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exfiend (sexfiend)
看板media-chaos
标题[讨论] 网路的传播公开性真的和报纸一样吗?
时间Wed Mar 9 01:45:48 2005
网路的「传播公开性」真的和电视报纸一样吗?
──慎防保守团体藉机「净化」媒体,兼谈「劈腿」的正当性
卡维波(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教授)
(本文是2005年3月5日卡维波在「网路是新闻制造便利店?性污名是媒体血
库财源?--网路劈腿新闻事件座谈会」之发言稿)
转载自 RESET
http://reset.dynalias.org/blog/
国际边缘
http://intermargins.net
一、 慎防保守团体藉机「净化」媒体,兼谈「劈腿」的正当性
刚才何春蕤提到媒体为了炒作扩大性议题,往往采取最保守的报导角度,以便
将所报导的性事耸动化──毕竟事件本身无所谓耸动,耸动与否乃是报导角度
的建构,采取见怪不怪的开明报导角度就无法制造耸动了。比如说,撞见女友
和别人性交,这有什麽大不了,想想看徵信社不是每天都在那边抓奸在床吗?
夫妻出轨劈腿通奸的事情不是天天都在发生吗?女友劈腿又算什麽?如果媒体
在报导一项性的新闻时,不论是女老师卖淫或什麽议题,能够同时有开明的性
道德的观点,有不同於保守观点的声音,那麽这就不容易造成耸动了。所以耸
动新闻的背後其实也是媒体报导性新闻时缺乏不同观点,没有平衡报导的原则。
耸动新闻固然是报导角度的保守,但是阅听人本身接受保守道德的情感召唤,
不容许理性辩论的方式来面对争议,只是一昧地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地去
谴责那些劈腿外遇色情等性道德的触犯者,也是耸动新闻结构的共犯。许多保
守团体,不论是妇幼团体或媒体监督团体,最常痛骂媒体耸动,媒体炒作,他
们想要的却是一个净化的保守性道德的空间。但是其实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保守
氛围,正是耸动新闻的温床。
保守团体对於性议题的思考方式是全有或全无的武断思考,好像只要劈腿就是
错的,只要通奸就是错的,色情一定对青少年有害等等。但是这种武断思考当
然是有问题的。例如,劈腿外遇是否有错,当然要看个别的状况而定。大家如
果看韩剧的「冬季恋歌」,女主角有了交往十年的未婚夫,却爱上了已经有了未
婚妻的男主角,可是我想几乎没有观众会认为男女主角有什麽错,反而会认为
男女主角的未婚夫与未婚妻的阻挠,缺乏成人之美的善意。这个例子是说,我
们要知道当事人的处境,才可能知道所谓爱情婚姻的背叛,是对是错。有时候,
即使我们作为旁观者知道当事人的处境状况,都无法做出判断,因为清官难断
家务事,感情的事情有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无法客观去判断的。所以我们怎
能一听到有人劈腿,就去痛骂他们狗男女,然後非要报仇雪恨的样子呢?
对於劈腿外遇还有一种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就是说要先结束前一段才开始後一
段,但是这也是脱离现实的制约反应思考,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透过比较才能对
爱情有所抉择,因为新的人出现,才发现自己是真的喜欢谁或不喜欢谁,谁又
对自己比较好或不好,谁和自己比较适合或不适合等等。人也往往需要新的爱
情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结束过去的关系。所以东海大学的谘商主任赵长宁说得
很好,他说:正常男女交往有感情重叠过渡期(也就是劈腿)是健康现象。还
有,劈腿有时责任不在劈腿者,例如有人威胁变心就会杀全家,那只好一边劈
腿,一边慢慢分手了。对於劈腿外遇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谴责,会使得分手困难,
也就是使得爱情选择的合理性减低。
其实不只劈腿外遇通奸或色情,我们的社会对於性的理性思考还不足,媒体作
为公共论坛,应该容纳更多不同观点。中央大学的性/别研究室就经常提供很
多不同观点,也出版了不少书籍。但是我们的网站还常被保守团体和教育部找
麻烦。
总之,在目前缺乏对性的公共辩论与理性思考的状况下,大部分人接触的往往
都是教科书式的教条。因此,只要新闻曝光,当事人就会被报导所隐含的保守
性道德公审定罪。所有关於劈腿外遇等等的新闻都是在不深究当事人具体状况
的情形下,直接做出最简化的道德审判。然後媒体又俨然成为揭发社会乱象、
暴露不道德的人事物、戳穿伪装而追求真实的社会良心。媒体披着这种廉价的
道德光环,来正当化自身为了销售财源的新闻制造。
有时候,耸动新闻不是媒体单方面的制造,而是保守团体刻意用所谓的调查与
数据,制造出天下大乱、性慾横流、幼小儿童集体限於被性侵害的危机等等;
保守团体透过媒体来运作舆论,然後推动图利自身的立法,以获取更大的权力
和利益。在何春蕤与我过去写的文章都曾指出这一点。例如制造儿童接触色情
漫画的道德恐慌,然後利用媒体来压迫政府通过严厉的分级制度,又透过制度
来牟利。关於这一点反假分级联盟也有很多论述。我就不在此赘述了。
易言之,媒体与保守团体的观点往往互相利用,来建构耸动和道德恐慌,也因
为指摘不道德的性,而使得自身批上道德光环,掩饰自身对他人的伤害。可悲
的是,被大众媒体性污名与伤害的当事人却无反击能力,因为已经被性污名的
当事人往往害怕媒体进一步曝光而不敢讨回公道。性污名在媒体推波助澜下变
成嗜血记者的血库和护身符。我们要思考,记者可以说不能称我为妓者(倡妓
的妓),但是大众媒体却可以毫不犹疑地称呼性工作者为倡妓,称呼跨性别者为
人妖、称呼性多元者为变态等等,这中间当然有巨大的性不平等。
二、网路的「传播公开性」真的和电视报纸一样吗?
最後,我要指出保守团体关於网路的一个重要论点,那就是保守团体认为网路
这种媒体在传播上的公开性质和大众媒体是一样的,只要你在网路上贴了个讯
息或照片,那就等於在报纸电视上播放一样,都是公然。所以,不管你在网路
的哪一个角落,如果贴了色文色图,那就是公然猥亵,不只郑先生有看到,所
有儿童都看得到。就好像公立图书馆里面的一本书,被说成和街头书报摊的一
本书,具有同样的公开性一样。事实上,美国的保守团体是利用後者这个论证
点来要求公立图书馆将限制级图书下架。
这个论点最近也被此间某些人拥抱,他们认为一个网路讯息引起五千人讨论,
那就和登在报纸是一样的,网路既然是所有人都可以去,那和大众传播一样具
有公然或公众性质。所以既然网路上已经公布女主角姓名与照片,而且引起上
万网友围观,那麽这和公然登在报纸或上电视没有两样,因此进一步将之放在
报纸媒体上也不是使之公开化,因为已经在网路上被公开了。让我说一下为什
麽这个论点是错误的。
所谓「公开性」或「大众性」其实是一个想像的社群,因为究竟人们有没有看
到今天报纸头条,或者有没有看到某个电视新闻,我们其实不知道,因为即使
报纸或电视也不是人人都看的。不过我们对媒体的阅听社群有某种想像,这个
想像就构成媒体的公开性程度或大众性程度。台视有某种公开性或公众性,可
是我们知道西班牙人没在看,CNN也有某种公众性,可是我们会想像台湾人有
在看,虽然有可能今天台湾一个人都没在看CNN。CNN和台视之间不是平等
的,它们的公开性有别。大部分上网打B的学生在想像BBS的那个板的公开性
时,会知道他们的爸妈不会去看,甚至也不认为他们的教授会有那个闲工夫去
看去推文,跟你在那里豪洨(ㄒㄧㄠ2),但是却认为爸妈可能会在报纸电视上
看到某个消息;我们社会对於大众媒体的想像就是这样,这构成了大众媒体的
「公开性」远高於网路,大众媒体也因此有比较大的力量(权力power)和公信
力。
必须讲清楚的是:我所谓的「公开性」乃是想像的,而不是实际上的公开性,
不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公然看到。这种「公开性」有程度之别,大媒体比小媒体
有更高的公开性,大报比小报、大电视台比小电视台、大网站比小网站…有较
大程度的「公开性」。
越大程度的公开性就蕴涵了越大的象徵力量,以及越大的公信力(文化正当
性)。当然,这和参与这个公开性的想像社群有关系。如果一个媒体的参与者有
政治或主流人士,那麽即使参与这个媒体的人是少数,它的公开性会比都是大
学生参与的媒体要大得多。看立法院公报的人数少於看PTT恨板的人数,但是
两者的公众性有别。我们想像陈水扁等大人物会看中国时报,但是不会想像他
们看PTT,这就构成了报纸的公开性大於BBS媒体的公开性,同时报纸的象徵
力量和公信力也大於BBS。BBS的消息就算有上万人光顾,也会让人半信半疑,
但是报纸的报导却能拿到法庭当证据。又例如,大众媒体在反驳网路谣言时,
有其公信力,但是网路在反驳报纸时,却难以成为全社会所公然接受的辟谣。
如果今天陈水扁在网路上说他赞成中国统一,但是报纸媒体不登,就算有十万
人次来吵架,也不会有什麽政治後果,中共的胡锦涛也不会上网来加入,但是
反过来绝非如此。这就是大众媒体与网路媒体的差别,他们有不同的大众性或
公开性,这个公开性是想像的,和实际上多少人来过某个网路或看到某个头条
没有必然关系。因此,把一个BBS的板说成和报纸有同样的公开性,言下之意
是「网路上既然已经喧腾了,已经是众所周知了,那麽报纸登出来也只是反映
既定事实」──这是强辩。更何况,报纸电视与网路有不同的文化意义与公信
力,两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最後,我所谓的「公开性」(publicity)和「公共性」(publicness)原来是相同的
意思,但是後来在历史的发展中变得不同。公开性逐渐变成「公关(宣传)」的
同义辞。很多人会批评大众媒体的影星八卦报导,都只是publicity,而不具有公
共性。不过,我对大众媒体的影星八卦等等,并不是全盘否定的。我的想法和
立场表达在我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里(《身体政治与媒体批判》,里面有一篇<
公共电视与公关电视>可以供大家参考。谢谢。
三、会後附记:公开性的边缘与主流斗争
感谢在现场的一些朋友对我的发言提出宝贵意见。我想需要在此多讲两句来补
充以上的发言。
媒体是有「主流中心」与「亚流边缘」之分的,与CNN或西方的通讯社等中心
来比较,台湾的电视报纸当然是边缘,可是後者相对於BBS,台湾的报纸电视
就是中心,而BBS则是边缘的。媒体的中心与边缘之分,往往对应着「公开性」
程度的大小,以及公信力和权力的不平等。中心媒体的想像社群往往也比边缘
媒体更为主流,就像中产阶级比下层阶级更主流,中壮年龄层比青少年更主流,
所以中产阶级看的报纸就比下层阶级看的报纸更中心,而青少年社群的网路媒
体就比较边缘,等等。
不过由於媒体的消费或阅听社群是「想像的」、「象徵的」,实际上边缘媒体可能
会更有战斗力、更灵活、更有生命力、更让人慾望与认同,甚至有更多的(主
流)人士藏身其中,因此会逐渐构成对主流中心媒体的威胁,故而主流中心媒
体为了继续维持中心/边缘的不平等,也会企图不断的收编边缘媒体,例如台
湾主流报纸的苹果化,台湾报纸的网路化(这次报纸报导BBS即是一例)都是
主流收编边缘的现象。所以,边缘媒体也往往要向更边缘逃逸,才能维持边缘
性格,而不必自满於「主流媒体都在重视我们」或「我们总有一天要进占主流
的中心」,这种沾沾自喜的「彼可取而代之」;其实後者只是收编的效果,也是
逐渐丧失边缘战斗力量的徵候(1990年前後的某些非统独取向的社会运动首先
提出了「边缘战斗」的观念)。当然,强调边缘的颠覆力量与丰厚活力以作为自
我培力,看重边缘自身可以发挥的效应是必要的,网友们的这次抗争绝对会是
改造社会的最大动力来源。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58.191.76
1F:推 hereafter:原来他是这个意思, 记者写成那样...orz 218.165.121.29 03/09
2F:推 fengyou:的确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判断的 218.32.14.19 03/09
3F:推 thinkpink:卡维波和何春蕤的文章都值得一看218.166.140.136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