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ovesea (山通大海)
看板media-chaos
标题2003年年度媒大事特辑(下)
时间Wed Feb 11 21:31:17 2004
http://www.lihpao.com/topic.asp
(应该只有今天看得到,之後要用资料库查)
台湾立报 2004/2/11
2003年年度媒大事特辑(下)
文■传播学生斗阵
6.客家电视台开播﹐族群电视台先声
客家电视台﹐尽管筹备时间才仅50余日﹐然而自去年7月1日开播以来﹐却已深受广大
客家乡亲好评﹑认为传递了「客家人的声音」﹐而客委会主委叶菊兰也引为上任以来
重大的成就。我们若由是比对过去威权体制对客家文化与语言的刻意打压﹐甚或客家
乡亲向以为反感的福佬沙文主义﹐则客家电视台纵使目下尚未能全台收看﹐但其昭示
的进步意义却是不在话下。
然而若依客家政策白皮书所言﹐客家电视台将於成立後8年﹑成为真正自付盈亏的商
业电视台﹐则以当前台湾商业电视充斥﹑客家声音尚且消音的情形来看﹐8年後即便
转型成功﹐届时在商言商﹑为客家语言及文化服务的初衷还会妥协至何种地步﹐则着
实令人忧虑。
目前以客委会经费外包成立并维持营运的方式﹐对草创之初的客家电视台﹐也并非没
有风险﹐以年前客委会预算遭立法院冻结撤案风波为例﹐则客家乡亲的传播阅听权﹐
便不免成为蓝绿角力的筹码。此外﹐在是否违反党政军退出媒体上﹐现阶段的客家电
视台也难免让人非议。
我们若期待客家电视台能为台湾文化多样性做出更多的贡献﹐客家电视台服务的对象
﹐除了客家乡亲之外﹐更该包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关心多元社会的公民。客家电视
台当如何成为媒体公共化的生力军﹐将殊为关键。
7.电影法修正草案﹐亡羊补牢之举
立法院去年底三读通过电影法修正草案﹐企业投资国片将可抵减营利事业所得税。这
项电影法的修订﹐是继前年我们为了因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做的亡羊
补牢﹐前年新闻局电影处取消三项西片映演规定﹕「取消全省58个西片拷贝限制」﹑
「取消台北市﹑高雄市的18家西片映演戏院限制」﹑「取消每家戏院至多三厅映演西
片限制」。全面的解禁引发国内片商抗议﹐传统戏院业者以及国片面临生存危机。如
今为抢救国片﹐立法院通过修正电影法﹐增订营利事业在本法修正施行起5年内﹐投
资电影片制片业﹐得投资抵减营利事业所得税额﹐以带动国片投资。
去年更盛逢金马四十﹐然而却遇见了金马奖办不下去的消息﹐金马四十由盛而衰﹐由
热到冷﹐国片的不景气加上对外片的全面开放﹐致使其一蹶不振。
去年也因为选举两党互挖疮疤所爆出的国民党党产问题﹐对於国民党应该归还戏院资
产之处理﹐政府应该只是经手者而非最後拥有者。已有学者辅大林丽云建议﹐7家戏
院应由政府投资﹐改建为国民戏院﹐专供国产电影映演﹐以改变目前电影映演管道被
好莱坞电影垄断之事实﹐增加国片与观众交流之机会。短期之内若国片数量尚少﹐也
可以低价提供中﹑小型影展(如女性﹑人权﹑纪录片影展)作为展演场地﹐希望藉由
多管齐下的方式﹐能够为我们的国片电影与映演戏院找出一条出路﹐让观众拥有一个
多元的观影环境。
8.媒改社成立﹐阐述媒体结构改革理念
「媒体改造学社」是由传播学界﹑媒体工作者﹑社运人士及文化人所组成﹐结合台湾
社会对媒体现状不满﹑对媒体改革有所期待的壮盛力量﹐从媒体的结构性改造做起﹗
这个社运组织与传学斗相近﹐两者皆为了媒体改革而努力﹐媒体改造学社的前身为无
线电视民主化联盟(简称无盟)﹐无盟为了抗议陈水扁的媒体政策白皮书跳票﹐决定
与这位跳票总统脱钩并以解散无盟作为沉痛的抗议。
无盟解散後﹐无盟成员积极寻找更有力与更多元的社运成员﹐最後媒体改造学社(媒
改社)於去年成立﹐成立後的媒改社结合更多的社运团体﹐更积极地介入各种媒体改
造的机会﹐媒改社成员也利用各种媒体曝光阐述媒体改造理念。
不同於其他的媒体改革运动团体﹐媒改社是第一个以针对媒体结构改革为主要诉求的
社运团体﹐对於建构一个媒体的多元环境是这个团体的主要目标﹐而这个团体去年的
成果即是促成了广电三法的修改通过﹐并积极地推动台华视公共化。媒改社网址为
http://twmedia.org/。
9.苹果日报登台﹐吹皱报业春水
5月初SARS疫情撼台之际﹐苹果日报悄悄吹皱台湾报业一池春水。台湾许多报业进行
人事结构重组﹑内容重整﹐似乎就是这一颗苹果滋味所起的效应。
这苹果滋味尝起来如何﹖苹果的出现﹐代表从文人办报到商人办报的报业战国时代正
式来临﹔它采用读者至上的编采体系﹐并以亲近贴近读者为首要目标﹐在取材上﹐苹
果日报要闻的选择强调与民众生活相关﹐并聚焦於市民生活﹐较少关注严肃的政治议
题。此外﹐在报导的语言上﹐它大量加入生活俚语﹑流行语﹐不着重双关语和文字优
辞。由此视之﹐苹果不走传统新闻报导路线﹐它强调从大众读者的日常生活角度来呈
现新闻。
表面上看来﹐《苹果日报》以执行效率和读者需求抛开了文人办报的包袱﹐带来的效
应有二﹕其一﹐它突破了以往报业难以触及政商禁区﹐对政治及商业所进行的言论限
制无所畏惧。其二﹐荤腥不忌的种种资讯﹐使其成为一种反映社会多元文化的象徵。
对前者而言﹐这是一种报业竞争下的进步展现。但对後者而言﹐如果苹果日报的出现
﹐代表对於多元文化的涵纳包容﹐因为声称可以为人民发声﹐贴近读者所需。但我们
不禁要问﹐我们所需要的多元文化﹐是不是一定要以羶腥情色﹑耸动夸大的手法来展
现呢﹖另方面﹐如果说媒体是社会文化的部份反映﹐我们是否也要反省﹐我们的社会
文化是不是早已蕴含对事物进行八卦化﹑耸动化﹑标签化的思想逻辑﹖
我们无法全面弃绝商业逻辑所主导的媒体文化﹐因为它某个程度上代表台湾社会多元
开放的一面。但是另方面﹐读者也需由自身的力量着手﹐改善这种八卦化的文化氛围
。进而﹐我们才能真正期待一种报业文化﹐以理性态度反映台湾多元文化﹑建立公共
辩论的空间。
10.霹雳火现象﹐掀起流行风潮
霹雳火现象创造了许多项电视奇蹟与流行风潮。这样的奇蹟背後﹐是靠许多小技巧(
泼粪﹑污蔑警察﹑唾弃法官)来冲高收视率﹐也因此引来许多的抗议。不过越是抗议
﹐收视率就越高﹐新闻局越是罚钱收视率就越热。在一味地把市场逻辑奉为准则的台
湾霹雳火现象中﹐我们也发现了台湾媒体批判的无力感﹑焦虑感。
三立播出一年有余的台湾霹雳火﹐虽然参加电视金钟奖比赛铩羽而归﹐但它点起近年
台湾电视圈少见的热度﹐没有人敢小觑。在这一把「火」烧得最旺的时候﹐不仅三立
单日累绩收视率前所未见地超过无线四台﹐霹雳火语录一时如野火燎原般地传颂大街
小巷﹐更捧红了一缸子无名的二线演员。在霹雳火带动下﹐三立今年经营盈余果然不
差﹐达35亿之多﹐据媒体报导是「最赚钱的电视台」。
电视台固然赚钱﹐但真正回流投入到节目本身的恐怕不多﹐除了发给工作人员的年终
奖金可说是象徵性地回馈﹐节目制作的恶质生态仍旧未变。以霹雳火为例﹐边拍边播
的制作方式﹐一面为难﹑或说扼杀编剧的创意﹐一面逼迫演员燃烧生命赶戏演出﹐一
面牺牲画面﹑成音﹑配乐等等戏剧其它元素的深度广度﹐以致於「火」剧下场後﹐留
给观众的只是刘文聪的狠话。而这些狠话在霹雳火播出时﹐曾给三立招来新闻局的警
告函﹑招来道德舆论的骂名﹑也招来司法界的异议。走偏锋而出名的霹雳火﹐收尾时
引起不小的批评声浪。
但三立笑骂由人﹐只要有钱赚﹐恐怕不会避讳(如果有﹐也是作样子避风头的成份多
)﹐比如接档的「天地有情」﹐一样遭媒体监督团体点名内容过当。这说明炒短线冲
收视率的节目制作已成惯习﹐商业电视台对於细火慢炖式地培养观众收视的作法﹐多
半没有兴趣﹐这种现象﹐难道不是当代媒体在表现手法上的暴政与独裁吗﹖
--
山通大海--小海的个人网站
http://home.kimo.com.tw/yuiisea/
http://homepage.ntu.edu.tw/~e89703068/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0.58.1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