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emprisenovel
标 题=?Big5?B?vc2ko8PRpWrAc6rMu1Cq97FlqrqwZ6vk?=
发信站http://groups.google.com/ (Sun Jan 13 09:56:53 2002)
转信站Ptt!news.ntu!feeder.seed.net.tw!bbs.openfind.com.tw!bbs1.openfind.com.
作者:kuohwa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式各样的书,对武侠小说偏爱的原因,是一种从小经常窝在暗无天日的小说出租店中,辛苦练功的美好回忆的延伸,尽管大众对武侠小说的偏执一直都没变,但我总希望以看一般书籍的眼光去看待武侠小说,看作者所要表达的理念是什麽?我能得到的感受是什麽?
因此刻板的武侠小说元素(武功、刀光剑影、门派江湖....)是否突出就显得不是顶重要了。可惜的是,就武侠小说类的书来说的确存在太多只具娱乐消遣性的作品,这中间当然存有太多恶性循环的因素在其中,就一个武侠小说的读者来说,是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形发生的。基本上,一种类型(或说文体)要能创新与突破,最重要的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创作活水与包容度高的读者,才有机会突破瓶颈,可惜这些条件就目前的武侠领域来看(相对於台湾的出版业)是非常薄弱的。
最近又有网友在比较金庸与古龙作品的高低,有点奇怪!不是说不能比较,但应该要将比较的焦点放在同一类的项目上,比如说内容结构、文笔流畅度、刻划角色的深浅....即便是专注於某个角度下去探讨,对两种不同文体的作品下高低,都难免有失偏颇,惶论以自己的喜恶去对金古作品作粗浅的评断。金庸的读者无以数计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趋势,宁说是一种被接受度的高低的问题,金迷若还未深入古龙的武侠世界时便以此贬低古龙的作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书的一套哲学,一套评断的方法与角度,撇开古龙的早期作品不说,从《绝代双骄》之後的古龙作品,绝大部份就都不是传统式的武侠作品了,而这些作品却都是古龙创作的精华所在。金庸迷拿综合中国文学、武术、古典诗词、琴棋书画....包罗万象的金庸作品的好来贬低笔调现代化(或说西化)、不受历史背景局限的古龙作品是没有必要的,文学作品给人的感受冲击性本就因人而异,那视个
对作者的创作型式接受程度而定,如果以金庸的作品的观点(注意:不是水准)去看古龙的作品,觉得格格不入是可以理解的,对於看过金庸作品就对武侠小说存既定印象的读者而言,无法接受古龙武功招式的蜻蜓点水、对话式的描述方式....,就更不足为奇了,但若说古龙真的比不上金庸,倒也不尽然。
如果以无法接受而贬低古龙的作品,在已深入古龙世界有所得的读者眼光看来,无非如以管窥天的可笑,就像无法深刻了解海明威作品的中学生说《老人与海》比不上《三国演义》,外国人的眼光看来是很难理解的。你可以去喜欢、去欣赏《三国演义》的气势磅礡,结构完整,但盖不能以此抹煞《老人与海》这个寓言故事隐藏在冰山之下那九分之八所要表达的深遂象徵意义──人在与外界势力的搏斗中,老渔夫虽然失败了,但人的那种顽强搏斗的「一息尚存,搏斗不止」精神,才是一种光容的失败,伟大的失败。古龙的作品很多都是在表达作者隐藏在冰山之下那九分之八的深刻想法,那种处世态度,如果你没发现,你怎麽能以自己与作者的意识平行不相交来否认他呢?
古龙早期的创作也许真是漫不经心、不负责任的,但看看他中後期的作品,再来想想他为提升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所作的改变与努力,他的作品就不是随便写写、随便看看那麽简单了。金庸的作品36册,每一部我至少精读过一遍,一些特别偏爱的如《射鵰英雄传》、《天龙八部》也前後看过三遍(金庸迷如果觉得这样还不算读过金庸,那我也实在不晓得要说什麽了!),而古龙的作品从《浣花洗剑录》之後的作品大都至少看过一遍,看过最多次的是《绝代双骄》,至於早期的作品只要能找到的也大致看过,这当中当然包括一些阿猫阿狗冒名的假作。为何喜欢古龙的作品,有相当大的原因是古龙笔墨间那股自然飘逸,不拖泥带水的真气,不把精神花在枝枝节节的武功招式中,着重书中人物个性的塑造....虽然他的烂作品的确不少,但总无法掩盖其他一流作品的光芒,其他相关的原因,希望我能在以下的文章提到。
网路上有人说“金庸笔下的人物比较人性化”,其实就“人性化”这个话题来说就让人有很多的想像了。也许这世上真是平庸无奇的人太多了,或说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过的都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读金庸小说心情会随着郭靖、张无忌、韦小宝的际遇起起伏伏,跟者主人翁成长、练成绝世武功、赢得美人芳心,有很大的因素是读者把自己带入了剧情中,因为这些主角有大部份的个性都是跟你我类似的(当然金庸作品人物众多,也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人),可是就以此统括了人性,那也未免太低估了“人”吧!人的环境,人的心情难道就只有这些随着际遇起伏的大变化吗?当然不是,文学作品的多变性,就是因为人的诡谲善变,才充满了可读性。
我认为就金庸的作品,以笼统的人性化来说他,倒不如说他是“人性光明面”的阐述,而古龙的部份作品却是反其道而行的;又有人说金庸能考虑到读者的心境,就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说法,作家的作品如果老是想着读者想看些什麽,想让剧情发展如何,即使读者再多,也会有残缺的,金庸迷有没有真正想过这个问题呢?
也就因为大部份人是平凡的,所以随着剧情溶入其中,想像起来较容易,当然得到的感受也较深刻了 。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难道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了过度的黑暗面与仇恨性吗?有的,而且生活中处处可见,如果你肯以认真的态度去检视古龙作品中人物的处世态度与当下社会的脉动,你会有更多的感触。
如果你喜欢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那你怎麽会不喜欢《多情剑客无情剑》呢?所不同的是哈姆雷特不是一个纸醉金迷无所目的的普通王子,而是具人文主义思想的新青年,你也许真的不喜欢李寻欢的甘於寂寞(事实上他也最痛恨寂寞),但他有宽宏的胸怀,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样是悲剧人物的哈姆雷特与李寻欢却都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颠倒混乱的时代,人该负起的责任,也许这中间要有复仇与牺牲,但这才是现实社会下的所谓人性。」哈姆雷特的复仇,最後以与敌人同归於尽的结局收场,家庭、爱情、事业全遭毁灭,这一大悲剧深刻揭露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当时英国现实之间不可相容的矛盾;而情义也使李寻欢心中充满了矛盾,痛苦终究无法摆脱,出走的决定使心爱者林诗音投入龙啸云的怀抱,还深深责怪李寻欢的无情,无法了解李寻欢的苦闷与忧郁,李寻欢可以说一无所有。「情」与「义」的冲突,武林人物的内心世界又何尝不是莎翁的哈姆雷特下的人文主义悲壮颂歌呢?你还能
古龙小说描写人性不够深刻吗?我想是人们把社会想得太完美了。我认为古龙对笔下人物的心理描写,完全可以和一流的纯文学作品媲美(包括中外),虽然他不在重大事件上作影射,但我们何尝不可从人的心态去反视社会的变动及大环境下,文人作者的苦闷与空虚呢?
有人批评古龙不善描写武功招式的细节,经常一刀闪过,人头以落地,完成不见过程,不像金庸般写得活灵活现。这种说法就某种欣赏武侠小说角度的人来说是没错的,但对某些人而言反倒省了一些负担,说实在的我在看武侠小说时最感痛苦的就是冗长的枝节武功招式,古龙的作品就省掉这些困扰了,句与句间如行云流水,思维完全不受阻碍。
我无意去批评金庸的作品,因为排除风格异於金庸的新派武侠小说,金庸的几部长篇的确是同性质作品中最棒的,金庸的确将武侠小说带入了另一境界,但积极的意义应该是“原来武侠小说也可以这麽写!”,可是一转眼,这个惊叹号已过了三十几年。呼应第一段我所说的,金庸作品问世初期也许带动了风潮,使武侠小说进的了庙堂,但逐渐显露出来的伤害也是具大的,个人认为影响最大的不是後继者的裹足不前,否则也不会有古龙、温瑞安、黄易之辈,伤害最大者无非是读者先入为主的“武侠小说惟有金庸”,我很纳闷的是不管喜不喜欢古龙的作品,金迷的“非金庸不看论”的前提下是否真的已看过或比较过其他同类型的作品,或者说是否愿意以更包容的心去看外面更宽广的武林世界。山外有山,虽然这些各具特色的山比不上金庸的几座高山,但也比一些人在心中筑起的那座山高明吧!
孙中山先生说不知不觉的是实行家,我愿当这些傻傻的实行家,有空多看几本书,多看几本武侠小说,这篇文章只要有几个人看,我就很高兴了!匆匆不知所云,烦请不吝赐教,谢谢!
--完--
认识古龙,从古龙豪侠会开始!
http://gu_long.tripo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