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aptic (静夜圣林彼岸花)
看板movie
标题[专栏] 香港电影之死? 港片北上中国的「合拍片启示录」
时间Fri Jul 3 20:34:49 2020
文章网址: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4668724
2020/07/03 李政亮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24.jpg
周星驰主演、导演陈嘉上在1992年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本片是在北京拍摄,剧中的
军队场面,则是借用了中国解放军做临时演员。1990年代後,香港电影透过合拍片与中国
国有电影厂合作,目的是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与拍片场地。图/《武状元苏乞儿》
经典电影重映成了近日的文化现象,1988年的《末代皇帝》也是其中一例。人们的目光多
放在义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如何演绎中国故事,华裔出身的尊龙又如何演活溥仪作为魁儡的
落寞。
在中国的电影制度当里,这部在中国拍摄的作品是「合拍片」。所谓的合拍片是中国相当
特别的制度,其原来的立意是中国透过与外国电影的合作进行国际宣传。随着1980年代几
部受瞩目的合拍片问世,合拍片也持续运作,此後相关更具体的办法也随之出现,1990年
代开始合拍片甚至也成为影响华语电影板块的制度。
香港电影对此感受最深。19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电影透过合拍片与中国国有电影厂合作
,目的是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与拍片场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让香港电影产业受创甚深,
香港电影人大举北上,希望透过中国庞大的市场挽救香港电影,不过,代价惨重,「香港
电影」甚至不复存在。
究竟合拍片的来龙去脉是什麽?将近三十年来香港电影又是如何操作合拍片机制?另外,
香港的合拍片启示录对台湾又有什麽参照?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26.jpg
以北上的香港导演来说,陈可辛是指标性人物之一,在香港奠定基础,并在华语世界都有
享誉的作品之後,於1990年代末期短暂走向好莱坞。中国大片时代初期又能够前进中国。
图/《海阔天空》(中国版本片名:中国合伙人)
拉拢台湾与香港电影人的政策
1970年代初期,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国政府注意到国际宣传的重要,於是请来义大利
导演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拍摄中国为主题的作品,在海外呈现中国形
象。不料,1972年安东尼奥尼名之为《中国》的作品完成後,却在那个文革岁月里引发四
人帮的批斗,其理由是:
┌─────────────────────────────────────┐
│ 反华小丑安东尼奥尼的镜头下,尽是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形象,那是对中国的污 │
│ 蔑与扭曲! │
└─────────────────────────────────────┘
有趣的是,在冷战反共的年代里,这样一部被中国批斗的作品,其剪接版倒是在1974年台
湾的三家电视台播放,作为反共教材使用。
《中国》是合拍片的史前史,中国政府再一次启动合拍片,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这
一年,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成立,其主要功能在於作为合拍片的平台,而此时的合拍片
邀请对象改以香港为主。最主要理由,在於香港原本就有政治立场偏向中国的长城、凤凰
与新联等三家左派电影公司,这三家电影公司1982年再整合为银都机构,虽然位在香港但
却是直属於中国政府的公司,这从银都机构高层都是北京文化单位退休人物担任可以看出。
1982年的《少林寺》的制作单位便是香港银都机构,这部展示少林功夫的电影曾造成一阵
轰动,担纲演出的李连杰也因为这部作品声名大噪,开启功夫明星之路。而後导演李翰祥
也赴中国拍片,1983年的《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便是合拍片之作。
按李翰祥的回忆录《三十年细说从头》所述,李翰祥赴中国拍片是在中国政府鼓励台湾与
香港电影工作者赴中国拍片的政策风向下,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居间联系所促成。可
以看到,1980年代开始合拍片也是两岸角力的政策工具,对於时处威权末期的台湾来说,
赴中国拍片便是附匪,因此对於导演李翰祥和演出的梁家辉予以禁令处分,他们执导或演
出的电影无法在台湾上映。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32.jpg
1982年的《少林寺》的制作单位便是香港银都机构,这部展示少林功夫的电影曾造成一阵
轰动,担纲演出的李连杰也因为这部作品声名大噪。图/《少林寺》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31.jpg
导演李翰祥的满清电影系列:1983年的《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便是中港合拍片
之作。图/《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
中国国有电影厂的救命稻草
尽管中国政府开始透过合拍片拉拢香港电影人,不过1980年代的台湾仍是香港电影重要的
海外市场。二战之後,香港电影蓬勃发展,虽为弹丸之地,但电影的制作却未受限狭小的
空间,因而有「东方好莱坞」的美称。
在冷战的年代里,1960年代崛起的邵氏与电懋,以制作国语电影为主,当时以「自由中国
」自居的台湾是香港电影重要的海外市场。不过,随着社会与电影产业的变迁,1970年代
末期开始,香港电影已是粤语取代国语,题材也更多样与在地化,台湾则依旧是香港电影
重要的海外市场。
预付制(卖埠)是香港电影运作的特色,也就是开拍之前,先将版权卖给海外市场,然後
电影再开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海外市场的投资者熟悉本地观众的口味,他们也将相关讯
息传递给香港电影公司。随着香港电影的卖座,台湾的映演与发行业者也加入投资香港电
影行列,台湾投资者形成一股集体力量向香港电影议价之外,甚至也要求参与剧情内容与
选角,双方因此在1993年爆发数起冲突。
面对冲突以及中国彼时廉价的劳动力与拍片场景,香港电影开始北上中国。
香港电影北上透过合拍片制度与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合作,可以说是各得其利。就中国国
有电影制片厂来说,改革开放之後,仅有中国国有的十六家电影厂才有拍片权,但也随着
改革开放的制度变动,这十六家电影厂的地位如企业,必须自负盈亏。简言之,中国政府
逐年降低对国有电影厂的经费资助。
此举使得1980年代末期开始,国有电影厂普遍出现经营不善的问题。国有电影厂与香港电
影合作,首先会收一笔管理费,一般行情30万。毕竟电影要在中国上映必须要有厂标,这
是国有电影厂的专利。此外,影片营利则是电影厂与合作方四六分成。上述这些属於较大
型的合作内容,其他还包括场地租借费、租用国有电影厂的工作人员与器材的租借费等。
对欠缺资金的国有片厂来说,合拍片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对香港电影来说,其着眼的是相
对廉价的劳动力与拍片场地。
事实上,当时在华语圈有着高票房或口碑的电影如《新龙门客栈》、《狮王争霸》、《武
状元苏乞儿》、《宋家皇朝》等,都是合拍片。不过,随着合拍片的案例增加,1994年〈
关於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管理办法〉也针对合拍片的基本程序进行规范,例如合拍片的定
义、合拍片应将剧本及相关文件报请审批等。
然而,合拍片「有真有假」——有真正加入中国演员者,但更多的是纯然运用相对廉价的
拍片成本与场景,电影中不见中国演员。为此,1996年的〈关於国产故事片、合拍片主创
人员构成的规定〉对合拍片工作人员的构成,提出具体规定:主创人员除导演、编剧与摄
影师应以中国境内居民为主外,担任主要角色的中国境内居民不应少於50%。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制度的特色是由电影主管部门,以法规命令来规范电影运作,因
而中国电影相关法规多如牛毛,合拍片的相关规定也几经变迁。不过,1996年的合拍片规
定可说是一个重要准则,日後合拍片的规定几度修改,但中方人数的要求未曾变动。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42.jpg
在华语圈有着高票房或口碑的电影:徐克的《新龙门客栈》。随着合拍片的案例增加,针
对合拍片的基本程序进行规范也逐渐增多。 图/《新龙门客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990年代依旧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然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却对香港电影造成致
命的冲击。前面提到,预付制是香港电影运作的特色,好处是分散风险,但亚洲金融风暴
却打击了香港电影重要的两个海外市场──韩国与东南亚国家。无巧不巧,这回预付制也
规避不了风险。
1997年这一年《铁达尼号》风靡全球,原来在香港电影市场上,香港电影可与好莱坞电影
一搏,然而此刻的香港电影就像沉了的铁达尼号。五年之後,华语电影经典之作《无间道
》问世,这部作品证明香港电影元气犹在,然而2003年的《无间道III》就加入了中国演
员陈道明的角色、制作方也包括天津电影制片厂——不折不扣的合拍片。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45.jpg
2003年的《无间道III》就加入了中国演员陈道明的角色、制作方也包括天津电影制片厂
——不折不扣的合拍片。 图/《无间道III:终极无间》
从《无间道》的变化,可以看到香港电影的趋向,就是积极北上合拍「拯救香港电影」。
尤其是2004年,〈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贸易关系的安排〉(CEPA)生效,CEPA当中
对电影的协议是:香港内地合拍片进入内地市场享有国产片待遇。其所谓的合拍片定义是:
┌─────────────────────────────────────┐
│ 「香港主创人员所占比例不受限制,但内地主要演员的比例不得少於影片演员总数 │
│ 的三分之一;对故事发生地无限制,但故事情节或主要人物应与内地有关。」 │
└─────────────────────────────────────┘
合拍片的规定在中国的电影法规当中原本就存在,这里只是再次强调。重要的是「享有国
产片待遇」这句话,每年有多少海外电影能进中国,这只有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能决定,
而且每年也只有一定配额的电影能引进中国;合拍片等同中国电影,这意味着香港合拍片
就不受配额限制。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49.jpg
左为中国版电影海报、右为香港版。《无间道III》的香港版结局,是刘德华所饰的黑道
卧底警察刘建明继续做警察,但中国版则是被捕。图/《无间道III:终极无间》
中国流行一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香港电影丰富的经验加上中国庞大
的市场来挽救香港电影危机,这个理想确实在2000年初期很丰满,更何况香港电影人1990
年代的合拍经验里,香港电影人是资源较多的一方。
一开始确实依旧如此,以2003年的合拍片《老鼠爱上猫》为例,这是刘德华与张柏芝外加
黄秋生主演的古代爱情喜剧。原本都会爱情才是香港电影的主力类型之一,但因合拍片须
以中国为背景之故,於是该片的演员们这才穿上古装符合规定。此外,为了合拍片需有中
国演员的规定,李冰冰还仅是以配角的身分演出。
可以看到,当时香港仍以较强势之姿进入中国市场,而高票房也让香港电影人认为北上合
拍正确。不过,合拍的问题却也逐渐出现,言论尺度是个重要问题。以《无间道III》为
例,香港的警匪片或是卧底电影的主题未必都是邪不胜正,但这却是中国电影审查的铁律
。因而《无间道III》的香港版结局,是刘德华所饰的黑道卧底警察刘建明继续做警察,
但中国版则是被捕。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47.jpg
2003年的合拍片《老鼠爱上猫》,为了合拍片需有中国演员的规定,李冰冰(右)还仅是
以配角的身分演出。图/《老鼠爱上猫》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合拍片当中香港占优势一方的时代慢慢过去。《
桃姐》(2011)的一幕象徵性地说明了这样的变化:
刘德华所饰演的电影制片人北上北京开会,他和洪金宝所饰的电影工作者在电影投资老板
面前大吵一架,吵架是假,目的是希望老板增加预算。饰演老板的正是中国博纳影视集团
的总裁于冬所客串。
电影资金逐渐以中国资金为主,合拍片也有一些外溢的效应。既然合拍片有中国演员演出
的规定,而且中国电影市场比重也大幅增加,为了本地票房之故,更加必须启用中国演员
,无形中,合拍片也成为中国演员的培育机制。更重要的是,合拍片所看重的是中国电影
市场的票房,香港市场的反应慢慢也变得不重要,香港电影也可说是不复存在。
以北上的香港导演来说,陈可辛与徐克是极具指标性的两人。陈可辛与徐克的电影之路非
常类似,两人都在香港奠定基础,并在华语世界都有享誉的作品之後,於1990年代末期短
暂走向好莱坞。中国大片时代初期,两人不约而同前进中国,陈可辛以《投名状》(2007
)奠定基础,而後的《海阔天空》(中国译《中国合夥人》,2013)与《亲爱的》(2014
)更是席卷票房;徐克则是《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0)奠定基础,《智取威虎山3D》
(2014)再攀高峰。
相同的是,两人在大片时代所拍摄作品,都已是瞄向中国市场的中国故事,与香港无关。
与香港无关其实也无所谓,但香港导演把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拍成3D也确实奇怪。然
而,这并非是合拍片变主旋律电影的先例,此前五年的《十月围城》(2009)已是瞄准中
国的政治正确。
这部电影的主题把香港加入中国近代史的脉络当中,描述辛亥革命前夕各个阶层的人民保
护前来香港开会的孙文的故事。《十月围城》的重点在它是2009年上映,这一年正是中国
建国六十年,在中国有「献礼片」一说,这部合拍片也正是为建国六十年的中国节庆与市
场而来。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48.jpg
与香港无关其实也无所谓,但香港导演把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拍成3D也确实奇怪。图
/《智取威虎山3D》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46.jpg
《十月围城》的重点在它是2009年上映,这一年正是中国建国六十年,在中国有「献礼片
」一说,这部合拍片也正是为建国六十年的中国节庆与市场而来。图/《十月围城》
台湾的启示
前面所说,是将近三十年来香港电影透过合拍片前进中国市场的状况。至於台湾,台湾电
影与香港电影产业体质不同,香港电影善於通俗的商业路线,台湾电影则在台湾新电影的
艺术路线中逐渐变异开创新路。
随着中国市场崛起,近二十年来台湾也出现与中国的合拍片,这些合拍片当中,部分主题
合拍片确实有优势,例如钮承泽的《爱Love》(2012)与《军中乐园》(2014)。《爱
Love》当中的台商北京爱情故事,以及《军中乐园》当中饰演外省老兵的中国演员的心境
与乡音,确实透过合拍片的机制有助於入味。
不过,合拍片却也产生两种极端的状况,比如1949年的文化政治不断被强调。由於合拍片
须有中国为背景的故事题材,1949年外省老兵来台湾的颠沛流离与勉励维生经常成为合拍
片的主题,无论是多年後终於得有机会返乡探亲,或因种种因素只能由儿孙辈代行,电影
的最终就坐落在亲情的「两岸一家亲」。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51.jpg
图右的《风中家族》(中国版片名为「对风说爱你」)虽然精采,但因合拍片而来的团圆
,多少让人有种「命题作文」的不自然。图中的《大喜临门》则刻意透过合拍片呈现台湾
的「粗俗」乡土文化。图/《军中乐园》、《大喜临门》、《风中家族》中国版
《面引子》(2011)与《风中家族》(2015)虽然都很精采,但因合拍片而来的团圆,多
少让人有种「命题作文」的不自然。可以说,1949年历史的不断强调,遮蔽了1945年终战
到1949年国民党来台之间的复杂历史,等於将复杂的历史单一化。
另一个极端的案例,则是为了中国市场,刻意透过合拍片呈现台湾的「粗俗」乡土文化,
由猪哥亮主演的《大喜临门》(2015)便是一个例子,他所饰演的「李金爽」象徵了台湾
本土派的粗野、没文化,对比李东学和寇世勳饰演的「权贵」北京满族之後。
总而言之,中国电影产业的特色就是中国政府以法规命令带动产业发展,而中国法规的设
计经常就是以中国为主、为前提,合拍片便是如此。香港电影三十年的合拍片之路是一面
镜子,部分题材合拍片或有空间,但一旦将产业发展的筹码压在合拍片上,注定是失败一
场。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6/30/99/8129450.jpg
香港电影三十年的合拍片之路是一面镜子,部分题材合拍片或有空间,但一旦将产业发展
的筹码压在合拍片上,注定是失败一场。图/《武状元苏乞儿》
--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北宋】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60.53.65.36 (马来西亚)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movie/M.1593779694.A.205.html
1F:→ webster1112 : 香港警察电影 就是笑话一场 XDDDDDDDDDDDDDDD 07/04 00:10
2F:推 tdhsu8718 : 认真推 07/04 00:54
3F:推 qwanqwan : 很棒的文章 谢谢分享 香港电影的没落真是令人不胜唏 07/04 01:36
4F:→ qwanqwan : 嘘 07/04 01:36
5F:嘘 callTM : 写得很乱吧...不就是市场萎缩寻求中资这样而已 07/04 09:48
6F:→ jimli : 香港电影死掉跟中资没啥关 就是市场被好莱坞攻破 07/04 12:37
7F:推 tmlisgood : 香港电影死掉是因为好莱坞强势进攻,美国要各国开 07/04 14:52
8F:→ tmlisgood : 放市场,尤其是台湾开放洋片拷贝带数,结果就是电影 07/04 14:52
9F:→ tmlisgood : 院都播好莱坞,港片卖得惨兮兮 07/04 14:52
10F:推 tmlisgood : 还没97年港片就死一遍了,连周星驰的食神在台湾票 07/04 14:57
11F:→ tmlisgood : 房只剩500万就知道多惨,大牌的有能力的就跑去好莱 07/04 14:57
12F:→ tmlisgood : 坞发展,其他的不北上是要饿死 07/04 14:57
13F:推 kenro : 现在只要中国资金出品就必属烂片 07/04 23:31
14F:推 jeff23031 : 中国资金 必属粪作 07/05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