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utien (大叮当)
看板comment
标题《流行词话》:华语歌曲相关论着简述(2)
时间Thu Nov 11 16:22:12 2010
《流行词话》:华语歌曲相关论着简述(2)
重返61号公路:《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9
月
公路,女,黑龙江人,本名待考,笔名来自Bob Dylan一首歌名,「早期受台湾文学、音
乐的影响开始写作,1997年担任《音乐生活报》人物版编辑记者、专栏作者。」这也可以
说是一本妖书──你很难想像一个异时异地的大陆同胞,竟能把台湾现代民歌的发展研究
到了写出这样一本史书的程度,然而她凭着热情做到了,还得到杨弦、苏来、陶晓清……
等一众「当事人」的赞叹与推荐。
这不只是音乐的力量,更是民族文化情感的力量。此书紧扣着「唱自己的歌」这样一个主
题,作者对李双泽歌曲〈少年中国〉及相关言论的追述,满蕴着推崇之心。大陆一般述及
台湾现代民歌时,官方立场者多以国族主义,在政治上推崇〈龙的传人〉等歌曲中的中华
民族意识,但在音乐本身,及其较是自由主义的文化意识上,就很少谈到。公路则特别强
调、推崇了「唱自己的歌」中自由、自主的精神。这也是许多当代大陆同胞的胸中块垒。
尤其在那几年间,台湾主流的民族、文化认同还是中国,本土意识尚未完全发展到台独的
程度,这也就提供了「借酒杯」的便利。在今时今日的台湾读者看来,这一切皆已恍如隔
世;这隔世之感,便更能让追述者(有时也包括亲历者)将那「民歌时代」层累地添上浪
漫感。
书分五章。第一章《往事》从台语、国语二领域谈1975年以前的台湾流行音乐;第二章《
盛开》上篇从杨弦那 1975年6月6日的中山堂演出谈起,中篇从李双泽开始谈「淡江─夏
潮」这一流,下篇〈校园歌曲〉则以1977年新格唱片公司的金韵奖谈起,整章的叙事近乎
「志」而兼及人物。第三章《绽放(1977-1983年的民歌小孩)》、第四章《蜕变(1980年代
的国语流行音乐)》、第五章《乡愁(1990年代的台湾新民谣)》则较多采「列传」形式列
举创作人及歌手、专辑作品,传末也多有作者的感悟和感慨。尾声《历史没有真相》则再
寄望於「我们所有人」的原创精神与文艺追寻,以不使一切消沉在「商业化的浅碟操作」
中。其观念有情而不滥:「我并不知道全部,只是记下一部份知道的,给想知道的人看。
」
是知此书在今天这个世道的市场上,是小众的;但作者的情怀,是宏远的。因此,此
书是可观的史着,更是可以励志、可以告慰的文集。
朱耀伟:《岁月如歌─词话香港粤语流行曲》,香港:三联,2009年9月
朱耀伟,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课程主任,当前学界极少数研究流行歌词的学
者之一,也就是我打算跟的导师。「本书乃按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笔者与陈师正
小姐於香港电台第二台主持的节目《词来的春天》的讲稿整理而成。」
全书在引言、余论外分十八章,从1970年代中期香港粤语流行曲兴起谈起,谈到现在,对
期间曾经流行的曲风、歌路及思潮大都有讨论到,自然带出诸词人、歌手的创作观念与社
会意识。或因篇幅、场合所限,许多论题未能深入开展(如「雌雄同体」「自虐情歌」或
歌曲低龄化问题),当再参照其他论着。
本书提到每一首歌的时候,都作脚注说明作词、作曲、主唱者及出品年份,但很少写出歌
词内文。这样,如果不是大部份歌曲都听过,就不能光凭看的来精读此书了。注中也没有
说明原收录在何专辑里,这信息其实也不只有方便搜索的意义;所幸现在网路发达,要找
的话还是一搜就能搜到。
最重要的,作者访问过郑国江、卢国沾等许多词人,此书也是综合过前人观点(如黄
沾论文)而成的,因此其中观点可以视为香港相当一部份词人、学者的共识。今年又出版
了《词家有道:香港16词人访谈录》,到手後当再摘要。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23.193.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