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ukulza (小松饼)
看板gay
标题Re: 宣道牧函34期:怎样看同性恋者争取权益
时间Thu Jan 1 00:21:35 2004
(第一次编辑说明:加上此教会的英文全称)
基督教宣道会香港区联会 宣道牧函 二○○三年十月(第三十四期)
Christian & Missionary Alliance Church of Hong Kong
主题:怎样看同性恋者争取权益(续)
作者:神学及时事立场委员会
4. 更多人比同志更有理:
或许有人说同志争取的只是公共资源、政府政策、法例准则等方面能与公众同获「
平等」机会。然而,比同志人口更多的其他各类「天然身份」人士更有理由要求已
失去的「平等」权益?如大体形者通常不获飞机、巴士为其设特大座位,矮个子不
获纪律部队降低入职高度取录他们,其貌不扬者常非因能力被拒受雇等,这些才真
是歧视,且一直被忽略。再者,若同志享有减税、住屋、遗产等权益,那麽相依为
命的单身亲人、共居挚友更应有此等权益了。如何才构成法律上的不平等是复杂且
牵连甚广的课题,亦并不一定同志的处境比其他人士更堪怜。「有求必应」的立法
态度亦容易为社会上制造很多滥用法律呵护的阶层,实属不智。
5. 同志多属性放任:
若从理论争拗进到现实数据看,则更可信的是:不少同志是「性放任」多於「性倾
向」。从多年来各地各类的调查中,均发现同志群体的性伴侣数目(尤其是男同志
)远高於一般人士,这是不争的事实。早於七十年代末在三藩市调查并受重视的
Bell & Weinberg Study已称,男同志中28%一生有1000位以上性伴侣,43%有500位
以上,75%有100位以上,八成称其一半的性交对象是不认识的;仅少於10%男同志
有较持久委身的关系。虽然本港少有这方面的研究,但只须稍加观察,男同志间的
接触以「性行先、爱行後」是极其普遍,而一位本地争取同志权益的男同志就曾公
开声称自己八年来的同性恋生活已有200位性伴侣。本港迈向西方式国际都会,随
之而来的性开放似乎是趋势,但不等於对我们社会有益。
6. 性放任宜受约束:
自由的社会容忍而不谴责性放纵、性活跃人士,但若进一步修改法例保障各类「性
放任」人士享受其生活方式,可以任意结婚离婚、领养子女(包括异性恋者),是
否与「夫妻之道所要求的终身相许」、「孤儿在被安排甚麽父母领养方面应有严格
准则」的社会共识背道而驰呢?本港同性恋运动一直离不开西方同志先行者的议程
,而1972年(此运动的早期)的芝加哥同志大会订下运动的长远目标,包括「多人
同居合法化」及「成人与儿童性行为合法化」,此等逐步出现的「另类婚姻」诉求
实在值得本港关注。我们及不少人士对婚姻定义的修改及领养儿童资格的放宽存在
忧虑,绝非杞人忧天。
圣经回应:同志社群辩称他们所争取的可退让至不会剥夺、侵犯别人的权利,例如
:结婚,为伴侣签纸做手术,继承伴侣的遗产等,都是双方和「私人范围」内的事
情。然而,婚姻不是由人私下定义的,乃是由神设立的,其意义正在神为亚当做一
位异性(生理结构相异但吻合)成为其配偶,且确立为「一男一女结合并孕育敬虔
的後裔」(创2:18-24,玛2:15)。因此,当今西方巧立名目的「同性配偶」提案
,就如盛行的男女同居法例所制造的特殊身份,皆是冲击、拆毁神所设立的婚姻制
度,损害下一代的成长。至於签纸做手术与继承遗产问题,则涉及抵触对方的父母
、兄弟姊妹的权利,这也是与圣经强调家庭成员间拥有更大权益相配合(民27:8-
11)。权利理应与恰当的身份配合,二人既可自命为「同志夫妇」,但无须赋予一
种法定的名份,因为名不符实。
总结回应:当香港社会一直紧随西方的自由主义打造我们的城市气质时,信徒在此
刻须明辨是非,勿人纭亦纭,随舆论之见或放任的神学,弃圣经真理或客观事实。
现时同性恋者及为其争取权益者着紧於法律方面充权,而教会人士将此否定为滥权
的同时,实在需要为不满的同志群体注入爱心与关怀,协助他们寻觅法律以外的出
路,就是在教会内经历牧者及信徒的支持与保护,生命得以在主内更新。教会虽然
在此方面经验有限,但形势已不容再拖下去,必须先行教导信徒辨识当今同性恋运
动及圣经原则,作好准备应付牧养。教会只要不惧困难,诚心帮助有此方面挣扎的
生命,一定可以摸索出有果效的同性恋治疗事工。
撰文:徐济时牧师
督印:神学及时事立场委员会(曾立华牧师、胡志伟牧师、李耀全牧师、谭广海牧
师、许朝英社长、郭鸿标博士、姚添寿牧师、郭瑞荣牧师、徐济时牧师)
--
国父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2.214.142
1F:→ mygoat:ptt不能呸文...好可惜... 推140.112.240.200 01/01
※ 编辑: Kukulza 来自: 140.112.214.142 (01/01 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