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opin (DDR 700 超越未知领域)
看板hardware
标题[乖宝宝] K8 相关之杂凑大全 (二)
时间Wed Jan 5 20:27:28 2005
本文延续前一篇的声明 请引用或转录前 阅读相关的注意事项
作者: Dopin (ats.bsd.com.tw) 看板: Hardware
标题: [乖宝宝] K8 相关之杂凑大全 (二)
时间: Wed Dec 1 13:40:41 2004
本文可能有错误 有请各位先进不吝指导
[写在前面]
依旧是自己文章的大杂凑 不过本篇历史部份的说明颇长 对於缺乏耐心的朋友可能不太
友善 加上个人风格也较重 所以烦请多多包涵
[混沌的开端]
2000 年 8 月 10 日 (这真的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我们首次听到 X86-64 与 Hammer
(注一) 这两个名词 (这是个震撼的消息 因为 AMD 即将独自为 X86 PC 拓展全新的视
野 而不是 Intel !) 开始 至 2002 年初为止 AMD X86-64 终於实品发表 Hammer CPU
与 AMD 8000 系列 Chipset (实机未公开仅有论坛与杂志社的专访) 以後 媒体不断的
捕风捉影 再加上 AMD 的文字游戏 双双困惑着追求新乐园的消费者 这只是一场虚幻
的美梦 或者真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虽然支援的作业系统陆续出现 (Windows XP x64 /
Linux) 但一切仍包在谜团之中 而且 没人知道新 CPU 是否还是聚热高手 而 AMD 会
否自行加入晶片供应的行列 ? 还是全权交给他的旧爱新欢 一切仍不得而知 ...
时间慢慢聚焦 至 2002 年底 AMD 不打算把晶片开发的重任揽在自己身上 除了年初研
发的试作晶片组 AMD 8000 (8151/8131/8111) 系列之外 AMD 并无准备在晶片组的发展
上继续冲刺 取而代之的 是几个老面孔 (VIA/SiS/nVidia ...) 另外还有一个新的加入
者 -- ATi
说到与 AMD 的合作 SiS 始终站在尴尬的角色 他推出许多款支援 AMD 多型 CPU 的晶
片组 但自 K7 後就鲜少获得主机板厂商的采用 (尤其是大厂) 反观 VIA 自开发出一
系列 KT(M)400 以後 与 AMD 的关系更为紧密 早期出现在 K7 上的 DDR 400 充其量
不过是凑热闹的产品 (那时 200 外频的 K7 尚未出现) 但是因为南北桥的改进 加上
新颍装置的支援渐续出现 使得 K7 (TB 之後) 吸引了更多消费族群的注意 不过 VIA
的死敌 nVidia 於不久後 也不甘示弱的推出 nForce 2 (在 K7 方面 SiS 并不常被拿
来评比)
Dual Channel ?! nForce2 双通道为 K7 开出一扇明窗 风光没多久後 VIA 又接着推
出 400a 应战 惟此时 K7 的北桥频宽接近极限 直到 nFocre2 Ultra 400 出来後 K7
的记忆体效能战到此趋缓 (最後多在周边的扩充上增益) 那麽 在 K7 晶片大放异彩之
时 ... K8 呢 ?
[谜中谜]
随着新晶片组的推出 K7 与 P4 间的话题战得如火如荼 (虽然本文这样写 但 K7 始终
没有对 P4 造成多大的威胁性) 於此时 虽绝少出现在在话题焦点的核心中 但 K8 的
研发持续悄悄进行着 ... 而支援的晶片商并没有闲着 新款的晶片不断的发表 (始终
低调) 无奈的事 昙花一现者多 ... (这也是为何虽然我们也许曾听过 VIA K8T400 /
Nvidia Crush / ATi R380 IGP 之流 却无缘见识广为流通之相关主机板产品的原因)
更糟的是 随着 K8 的延後问世 更多胎死腹中的产品让支援厂商付出了金钱与他们对
AMD 的信赖 这个代价并不轻 ... 谜团问号越来越多 观望气氛越来越浓厚 冷不防的
AMD 又宣布了要优先在 "工作站" 领域取得一席之地 -- AMD Hammer Opteron (後缩
简为 AMD Opteron)
在 K8 PC 还未站稳脚步 AMD 决定优先开发 Socket 940 的 Opteron 又一个令人措手
不及的消息 AMD 到底在玩什麽把戏 (其间的财报更不断显示 AMD 严重亏损) 某些论
坛开始以一些占卜式语法断定这个 "未来处理器" 的丧钟 无论如何 业界与使用者间
充斥着旁徨与不安 期待与失落 时间继续流逝着 ...
[粉墨登场 in 台北]
2002 第二季 K8 开始向正式铺货挑战 (意思就是还没铺货) 随之而来的许多场发表会
大多仅是展示 CPU 主机板 晶片组等宣示性物品 不过从第一季正式发表以来 Hammer
(Sledge/Claw) 仅宣布支援 DDR 200/266/333 (PC1600/PC2100/PC2700) 之 Buffered
与 UnBuffered RAM 至於可能成为近未来的主流 DDR II 相关 AMD 官方则以 "现在的
Hammer 效能已经很不错 会考量 DDR II 但现阶段暂不需要" 之说词带过 是否内建记
忆体控制器的好处如此之高 尚在未定之天
COMPUTEX TAIPEI 2002 (2002/06/03) -- 又一个值得纪念的大日子 各家 K8 主力厂商
全力卡位 同时 AMD K8 开发事业部副总裁 Richard 则豪气干云的宣布数十家 (ASUS /
FIC / GIGA-BYTE / MSI / ECS / .../ NVIDIA / ATI / Matrox / SiS / S3 / 3DLabs
等) 支援厂商名单 这和以前 AMD 确有不同 搞的和 Intel 一样热闹 ... 相关报导请
参考 :
http://pc.watch.impress.co.jp/docs/2002/0603/comp01.htm
之後 AMD Hammer 陆续於各国展开发表说明会 K8 可谓未演先轰动 无独有偶 AMD 亏
损的消息又围绕着大众视听 这有无可能只是个幌子 ? AMD 会否因为过度投注於 K8
最後功亏一溃後消失无踪 现在这些烟火只是浮夸的表面 ? (多核心 与 K9 的消息在
这段时间依然持续流出) 而 AMD K8 延後发行 (Opteron -> 2003/02 / 64 -> 2003/09)
的消息 在这时又无预警的传开来 ... (注二)
Opteron 作为先期主力 对於 DIY 族玩家级的高手来说 无疑是一项利空 AMD 之後又
数次变更产品测略 一下子 SledgeHammer 优先 一下子 ClawHammer 优先 完全让人摸
不清头绪 ...
之於此漂忽不定的商品策略 PC Watch 的 後藤弘茂 先生有如是提到 : AMD 在 Server
/ Workstation 上的施力是一种技术力的展现 也是种高获利的来源 但桌上型市场却是
产品大宗 这其间制程良率与产能 还有 OEM 厂的态度都影响着 AMD 的决策方向 随着
Barton 核心的公开桌上型的市场可暂缓 (直到 2002 年末 主流 P4 只出到 FSB 533)
让 AMD 全力倾注於高获利的伺服器市场
无论如何 -- 现在大家期待的 只有普及化商品赶快出现 ...
[曙光乍现]
就在 K8 商品化在即的同时 AMD 亦宣布 Athlon 64 的产品线将分成 L2 256K 与 L2
1024K 两种产品 (事实上後来又有变更 於此省略) 纷扰的传言甚嚣尘上 至 2003 年
2 月 AMD 终於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设置着 Mobile 64 与 4 Way 的 Opteron 首次
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宣示着 AMD 的决心与自信 不久的 4 月 AMD Opteron 终於公开
关於 Optern 的说明 至此先告一段落 伺服器的市场变因繁杂 而 AMD Opteron 毕竟
不是本文主要目标 故之後的阐述会尽量省略 Opteron 的发行与展业状况
2003 年 5 月 AMD Athlon XP 3200+ 正式发表 但一连串的评测连连失利 而此时正值
AMD Opteron 8 系列 (最多支援 8 颗 CPU 并行处理) 热闹登场之时 这时的 Hammer
系列也正式朝向 DDR 400 迈进 此时的一般消费大众尚不知道 K8 的存在
自公开之後 经过数个月的测试评比 AMD Athlon 64 (注三) CPU 家族已证实他们并非
AMD 的骗人玩意 而是真材实料 讨人欢喜的好家伙 各家品牌制造商纷纷发表标识着 K8
CPU 的个人电脑套件 (请注意 是 "个人电脑" PC !!!) 发表会变成产品展示会 热闹的
秀烧遍了世界各大城市 而使用者原先的不安 渐渐的转变成了殷切的期待 谁知 AMD 又
会给我们什麽新的惊奇 ?
-- 经过多年的浮沉 显然的 AMD 抓到了这根稻草 --
而在热闹的当下 有两个极端重要的产品 附带似的被发表出来 那就是 AMD Athlon 64
FX-51 还有 nVidia nForce 3 ...
[革命 -- Revolution]
AMD / 晶片制造商 / 主机板制造商 长久的努力与奉献 在 2003 年秋天 终於开花结
果 量产的 K8 表示她已经不再是测试中的产物 (但 AMD 仍无法改变产能不足与产销
方式不够完备的窘境) 多样的主机板 表示消费市场的信心 各消费网站 各大论坛纷纷
加入 K8 评测的行列 此时 K8 的动能 由龟速爬行一瞬越为突飞猛进
话虽如此 K8 的受欢迎程度还不至强於让 Intel 担忧的地步 AMD 的问题 始终存在
不过这几年来 AMD 致力开发的有别於 Intel 的指令集与管线 出乎意料(其实早有预
言者提过) 的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尤以 K8 为最 ... 但不管是 K7 或 是先期 K8 予
人的印象 似乎也就只在那几个特定的 "玩乐" 领域领先 实不登大雅之堂 ...
AMD Athlon 64 FX-51 (Socket 940) 上市以後 标识着 FX 王者级地位的 CPU 正式跨
过 Opteron 对抗 Alpha 产线的伺服器的市场策略 直接挑战 Intel 高阶个人电脑的
市场 Pentium 4 3.X 不过显然的在测试样本数目无法提升的情况下 P4 仍有其绝对优
势 (市场机制与印象分数) Intel 老神在在
[英代尔可不是省油的灯]
表面上 AMD Athlon 64 FX-51 的宣布 并没有给 Intel 任何威胁 不过英代尔毕竟是
CPU 龙头老大 任何足以动摇到他们形象的产品 都不能给予其壮大的机会 Pentium 4
EE (Extreme Edition) 说穿了不过是稍微修饰过的 Xeon 但严格说来 K8 之於 K7 也
不过半斤八两 (大项目就只有 指令集与暂存器 还有快取的变更) 事实上证明 P4 EE
的问世是正确的 (Intel 上的 RDRAM 与 DDR SDRAM 大战胜负甫分晓) 因为他成功的
转移了许多效能狂热者的目光 使 Intel 保有高阶个人电脑的像徵性地位 (有趣的是
FX-51 虽是 Socket 940 但其定位却是一般桌上型)
反击的力道尚不止於此 於英代尔的技术论坛中 新的晶片组思维与新的 BTX 主机板
革命 乃至采用先进的记忆体还有扩充槽 (2004 年中发表的 LGA 775) 各方面英代尔
都想取回先声夺人的优势 透过缜密的援助计划於有效的论坛合作 一些让人发笑 但
似乎很有道理的论点量产出来 让 K8 的主观印象直直下滑 (无独有偶的 当绝大多数
独立测试团体针对 K8 (FX) 与 P4 (EE) 做的测试中 双方呈现互角局面 但总有几个
论坛可以让 K8 惨败)
"32 位元的时代 要 64 位元做什麽 ?" "贵的要死 又是单通道的 CPU 真的会是你
要的东西吗 ?" "超微的热与吵 不知唤醒了你的记忆没 ?" "AMD 不过是 DIY 的玩
意 要玩正统就是要 Intel !"
诸如种种 上面这些有趣的标题或是口号 让不求甚解的二三流玩家 "大梦初醒" K8
的声势又再次趋缓 ... 当然 Intel 不会就此停手 继续计划他的下一步 -- EM64T
(Intel(R)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 ...
[晶片组带来的礼物]
直到 AMD Athlon 64 3200+ (S754) 与 AMD Athlon 64 FX-51 (S940) 上市以前 没
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会让人想去动 K8 毕竟诱因太小 价格却太高 (尤其是 FX) 不过
风水轮流转 几个超强又有利的因素动摇了消费大众 (後述)
虽然 AMD 的支援晶片商不少 但经历了长久的变迁 很多来不及上市的产品提前出局
真正撑到 2004 年秋 还可以带给人新惊奇的 首推 VIA 的 K8T800 还有 nVidia 的
nForce3 150/250 Gb 当一切灰暗不明 绝大多数的主机板厂商都停滞不前的时候 一
二线的几家主机板大厂 (ASUS MSI Gigabyte Abit 等)在 2002 年时以敢死队的心情
冲向前 (当时的主流是 VT400) 他们的命运该时点仍未知 -- 但显然的他们的辛苦终
於有了回报 ...
K8 伙伴的过客 在此就不一一介绍 在台湾不易找到的 ATi 晶片组 因为我缺乏实测
的平台 所以也略之不提 实际上到了 2004 年 8 月为止 连 nForce3 150 Gb 都渐渐
的淡出市场 至於 AMD 自家产的晶片 只在伺服器市场比较容易看得到 另外 SiS 的
755 (含 FX) 晶片组 则一如往常的不受大厂的青睐 ... (在 Intel 的领域 SiS 晶
片组则表现不俗)
时程至今 因为记忆体的控制 已全然由 CPU 控制 晶片组得以专注於扩充其他周边的
发展 现今最新的 K8 晶片组 已支援新规的 PCI Express (注四) 甚至是 SLI (注五)
K8 俨然已没有死角 不过这其间 AMD 与 nVidia 的合作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注六)
[三大晶片组 或说是两大]
逝者已去 来者可追 下面就把三大 K8 晶片组制造商的相关晶片简要列出来 :
VIA -- KT800 (
Pro)
(
http://www.via.com.tw/ products -> chipsets -> k8-serie)
North Bridge
-- Processor Support AMD Athlon 64 / AMD Athlon 64 FX / AMD Athlon 64 Opteron
Single/Dual Processor Support (Sempron Update)
-- Front Side Bus 800(
1000)MHz (Upstream & Downstream) (注七)
HyperTransport Bus Link
-- AGP Support AGP 1X/2X/4X/8X
South Bridge (VIA VT8237)
-- North/South Bridge Link 8X V-Link (注八) (533(
1066) MB/sec)
-- Audio VIA Vinyl 6(
8)-channel Audio (AC'97 integrated)
-- VIA Vinyl Gold 8-channel Audio (PCI companion controller)
-- Network VIA Velocity Gigabit Ethernet (PCI companion controller)
-- VIA integrated 10/100 Fast Ethernet
-- Modem MC'97
-- PCI Devices/Slots 6 slots
-- Dual PCI-X bus support through VIA VPX2 I/O expansion bridge
-- SATA Dual Channel Serial ATA supports 2 SATA devices
-- SATALite interface for two additional SATA devices 4 total)
-- V-RAID RAID 0, RAID 1, and RAID 0+1* & JBOD (SATA)
-- PATA Parallel ATA133 (up to 4 devices)
-- USB 8 ports
-- I/O Protocols I/O APIC / LPC Super I/0
-- Power Management ACPI/APM/PCI/PM
VIA -- KT890 (仅列重要相异之处)
(
http://www.via.com.tw/ products -> chipsets -> k8-serie)
-- PCI Express Graphics Support 1 PCI Express x16 Graphics
-- PCI Express Peripheral Support 4 PCI Express x1
-- Package 933 Ball Grid Array
-- Power Management ACPI/APM/PCI/PM/HTSTOP
VIA K8 现存相关晶片组一览
http://www.via.com.tw/en/products/chipsets/k8-series/comparison_k8-series.jsp
nVidia -- nForce3 (150 Gb /
250 Gb & Ultra /
Ultra Only)
(
http://www.nvidia.com/object/IO_8483.html)
[None]
-- Processor Support AMD Opteron / Athlon FX / Athlon 64 / Sempron
(939, 940 & 754 pin)
-- 800Mhz(
1GHz)/16-bit (Upstream & Downstream) HyperTransport Bus Link
-- AGP Support AGP 1X/2X/4X/8X
--
High throughput (8.0GB/Sec) HT
South Bridge
-- Bus Architecture Asynchronous
-- Audio 2/4/6/
8(7.1)-channel Audio (AC'97 2.1 integrated)
--
Networking NVIDIA IEEE 802.3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Gigabit Ethernet
HomePNA 2.0 PHYs / ACR / CNR interfce support
-- NVIDIA integrated 10/100 Fast Ethernet
--
NVIDIA Firewall technology
-- PCI Devices/Slots 6 slots
-- SATA Dual Channel Serial ATA supports 2 SATA devices
-- Two additional SATA devices 4 total
--
RAID 0, RAID 1, and RAID 0+1(3) & JBOD (SATA)
-- IDE Parallel ATA133 (up to 4 devices)
-- High Speed USB 8 ports
-- Modem V.90
-- Power Management ACPI/APM/PCI/PM/HTSTOP
nVidia -- nForce4 (
Ultra & SLi /
SLi Only) (仅列重要相异之处)
(
http://www.nvidia.com/page/nforce4.html)
-- PCI Express Graphics Support 1(2) PCI Express x16 Graphics
--
NVIDIA nForce4 SLI MCPs
-- PCI Express Peripheral Support 3 PCI Express x1
-- SATA Dual Channel Serial ATA supports 4 SATA devices (1.5Gb/3Gb)
--
NVIDIA nTune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Hareware Support
nVidia K8/VGA 现存相关晶片组一览
http://www.nvidia.com/page/desktop.html
SiS -- SiS 755 (
FX)
(
http://www.sis.com.tw/products/chipsets/oa/athlon64/755.htm)
North Bridge
-- Processor Support AMD Opteron / Athlon FX / Athlon 64 / Sempron
(939, 940 & 754 pin)
-- 800(
1000)Mhz/16-bit (Upstream & Downstream) HyperTransport Bus Link
-- AGP Support AGP 4X/8X
-- Fast Write Transaction
South Bridge (SiS964 MuTIOL 1G)
-- SiS MuTIOL 1G High-Q Bus (533Mhz/16-bit)
-- Bus Architecture Asynchronous
-- Audio 6-channel Audio (AC'97 2.2 <2.3> integrated)
-- RTC (Real-Time Clock) Support
-- SiS integrated 10/100 Fast Ethernet
-- PCI Devices/Slots 6 slots
--
SATA Dual Channel Serial ATA supports 2 SATA devices
--
Two additional SATA devices 4 total
--
RAID 0, RAID 1, and RAID 0+1(3) & JBOD (SATA)
-- IDE Parallel ATA133 (up to 4 devices)
-- Modem V.90
-- High Speed USB 8 ports
-- Power Management ACPI/APM/PCI/PM
SiS -- SiS 756 (仅列重要相异之处)
(
http://www.sis.com/products/chipsets/oa/athlon64/756.htm)
-- PCI Express Graphics Support 1(2) PCI Express x16 Graphics
-- PCI Express Peripheral Support 2 PCI Express x1
-- Audio 8-channel Audio (AC'97 2.3 integrated)
-- Gigabit Ethernet MAC Controller
SiS 现存晶片组一览
http://www.sis.com.tw/products/index.htm
仔细比较过後 相信各位不难发现为何 SiS 的 K8 晶片组不受主机板欢迎的原因 ...
[从那里跌倒 从那里爬起来]
K7 的高热与风扇的设计为人垢病 K8 彻底的改善了这个缺失 巧合的是 自 P4 推出
Prescott (易於拉高时脉) 核心取代 NorthWood 核心之後 高热的问题变成 Intel
P4 的切身之痛 以往因为误植与玩笑 Palomino (注九) 核心之 K7 常被戏称为火鸟
(Fire Bird) 但此消彼长之下 (K8 变凉 P4 变热) -- P4 的高热成了另一项严重的
负担 -- 使得 Intel P4 4G 的计划不得不暂时取消 (将来也许制程改善会再出)
AMD 於此 Intel 挫败之时操弄 PR 值游戏 趁热於先日推出了 939 脚位最高阶的 AMD
Athlon 64 FX-55 与 4000+ (被质疑为锁频的 FX-53) 叫战意味浓厚 更令人振奋的
消息是 以往在转档压缩方面屈於下风的 AMD 自推出 FX-55 之後 缩小了这部份劣势
使得 AMD Athlon 64 FX 与 Intel 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的 PC 王者 (这两颗
CPU 的价格足以买整台 "普通" 的 K8 或 P4) 效能竞争暂告一段落 这场 AMD 数据上
以小赢收场 (不过市场的赢家现在依旧是 Intel 销售总值遥遥领先) 又 因为双方的
现在的制程技术都到了瓶颈 已不可能以现有架构再大幅提升 CPU 效能 (时脉的提升
为主) 故双方的战场已经渐渐的转移到多核心部份 ...
回看晶片组部份 不管是 良性竞争 亦或是 恶性竞争 VIA 与 nVidia 的互相角力 受
惠的还是消费者 到了 2004 年夏天 市面上已经充斥着各式各样的 K8 主机板 在这
段期间 吸引电脑使用者投身这未知世界的诱因 正是个人电脑换机的原动力 -- 游戏
K8 在游戏表现方面领先 P4 一段不小的距离 意外的成为一项利多 早先使用者对於
64 位元的相容性与可靠度存疑 (因不明白 K8 之作用机制) 不过随着时间的证明 越
来越多的见证者 (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小白鼠) 了解到 K8 的稳定与效能
现在使用者着眼的 已经不是当初的 防毒技术(如防溢位攻击) 或是 64 位元魅力 而
是日常应用上 K8 能够胜任愉快 最重要的是 可以 "玩的高兴" ! 不只如此 一连串
的降价策略 让 Intel 不得不同以降价回应 (虽然幅度与次数都很有限) 至此 AMD K8
藉由效能与价格的优势 动摇了 Intel 部份 (目前仍只是部份) 的个人电脑市场 然而
K8 大受欢迎不过是晚近几个月的事 (2004 年七月後)
直到 Socket 939 出来以前对於效能狂热的玩家 Socket 754 始终无法带给他们太大
的吸引力 而 Socket 940 却又不是弹性很大的环境 (记忆体尤其昂贵) 早在 2003 年
冬天 (11/06) AMD 的年终财报研讨会(可视为一种广告发表会)上新的产品以 Socket
939 之名首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同日在 AMD 的商品时程上 AMD Athlon MP 与 AMD
Duron 并没有规划 这也意味着他们将(已)走入历史 ...
2004 年 Socket 939 六月发表 八月正式问世 一开始主打的 3500+ / 3800+ / FX-53
三款实力坚强 声势浩大 但是价钱仍然是个罩门 中阶使用者无法对其提起兴趣 K8 的
个人电脑消费市场依然以 Socket 754 为大宗 虽然 Socket 939 後来推出入门级 CPU
但效能略逊於 754 (前篇述) 此为 AMD 市场区隔之故 用以保有 754 与 939 动态平
衡 ... 但无论消费者选择那一种产品系列 -- AMD 都是赢家 --
X X X
下一篇我会针对台湾市场上常见之 主机板 / 记忆体 / 显示卡 等商品之采购策略
作一较完整的概述
(注一) : Hammer 是 SledgeHammer 与 ClawHammer 的通称 而坊间称 K8 则因为他
是 AMD 第八代的 CPU 核心计划产品
(注二) : ClawHammer 於 2002/11/19 正式定名为 AMD Athlon 64 而 AMD 也开始将
x86-64 延伸相关直称为 AMD-64 (无独有偶的 最近 Intel 称之为 PC-64)
(注三) : Hammer 家族於 2003/8/13 全部通称 AMD Athlon 64 (以子系列再细分) 而
相关 Logo 也同步更新 AMD 更搭配一连串的广告 让 AMD 64 之名广为流传
(注四) : PCI Express 原名为 3GIO (Third Generation Input/Output) 支援热拔插
并利用独立的点对点双向传输方式 将装置线路连接到 PCI Express 交换器
(Switch) 上 可解决 PCI/PCI-X 共享频宽造成效能瓶颈的问题 常见的规格
有 x1 x2 x4 x16 等 (尚有其他规格)
PCI Express x16 实际理想频宽约 8GB/Sec 远较 AGP 8X 的 2.1GB/Sec 为
高 不过现存之显示卡耗损之频宽绝大多数无法达到 AGP 8X 的上限 故而现
阶段 PCI-E 之显示卡 在效能上并没有明显的优於 AGP based
(注五) : SLI (Scalable Link Interface) 是一种显示卡的桥接技术 将一个画面切成
上 与 下 两个部份 由两块显示卡分别运算并整合输出 两张显示卡所负责的
区域不一定是 50% 与 50% 而是随着画面复杂度的不同 动态的分配所要演算
的画面范围 (比方说上面 30% 下面 70%)
nVidia 并购了 3dfx 公司後 於前段时间发表此项新 SLI 技术 与旧的技术
用於 Voodoo 2 的 SLI (Scan Line Intercave) 作用方式并不相同 旧 SLI
将画面类似扫描线方式切成奇偶线区 两张卡分别演算奇偶的线素 两张卡负
责的部份永远一样 不会动态分配
(注六) : 自 Intel 宣布 Intel 915/925(X/XE) 之後主导 PCI-E 显示卡的 nVidia 与
Intel 的合作愈见频繁 先日 Intel 与 nVidia 宣布要合作开发新的显示卡
技术 Intel 并授权 nVidia 开发支援 Intel CPU 之相关晶片组 (商场上没
有永远的敌人与朋友)
(注七) : "理论上" K8 并无 FSB 不过於部份广告单 还有 VIA/nVidia 官网上都找得
到相关的规格说法 故此部份延用之 (nVidia 的部份省略 FSB 用词)
(注八) : 原先在 AMD 的规划中 南桥与北桥间采用的也是 HTT 规范 不过各晶片厂为
了自家晶片相容性 功能扩充性 或是效能的问题 大多采用了自行开发的解决
之道 在南北桥 (有得晶片规划并无北桥) 的传输间建立新的规格 所以不同
家的标准也是五花八门 少数遵循 HTT 标准的板子在市面上并不多见
(注九) : 沿至後来的 ThoroughBred(A/B) 乃至 Barton 核心 AMD 的高热问题一直没
有办法获至有效的解决 所以也有人称他们为火鸟
--
修改原因 : 修正错字 MIS -> MSI
K8T880 -> K8T800 感谢 YuiFan 兄提醒 (Orz)
贴文重复行数
--
Brdstar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Tel: 886-2-2792-9149
Fax: 886-2-2792-4600
Web:
http://www.bsd.com.tw/
--
※ Origin: 巴哈姆特<bbs.gamer.com.tw> ◆ From: slave.bsd.com.tw
--
我一定要强调 我不是业代 我是独立商家 Q_Q;;;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70.65.28
※ 编辑: Dopin 来自: 203.70.65.28 (01/05 20:36)
1F:推 jackc:推独立商家...XD... 218.34.23.94 01/05
2F:推 Dopin:哇咧 我真的是小咖咩 (好想要 6800U SLi) 203.70.65.28 01/05
3F:推 suzantiwe:推! 219.91.101.233 01/05
4F:推 Lions:推好文!!!! 61.229.107.228 01/05
5F:推 GodDan:好文!!!!!!!!!!!!!!!!!!!1 220.142.33.1 01/05
※ 编辑: Dopin 来自: 203.73.231.195 (01/06 01:19)
6F:推 ClassicTZ:good! 220.132.2.64 02/27
7F:推 houting:这篇也推 61.64.124.230 02/28
8F:推 Shukran:推 219.68.146.150 02/28
9F:推 keepdreaming:该推了,真是有营养的文章 220.132.28.225 02/28
10F:推 RJYB:推~~~ 203.64.238.239 03/01
11F:推 loman:推 140.120.29.55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