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loechloe (dazzle)
看板museum
标题[徵文] 暑假看展览的心得
时间Thu Aug 4 17:20:49 2005
坐落在美国华盛顿D.C特区的National Gallery of Art,是我这次暑假去美国待最久的
展览馆,不仅是馆藏丰富,也是因为它拥有二个馆-West Building和East Building,对
於历史名画和当代画的展示空间也特有巧思,不收费的原因使得大众可以像散步一般的欣
赏名画。
先说National Gallery of Art的WestBuilding,也就是旧馆,它的建筑是参考希腊式꼊神庙,这样模式在美国早期建筑常见,特别的是采用田纳西大理石,是一种淡粉红色的大
理石(新馆也有采用)。在进入大门後,会先安检才让你进入,这是华盛顿现在的博物馆
和美术馆都会采用的(因为911事件),所以馆外都会用铁栏为柱以防恐怖攻击。但馆内
还是很美,挑高的建筑,仿万神殿的拱顶,和喷水池,会让人置身在花园中。接下来是它
的展览空间,分东西二向,每个房间采用不同的颜色,不同於台湾的白盒子,不同的颜色
并不会使画作失色,更特别的是,它使用自然光展示,所以屋顶是白色透光的,但其实有
使用防紫外线设备来防止伤害艺术品,也因为华盛顿是9点天黑,所以一直到闭馆都还不
会有问题,不过如果天色暗一点的话,欣赏画作会有点吃力。地下一楼以放雕塑为主,并
无特别的空间设计,也不使用房间,艺术品摆放主要是依年代,这也是旧馆的主要分隔方
式。
接下来是East Building,是由贝聿铭所设计,特别的是在右方建筑有个很尖的角突出
,这也就是通称的新馆,摆放的是当代艺术为主,在馆的门口有放雕塑-Henry Moore
《Knife Edge Mirror Two Piece》,它不同於旧馆的是,一进门就摆放的艺术品,都是
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而旧馆几乎要进入房间才会有作品,走道上仅会摆放少数雕塑。新馆
大量使用艺术家的作品来直接为空间摆设,例如:观念艺术家的画作便会直接绘於墙上,
这也显示新旧艺术和媒材的不同。新馆对於艺术品摆放,是在二楼使用房间单一动线,有
的房间是摆放单一艺术家,而有的则是依主题,比如:Curator以一主题策展,房间中便
会摆放依此主题相关的作品,不限媒材。
二馆中间是相通的,在地下一楼会有个通道,通道采用电梯式的走道,天花板使用了贝
聿铭的设计,也就是罗浮宫建筑屋顶雏型。二馆同时都设有书店和餐厅,但却是不同的设
计。旧馆是将其融合在建筑中,新馆却是特意隔出空间,并在窗户边做特别的瀑布似的设
计,让人像在百货公司。
动线的话,旧馆比较复杂,因为它的是以房间区隔,分为一楼和地下一楼,所以常会走
到不知道看过哪间展示;新馆却是很明显的空间展示,一楼是大厅,地下一楼和二楼是以
单一动线的方式设计,也就是即使有房间的分隔,观者只要一直往前走即可,类似在北美
馆一楼的设计。
展示空间如前所提,二者并没有相似之处,这和建筑与Curator有关,所以二者除非有
特展,不然一般常设展的空间几乎是以单一艺术家、同年代或同画派的艺术家为主,但旧
馆收藏时,会收藏当时二流画家的画作让民众了解当时的画派全貌,并未只有有名画家才
收藏,同时也会采用18或19世纪的展示方式;但新馆因为是收藏当代艺术,几乎都是很有
名的艺术家,例如:Mark Rothko、David Simth...等。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在美国因为是国家所支持,艺术品收藏自然不再话下,但
位於附近的Smithsonian Institution所管理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各有特色,同样也是非
营利机构,同时成为观光景点之ㄧ。在华盛顿D.C特区,逛博物馆和美术馆是一种享受,
就像逛公园般的方便,大家真的有能力时要去看看,它们的展示空间和艺术品会让人舍不
得离开,尤其是当你看到在书上所写的伟大艺术品时,只有兴奋和感动可以形容,当我站
在Mark Rothko的画作前时,没有吵杂的声音和简单的空间时,就像被画作包围了,陷入
它的怀抱中。博物馆和美术馆的问题在台湾真的必须被重视,而台湾与美国的博物馆其实
差别也很大,有些观念是我们真的要去学习和创新的。
--
慵懒夏日~~~北鼻~chu~
http://www.wretch.cc/album/agnesdior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7.8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