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mwalker (梦想起飞的季节)
看板movie
标题[影评] 遇见莉莉 从遵从到反叛的试探
时间Sun May 1 19:20:19 2005
2005.05.01 中国时报 遇见莉莉 从遵从到反叛的试探
闻天祥
其实去年底,台北就上映过克劳德米勒导演的「贝蒂费雪的世界」,可惜这部精彩怪趣的
电影没得到应有的注目。新上映的「遇见莉莉」则给他自己和大家都出了一个难题,就是
改编契诃夫的4大名剧之一「海鸥」。
「海鸥」可说是对19世纪末俄国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最佳写照,进而忠实反映出人们
的苦闷与无奈。克劳德米勒把它转移到现代法国,在前半部恪遵契诃夫的题旨,只不过
把年轻男主角立志成为剧作家的身分改为电影导演,但冲突仍起於他的作品没得到母亲、
母亲的男友等特定观众的青睐,而让他大发雷霆,甚至与功成名就的上一代
(片中他的母亲已是知名演员,其男友则是卖座导演)产生激烈的言词冲突。
这部分可说饶富趣味,因为透过还不成气候的年轻导演的忿忿不平,以及母亲男友被指责
後的世故回应,米勒除了讨论艺术创作的孤独、是否该与现实妥协的永恒课题外,也特别
凸显电影因其成本昂贵而在这个处境上的更形复杂。暧昧的是,他不尽然站在咄咄逼人的
年轻男孩这边,因为从头到尾我们都没看到被指责的成名导演的作品,亦即米勒也同样
世故地做了一些保留。因此我不免怀疑,其实他对年轻人意欲打倒的成名者,也有相当的
同情与理解。因为还诸银幕下的真实,说不定他自己更接近这个被批判的角色。
然而对男孩的莫大打击,除了作品的不被理解外,更直截了当的是他心爱的女孩
(也就是片名所指的莉莉)竟然为母亲男友所吸引,进而私奔,尽管他们也没有好结局。
爱的渴望、无常、欺瞒、失去与不坚定等等契诃夫剧作常出现的性格,米勒也透过每个
角色的挫折,痛苦地表现出来。不同的是,他把男孩自杀这个原剧的结尾,迅雷不及掩耳
地提前了,而且不是电影版的最後解答。也因此势必背离契诃夫原着的精神,进而翻新出
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这个翻转的动作在银幕上呈现的影像和节奏,也是十足剧烈的;所有快被先前情节压抑得
气闷的观众,几乎都为之震慑。不管有没有看过契诃夫的原剧,都会发现在自杀事件後,
整部电影反而如释重负。因为相较於之前米勒亦步亦趋地尊重契诃夫风格的沉重与琐碎,
颠覆原典之後,他自己的轻灵婉转才破茧而出。契诃夫原剧的结局成为男孩以自己生平
为蓝本所拍的电影情节,而非真正的归宿。於是,真实与电影的辩证,反而成了
「遇见莉莉」最後的宗旨。
「遇见莉莉」是一场从遵从到反叛的试探。你可以批评米勒的救赎太过容易,但没必要
指责他对契诃夫的修改,毕竟它要反映的是米勒自己的生命观。
契诃夫的戏不好演,但本片演员倒是可圈可点。尤其饰演「莉莉」的路迪芬莎涅
(八美图、池畔谋杀案)再次证明她年纪虽轻,实力却不容小觑。克劳德米勒透过她,
也清楚标示了电影/舞台的差异。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30.1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