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louds780321 (单车上路~)
看板csmumountain
标题[转录][转录][记录] 山难检讨会议纪录
时间Sat Mar 5 22:14:47 2011
※ [本文转录自 NCHU-Mount 看板 #1DSYXXU3 ]
作者: fd87813 (温猪) 看板: NCHU-Mount
标题: [转录][记录] 山难检讨会议纪录
时间: Sat Mar 5 20:11:12 2011
※ [本文转录自 MountainClub 看板 #1DRwVwV2 ]
作者: tphyst (ㄙㄨㄙㄨ) 看板: MountainClub
标题: [记录] 山难检讨会议纪录
时间: Thu Mar 3 22:38:48 2011
内本鹿事件山难检讨会议纪录
时间:2011/02/22(二)
地点:大气系馆B105
出席人员:
内本鹿队员:高郁函、郑元铭、蔡宛珈、李玟谚、林明彦
留守人:赖承佑
社长:沈明勳
山社领队:杨斯显、陈柏孚、廖翊廷、游旨价、陈盈孝、陈雪溱、萧禕繁、徐嘉鸿、
许永晖、林玮庭、吴孟寰、林玉、陈儒雅、黄允廷等
山谷学长姐:及文、阿佑、老龙、阿雪、泌珠、云珍、志城等
列席人员:王思涵、马之贞、袁柔、江映蓁、刘毓欣、刘耿豪、徐义程、杨力行、王柏崴
、陈坤祺、谢晋凡、廖子齐、潘暐瀚、柯俊宇、黄思维、田凯仁、张俊彦、
张玉樵、梁成等
记录:萧禕繁、江映蓁
主持人:山难部长 杨斯显
山难会议流程:
1. 讨论台北领队的处理
2. 讨论台南领队的处理
3. 讨论山上的处理
4. 山难部的缺失
5. SOP处理流程的瑕疵以及如何改进
会议记录:
山难部长简介事情经过及出事之後队伍处理状况
高郁函:
事情发生之後,林明彦拿伞带下去10分钟後到勤文旁。郑元铭在过十几分钟後拿医药包下
切去找勤文,发现勤文已没有生命迹象。此时我(领队高郁函)以卫星电话打给南搜,南搜
告知须先循报案才能出动搜救队後,循报案管道119打不通,便透过留守人通知119。
通知留守人後,除林明彦、郑元铭外,其余人(高郁函、蔡宛珈、李玟谚)决定先离开崩壁
回到林道上避免危险。仅携带必要物品(所有食物、水、睡袋、外帐)
直升机到後队员不动
领队讨论後决定心理状况不适合自己走出去
三点全员回到林道 在离崩壁水平10公尺林道上紮营 清点水与食物分成两天分
台北留守人(赖承佑)请教官连络国家搜救出动直升机
赖承佑:
统计在山下的领队:赖承佑、陈雪溱、陈柏孚、林玉、徐嘉鸿。先决定如何接内本鹿其他
队员,当时在不知勤文状况下,认为社上能自行上山接人。 後来得之勤文过世後,决定
交由国搜和外界协助。教官建议派专人负责连络勤文父母,并请山社派人到登山口接其余
队员。
杨斯显:
陈柏孚跟陈雪溱由台北下台南先与勤文父母会合。另外双塔因提早一天下山,接获消息後
杨斯显和萧禕繁从嘉义直接到台南和陈雪溱会合後,决定隔天到一早到藤枝森涛派出所。
因透过教官得知山上只有飞鹰义消和消防队出动,担心状况不明,因此准备先装备。隔天
到登山口後得知十点已与山上队伍会合,两点多全员回到派出所,之後回到台南派出所处
理後续情况。
以上简述事件经过
赖承佑:
请描述林明彦和郑元铭去找勤文时的地形,是否有危险的可能?
郑元铭:
那里是崩沟地形,但是站立处没有立即危险,认为算是安全。
高郁函:
直升机吊挂走勤文後询问郑元铭、林明彦是否有能力爬四五十公尺的落差回到安全林道。
因为他们两人当时那里有勤文背包内的装备,其实可以就地紮营,但最後两人判断安全後
爬回林道。
杨斯显:
最後全员爬回林道紧急紮营,当时掉三个被包在崩壁上。食物与水最多只能撑两天,山下
领队曾考虑补给,後来否决此提议,决定在登山口等待所有人出来。石山林道今年已是第
四次发生意外,都有南搜出动搜救,但是最後我们没有请到南搜的人搜救。
陈柏孚:
当晚领队们讨论南搜搜救能力最有保障。确定在藤枝的领队能力是否能够应付之後状况,
再决定是否需要找南搜。後来隔天早上很早得知飞鹰义消已经在山上找到队员,就不再联
络南搜帮忙。
检讨事件处理程序:
审核内本鹿队伍时分两次。第一次山难会议认为队伍天数、路线过长,认为队员组成不能
胜任。请他们重新准备後再审一次。
(原本排15天+预备天3天=共18天。共7人。山难部认为路线太长,背太重。要求排新路线
重审。条件:12天为上限)
(队伍人员是进山社2~5年的人 2男6女 有体训但是山难部认为不能胜任 要求改成12天行
程再+2天预备天)
陈雪溱:
内本鹿领队(高郁函)问过南搜搜救人员,说石山林道状况不好但是小心仍可通行。(南搜搜
救记录是出队前才出来)选择石山林道而非海诺南东南棱路段或小关山林道出,是因为可以
因而将路线缩短为12天+1天休息天=13天。大致符合领队会议要求。
高郁函:
新排的石山林道路线,石山工作站路段之前一直有工人进出,因此判断还算安全。出事地
点在石山工作站之後。八八风灾後南一段都没有记录。第二次审队伍时不知苗圃到石山工
作站的路况。本来采取高绕溪南山鬼湖路段出来,过年期间发现南搜搜救详细记录,才决
定走石山林道。
出发前一天接到电话(最近在石山林道附近出事的领队),告知他们在高绕路棱线上非在崩
壁受伤。高郁函询问石山林道崩壁路况後决定走林道(有南搜搜救详细记录)。另询问另外
一位藤枝派出所的大哥石山林道路况,大哥也建议从石山林道出来。
杨斯显:内本鹿出队期间也有其它队伍在相同地点出事。
===============================================================================
第一次审队伍情况
延平林道-美奈田传统路-部落背工路(新猎路) 腰绕和原山-寿-见晴山-中央山脉南一段-海
诺南东南棱出
山难:天数太长、背太重人员无法负担,此路线弹性太少,且冬天有遇冰雪可能。要求新
路线上限为12天。
领队会议建议:
1.小O型出小秃山
2.出神池
第二次审队伍情况
卑南主山-石山林道-7K苗圃-溪南鬼湖出13天
当时山难部有的资讯认为石山林道路线是可以走的。
蔡及文:
审队伍本身没有什麽问题。但审队伍到出队前有新纪录,山难部应该要重新审核石山林道
。
杨斯显:
神池小关山八八水灾後有记录,石山林道都没有记录(石山林道11月才开放申请入山),为
何仍选择石山林道?
赖承佑:
审队伍後路线有些微变更,在山上也有用卫星电话连络更改行程 (内本鹿路程前段) 当时
留守人没有能力判断,因为山上领队最清楚状况,留守通常会同意稍微更改路线。
出事路段在出发前一天得到新资讯(南搜搜救路线记录,并去电询问搜救领队)。留守人请
领队评估两个选择的优缺点後决定。留守人看过路线後同意更改路线,走石山林道出。
高郁函:
出事之後其余人员都由石山林道出来。而非走苗圃鬼湖高绕路线。
陈柏孚:
南搜搜救记录情形?
杨斯显:
南搜有详细记录每处新崩塌地,并记录水源。让留守人认为其实走石山林道是可以的。
廖翊廷:
在山上改路线没有问题。因为领队能掌握山上状况,是决定更改路线以後告知留守人。但
审完队伍以後要改路线、改人员,除留守人以外,有通知山难的义务。
陈柏孚:
根据山难防治细则:长程队审队伍後改路线应该让山难部长、全体领队知道 本队没有做
到是为疏失。
赖承佑:
最後改路线的时候因为在过年期间(初三),此时间其实没有办法通知其他领队。
陈柏孚:
判断可以改路线的依据?
高郁函:
2/5出发前一天拿到南搜石山林道记录,队员都有看到记录,但是分散各地无法讨论。
决定C0一起讨论後通知留守人并更改路线(原走高绕棱线溪南山鬼湖,改走石山林道出。)
石山林道有一定程度的危险。但是走棱线也有风险,根据判断林道的资讯比较多,也有询
问南搜路况,及是否有留有绳子。
张玉樵:
看南搜记录需要绳子、技术装备,南搜技术和社上技术有一定落差,为何仍然选择走石山
林道?
高郁函:
棱线路仍需腰绕下切大崩壁,路非常陡。石山东棱断棱只有一份队伍(大台中队)的航迹图
,资讯不足。因此根据等高线、地图及记录,判断後和留守人决定走石山林道。
张玉樵:
有带绳子吗?
高郁函:
有带两条10米伞带、一条20米伞带,南搜当时带的是两条15米伞带。出发前有事先询问南
搜是否有在崩壁上留有绳子。部分较小崩壁留有绳子,但是多数崩壁规模太大,无法留绳
。
黄允廷:
石山林道实际状况和想像中状况比较?
高郁函:
崩塌状况比想像中差很多。
蔡及文:
审队伍时不知道足够资讯,知道足够资讯後的评估是怎麽做的?有评估自己的能力能否应
付如此困难地形吗?
高郁函:
自己和队员的评估判断还有三天,认为小心走的话是有能力及时间应付,若林道状况真的
不行再高绕。
林玮庭:
本来判断走棱线,後来知道石山林道的危险但有资讯。既然两条路线都很危险,其实也有
不出队的选择。
林玉:
领队认为判断因素可以接受,但是为什麽把重点放在走哪条路,而不是看南搜记录,连南
搜都需要开绳,为什麽台大山社可以有自信可以过去?林道状况:棱线腰绕路的资讯少,
且等高线密(陡峭),才决定走林道。
高郁函:
出发前有致电在棱线上出事的队伍的领队,该队领队觉得南搜的记录过分夸大崩壁的难度
,建议走石山林道出去是可以的。
老玉:
建议1.如何判断关键资讯?(南搜记录vs.出事领队的建议)
2.不出队的选择?
老龙:
1.讨论重点应该在讨论如何事前准备 避免危险
2.得知讯息的来源:出事队伍的领队 而非南搜的人 应该清楚讯息来源者的能力与可信度
(及文:南搜说难,经验较少的领队说易,所以怎麽判断又是一个问题。待以後领队会议
讨论)
廖翊廷:
此次判断的人是要上山的人,依情理会选择相信别人走过我就可以去(对自己有利的说法
与心态)。但是就像玮庭说的,上山的人应该要有鸟队的勇气。在改路线的情况下,领队
应该至少与留守人和山难部长等不需要出队的客观者讨论。
赖承佑:
现在仔细看过记录,南搜他们有带绳索,架好可以过。记录看起来很谨慎,虽然地形很密
集,但是可以走。问题是为什麽没有确保。
蔡及文:
我们可以想想,要讨论的是──改路线的话
1.全放给留守人判断决定
2.留守决定改路线是大修小修,大修找其他领队讨论,小修则不用;或是
3.不管怎麽改都要开会。
陈柏孚:
自己理解的山难防治细认为,在山上若领队改路线,留守人应该相信领队的判断;但在上
山前,领队和留守人资讯对等,应该召开领队会议或至少几个领队讨论後再决定,可考虑
延期上山。
许永晖:
这次的情况以後也有可能碰到,应该要订定一定流程机制。至少留守、山难、领队三人达
成共识。
陈盈孝:
是否要要求领队在审完队伍後出发前,若得知新的资讯,要有流程可以公开?
陈柏孚:
可以补充改进山难细则。
蔡及文:
在以前没有卫星电话的时候没有变更路线的余地,但现在有卫星电话,改路线也是有需要
的。
杨斯显:决定要不要针对改路线增修条文,由领队投票。
多数领队赞成,决定将此条加进山难防治细则。下次领队会议讨论详细内容。
老龙:
补充阿佑学长,询问他人走过经验的信赖问题及讯息的可信度,跟认不认识对方的关系很
大,最好找到互相认识,或至少有一定程度信赖的人。这部分需要更加谨慎。
==============================================================================
山上事件发生前後的处理 检讨 及改进
蔡及文:
想知道出队每天的大概状况,还有人员跟当天的详细情形。
高郁函:
全部到出事那天几乎都紮到预定营地,只有两天迫降,有些时候超前进度。大致都符合原
订行程,人员状况良好,并没有身体不适或是走不动的情况。出事当天全员体能状况也都
很良好。
杨斯显:
分三条路线过崩壁,有一定的危险。是否可避免?
赖承佑:
过崩壁以前是否有先规划路线?为什麽分那麽多条路线走?
郑元铭:
此段大崩壁的前两段都有路,在第三段崩壁路迹和叠石到一半就不见了。
蔡宛珈:
在高处可看得见对面的林道有萤光色路条。没有跟着第一个走的林明彦的路,是因为他走
过後说太陡,所以请他到对面林道後再轻装回头找路。
赖承佑:
林道上前几个崩壁的过法是?
高郁函:
之前的崩壁都有路迹,其中有一个有下背包。
蔡及文:
因此在这种地形人员不应该分散,林明彦一个人无法兼顾所有人。
老龙:
在路迹失去时,如果地形可停留的话是可以下背包休息讨论的,但是你们让队伍分散了失
去团结互助的功能。大家一起走同样的路较好,可以慢慢清出步阶,这样在安全上会提升
很多,也可以掌握需不需要做确保等资讯。加上队伍的时间充裕,未来若有类似的危险地
形且状况不明,需要集结停下来讨论,让最有经验的探路者去探路,其余人应信任探路的
攻击手。
廖翊廷:
因为本队的组成每个人都算是班底,没有学员的角色,所以可能造成心态上的轻忽。遇到
这样的地形不应该散开,若有一个人在高处看攻击手并且指点也很好。
蔡宛珈:
本人即是担任在高处看的角色,但是视角不同的角度会有落差。
廖翊廷:
不过这种地形状况的话,让攻击手就是攻击手、後勤就是後勤,而不是林明彦过了以後让
其他人去试别的路线,让每个人都暴露在危险中。
郑元铭:
这样的状况,当下应该像老龙的发言一样,用轻装探。
老龙:
不过其实这种路只有一个人走过通常会看不出来,所以还是要设法清出一条所有人都可以
走的步阶,这是重要的。
蔡及文:
最重要的是避免人员的分散,分散以後就有踢落石和互相照应不足等等的问题。重新聚集
以後可以互相照应,并订出比较可行的路线。以後当领队的人都应该注意。
赖承佑&蔡及文:
林明彦下去找勤文时怎麽走?是否有作确保?
林明彦:
当时并没有做确保,因为经过判断觉得不需要架绳。
蔡及文:
出事大家都会很心急,但是必须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救援。做确保很重要,要避免发生二
次山难的可能。当时判断林道是可以走的,叫直升机的大风可能会危险,但翁世豪学长害
怕的就是二次山难。
杨斯显:
山难发生时,其余人员要确定自己处於安全的状态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
蔡及文:
领队的义务要先确保其余队员的安全,应先和大家讨论有共识之後再处理。
郑元铭&高郁函:
研判当时的地形是无法做确保的。
李玟谚:
当时为什麽要带两条伞带下去?万一林明彦和郑元铭回不来会很危险。
蔡及文:
理想的状态是先架绳,不行的话就看好路线、讨论好再下去。
老龙:
是将队员先全部集合还是直接处理?
蔡宛珈:
林明彦和郑元铭先下去找勤文,其余三个人慢慢集合回到林道。此地形容易踢落石。
老龙:
在无法确保所有人都安全的情况下,不应先下去进行救援。救援的人可能会有危险,剩下
的三个人也很可能发生危险,因此发生二次山难,像蔡及文所说。
徐嘉鸿:
听说过有种崩壁确保方法是全员拉一条伞带,若一人下滑,其他人快速靠向石壁防止滑落
。
柏孚:
强烈不建议此方法,除非所有人都很有经验。这样固定点不固定没有甚麽作用。
阿佑:
过危险崩壁时,轻重装的安全度差很多。若重装滑落,翻滚会很难停下来,应该轻装攻击
找路。在崩壁上路线应找缓的跟石头较大的,用冰斧会好走很多,可以清步阶。本人没有
在崩壁确保过,只是用想像的──或许找稳固的大石头,在上方或下方,自己清出一个阶
坐着。
老龙:
现在崩壁的确保点常是用钢条等插入岩缝,这样才真的是最稳固。探路时还是应该先轻装
。
阿佑:
山刀和登山杖其实也可以帮忙挖步阶。
蔡及文:
崩壁若是完整岩壁,有裂缝可以踩跟抓,或是碎石坡,下滑不会超过50公分,比较好走。
本队出事的崩壁是最容易出事的,是会滚的不稳定大石头(砾石堆)。
老龙:
原住民通常是轻装,用山刀或叠碎石,做成简易步阶,像是盖个简易的驳坎。
张俊彦:
如果直接透过卫星电话连络国搜,是否可以省时?
老龙:
国搜出动直升机成本高。只有透过留守人联络教官,才有公信力叫得动直升机。
陈雪溱:
第一个通知的是应该是留守人,而不是南搜。
陈柏孚:
领队第一个通知留守人,也可以节省手机和卫星电话电量。
杨斯显:
藉由本次事件,可检视山难SOP的完整度,让山难搜救进度加快。
林玉:
教学长萧禕繁此学期会设计一系列的课程,可以利用。而之前分配的工作──
萧禕繁整理
文字部分、李玟谚整理时间轴。现在要强制加快脚步赶快做出完善的SOP。山难部长可以
订时程让工作完成,并应该放在公开网站上以及社板置底文,方便搜寻。另外最新版山难
细则不在社版内,应该收录。
沈明勳:
学校方面,提出认为出过事的人是否需要有所惩处动作,暂时不可以上山。
老龙:
应该要给具体建设性的建议,而非惩罚性。像是更新装备、安排登山安全讲习、增强社员
安全教育等,跟学校申请经费。
蔡及文:
要跟学校厘清这两件事是不相干的。我们可以承诺学校若发生事故,要加强社员观念的建
立。
陈柏孚:
必须加强和学校的沟通。不爬山的人无法了解我们的情况,不知道两件事情是没有关连的
,虽然实行上可能会有困难。
老龙:
可以让社团指导老师了解详细情形,再行由他跟学校沟通。
廖翊廷:
也许可以派代表团,避免各说各话。要跟学校厘清我们不是惩处,是积极的改善。
赖承佑:
现在山难部审队伍时,似乎有不够用心的情况,希望大家既然愿意帮忙,就要尽力维持登
山安全,以後要多留意。
老龙:
大家应该给自己一个掌声。希望以後要团结,大家多多参与领队会议、审队伍,也可以寻
求学长姐的意见。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17.144.112
※ 编辑: tphyst 来自: 61.217.144.112 (03/03 23:40)
※ 编辑: tphyst 来自: 140.112.67.70 (03/04 10:43)
1F:推 LittleMing:感谢台大山社无私分享, 内容多处建议非常值得参考学习 03/04 23:02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20.228.86
2F:→ fd87813:里头有好多领队的问题好犀利,还有可以看到南搜的纪录噢? 03/05 20:12
3F:→ fd87813:这样中搜、北搜的是不是也看得到,增加资讯? 03/05 20:13
4F:→ fd87813:觉得这篇可以放到。 03/05 20:15
8F:→ oliviawind:研习营感觉好棒...可是费用不晓得可否申请学校补助? 03/05 20:38
11F:推 rubidus:你要转录前要先推文问一下吧 03/05 21:41
12F:推 clouds780321:借转 谢谢你 03/05 22:14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73.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