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novel 板


千古文人侠客梦 ◎陈平原 【第八章】 浪迹天涯 一 韩非作〈五蠹〉,斥责其时妨碍国家「安定富强」的「学者」、「言谈家」、「带 剑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其中给游侠定罪的主要是如下三句话:「犯 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 治强不可得也」;以及「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犯禁」是 行侠的结果,「聚徒属、立节操」是行侠的手段,最根本最要命的是思想问题:不 曾(或曰不愿)「敬上畏法」。这与儒生的「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异曲 同工,犯的主要是「思想罪」而非「刑事罪」,这就难怪韩非要儒、侠并议。至於 儒、侠的「以文犯法」与「以武犯禁」,主要是表现形态不同,没必要过於拘泥。 法家实现富国强兵理想的途径是使得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於法,动作者归於 功,为勇者尽之於军」(〈五蠹〉)。也就是说,此等「理想国」的公民,不只要 「守法」,而且要「乐业」,还必须肯「安居」。重「耕战之士」是推崇「乐业」 ,贬「游食之民」是主张「安居」。游侠之不受统治者欢迎,是因其既不「安居」 ,也不「乐业」,更不「守法」。韩非只以「以武犯禁」治游侠罪,是取其重而不 是「不及其余」。後世文人谈游侠,多在如何褒贬「犯禁」上作文章,而不大注重 「游侠」的另一行为特徵:「游」。 「游」,训为「行」,此乃「游侠」之「游」的本义。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固定居 所,为了某一目的而离乡背景,四处游荡,此乃游子、游民、游士、游侠的共同特 点。史学家注意到「战国时代的士几乎没有不游的。他们不但轻去其乡,甚至宗国 的观念也极为淡薄。其所以如此者正因为他们缺少宗族和田产两重羁绊」。这段话 几乎可以移赠游侠而不必作任何修正;甚至大一统政府建立後,游侠比游士更须离 家远游。「游侠」之「游」,首先是随意游动背井离乡──即「不安居」;引申为 不安本分不修其业──即「不乐业」;更推衍为轶出常轨蔑视规矩──即「不守法 」。其共同特点是流动变迁,因而可能扰乱固定的社会秩序,打破原有的政治格局 。这对大一统政府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即使不「以文犯法」或「以武犯禁」,单是 「自由流动」这一点就叫人不放心,总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秦代制定律令限 制士之出游(《云梦秦简‧游士律》),以及後世无数约束人口流动的规章制度, 都不是无的放矢的。正如余英时在论及大一统政府之所以对游士、游侠防范严、忌 惮深时所说: 从社会秩序中游离出去的自由分子无论如何总是一股离心的力量,这和代 表「法律与秩序」的政治权威多少是处在相对立的位置。 如此说来,游侠之不安居、不乐业与不守法,三者之间并非毫无联系。 《史记》、《汉书》之传游侠,都注意到其「时扞当世之文罔」,都在「然」、「 惜乎」这类转折语上作文章,以表明论者的折衷公允,并不以偏概全。虽不像今人 喜欢功过「三七开」抑或「七三开」,但其评价的分寸感还是掌握得挺出色。司马 迁欣赏游侠之「救人於厄,振人不赡」(〈太史公自序〉),故《史记‧游侠列传 》对其先抑後扬(重点自然是扬):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 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 者焉。 班固对游侠殊无好感,甚至以为「其罪已不容於诛」,故《汉书‧游侠传》对其先 扬後抑(重点自然是抑): 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惜乎不入於道德 ,苟放纵於末流,杀身亡宗,非不幸也! 这两段话所传递的「信息」(或者说所介绍的事实)大致相似,差别在於叙述的语 调(亦即信息的排列组合)以及这种语调背後蕴藏的价值判断。只是这两位对游侠 大加褒贬抑扬的杰出史家,显然并不强调侠客「行游」这一特徵。不过,这并不证 明其时的游侠固守一隅,若郭解之亡命江湖,或者如陈遵、原涉之四处游荡,都足 证其并非当局所希望的「安居乐业」之辈。布衣之侠「驰鹜於闾阎,权行州域,力 折公侯」(《汉书‧游侠传》),本就流动性很强;再加上历代统治者的大力诛杀 ,焉能不离乡背井? 或许是魏晋以降侠客处境艰难,只能隐身江湖四处游荡;或许是大众借侠客形象寄 托被拯救愿望,故不希望其偏安一隅,营造自己的安乐窝;更大可能是两者兼而有 之。於是,诗文、戏曲、小说中的侠客,便不能不随时准备上路──既逃避官府迫 害,又主持人间公道。前者是「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鲍照〈代结客少年场 行〉),後者是「横行徇知己,负羽远征戍」(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不管 出於何种目的,「侠客重周游」(杨炯〈紫骝马〉)这一设想已经深入人心;诗人 更喜欢渲染侠客之四海漫游;「少小去乡邑」(曹植〈白马篇〉),「剧孟同游遨 」(李白〈白马篇〉),「仗剑出门去」(崔颢〈游侠篇〉),「抚剑独行游」( 陶潜〈拟古〉)。此等行游的侠客,在唐宋传奇中也有绝佳表现。起先隐身江湖四 处游荡,而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结局是功成不受赏飘然远逝。来也匆匆,去也匆 匆,侠客始终如浮萍在人世尘海游移不定。只不过经过一代代文人的加工改造,侠 客不轨於法故必须流亡江湖这一自我保护的层面逐渐隐去,彷佛侠客之所以远行游 纯粹是出於替天行道的需要。而同是锄强扶弱违法犯禁,游侠不同於占山为王的绿 林好汉,除了其不屑於结成有明确政治纲领的军事集团,而选择仗剑行侠自掌正义 外,还有其四海漫游随意出击的行为方式;此类个人反叛抗争或许很难奏效,可其 自由精神千载之下仍令人神往。同是八方游荡四海为家,游侠不同於求职谋生的浪 子游士,其漫游并非出於形而下的生活需求,而是追求人类平等这一崇高而渺茫的 理想;其行为即使如唐吉诃德斗风车般虚妄,也仍值得充分理解和尊重。 「天下多有不平事,世上难遇有心人」(汤显祖《紫钗记》)。关键不在「不平事 」之多与「有心人」之少,而在於两者必须挂上钩。即让「有心人」偏偏撞上「不 平事」,或者说在世人千钧一发的危难之际,侠客便能从天而降,解人於倒悬。假 如承认惩恶扬善扶弱济困是侠客的神圣使命,那麽,「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史记‧游侠列传》),侠客也就必须随时随地处於戒备状态,才能真正「救人於厄 ,振人不赡」。这梦想人世间无法做到,小说、戏曲中则很容易实现。办法是驱使 侠客漫游天下,以增加其发现不平并铲除不平的机遇。虯髯大汉的经历可作为侠客 浪迹天涯的象徵: 他这一生中,也不知到过多少种地方,上至世家大族的私邸,下至贩夫走 卒的大杂院,上至千金小姐的闺阁,下至花几十枚大钱就可以住一夜的土 嫖馆,最冷的地方他到过,可以把人鼻子都冻掉的黑龙江,最热的地方他 到过,把鸡蛋放在地上就可以烤熟的吐鲁蕃。(《多情剑客无情剑》第十 章) 不管是茫无目的的漫游,还是别有苦衷的逃亡,侠客之飘流四海,已成为武侠小说 固定的叙述套路。而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只道出了武侠小说的行侠主题 (平不平)、行侠手段(仗剑),还连带说明其叙事结构:驱使侠客上路,是游侠 传奇得以展开的一个基本前提。 在唐宋传奇和宋元话本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结构功能尚未充分体现,因这 些短篇小说大都只讲述一两个(或一主一从)豪侠故事,很容易交代侠客的行踪。 而从清代侠义小说起,一部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描述数十次打斗,诛杀 几百名奸人,这侠客而不是那侠客何以总在节骨眼上出现,便成了一个非交代不可 的问题。而上次行侠与下次行侠之间的转换接头,也就成了作家关注的重心: 书中有缓急,有先後,叙事难,门榫尤难。必须将通身理清,那里接着这 里,是丝毫错不得的;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麽趣味 呢?编书的用心最苦,手里写着这边,眼光却注着下文。(《三侠五义》 第九四回) 设置统率众豪杰的清官,固然可以使长篇小说获得一种表面的整体感,「叙事」、 「斗榫」也都不难;可倘若天南地北张三李四随写随丢,则侠客形象难得吸引人。 要让读者对白玉堂、黄天霸或者艾虎感兴趣,就必须催促其不断行侠;要不断行侠 ,就得四海游荡。於是侠客之浪迹天涯,便成了作家结构长篇小说的一大诀窍。直 至今天,侠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浪迹天涯」,仍然是武侠 小说最基本的结构技巧。 二 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来结构长篇小说,无疑不是最佳方案,因其容易变成短篇 的集锦:历次行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唯一的贯串线索是主人公的行游。正如《江 湖奇侠传》中作家的自我解嘲: 从头至尾,表面上虽也似乎是连贯一气的,但是那连贯的情节,只不过和 一条穿多宝串的丝绳一样罢了。(第一○六回) 在平江不肖生看来,《红楼梦》、《水浒传》之所以「不至有抛荒正传,久写旁文 的弊病」,就在於其划定小说人物的活动范围(荣、宁二府或梁山泊);而侠客既 然不能偏安一隅,武侠小说就难免「章法稍嫌散漫」。要让武侠小说也像其他成熟 的小说类型一样,「都是从一条总干线写下来」(同上),既保持武侠小说必不可 少的悬念,又不削弱长篇小说需要的起码的整体感,其实也不算太难,那就是突出 侠客行游的目的性。侠客不再是漫无目的地闲逛,而是锲而不舍地追求某一确定目 标,并因此而「仗剑远行游」。为了报恩复仇,为了拜师学艺,为了寻找武功秘籍 ,为了追求或逃避爱情,侠客继续浪迹天涯。此等有目的的漫游,比起此前无意识 的闲逛,无疑更有利於武侠小说的结构。 「报恩仇」之取代「平不平」与「立功名」,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武侠小说最重要的 行侠主题,增强了侠客行动的主动性(不必受制於清官)、直接性(不必诉诸於法 律)、个人性(不必追问社会效果),给予武侠小说家更广的想像空间以及更大的 虚构自由。这麽一来,不必有明确的社会历史背景,人间何愁没有恩仇?不论何时 何地,都可能平地起风波。而且,不像唐宋豪侠小说中以「非人间」的剑客诛杀「 人间」的恶贼,一剑两拳就能解决问题。二十世纪武侠小说中打斗双方既非庸常之 辈,没有几次乃至几十次惊心动魄的大厮杀,谁也不会怯阵服软。次要的对手可以 中剑身亡,借以造成波折或小高潮,而主要的恶贼(邪派高手)却非在最後一章( 回)毙命不可。在这正邪两派若干回合的较量中,须要不断变更打斗的场景;可以 是一方亡命溃逃,另一方跟踪追击;也可以是一方埋形杂迹,另一方邂逅相遇;更 可以是一方为助阵四出邀能人,另一方忙备战到处招徒弟……无数种种理由可以促 使侠客在大战的间隙八方游荡。侠客无疑不大欣赏「攻坚战」、「阵地战」,而更 喜欢「游击战」;不只打不赢就跑,打赢了也照样开路。这与其说是侠客的行为方 式决定的,不如说是服从於作家的创作构思。一张一弛、一动一静、一文一武,一 场大厮杀过後,侠客和读者都必须喘一口气;於是,作家笔锋一转,侠客开始上路 ,远离了腥风血雨,借大漠风尘、小桥流水、奇花异石、佳禽怪兽来转移侠客和读 者的心境,顺便调节文气,为下一次打斗酝酿情绪。好的武侠小说家(如还珠楼主 、金庸等)都擅长於在这打斗的空隙做文章,所谓武侠小说的文化色彩也多在这空 隙中体现出来。对於武侠小说家来说,打斗场面相对好写,只要故事编得不太拙劣 就能吸引人,而情节的紧张又很容易掩盖作家想像力的贫乏以及艺术语言的苍白。 难写的是没有杀伐之声的侠客的游荡,表面上这只不过是打斗场面之间的过渡,实 际上却关系到一部武侠小说的「生死存亡」。武侠小说中的山光水色、世态人情、 琴棋书画、寺院道观、民俗礼仪、历史文物等等,一句话,武侠小说中的文化味道 ,主要就靠侠客游荡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表现。故此等「闲文」一点轻视不得 ,除非你甘心把武侠小说写成打斗教科书。 清代侠义小说中叙述侠客游荡时所展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多借助於单独的描 写段落或「有诗为证」,且多使用套语套式,难得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如《小五义 》第二二回北侠欧阳春与智化乘船往君山,感慨好一座名山胜景,接下去就是「有 赞为证」: 有二人,用目观,瞧山景,真好看。还有一个古庙,却在上边。山水为画 ,画里深山,未免引动了二位英雄往四下观。山连水,水连山;山水出, 瀑布泉,水影之中照出了一座君山。水秀丽,把山缠;水与山连,山与水 连。山中寺,寺依山;山在寺前,寺在山弯,山寺的钟声在耳边。高僧隐 ,在山洞边。寺内的僧人望景观山,又在水畔,又在山寺前。山花开放, 花儿满山……好一个清幽景物天然妙,真能够令人观瞧的十分爽然。 这一大段赞词固能代表石派说书的特色,也是一般章回小说的惯伎。在紧张的打斗 间隙插入此类「瞧山景」,很能调节气氛,现场表演效果可能不错。只是作者歌咏 了大半天的山花水寺,对於整个故事发展基本不起作用,况且北侠(欧阳春)、智 化也并非真能赏识此等「清幽景物」,未免可惜了「大好河山」。而《江湖奇侠传 》中插入不少湖南的风土人情异闻传说,《蜀山剑侠传》中夹有许多四川的山川地 理以及释道观念,这些都已经与整个故事进程和人物命运融为一体,不像《小五义 》等书的「有赞为证」可以随意取掉而不伤筋动骨(如从按段抄卖的《龙图公案》 石派说书到《三侠五义》,就是明显的例证)。而到了金庸,小说中那些没有打斗 的属於过渡场面的历史文化背景描写,最能显示其才学修养。侠客的四海游荡,为 武侠小说提供了故事框架和叙述节奏,更为作家提供了舞文弄墨、逞才使气的时间 与空间。 在侠客为报恩仇而浪迹天涯这一大框架中,又衍生出几个次一级的借漫游叙事的小 框架,那就是上面提及的为复仇做准备的拜师学艺、寻找武学秘籍和作为复仇伴随 动作的追求或逃避爱情。 清代侠义小说中的侠客,大体上一出场武功和性格都已经定型,以後只是如何随机 应变临场发挥的问题。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第一回回目则是「装乞丐童子 寻师 起宝塔深山遇侠」,而寻师遇侠的前提是走很远很远的路;此後各回中也多 有写小豪侠走江湖闯深山访名师学剑术者。能否学得高超的剑法道术,既靠缘分, 也靠访寻。这就难怪一心习武的向乐山「频年在外飘流惯了,在家安身不住」(《 江湖奇侠传》第十七回)。若江小鹤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复仇,关键在於他找到 了一个武功超群的好师傅;故其千山万水历尽艰险寻师学道的过程,就成了小说结 构的真正重心(王度庐《鹤惊崑仑》)。新派武侠小说家对学艺过程的理解,与旧 派武侠小说家颇有差异。不再渲染名师高手面对面的教诲,而是强调法天地师古人 。不管是参透无字天书还是阅读有字经文,都比被动接受名师教诲更需要悟性和慧 根。注重前者,意味着突出习艺乃至打斗中的主体意识与文化功能──将一介武夫 的苦练转化为对文化传统的追忆与对人生境界的领悟。而渗透着文化精神的武功秘 籍,不可能丢在通衢大道或放在高堂明肆;既是秘籍,必定是藏匿在人迹罕至的荒 山野岭孤岛绝壁。於是侠客为了提高自身打斗能力,天涯海角寻踪觅迹,历尽千辛 万苦,最後方才如愿以偿。金庸、梁羽生小说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九阴真经》 、《易筋经》、《辟邪剑谱》以及乔北溟的武功秘籍等等,都是引诱侠客浪迹天涯 并借以结构小说的主要道具。 从三十年代起,武侠小说家对「侠而情」的侠客开始感兴趣。不再是像展昭、艾虎 、黄天霸那样行侠之余顺手牵羊娶个好老婆,而是「以任侠与爱情相并言之」,目 的是使「英雄肝胆亦有旖旎之思,儿女痴情不尽娇柔之态」(王度庐〈《宝剑金钗 》自序〉)。於是,侠客之千山独行、天涯浪迹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动力,那就是为 了神圣的爱情。甲方一见锺情爱得死去活来,乙方则另有苦衷避之唯恐不及,因而 千山万水爱情大追踪,最後所有障碍云消雾散,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同於风月传奇 之处在於,男女侠客谈情说爱的场所,不是禁网疏漏的後花园或寺院道观,而是孤 独而惊险的漫游路上;当然,还伴随着无数次有惊无险的救援与打斗。最典型的例 子是《神鵰侠侣》中杨过之寻找小龙女和《天龙八部》之段誉之追随王语嫣。而林 太平之远离玉玲珑(古龙《欢乐英雄》)与金世遗之逃避厉胜男(梁羽生《云海玉 弓缘》),则都是出於误解,此等「多情却似反无情」,由於时间的洗涤,最终必 将露出本来面目;一对凭藉爱情战胜家族仇杀而成为「欢乐英雄」,一对虽「此情 可待成追忆」,毕竟留下刻骨铭心的爱和恨,也不枉人生一世。至於由於礼教、道 义、恩仇、误会以及种种有形无形的压力,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只好分道扬镳,天 各一方,或者孤剑独骑远走大漠,或者远遁他乡飘流四海,如王度庐《卧虎藏龙》 中的玉娇龙与罗小虎,梁羽生《七剑下天山》中的凌未风与刘郁芳。小说结局可能 绝然不同,可借漫游来展现侠客的感情历程这一功能却是一致的。或者说,武侠小 说如果没有这漫长而孤寂的游荡,男女侠客很难相爱;即便相爱,也很难爱得如此 深沉;即便爱得深沉,也很难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前两者只是武侠小说家的假设 ,最後一点才是关键──在惊险曲折的漫游路上展现男女侠客的爱情,也是武侠小 说写作的一大诀窍。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漫游世界既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绝好途径, 侠客之浪迹天涯当然也不例外。当「漫游」不再只是结构故事的线索(「串多宝串 的丝绳」),而是导向侠客心灵的启悟以及某种人生境界的实现,武侠小说中「漫 游」的艺术功能才真正体现出来。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由於某种特殊原因闯入江 湖,自此四海为家,八方游荡。在此期间,少年拜得名师,学成武林一绝;路遇侠 女,结成终身伴侣;发现仇敌,诛杀邪派高手。到小说结束时,历尽艰辛功成名就 的大侠,回首平生,终於大彻大悟。这一「成长─启悟」的叙事模式,把上述侠客 漫游的若干功能都容纳进来,容易写得线索清晰,结构紧凑;而且强调移步变形, 突出侠客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变化(不仅仅是定型化了的侠客的若干行侠故事的连缀 ),人物形象往往显得生动丰满,故为越来越多的作家所偏爱。三、四十年代宫白 羽的《偷拳》、王度庐的《鹤惊崑仑》,就曾借此模式初试锋芒,只是作家对侠客 的人生感悟不大在意,主要着眼於故事的讲述。梁羽生、古龙等新派武侠小说家开 始为这一模式注入哲理成分,而最为成功者当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以及《笑傲 江湖》、《天龙八部》。杨过、令狐冲、段誉之成长,主要不体现在打斗本领,也 不坐实武林地位或世俗虚名,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启悟与精神的超越──对世俗人生 ,对朝廷王法,乃至对江湖规则的理解与超越。这种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傲视千古 纵横六合的自由境界,才是大侠精神的精髓,也是侠客「漫游」真正的哲学意蕴。 三 如果说在武侠小说中,「仗剑行侠」注重行侠手段,「快意恩仇」注重行侠主题, 「笑傲江湖」注重行侠背景,那麽,「浪迹天涯」着眼的是行侠的过程。在现代读 者看来,「过程」无疑比「结果」重要得多。不只是因为读者关心的并非侠客总共 诛杀了多少奸邪,而是如何诛杀(《射鵰英雄传》中洪七公扶危济困,一生诛杀二 百三十一名恶徒,可形象远不如郭靖有光采);更重要的是这行侠的过程实际上蕴 含着侠客感情变化的心路历程,侠客之作为血肉丰满的人而不是抽象冰冷的文化符 号,就体现在千变万化的「过程」中。这就难怪武侠小说家十分看重侠客的浪迹天 涯: 某一日风雨如晦,杨过心有所感,当下腰悬木剑,身披敝袍,一人一鵰, 悄然西去,自此足迹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 这幅「素描」,可以作为武侠小说中一切侠客漫游的象徵;在「风雨如晦」的背景 下,「心有所感」的侠客,「腰悬木剑」,「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值得注意的 不只是这种「漫游」,而且是「心有所感」的「漫游」者的精神特徵:孤独。其他 小说类型也可能驱使主人公四海漫游,但其基调可能是轻快的、诙谐的,抑或是沉 重的、冷酷的;至於「孤独的漫游」,则基本上是武侠小说(尤其是新派武侠小说 )的风格标志。此等浪迹天涯,不同於游客的旅游观光,随时随地隐伏着杀伐之声 ,不能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不同於英雄的征战,最可怕的并非殊死搏斗,而是 不被社会接纳的精神痛苦。一个逃亡者,一个边缘人,一个不被理解不被承认的时 代弃儿,《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对虯髯大汉铁传甲心境的描写,多少透出这些漫游 者的精神痛苦: 死灰色的苍穹,沉重得似已将压了下来,可是虯髯大汉的心情却比这天色 更灰黯、更沉重。 无论他是为了什麽而逃的,总之他现在又要开始渡那无穷无尽的逃亡生活 了,他已和李寻欢逃亡了十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逃亡生活的痛苦,那就 像一场噩梦,却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 他若是个懦夫,也许反而不会逃,因为他知道世上绝没有任何事比这种孤 独的逃亡生活更痛苦。 甚至连死亡都没有! 那种绝望的孤独,实在能逼得人发疯。(第十章) 这种流亡者的心境,这种绝望的孤独,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小说中一再出现。 侠客不一定真的为保全性命而逃亡(也有的是主动出击追踪仇人),但因其行为不 被世人承认,也不被江湖朋友理解,不得已借流亡排遣内心郁闷。这种「自我放逐 」,使得侠客有可能在寂寞和空虚中重新参悟人生,是培养大侠精神的必要途径。 没有认真咀嚼过痛苦,没有切实品味过孤独,没有在绝望中挣扎过抗争过,就不可 能成长为一代大侠──武侠小说家再三礼赞的大侠精神,不只是武学修养,更包括 气质风神。 「他平生最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多情剑客无情剑》 第一章)。何止李寻欢,新派武侠小说中「时常与寂寞为伍」的侠客比比皆是。只 是作家对其寂寞的解释不尽相同,比如剑魔独孤求败是因剑术过於高明,自称「生 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神鵰侠侣》第二三回);而金世遗则「 历尽了人生的沧桑」,却依旧「独往独来,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求知己」(《云海玉 弓缘》第四回)。表面上一求「敌手」,一求「知己」,风马牛不相及;但两者的 心思其实颇为相近,都是对人世间隔膜、冷淡、孤独的抗争。李寻欢感叹「一个最 可靠的朋友,固然往往会是你最可怕的仇敌,但一个最可怕的对手,往往也会是你 最知心的朋友」(《多情剑客无情剑》第三二章)。如此「敌友不分」(第三二章 题目即为「知己仇敌」),固然有愤世嫉俗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强调「理解」── 只有最可怕的对手才拼命试图准确了解你;而所谓的「朋友」则可能隔膜最深,就 因为他已经是你的朋友了,没必要再费这个心思,尽可按他的理解自由歪曲你的形 象。因此,古龙的话并没说错:「有资格做你对手的人,才有资格做你的知己。因 为只有这种人才能了解你。」(同上)这就难怪寂寞的侠客之浪迹天涯,既希望寻 找知己,又祈求得到敌手。 世人眼里的侠客未免有点怪僻:「他的武功虽然高到极点,却是孤独得很。」(《 云海玉弓缘》第四回)。正因为孤独,像林太平那样成为「欢乐英雄」的天下又有 几个?古龙《欢乐英雄》最後两句话是:「谁说英雄寂寞?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 !」真是正面文章反面读:不管是金庸、梁羽生还是古龙本人,其武侠小说中的侠 客少有不寂寞的(即使结局美满如令狐冲辈)。或许正是这样,才诱使古龙颠倒时 论,正题反作,大谈什麽「永远都很快乐」的「欢乐英雄」。至於侠客之寂寞,主 要是新派武侠小说家的创造。白玉堂、黄天霸辈最多有委屈、有愤恨,难得体验到 寂寞;王度庐等人作品开始写侠客落魄时的心态;可真正将「孤独」作为徽记赠给 侠客,确实是在五十年代以後。这里面有现代都市人的独特感受,也有西方现代哲 学和现代艺术的影响,可硬要坐实,从中勾勒出存在主义思潮的面影,则又过於牵 强。 侠客之所以寂寞、孤独,主要不在於官府的追捕迫害。既是「仗剑远行游」,不免 「时扞当世之文罔」,为朝廷王法所不容,此本为意料中之事;最令侠客寒心的是 江湖中人的尔虞我诈,更有诸多假仁假义的小人,凭藉其权势地位,诬陷真正仗义 行侠之士,必将置其於死地而後快。古龙《萧十一郎》中的萧十一郎、梁羽生《云 海玉弓缘》中的金世遗、金庸《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都曾遭此厄运: 令狐冲出得寺来,心中一股苍苍凉凉,仰天长笑,心想:「正派中人以我 为敌,左道之士人人要想杀我,令狐冲多半难以活过今日,且看是谁取了 我的性命。」(《笑傲江湖》第十八回) 问题还不在於小人的诬陷,而在於令狐冲、金世遗辈确实行事孤僻,独往独来,颇 多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以致正派、邪派皆耻与为伍。一个说「大丈夫正当独往独 来,一空依傍」(《云海玉弓缘》第十一回);一个说「大丈夫不能自立於天地之 间,腆颜向别派托庇求生,算什麽英雄好汉」(《笑傲江湖》第十八回)。倘若只 从侠客具雄才大略(或曰野心勃勃)故希望自立门户着眼,实在误解了作家的一片 苦心。 自《江湖奇侠传》将武侠小说重心移到江湖上来以後,朝廷官吏与江湖侠客的矛盾 争斗退居其次,武林中的恩怨仇杀便成了武侠小说表现的重心。既是打斗厮杀,就 得分是非善恶,免得读者无所适从;武林中人於是也就一分为二,有了名门正派与 邪道外教的区别。剑客派别虚虚实实,可以编出不计其数(如少林、武当、峨嵋、 崑仑、崆峒、五台等等),但大体分为正邪两大阵营,武林中之所以争斗不休,「 都是因为邪正不能并立的原故」(《蜀山剑侠传》第一集六回)。而邪派「横行不 法,奸淫杀抢」,正派则「扶善除恶,为世人除害」,昔日侠客的自掌正义仗剑行 侠,如今一转而为「且看还是邪存,还是正胜」的「一决雌雄」(《蜀山剑侠传》 第二集十四回)。同是武林中人而区分正邪两派,是二十世纪武侠小说的一个关键 性的设计。武侠小说中江湖世界的虚拟色彩、打斗场面的文化味道,以及快意恩仇 的行侠主题,或多或少都与这一设计有关。人世间的纷争,经过一番「大简化」, 成了正邪两派的打斗。在现实主义批评家看来,这种打斗既不真实,也不典型。可 恰恰是这一「大简化」,给武侠小说注入了生机,使作家得以在一个虚拟的江湖世 界中驰骋想像,并凭藉出神入化的打斗与变化莫测的恩仇吸引读者。除非你根本排 斥二十世纪武侠小说,要不很难否认「派分正邪」在这一小说型艺术发展上的意义 。自此之後,武侠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好处是空灵,缺点是虚泛;既给大家提 供自由想像的空间,也给小匠提供率尔操觚的机会──武侠小说变得更容易写完, 可又更难得写好了。 武林中区分正邪,本意在使得人世间的善恶是非稍为抽象化,给读者观赏提供一点 「距离感」。可很快地,武侠小说中的正邪两派开始「实体化」,变成有明确政治 目标的军事集团。而且,正邪的区分标准也日益凝定,并几乎完全认同世间的伦理 准则,没有任何超越性。於是,部分有远见的作家开始颠覆这一正邪对立的伦理结 构。首先是正非纯正、邪非纯邪;其次是正未必那麽可敬,邪未必那麽可恨;再次 是正或许正是邪,而邪反而可能是正;最後推出理想的境界「非正非邪亦正亦邪」 ──举凡棋艺、武功,乃至侠客的行事准则无不如此。後者往往是全书着墨的重心 ,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前两者则可以用如下两段话作证: 这棋局似正非正,似邪非邪,用正道是解不开的,但若纯走偏锋,却也不 行。(《天龙八部》第三一回) (武学大师)能够将正邪两派融合贯通,练成一种非邪非正,而又超出正 邪两派之上的内功。(《云海玉弓缘》第四回) 棋艺、武功的融合正邪容易为人接受;至於侠客行事非正非邪,被视为「武林怪物 」,可就不大好理解了。有人批评金庸小说人物正邪不分是非混淆,有人赞赏金庸 刻意破坏主角的英雄形象以使小说获得真实感,我以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得要领。倪 匡从「性」、「理」之争来思考令狐冲与岳不群的冲突,无疑深入了一大步;可「 性」、「理」之分很难概括小说(即便是《笑傲江湖》)中的正邪之分。令狐冲是 如何意识到正邪之辨的局限性,小说中有这麽一段话: (令狐冲)自幼受师门教诲,深信正邪不两立,决计不肯与魔教同流合污 。後来见左冷禅等正教大宗师的所作所为,其奸诈凶险处,比之魔教亦不 遑多让,这正邪之分便看得淡了。(《笑傲江湖》第三九回) 之所以看淡了「正邪之分」,主要不是找到了邪中之正,而是认出了正中之邪── 自以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正教大宗师们,为了维护其「道德」,实现其「理想」,其 所作所为很可能比邪教还「奸诈凶险」。邪教自惭形秽,做恶未免胆怯心虚;正教 自命为救世主,从来理直气壮,凡事做尽做绝,不用思虑所行「善事」是否真的有 益於民,更不用担心手段的卑劣是否污染了目的的圣洁。岳不群、左冷禅辈阴险毒 辣,人所不齿,读者容易作出价值判断。名门正派的冲虚道长、方证大师准备用二 万斤炸药对付任我行,而不担心玉石俱焚生灵涂炭,据说是「用心虽然险恶」,「 用意在救武林千千万万性命」;对此毒计,令狐冲心中颇为不愿,可也别无良策( 《笑傲江湖》第四十回)──如此「辟邪降魔」,手段与目的之间的矛盾解决,读 者恐怕一时难以作出决断。刘鹗为自着《老残游记》作评:「赃官可恨,人人知之 ;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第十六回评语)此等「清官」,与金庸笔下的某些 正派大宗师不无相似之处,那就是以其「清」、「正」傲人,「刚愎自用,小则杀 人,大则误国」(同上)。再说,心中横着「正邪之辨」,即便辨之甚精,且一举 一动中规中矩,也都失却大侠飞扬超脱的风神气概,不再具有独立自主的生命意志 。谨守规则(不管多麽正确的规则),维护道德(不管多麽纯洁的道德),那可以 是清官、英雄、孝子、乡愿的使命,但绝不是游侠的归宿。有正邪就有规矩,守规 矩就无法超脱,不超脱的侠客只能是人世间某一利益集团的「工具」。学佛者不单 要堪破「人执」、「我执」,而且要堪破「法执」;大侠则不单要认清「正中邪」 、「邪中正」,更要认清「正邪之分」的假定性。看淡了正邪之分,不等於没有是 非观念,而是超越了集团利益乃至凝定不变的伦理准则,重振古侠自掌正义独立不 羁的雄风。 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朝廷有王法,江湖也有规矩。真正的「逍遥游」,不止 超越朝廷王法,而且超越江湖规矩。游侠之「游」,既是千山独行浪迹天涯的「游 」,也是不守规则轶出常轨的「游」。当江湖世界作为邪恶的官府社会的对立面出 现时,作家只渲染此法外世界、化外世界的自然纯朴、公正平等;可当江湖世界这 一「第二社会」成为武侠小说表现的重心後,其野蛮血腥的一面才为作家所关注。 或许,「江湖规则」并不比「朝廷王法」好到哪里去,所谓「仗义行侠」,也不比 「尽忠执法」高明多少。领悟「江湖风波恶」的令狐冲和盈盈,在其事业的巅峰状 态毅然金盆洗手,退出武林争斗,隐居杭州西湖(《笑傲江湖》第四十回)。至於 因隐居而超越江湖规则的令狐冲们,是否又重新落入朝廷王法的控制之中,作家和 读者也就无暇细辨了。这里强调的是,江湖并非理想社会,照样有束缚人性自由发 展的规则,就像官府社会里有王法一样。说不上提倡无政府主义,大侠之超越规则 ,主要是一种追求适性自恣狂放不羁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在先秦两汉的古 侠身上已有明显的体现。 《史记‧游侠列传》称游侠的「修行砥名」、「救人於厄」为「任侠」、「为侠」 ,这里的「任」、「为」没有什麽差别,都是表示行为动作,近乎後世说的「行侠 」。侠到底出於儒、出於墨,抑或不属於任何特殊阶层,而只是具有某种精神气质 的理想人物,学术界对此争论不休。我无意介入这场论争,而只是想指出,墨家对 「任」的解说,对後世文人理解「任侠」大有帮助。《墨子‧经上》说「任」:「 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墨子‧经说》则进一步解说:「任,为身之所恶,以 成人之所急。」这里解说的「任」,与「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侠」(《史 记‧游侠列传》),实为大同小异。故龚自珍将「任侠」一词的组合理解为并列结 构: 任也者,侠之先声也。古亦谓之任侠。侠起先秦间,任则三代有之。侠尚 意气,恩怨分明,儒者或不肯为;任则周公与曾子之道也。(《尊任》) 依据年代先後来区别「任」与「侠」,没有多少文献依据,恐怕不足为凭;不过任 、侠并举,也成一家之言。 另外一种关於「任侠」之「任」的解说,似乎影响更大,那就是颜师古为《汉书‧ 季布传》中的「为任侠有名」作的注: 任谓任使其气力。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 强调任侠之士是凭藉自身权威、勇力或财富等扶危济困,这无疑更接近一般人对「 任侠」的理解。何谓「任使其气力」?除了使用气力这一主要含义外,似乎还涉及 使用气力者的心态及使用的程度,那就是放纵意气,不加约束。这一点换一种说法 可能更明了,《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称: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 「为气」近乎「任气」、「使气」,都是强调恣逞意气,放任不羁,不守规矩,不 拘细节。既「任侠」,又「为气」,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古侠风貌。司马迁「激愤着 书」传游侠(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五〈史一〉),主要突出其「不爱其躯,赴 士之厄困」,似乎其所以「不轨於正义」,纯为「救人於厄」。班固与游侠拉开了 距离,除注意其救人与违法外,更突出游侠性格上的特点:「放纵不拘」,「放意 自恣,浮湛俗间」(《汉书‧游侠传》)。後世史家不再为游侠作传,可说到某人 「任侠」时,往往连带提及「为气」。如《旧唐书》中称丘和「重气任侠」(卷五 九),郭元振「任侠使气」(卷九七)等。至於诗人,更不会忽略游侠的「意气」 ;「雄儿任气侠,声盖少年场」(张华〈博陵王宫侠曲〉);「握君手,执杯酒, 意气相倾死何有」(鲍照〈代雉朝飞〉);「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骆宾王 〈从军行〉);「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崔颢〈游侠篇〉);「气高轻赴难 ,谁顾燕山铭」(王昌龄〈少年行〉);「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李白〈扶风豪士歌〉)。一直到明人徐渭作〈侠客〉诗,还是「结客少年场,意气 何扬扬」。诗人们的关注重心已从侠客具体的「行侠」,转为其「意气」:那潇洒 超脱狂傲恣肆的风神气度。这就难怪从血肉丰满的「侠客」,逐渐衍化出相对抽象 的「侠骨」、「侠肠」、「侠情」、「侠胆」、「侠气」来。 唐人作豪侠小说,也有顾及游侠的意气者,如沈亚之〈冯燕传〉称「真古豪矣」的 冯燕:「少以意气任专,为击球斗鸡戏」;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称「吴楚游侠之 士」淳于棼:「嗜酒使气,不守细行」。但总的来说,豪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日益 道德化,作家注重其「行侠」而有意无意忽略其「使气」。到了清代侠义小说,这 种倾向更明显,除一白玉堂还能「嗜酒使气」外,余者多日趋循规蹈矩──即便有 点粗豪之气,也绝对谈不上狂放不羁。重新注意侠客摆脱束缚追求个性自由,以致 否定任何规章制度的放荡不羁,是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新派武侠小说家的一大贡 献。借用梁羽生《萍踪侠影》第五回回目为这「新一代」游侠画像:「名士戏人间 ,亦狂亦侠;奇行迈流俗,能哭能歌。」 侠客之「时扞当世之文罔」,既为人,也为己。为人指救人於厄,扶弱锄强;为己 则是放纵意气,轶出常轨。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再好的规矩也难免阻碍生命的自 由发展。任侠之士不同於设计世界图景的政治家,他追求的是公正平等适性自然的 生活方式,而不是某一种政治制度。在一个人类被自己创造的种种规矩限定了束缚 因而难得自由想像自由活动的文明世界里,能有几个高傲怪诞不把一切规则放在眼 里的「任侠使气」之士,实在昭示着人类对於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为国为民,侠 之大者」,郭靖辈自是值得尊敬;可读者最倾心的还是那不通世故藐视成规敢於超 越世间礼法习俗的杨过和小龙女(《神鵰侠侣》)。此无他,新派武侠小说虽仍以 冷兵器时代的侠客打斗为表现对象,但已不大追求写实,而是越来越带有寓言和童 话的虚拟色彩,越来越掺入现代人的生活感受。在分工越来越细等级越来越严规则 越来越多的工业社会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命形态无疑十分令人羡慕。适应生 活枯燥的现代都市人超越常规推崇情感的需要,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开始「意气用事 」起来,或曰日趋「名士化」。 如此「亦狂亦侠」的名士型侠客,在武侠小说发展史上是个创举。本来,名士与游 侠,性格上颇有相通之处,都有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一面。只是名士虽有轶出常轨 的言行,却并不触犯法律,一般也不会招来杀身之祸。不像仗剑行侠杀人犯法的游 侠需要亡命江湖,名士的狂荡往往还能得到世人(乃至当权者)的赏识,有的甚至 成为众口交赞的千古韵事。将侠客「名士化」,使其更容易为社会接纳,更合乎文 人的胃口,这种尝试明清时就出现过。在明人乐宫谱所作〈毛生〉中,救人於厄的 侠客毛生居然也进号舍,「索纸书之,风行海涌,三艺立成」,不单文章「允称杰 构,书法亦矫健非常」,而且还因不屑於中进士第二名而掷笔出走,令举子们「嗟 叹不已」。清人杨衡选所着〈记盗〉中的「名士之盗」,夜闯萧家抢劫,并为萧先 生舞剑,且讲评古文字画,临走时独取《名臣奏议》和《忠臣谱》。作家於是感叹 :「盗而如是,可以常盗目之哉?」此等「名士之侠」、「名士之盗」,现代人大 概不会感兴趣,很可能还讨厌其「假模假式」的「酸劲」,可在时人也许不无新鲜 感。清代侠义小说中虽有逢场作戏,「从游戏中生出侠义来」的小诸葛沈仲元(《 三侠五义》第一○○回),可也很难算有什麽名士派头。如果说,旧派武侠小说中 有什麽「名士」的影子,那麽,一是出现不属於任何帮派可又爱管闲事,武功高超 神出鬼没且举动滑稽的「散仙」(如《江湖奇侠传》、《蜀山剑侠传》),一是出 现擅长吟诗作赋风流儒雅的「侠士」(如《鹤惊崑仑》)。这两点皆为新派武侠小 说家所继承,前者如《神鵰侠侣》中「天真烂漫,胸中更无半点机心」的老顽童周 伯通(第四十回);後者如《萍踪侠影》中「天文地理词章武事竟似无一不知」的 大侠士张丹枫(第五回)。可我以为,最能体现新派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名士化倾向 的,并非「儒雅」或「散淡」,而是建立在至情至性之上的「狂傲」──睥睨一切 ,独往独来,任情恣慾,率性而为。金庸、梁羽生、古龙笔下的侠客,多有此类精 神性印记。不妨举三例为证: (黄药师)素来厌憎世俗之见,常道:「礼法岂为吾辈而设?」平素思慕 晋人的率性放诞,行事但求心之所适,常人以为是的,他或以为非,常人 以为非的,他却又以为是,因此上得了个「东邪」的诨号。(《射鵰英雄 传》第十八回) (张丹枫)纵声大笑,吟道:「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当哭 便哭,当笑便笑,何必矫情饰俗。你我俱是性情中人,哭哭笑笑,有何足 怪?」(《萍踪侠影》第五回) 他似乎想不到这懒散而潇洒,萧疏却沉着,充满了诗人气质的落拓客,就 是名满天下的浪子游侠(李寻欢)。(《多情剑客无情剑》第十九章) 能够整段引录的,大都是说明性文字,并非小说的精华所在;唯一的好处是於其间 不难窥见作家的价值取向及创作构思。此等独立苍茫,傲视千古,注重个人意志, 追求个性舒展的大侠,绝不愿为世俗人生的种种准则规范所束缚。借用金庸〈《笑 傲江湖》後记〉中的一句话作结: 「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类人物所追求的目标。 唯一需要补充的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侠客不得不「浪迹天涯」;而且,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新派武侠小说家不得不努力将侠客「名士化」。 -- ○ Origin: 新竹师院 风之坊﹝bbs.NHCTC.edu.tw﹞From: pc220.adsl72.tku.edu.tw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伺服器连线错误,造成您的不便还请多多包涵!
「赞助商连结」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Soft_Job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