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ictoria (如诗 的 行板)
看板heart
标题沈从文--边城读後感(二)
时间Mon Feb 18 06:30:39 2002
我想很少有人能像这篇文章一样铺陈出如此深刻的景致,那人物的神情思想,
在沈从文的笔下被彻实的纠出来,或许没有刻划到全部,但所有的精髓却已完整
呈现出来,反而有去芜存菁之效,我想这便是这本书的灵魂了!灵魂是活的,它可以
套在书的骨架上让满篇的黑字雀跃舞动起来,让包了厚皮的书本张大了嘴笑,宣称
自己也是个活生生的生物。沈从文赋予了边城一个灵魂,因此这本书会说话,会眨眼
,活着。
就如同夏至清先生在岛读中所提的:[我个人认为,最能表现他长处的,倒是
他那种凭着特好的记忆,随意写出来的景物和事件。]又说:[沈从文的文体和他的
"田园视景"是整体的,不可划分的。因为这两者同事一种高度智慧的表现,
一种"静候天机,物我同心"式的创作力之产品。]诚然如此,我对夏先生的评论
深感赞同,也很高兴自己也有体会,观察出沈先生小说的最大特色,总觉得边城的
成功,真要归功於他对情景的人物刻划及描写,那种身强而不暴悍的功力。能把一棵
树的独特型态写好,能把一个舟子和一个少女朴实无华的语言,忠实的人格和心态
历历勾划出来,这种才华,就是写实的才华。所以说,沈从文堪称是中国现代文学中
最伟大的印象派主义者。他能不着痕迹轻轻的几笔就把一个景色的神髓或人类微妙
的感情脉络勾划出来。也难怪夏至清先生要说了:[他在这方面的功夫,直追中国的
大诗人和大画家,现代文学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及的上他。]沈从文写实刻划的长才,
在这段评论中字是不言可喻。
在还没放寒假的时候,老师就曾和大家提过这一本书,还记得当时韦帆曾说过
,结局中的那一段等待的感觉。我真佩服他能把这样渺茫未定的感觉,那持续的
等待,期盼,却又似害怕着什麽的心境,如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要我写,我是
写不出这种感觉的。
文中,翠翠这位住在乡下的姑娘是初恋的代表,不同於传统社会中的一些女性
那般,自我意识是潜伏着。她每天都耐心地等着那个情歌唱的像竹雀好听,但却
爱闹脾气的青年人回来,内心充满着渴切的情怀和希望。但也仅止於希望而已,
因为她的爱情,永远得不到成人的满足。这样一个看似没有结局的结局,持然是最好的
收尾。整个故事的核心,凝敛至最终尾,点在一个女孩子静下心来的等待之上,颇具
画龙点睛之效,也是整篇文章读来更有韵味,它是一种幽深而独特的一种滋味,
彷佛能在四周飘然荡漾上千百年而不散去,是一种无限延伸与想像的感动。就如同
琵琶行中那一场精湛的演出,那琴声[嘈嘈切切,如雨如诉,如珠如玉,又如黄莺
穿花,水流幽岩,行到水泉凝瑟处,弦音凝结暂歇。] 就在这最精彩之处打住,
已一片静寂替代了无数弦音琴语,反更有一番风味。也难怪白居易会叹:[别有幽愁
暗生恨,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作者如此的安排,莫不有此种意味,留人无限惆怅
与想像。在这样的结果乍看之下,兄弟两人无一人得到翠翠,翠翠也没占据拥有
他们任何一位,但转个角度来看,两人又似被她一个小姑娘牵绊着,住似乎有若无
,虚实交融之情,正是最精彩之处了。
卷中许许多多的情韵,一时也难以笔墨形容。众位若想一探沈从文这位
大师笔下的小山城与人间朴实的风光,亲自沾染那种等待的复杂心绪,不如来好好
品评一下边城充满亮丽幽远的风土情思吧!
]
--
16岁 半大不大的年纪....
有啥可让我们不开心的呀~~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0.85.5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