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utoe (风轻云淡天自明)
看板newagemusic
标题当纽约林肯中心与公益相遇...诚挚邀请....
时间Wed Aug 28 21:09:09 2002
She Wants希望起飞慈善音乐会
~把力量传给少女从音乐开始
励馨基金会为了empower少女,让少女自己有力量,成立「橄榄石少女成长
中心」,需募集少女潜能开发、职业探索经费。「橄榄石少女成长中心」方案感
动了华裔钢琴家朱彤,於是邀请世界顶尖「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共同来
台联手义务演出,他们总共的费用350万,都由演奏者自行募款。这是一场古典
优质、满怀爱心、疼惜少女的音乐会,全部卖票所得将捐给励馨,用来帮助少女。
由於美国纽约林肯中心都是世界顶级音乐大师聚集的中心,此次邀请的小提琴手
是中心的首席Carmit Zori, Ani Kavafian;大提琴手Fred Sherry更是纽约林
肯中心前总监,是弦乐、歌剧方面的专家。如着名的林昭亮小提琴手也刚加入此
室内乐协会。由於首次来台演出,期盼可以将世界及的古典乐与大家分享。
邀请您,认捐音乐会票卷;您的认捐是有形的支出,它展现您无限的爱心,更是对社会无价的回馈!期待能邀请您一起聆听最优质的音乐会。更重要
的是让我们一起从音乐开始,把力量传给少女。再次感谢您对励馨基金会未来的
支持。 < /o:p>
演出曲目:
莫扎特第二号降B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作品第424号。
贝多芬,G大调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三重奏,作品第9号之第一首。
德弗扎克第二号钢琴五重奏,作品第81号。
敬祝平安喜乐
励馨基金会
音乐入场券价格:600元,900元,1200元,3200元,及1万元贵宾券
(另外优惠:购买600、900元票者,三人同行8折,五人同行7折,十人同行5折)
不但能协助励馨在不景气的时期继续目前的社会服务,且能聆赏一流的音乐....
购票请洽金石堂书店年代系统,或励馨基金会02-25509595 曾小姐
9/6-7晚上 7:30在台北新舞台
9/8下午2:30新竹县文化局演艺厅
9/9晚上7:30台中新民中学艺术中心
若是您对古典乐有兴趣,诚挚邀请您共同参与此次室内乐盛宴。
若是您对於少女愿意给予支持,更是不可错过此次机会。
请您帮忙协助转寄!
PS.第二页附有演出曲目的音乐文字品嚐~
文字品嚐古典音乐 &nb sp; 苏希三
莫扎特第二号降B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作品第424号
(Duo No. 2 for Violin and Viola in B-flat major, K. 424)
莫扎特违背父命结婚後终於在隔年1783年带他的妻子去见父亲和姊姊。这趟和好之旅一再
被其他复杂的因素耽搁。就在这个生命中克服种种困难,产生重大转变的一年,他完成这两首
重奏。
莫扎特在这首二重奏中严守奥地利游戏曲的传统 - 乐曲中透过清晰、明显、优雅的旋律,
不同构想的互动,乐器演奏的高招来取悦听者,换得快乐的时光,而且充分地展现作曲者的生命
中的关键历程。
这首二重奏的第一乐章用庄严的,好像有点步履阑珊的慢拍拉开序曲。除了一些具有协奏曲
格局的乐段外,两个乐器好像在轮唱似地交互领先,好像在竞走或赛车,又像在述说两个对立因
素的互相拉扯、竞争,相当令人紧张、能抓住听者的注意力。
第二乐章可说是一长段用小提琴唱歌的旋律。中提琴不段地用丰富的双音陪伴,制造气氛,
又刻意不凸显四平八稳的终结模式,使得整个乐章充满随兴又浪漫的诗情画意。本来是竞争的力
量,在这里合作一起把故事说得很美。
第三乐章这个漫步速度的变奏曲,相对地显得轮廓鲜明。每个便揍都用特殊的构想把主题变
成活跃的日耳曼舞曲。中提琴不仅有分於呈现主题,更在几个变奏中扮演领导的角色。被许多人
看不在眼里的中提琴,在这里终於出头天了。
虽然莫扎特的专业生涯充满崎岖与困苦,他却一直带人往好处想,要大家跟着他把生命弄得
欢欢喜喜的。对於曾受创伤或历尽沧桑的人,常听这首乐曲,对照他的一生,可能会有相当的鼓
舞。
贝多芬,G大调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三重奏,作品第9号之第一首(Beethoven
Trio for Violin, Viola and Cello in G major, Opus 9, No.1)
贝多芬在29岁时完成作品第9号的三首弦乐三重奏。可是这些曲子太难演奏了。贝多芬是
以钢琴演奏起家的,可以猜想在那个年纪他对於处理不太流行的弦乐三重奏不见得会有特别的好
奇、偏爱与心得。评论家认为他作这些曲子时并没有把一般的业余演奏者列入考虑。甚至在总谱
出版的五十年後,顶尖的独奏家仍然无法在技巧上应付贝多芬在这些曲子里提出的挑战。难怪,
当时出版商不敢想像有人能接受或欣赏这些曲子,不愿贸然投资出版总谱。
这几首三重奏写作的时期与作品第十号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大致上重叠。这些曲子所承载的音
乐结构与情感都反映出贝多芬第一个十年的现象。与他的晚期作品比较,这时期的作品较不具有
企图心与结构力,显得比较随性些。
作品第九号第一首G大调为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弦乐三重奏可以说是贝多芬早期突
破个人格局,超越个人基础,跨领域引导演奏技巧的作品。这个曲子适度地反映励馨基金会接近
十五年的经验中所努力的方向与作风。不满现状的人,试看看能不能听得出那「破茧而出」的挣
扎与喜乐。
德弗扎克,A大调弦乐与钢琴五重奏,作品第81号
(Dvorak Piano Quintet No.2 in A Op.81)
德弗扎克在1887年,47岁时,完 成这首第二号钢琴五重奏,这是他的最後一首,也是最
有名气、最受欢迎的钢琴五重奏。
许多人都说这首钢琴五重奏完整地描绘出德弗扎克的生命、多面个性甚至两极化感情。欢
笑与哭痕,哀伤与雀跃都在这首曲子里一起展示。可以说是一首感情丰富,节奏与音色都多采多
姿的乐曲。既令人兴奋也使人陶醉。
第一乐章开宗明义就是一首短而美的歌。由钢琴重复一句轻松、简单的邀请,大提琴随後
用一个柔软丰满的长音伸出双臂,用平常心提出一个平凡而沈稳的叙述,却在几个暗示性的变化
音後,在最後一个音转成短调。其他乐器好像感受到大提琴的情绪,就在那个转调的音上面,开
始用哀伤却急促的回报,把同一段话化成短调,A
膆X吓一跳又伤心的样子。这个小故事就反覆地引出许多联想与解释。每个乐器都插一脚发挥
令人赞叹的想像力,继续发展这段故事。其中,当然钢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经常在引导讨论的
方向与气氛。隐约可听到好奇、疑问、鼓励、责骂、建议、安抚等不同的表达。喜欢看连续剧或
言情小说的人可以在这个曲子中找到熟悉的情节,而赞叹音乐家们用这麽优美而短的手法表现出
拖拉好几个月的复杂剧情。主题再出现时发出逐渐扩大的能量,煞车三声才停下来。好比在会议
中热烈讨论,欲罢不能,需要暂时喊停,透透气,冷却一下激情。
第二乐章运用Dumka(斯拉夫民族歌谣)的特质格式及语法。从头就是暗示深思熟虑的旋
律,引导听者换个角度及姿势来谈话。这个乐章既不浪漫也不全是慢版。接在深思之後有个顺畅
乐段。这个令人放心的乐段又衍生出手舞足蹈的旋律,忽然旋律上升,转成一个短短疑问,再异
口同声地举出一个温馨答案。这个相当引人入胜的安排出现两次。试着在现场听出来,记起来,
带回家A
~续回味。其後,重复开始时的深思乐句,感觉就不同了。
第三乐章说是愤怒furiant的诙谐曲,其实那个向下踏一步後立刻窜升向上的音阶式主题让
Rodda(林肯中心的乐曲解说家)觉得具有华尔滋气氛。在从诙谐主题变形而成、显得平静、祥
和的中间段後 再听一次活泼的主题,令人觉得应该是「生气盎然」的悸动,而不是单纯的「生
气」。
第四乐章在重复几次的下坠又回升的强音简介後,丰富又生气勃勃的捷克舞曲就等不及地跳
出来了。有那种卸下重担後,轻松愉快得喘不过气的感觉。在结尾乐段里还出现一些肃静、类似
圣诗的句子,像在传递一个激情、转折後,经过欢愉进入成熟的情景。
德弗扎克出身平凡,擅长用平凡的民间素材抓一般音乐听众的心。他放弃美洲「新世界」,
拥抱老家的民族情怀。他的音乐告诉我们放手抒解紧张或愤怒,细心地追寻、对话,也要开怀地
庆祝。这对於现代注重草根、本土化、努力帮助别人、走自己的路及寻找价值的人,以至身心俱
疲亟需重建自我形象的人会有些启发。
没有人确知他透过这个曲子在说什麽。但是我知道,在励馨中途之家接受安置的女孩,和一
些帮助人的人,的确有人走过相同的历程。也因此,这个乐曲让我百听不厌。
〈作者为本会副执行长,取材自Graham Melville-Mason 1993及Rodda2002〉
~欢迎上网参看励馨电子报第137、138、139期有内容介绍~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24.1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