,只能看着老板关厂而面临失业,或者看着 大企业在台湾留下庞大债务,把钱拿去大陆投资,承受台湾 经济恶果的弱势民众。前者在台湾开放三通和戒急用忍政策 後,将对政府几无所求,也和台湾经济、社会政策渐行渐远 。这个分歧还不只是经济利益上的:这群在大陆工作者,及 其子女,也将和以台湾为主要生活经验者,形成更巨大的社 会隔阂和价值差异。 台湾和墨西哥所面临相同的特殊情境是,小国经济被高度整 合在邻近大国经济体之下,所以所谓「全球化」似乎就等於 「中国化」──不论是目前经济现实,或是对未来经济策略 的主流想像。这也使得原本Rodrik理论中指涉的赢家是在各 国间流动的多国企业、高技术人员,但在台湾和墨西哥的例 子中,这些向外移动的赢家却是集中在一个单一市场,所以 他们的利益更一致,也使这个社会矛盾更聚焦、对立更分明 [5]。 3-2国家认同冲突与民主巩固 但更进一步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矛盾将意涵着不同社会部门 及政治团体,在基本价值和公共政策出现不可化解的基本冲 突,而影响民主巩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会冲突本身没 什麽了不起,因为民主政治本来就是解决利益冲突的一套机 制。或者说,民主政治的精髓就是在於政治社群的所有成员 ,愿意去参与这个国家的公共政策辩论,愿意去透过政治妥 协来解决他们的冲突。如Bernard Crick所说:「不同的团 体会凝聚为一个社群,是因为他们实践政治,而不是因为他 们对基本政策有共识。」(1962,p4) 但问题是,「全球化是不是会藉由降低具有国际流动性的群 体的政治参与,而弱化了社会凝聚力、恶化社会分裂?」(R odrik,1997,p70)。例如当某团体的经济利益对国外政策比 国内政策更敏感,则会减低他关心国内政治与经济政策的诱 因。试想,当一家企业大部分的资金都放在中国时,到底他 会比较关心中国的外资管理政策或总体经济条件,还是台湾 的经济政策呢?用Albert Hirschman的比喻,当资本家有「 退出」(Exit)的选择时,他们在国内表达「声音」(voice) ──即参与政治决策的诱因可能就会降低。 在台湾,这个问题却和墨西哥或其他国家有巨大差异:这个 由於对外经济整合所造成的内部社会分歧,是镶嵌在原有的 国家认同冲突脉络中,使得这个新社会分歧负载了多重意涵 ,也对台湾民主的发展提出全新的挑战。 吴乃德(1997)曾经申论J.S.Mill分析国家认同对民主的威胁 :1.国家认同的冲突让公共政策的理性讨论成为不可能。2. 由於人民缺乏同胞的感情….社会终将缺乏民主政府运作所 必要的团结一致的公共舆论。3.国家认同的冲突将使得一个 国家具有两组的政治领袖,而任何一组都无法获得全部人民 的信任。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国家认同冲突,和全球化产生的社会 紧张,是以类似的方式在威胁民主政治的基础。所以问题就 在於,原本全球化对国内民主的威胁,在台湾却由於其所造 成的社会分歧是和原有国家认同冲突有所重叠,而彼此加强 力量,从而对台湾的民主巩固产生深远影响。 回头来看,台湾的民主化动力乃是和国家认同的冲突乃至省 籍矛盾纠缠不清。但随着民主化中选举竞争的拉力,加上外 在中国威胁的拉力,促成台湾民族主义朝向公民式民族主义 出现(林佳龙,2001)[6]。就在世纪末的前夕,台湾十多 年来不论是国家定位或国家认同的分歧,出现汇流的趋势: 这个汇聚点在国族认同上是「新台湾人」,在国家定位上则 是「国与国的特殊关系」。前者在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时, 当李登辉牵起马英九手的那刻,这个符号立即被实体化,被 不同族群所接受。後者则在李登辉长期以来的「中华民国在 台湾」工程下,到了两千年总统大选,不但使得民进党通过 「台湾前途决议文」,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更使得随後提出 的「特殊国与国关系」获得了绝大部分民意支持,而且设定 了两千年总统大选议程。 随着两国论获得主流民意支持,不赞成一国两制的民众在八 十八年八月达到87.2%的高峰,赞成者则是10.4%。不过,当 政党轮替一年後,这个暂订的历史妥协似乎开始彻底逆转。 不赞成一国两制的民众却从八十八年八月的87.2%,巨幅滑 落到到九十年七月的70.4%[7]。 当然,从这个数字很难真正真正探知民意。例如,即使不论 问卷设计本身问题,只从这个数字我们也很了解,这是代表 整体民意分布的移动,或是一小块民意的极端化,这都有待 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但诚如朱云汉和林继文在论述台湾百年来的国家建立和民族 认同争议的文章中,结尾提到:「台湾和大陆间经济互赖的 深化,越来越多台商和移民在大陆生活….必然会使台湾人 认同的巩固复杂化」。(Chu & Lin,2001,p129)。我们的确 认为两岸经济扩大来往的趋势,和国内民众对一国两制的支 持,以及政治菁英立场在两岸问题的分殊化──民众的立场 本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菁英动员出来的──这两个现象是 密切相关的。 特别是政党轮替这一年,一方面台湾经济节节滑落,另一方 面,台资及台湾人快速流动到中国,而使他们的经济利益被 紧紧绑在中国土地上──这正是本文提及的对外经济整合所 造成的国内分歧。只是在台湾,两岸经济的整合被视为是台 湾经济的唯一出路[8]。中国,成为缠绕台湾政治和经济想 像的「魅影」(phanton)。这使得即使许多目前没有移往中 国的人,也认为个人及台湾的希望在中国大陆。 因此,这个经济利益和价值的社会分歧很可能会逐渐取代过 去的省籍或统独分歧。当然,这个论证还有待进一步检证, 包括其和民族认同(自认是中国人或台湾人),统独选择, 乃至对两岸经贸的意见之间的关系。但目前,许多人都已经 观察到部分原本具有强烈本土意识的企业家或政治人物,当 其经济利益和大陆发展紧密结合,亦逐渐改变对两岸经贸政 策,甚至台湾前途的看法[9]。 两岸经济整合是否会使原来国家认同的暂订妥协,以不同的 面貌产生冲突?这些问题或许都还是未来式。但如果一个政 治社群内的成员对国家无法产生共同认同,将使得民主的运 作无从可能。正如比较政治学大师Rustow在三十年前提醒我 们的,「民主是一个由暂时多数来统治的制度。为了让统治 者和政策可以自由地变换,国家疆界必须延续,公民的组合 也必须有持续性。」(1970,p351,粗体为笔者所加)而「 一个想要成为民主的国家,绝大部分公民必须对他们属与那 一个政治社群这件事毫无疑问、毫无保留。」(ibid,p350) 晚进的Linz&Stepan(1995)则说:「民主是一种国家的统治 形式。所以除非其先成为一个国家,否则没有一个现代政体 可以达成民主巩固。」 四、结论:以彻底民主及社会正义为主轴的CBD 本文的基本论证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对各国国内所 施加的经济改革方向,以及对外经济整合的压力,会影响新 兴民主国家的民主巩固:这正是未来台湾面临的重大挑战。 前者使得台湾旧有经济发展模式出现问题,而新自由主义经 济策略的社会成本又不断浮现,再加上政党轮替後的民进党 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与制度性能力来处理危机,遂导致政府 的不可治理性(ungovernability ),并进一步影响民众对民 主体制的信心。另一方面,两岸经济整合做为全球化的一种 特殊形式,不仅如其他国家形成了新的国内社会矛盾,更特 别的是,这个社会矛盾乃是镶嵌於台湾既有的国家认同冲突 的脉络中,因此强化/转化原来的国家认同冲突----目前最 明显的例子就是支持一国两制的比例上升,而这将严重威胁 台湾的民主巩固。 台湾民主前景面临的另一个严肃考验,乃是中国不断试图以 文攻武吓来影响台湾内部选举,更遑论其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面对这个国家安全与民主威胁,CBD(以群众为基础的防 卫体系)无疑是一种重要出路。 CBD强调的是超军事的武器系统,以及群众动员。但正如历 史上,国家对民众的动员总是伴随着公民身份及其相应的一 套权利──即公民权(citizenship)──的赋予(Giddens,19 85),所以要让群众成为国防的新基础,也同时必须赋予民 众更多的权利,才能让其愿意参与,并强化凝聚力。 换言之,CBD必须建立在彻底的民主实践与社会正义上。就 前者而言,民主必须落实在更草根的层次。面对全球化造成 的社会分歧,唯有透过让民众不断在生活各层面(从社区到 全国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审议、讨论,让民主真正成为一 种生活方式,才能对抗全球化带来的离心力,也才能建立民 众防卫的基础。 CBD的另一个基础乃是社会正义。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高风险 ,以及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台湾必须建立完善的社 会安全网。 尤其是,相较於中国,政治民主和社会安全乃是台湾的绝对 长处。唯有在这两原则的实践下,民众可以被赋予力量,可 以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合理的,那麽他们才会愿意 献身於参与国家的集体防卫,这也才真正是台湾国家安全与 民主发展的唯一道路。 参考书目 吴乃德,1997,「国家认同与民主巩固:冲突、共生和解决 」,收於游盈隆编,民主的巩固或崩溃,月旦出版社 吴叡人,1997,「民主化的吊诡与两难」:对於台湾民族主 义的再思考」,收於游盈隆编,民主的巩固或崩溃,月旦出 版社 林佳龙,2001,「台湾民主化与国族形成」,收於林佳龙、 郑永年编 张铁志,1999a,《资本主义发展与民主化──台湾新政商 关系与国民党政权维系》,台大政治学研究硕士论文。 张铁志,1999b,「经济自由化、政治联盟与政权存续」, 发表於台湾政治学会年会。 Armijo,L.E., T.J.Biersteker,&A.F. Lowenthal,.1995.“ The Problems of Simultaneous Transition” in Diamond & Plattner(eds) Bresser Pereira,L.C. ,J.M.Maravall & A.Przeworski.19 93. Economic Reform in New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 ersity Press. Chu,Yun-han & Lin, Jih-wen, 2001, “Political Develo pment in 20th-century Taiwan:State-building ,Regim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 tity”,China Quarterly Dani,Rodrik,1997, Has Globalization Gone Too Far?,W 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 Diamond ,L & C.Plattner(eds),1995,Economic Reform an d Democracy,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Garrett,Geoffrey 1998, Partisan Politics in the Glob al Econom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lster,Jon.1993.“The Necessity & Impossibility of S imultaneous Economic & Political Reform.” In Gr eenberg,D. et al (eds).Constitutionalism & Democrac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vans, Peter“The Eclipse of State? Reflections on S tatenes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n World Pol itics, vol.50 (1997), p.71 Haggard,Stephan & Robert Kaufman.1995.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Princeton Universi ty Press. Linz,Yuan & Alfred Stepan.1996.Problems of Democrati c Transition & Consolidation. John Hopkins Universit y Press. Maxfield,Sylvia,2000, “Capital Mobility and Democra tic Stability”, Journal of Democracy.11(4) Nelson,Joan M.1993.“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Transf ormation”, World Politics45 Nye, Joseph S.,2001,Globalization's Democratic Defic it: How to Mak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More Acco untable,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01 Przeworski, Adam.1991.Democracy & the Market, Cambri dge University Press. Przeworski,Adam.1993b.“The Neoliberal Fallacy ”.in Diamond ,L & C.Plattner(eds). Przeworski, Adam.1995.Sustainable Democracy, Cambrid ge University Press. Rustow,D,1970, “Transitions to Democracy: Toward a Dynamic Model”, Comparative Politics,3,pp.337-63. 论文评论人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杨永明: 这篇论文我是以拜读的心情来阅读,而这篇论文的理论架构 似乎在形成当中,两岸的关系在全球化的脉络之下如何去面 对台湾本身的全民防卫。从理论的建构当中,探讨出国家认 同及社会分歧或经济发展的整合。而我尝试着要把整个论文 的架构在做一个重新的整合并紧密的和我们研讨会的主题扣 合。遗憾的是这个主题似乎在结论当中才提到,因此我预期 未来会有一些发展。而我对於所谓CBD是一个比较防御性的 安全,它的确如作者所提到的社会、经济的整合,尤其是社 会民主自由的深化,在危机时期才有办法整合社会各个意识 型态或族群的不同意见,并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这可能 是防御性安全所强调的,它可能不是一个积极性的安全,比 如说透过政府预算的安排进一步的达成生活上的稳定与安全 ,那可能更进一步的安全叫做人类安全。而人类安全强调的 是一种人权、法制以及民主价值。而我们在美国的紧急事件 中,我们看到的危机之後,如何展现国家的凝聚力与共识, 而台湾的情况也如作者所言的存在一些分歧,可是我必须要 指出另一个角度,异质性未必是社会危机的一面,反而是展 现多元的一面,而台湾社会是否有一个民主价值观与法制的 观念与共同利益的观念,如果三者结合在一起,也就不需要 再一社会上的一些认同上的差异。这是今天社会必然的走向 多元化的发展,而许多的界线也慢慢便成是一种人为的界线 。重点应该在於利益面、法制面及共同价值观的结合,所以 我到不担心社会的异质化,应该从异质中寻找共同的价值认 同以及建立公平的法制基础,因此我最後要指出,我们要如 何处於今日的两岸关系中强化我们本身的防卫力量,而美国 所发生的事件正提供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镜,最後我要强调的 是中国化并不等同於全球化,而作者这样描述异质性所带来 的问题乃是一种单面性的描述,强调政治与法律这些人为的 对立,这使我们比较无法建立一个比较公平制度的所在,我 的评论大致如此,谢谢各位。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2.211.168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Tech_Job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