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umbledore (阿不要.邓不利多)
看板elderly
标题[新闻] 老人微胖比较好? 研究:BMI偏高 死亡率
时间Wed Aug 31 22:28:22 2022
老人微胖比较好? 研究:BMI偏高 死亡率较低
记者杨雅棠/报导 2022-08-31 02:00
年轻时为了爱美,试尽各种减肥法;中年发福、三高上身,为了健康开始减重;来到银发
阶段,没有刻意减肥,体重却逐渐下降,未必是好事。近年有不少研究指出,胖一点的老
人比瘦老人健康长寿,偏胖不一定是坏事,过瘦的长者可能承受衰弱提早降临,尤其在生
病、手术过後,体重节节下探,要吃回一公斤才发现原来那麽难。究竟老人如何「养肉」
,如何「胖得健康」?
因为爱美或是为了健康,「瘦」一直是大家追求的目标。但到了银发阶段,有人说「老人
胖一点才好」?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长黄国晋表示,「老人确实胖一点比较好」,从流行病
学角度来看,统计数据看到老人稍微过重一些、BMI略高一些,死亡率较低;而从临床角
度来看,当发生疾病如中风、卧床时,才有本钱消耗。
根据台湾国卫院一项针对1512位老人的九年追踪研究,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老人
死亡风险呈现反J型关系,BMI小於22(正常偏瘦)、介於22至24(正常)、介於24至27(
过重)与大於27组别的死亡率,分别为5.73%、4.02%、3.27%与3.69%,显示体重最轻的老
人有最高的死亡风险,过重的老人有最低的死亡风险。
北荣高龄医学中心研发推展科主任彭莉甯表示,对一般民众而言,BMI在18到24是标准的
范围,但随着老年人研究愈来愈多,发现这样的标准不适合放在老年人身上。像BMI在24
左右,虽然对年轻人来说是微胖,但对老年人来说反而较好,甚至可以胖一点点;但如果
高於27,则要注意心血管风险会逐渐增加。
●刻意减重 易造成肌少症
她表示,许多人都说体重愈轻,愈能降低心血管、新陈代谢疾病等风险,但老人家如果刻
意减肥,常常减掉的不是脂肪,反而是重要的肌肉。而肌肉对老人家的预後影响大,肌肉
过少容易造成失能问题,如无法自如行动或是容易跌倒。
因此老人家不应刻意减肥,如果真的在意代谢疾病想要「减重」,饮食上应维持正常,以
增加运动量的方式来达到体重下降的目的;如此一来,不但能瘦掉不想要的脂肪,也能改
善心血管的风险。
黄国晋说,相较於BMI和体重,老人家应要更在意肌肉量的多寡。临床上就看到病患年轻
时到现在都是70公斤,年轻时肌肉量可能达24公斤,老了只剩13公斤。
●仪器肌肉量 在家也能测
现在测量仪器愈来愈精密,可透过仪器得知肌肉多寡。最精准的是核磁共振、电脑断层或
是骨密度测量仪,但需到医院测量;现在家中或是运动中心也可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
BI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的机器,意即常听到的Inbody机器测量,非
常方便。
若以BIA测量,男生的肌肉量应该大於7(公斤/米平方)、女生应大於5.7(公斤/米平方
),若低於此数值就有肌少症的风险。
而除了「量」之外,黄国晋说,肌肉的「质」也很重要。上肢可以测量握力,以惯用手量
测,男性应大於28公斤、女性应大於18公斤;下肢则可测量「坐站五次可否在12秒内完成
」以及「走路速度是否每秒大於一公尺」。另外,日常生活中若发现从椅子上起身吃力、
双手无法拧乾毛巾、转不开瓶盖,也都要特别注意。
●一个月体重降5% 应就医
而要维持肌肉量,老年人除适量补充肌肉生成所需的蛋白质外,也需增加阻力训练。阻力
训练以大肌肉为主,可使用哑铃、阻力脚踏车和弹力带做居家训练。另外,老年人也应增
加平衡训练以防跌倒,太极拳、单脚站都是不错的方式。
黄国晋和彭莉甯也提醒,有些老人家没有刻意减肥,但不由自主地变瘦,也是需要注意的
问题。如果一个月内体重下降原本体重的5%、半年内掉10%,则应到家医科或老年科别就
诊,判断是否因癌症、肠胃疾病或是免疫疾病所造成,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下肢肌力测量法
1. 坐站五次可否在12秒内完成?
2. 走路速度是否每秒大於一公尺?
若无法做到,代表肌力减退。
●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测量肌肉量
男:应大於7(公斤/米平方)
女:应大於5.7(公斤/米平方)
若低於此数值就有肌少症的风险。
https://reurl.cc/dWy36y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218.35.160.207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elderly/M.1661956105.A.E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