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nathan8907 (skrillex)
看板gardener
标题[分享] 亲职化儿童
时间Tue Apr 12 00:42:54 2022
你有认识从小就会帮忙父母照顾弟妹
甚至扛下家计的朋友吗?
在这样的辛苦背後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却比较少被注意到
有研究指出,这些早熟的孩子
未来可能会是忧郁症、焦虑症的高危险群!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什麽是「亲职化儿童」吧!
在过去的新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
大家称赞早熟的小孩很懂事
比如单亲的长子或长女,非常体贴懂事
不只会帮忙照顾弟弟妹妹、打工赚钱贴补家用
甚至自己的学业表现,还非常优秀
而政府
也会设立「孝悌楷模奖」来表扬这样的孩子
希望能透过这样的方式,给予支持和肯定
促进社会的正向风气
很多人都会认为,经历过这段考验的孩子
因为提前累积很多人生经验、学到重要能力
所以如果顺利撑过去,长大之後可能会过得比较好
不过,有心理学家提醒
这些从小就表现得成熟、懂事的「亲职化儿童」
长大後却有很高的机率,会在人际关系上遭遇困难
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也会容易出状况
我们想要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到底为什麽会这样?
心理学家说的「亲职化儿童」,究竟是什麽?
有没有什麽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呢?
「亲职化」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意思是说
因为家长没办法发挥身为「家长」的功能
所以他的小孩就帮忙担任「家长」
去照顾其他家庭成员
而这样的小孩,就称为「亲职化儿童」
值得注意的是
亲职化儿童所照顾的「其他家庭成员」
指的不一定都是他的兄弟姊妹
也有可能是照顾自己的父母
会出现亲职化儿童的家庭,通常会有以下三种特徵:
第一,爸爸或妈妈的其中一方失去功能
可能是生病、过世,也可能遭遇失业或经济的危机
第二,父母的婚姻出状况
可能离婚、分居,或者是常常吵架
第三,单纯只是因为父母的个性因素
不太会照顾家人
导致某个小孩需要跳出来帮忙照顾大家
至於,家里最容易扛下这种角色的小孩
通常都会是长子或长女,或独生子女
以性别来说
女孩又比男孩更容易成为「亲职化儿童」
不过,因为「亲职化儿童」要帮忙负担的任务
可能不太一样,所以讨论「亲职化儿童」的时候
主要会分成两种类型
一个是「工具型」,一个是「情绪型」
「工具型」的意思是说
这些小孩帮忙扛下来的责任,比较属於「工具」类型
例如:
负责做大部分的家事
像洗衣服、煮饭、打扫环境等等
他们要管教、保护、照顾其他家庭成员
通常是家中年纪比较小的弟弟妹妹
有时候也要照顾生病的爸妈或长辈
有的甚至还要负担经济上的责任
帮忙工作赚钱、贴补家用、规划管理财务
而「情绪型」的亲职化儿童
是他们要帮忙照顾家人的情绪、回应家人的情绪需求
成为家人的心灵支柱
一般来说,我们小时候如果在学校遇到什麽事情
跟同学吵架、被别人欺负
都会回家寻求爸爸妈妈的支持或建议
在家里跟其他兄弟姊妹发生冲突的时候
常常也要靠爸爸妈妈出面当和事佬
但「情绪型」的亲职化儿童
则是反过来,他取代爸爸妈妈的角色
要帮忙安抚家人的情绪
甚至主动想办法去帮忙解决
如果爸爸妈妈吵架,他也会帮忙处理问题
那话说回来,虽然我们这边把它分成两种类型
但很多时候,一个亲职化儿童
很可能会同时兼顾这两种类型的特徵
而这样的小孩长大之後
很可能会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险群
根据研究,对亲职化儿童来说
那些童年时期辛苦的经历或回忆
不但未必会因为长大而逐渐摆脱
反而还有可能持续困扰着他,成为未来的不定时炸弹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长期都必须要去承担
超出自己当下能力的各种责任
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小孩
还是会有很多「被照顾」的需求
为了扛下责任、为了表现出超龄、成熟的样子
他们就必须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
从小就完全不能耍脾气
不能依赖别人、甚至不能玩乐
久而久之,他们可能就会慢慢觉得:
「跟别人相比,自己的需求并不重要」
他们因为要照顾家人,所以常常自我要求很高
但他们毕竟不是大人
在没有获得适度引导、包容的情况下
事情不一定都能顺利完成
这时候,他可能会越来越没自信
觉得自己永远都做不好
就像刚刚说的,亲职化儿童最关键的後遗症之一
就是让他们「习惯以别人的需求为主」
但其实不只是他自己,就连他们的家人
可能也会太习惯这样的相处模式
这就会导致「亲职化儿童」在成年之後
必须继续照顾家人,很难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
去展开自己的新生活
就算到了其他人际关系,也总是在照顾别人
不懂得如何拒绝、也不习惯表达自己的需求
成为一个很容易被情绪勒索的对象
这群孩子,长期处在自我压抑的高压状态
除了身体容易生病
他们更是忧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高危险群!
但令人担心的是,其实「亲职化儿童」
可能并不少见!
根据估计
全台湾无法妥善照顾子女的「高风险家庭」
可能大约有2万多户
这表示「亲职化儿童」的问题
其实非常需要大家一起来关注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来看看
大家可以怎麽尽可能避免家中出现「亲职化儿童」
首先我们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整理出三大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大人的问题,就让大人自己来解决
像刚刚我们有提到,亲职化儿童的家庭
可能是碰到了经济上的困难,或是夫妻之间有冲突
导致某些任务或功能,需要由小孩来扛下
这样的状况,当然不一定是爸妈愿意造成的
因为很多时候,家人遇到困难
小孩也可能会想要帮忙处理
但这时候
大家不知不觉就会出现所谓的「亲职化」现象
为了避免这样,如果爸妈遇到所谓「大人的问题」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尽量还是留在彼此之间来解决
或是寻求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忙
刚刚有说到,亲职化的问题
来自於小孩扛下太多责任,导致他忽视自己的需求
甚至越来越没自信
所以这边的第二点,就是要
「避免其中一个小孩,扛下太多的责任或期待」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
可能常常会觉得「长兄如父,长姊如母」
要求最大的小孩当榜样
但这样的期待,对小孩不一定公平
因为他可能才大没几岁
甚至不懂你要的「榜样是什麽」?
为什麽他要牺牲自己当榜样
而且刚刚说到,女孩更容易成为亲职化儿童
也是因为传统常常会觉得,女生就是要更贤慧
这些想法,可能都会无意间造成「亲职化儿童」
所以,爸爸妈妈在分配家务工作的时候
或许可以试着给每个小孩,比重类似的任务或期待
而这边,我们也可以顺着带出第三点
那就是「多多关心小孩的需求」
刚刚我们有说过,亲职化的现象
常常都是在不知不觉间造成的
有不少家庭,就算家长没有失能
还是可能多少会「曾经」出现过类似亲职化的状况
但这边,心理学研究也发现
爸爸妈妈的反应,真的非常关键
如果小孩在承担家务的过程中
可以从父母获得正面的回应
就有机会减少亲职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所以,如果爸妈要分派任务给孩子来分摊时
可以多关心小孩的感受
例如:你有没有觉得不公平?
或是提供他们需要的协助
让小孩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被支持的
而不是因为你自己做不到
就把重担随便丢给他来处理
另外,如果爸爸妈妈其实也很感谢小孩的懂事或贴心
那也务必要试着把这份感谢和爱,传达给他们
让孩子知道自己对这个家其实很有贡献
并因此对自己感到骄傲、有自信
同时也能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是小孩
甚至感觉自己已经有类似「亲职化」的现象
这边,我们也帮你整理出两大方向:
第一个是「回到小孩的位置」
第二个是「练习正视自己的需求」
首先是「回到小孩的位置」
身为孩子的你,可以告诉自己
有些事情做不好,并不是你的责任
因为不管你再怎麽努力
都不可能真的成为家人的爸妈
而且,很多问题并不是你所造成的
例如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
终究还是要靠他们两人自己解决
这时候如果你想要透过自己来处理
可能就会承担过多压力和无力感
在亲职化的家庭中
很多孩子可能必须被迫扛下原本不属於他的责任
对他们来说,要正视自己的需求
最大的障碍可能是来自於心里强烈的责任感
会批判自己只照顾自己,真的太自私了
但实际上,每个人本来就一定多少会有自己的需求
自己的需求和家人的需求之间
也未必完全都是只能二选一
有时候我们先把自己照顾好
也才会更有能力去照顾别人
最重要的是,你并不是天生就有「义务」
要扛下这样的责任
所以,如果你觉得
「帮忙照顾弟弟妹妹,是我应该尽的责任
但我又做得很烂」
或许你可以试着稍微转个弯
把「我应该」换成「我选择」
把「我好烂」换成「我尽力了」
於是,刚刚那句会就会变成这样子:
「帮忙照顾弟弟妹妹,是我的选择
而且我已经尽力了」
这样的调整,看起来很微小
但其实已经能帮你减轻很多压力!
因为它不只是肯定了自己的付出
同时暗示了这并不是你应该扛下的责任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你是有选择权的
光是这样的微调,就能让很多负面的情绪
带来很不一样的改变
好的,那话说回来,今天我们多次强调
「亲职化儿童」在我们的社会中,其实很常见
而且,虽然我们刚刚也提到很多避免的方法
但要完全避开甚至解决问题,也不是很容易
因为很多家庭的变故,其实是突然发生的
例如家长突然在工作中发生意外
或是原本家境就很困苦
那就算家长知道这些建议,也未必就能做到
因为他并不是不去做、或不愿意解决
而是他根本就分身乏术
因此这个时候,最後一关恐怕还是社会的支持了
换句话说,在这次的讨论中,我们又再次体会到
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究竟有多麽重要!
这边所谓的社会支持
并不只是「社福团体」或「政府机构」而已
也包含大众的观感或舆论氛围
像某些造成「亲职化」的背景因素
是因为社会文化长期以来的价值观
我们觉得哥哥姊姊要当榜样
不乖乖配合的就说他不懂事
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或压力
所以,练习去重视每一个孩子的感受或需求
或许是我们可以现在就开始去做的改变吧!
内文来源:
https://youtu.be/k2VztDML6xs
参考资料:
→论文:亲职化儿少的因应对其「超龄」负荷之影响:
https://bit.ly/2Y0koZO
→论文:青少年时期经历亲职化者经验之探究-以单亲家庭为例:
https://bit.ly/3uhqOje
→论文:大学生知觉父母冲突之程度、情绪安全感受与亲职化的相关研究:
https://bit.ly/3CLJGK7
→论文:成年初显期子女知觉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分化程度与亲职化情形之关联性研究:
https://bit.ly/3zL2MhA
→论文:高中职学生亲职化、自我分化与身心健康之相关研究:
https://bit.ly/3o5FSiK
→论文:大学生亲职化现象、个体化程度与身心健康指标之相关研究:
https://bit.ly/3iatji6
→辅导与谘商学报:亲职化蕴涵着正向力量?弱势家庭子女亲职化与利社会行为之相关研
究:
https://bit.ly/3oiD3uy
→书籍:心理界限:尊重自己的意愿,3个练习设立「心理界限」,重拾完整自我:
https://bit.ly/3kKA1x8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223.139.185.52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gardener/M.1649695378.A.C92.html
1F:推 na99: 推推 04/14 23:19
2F:推 happynancy: 推 大人的问题自己解决 不要把孩子当倾诉的对象 08/07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