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utien (大叮当)
看板comment
标题《流行词话》:华语歌曲相关论着简述(1)
时间Wed Nov 3 18:58:40 2010
《流行词话》:华语歌曲相关论着简述(1)
以下都是我2010年9月在台大总图书架上看到而借阅的。以出版先後排序,一一作简
述。
水晶:《流行歌曲沧桑记》,台北:大地出版社,1985年。
近年学界内外引用率都相当高的一本文集,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连载,当时便广受
瞩目。作者从他认为的「一代歌后」吴莺音谈起,以散文叙论了黎锦晖以来中国流行歌曲
的发展与沧桑。
记述的歌手与作者有吴莺音、白虹、黎锦光等;访谈记录有宋淇(谈上海;也谈到许多张
爱玲的事)、陈蝶衣(词人)、姚莉(歌手、制作人、姚敏之妹)、胡心灵(电影界前辈
),也见了吴莺音。作者本身学贯中西,熟悉文学掌故,与受访者为具共同语言的同代人
,书中回忆文章因而不仅晓畅,且具「当时性」,而兼有文学、历史的价值。对流行歌曲
创作来说,访谈中记述了许多第一、二代作者的经验谈与创作背景,很是重要。
我因〈楔子─小论吴莺音〉一篇而开始接触吴莺音的歌曲,果如作者所言,「把那个时代
(1948-1949)『世纪末』的万般无奈,点滴凄清地唱了出来。」2009年逝世的吴莺音晚年
虽有复出,近年在歌坛与学界(包括文学、现代史、流行音乐相关研究)得到的关注还是
不多,值得钩沉。
政治上值得关注的是〈每天费尽心机,想起真是凄其─谈左派钻入流行歌曲中的影响〉一
篇。作者对於左派歌曲的评述颇能超然,不至如国民党文人学者一贯狗血喷头式的批判,
也当然不会受中共说法的影响,而是采取点到为止的讽刺。
网上查作者资料:「水晶,民国二十四年生,江苏南通人,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加州柏
克莱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於洛杉矶州立大学中文系、淡江大学英美文学系等,现已
退休,寓居美国。」另着有《张爱玲的小说艺术》、《苏打水集》等。另经询问知其本名
为杨沂。
黄子佼:《佼头牌音乐大补帖》,台北:圆神出版社,1997年10月
黄子佼:《黄佼兽绝对负责音乐讲座》,台北:圆神出版社,1999年2月
商业出版书物,排版有些浮夸,前书作了一些音乐消费指南、词汇介绍,再收录十余篇谈
论张惠妹、许茹芸等当代歌手,以及作者本身参与创作经验的文章,每篇不到一千字,谈
得也浅,总体上参考价值不高。
後书较具史料价值,除再介绍一些当年唱片行及生态,也记述了作者个人接触而投入流行
音乐的历程,又收录「历年遗珠50绝张,黄佼兽听後推荐」,结集并修订作者原在《谈星
》杂志发表的专栏文章,评述了1990年代50张较不出名的专辑。虽然每篇仍不到一千字且
谈得不深,但也算回顾90年代时一批可以按图索骥的参考。
台湾学术界对此二书亦有列入参考书目,目前网上可检索到的都是2000年代後的学位论文
,如简妙如《流行文化,美学,现代性:以八、九○年代台湾流行音乐的历史重构为例》
;江亭谊《华语流行歌曲中国风现象研究》。这些论文我还没看,看後当可补述学者如何
运用黄子佼这圈中人所撰之书。
付林:《中国流行音乐20年》,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1月。
作者本名王付林,词曲作家,1946年生,1968年毕业於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此书将中
国流行歌曲百年分为1900-1949的「原生代」和1950年後的「新生代」,而记述了
1980-2000年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演变,以五年为一阶段,分为1980-1985, 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1四波,列举了一批具代表性歌唱家/歌手/歌星、词曲作者及相关
大事记,全书162页。对陌生於1980年代大陆社会发展的港台学者来讲,当是可读的入门
书籍之一。
作者记1980-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大陆歌坛一方面受邓丽君影响渐改用流行唱法或作新
调,一方面保守派、当局又批判甚至封杀的情况颇具价值;作者本人曾为首先改用邓丽君
唱法公开演唱,而被批判的演奏员程琳的声乐指导教师,也增加此书的参考价值。
另值注意的是,作者仍在中共体制内任职,故其论述的范围总在当前意识形态的「安全区
」之内,敏感区域皆未碰触,对具反叛性的摇滚乐不批判也不多肯定,对商业化的弊病也
点到为止,开出的药方则是「加强流行音乐教育」,但如何加强,也没讲。故此书的边界
,似也便可视为一个「体制内的好人」的极限。
詹皓、吕玫:《纯真年代─中国原创乐坛1992-1998》,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5月
詹皓曾为流行音乐杂志《音像世界》责任编辑,吕玫曾为扬州经济台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本书约六万字,依拼音顺序介绍了1992-1998年间曾活跃的从艾敬到周敏萱等117名歌手
(或乐团)及其代表作,图(唱片封面及歌手照片)文搭配,每位歌手/乐团一至二页。
詹皓序文〈原创音乐的纯真年代〉将中国内地原创音乐分为三个年代:1978-1990年的「
懵懂年代」,新生代创作者及唱片制作虽渐次出现,「但他们之间的联系仍是相互孤立的
、分散的、自为的」;1991-1998年两位作者亲身参与的「纯真年代」,音乐产业开始发
展,富「原始性」的创作者一波波投身市场,努力与港台、海外音乐分庭抗礼;1998年後
的「商业时代」,BMG、宝丽金、EMI百代、索尼等跨国唱片公司相继进军中国大陆,一批
批签下歌手,使「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以迄於今」。
本书提到的歌手及乐团,我初读时只认得21个,这还是因为我以前在大陆时特意选购
过一些大陆原创的唱片,可知要补的课还很多。书中对每个歌手、乐团皆有介绍其出身及
创作背景、历程、特点,文笔带有情感而不失客观,精简地描绘出了一幅歌坛群像。本书
封面自我标榜是「中国原创乐坛第一本工具书」,诚然。不论对一般读者、创作者或研究
者,这都是一本优秀的书。高度推荐。
洪芳怡:《上海1930-1950年代,一则参差的传奇:周璇与其歌曲研究》台湾大学音乐学
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年7月。
这是一本精彩非常的论文,指导教授沈冬老师。作者不但充份应用史料及文化研究理论,
重构了周璇生长的上海的时代背景,整理了周璇影、歌作品列表及生平编年,而且对周璇
歌曲本身(及其词曲作者),以音乐学和文学的理论、方法(如与张爱玲作品对照)作了
许多我最乐见的细致分析。观其对於乐曲旋律及周璇演唱方法的解读与赏析,辄令我击节
赞叹。就我读过的所有相关论着,在这篇论文以前,只有黄志华《香港词人词话》《粤语
歌词创作谈》有搭配五线谱,详细解说词曲的关系。
作者以其古典音乐功底和正统学院训练,向我示范了一种正宗的、音乐学的歌曲赏析,这
是我前所未见的。她对西方音乐理论和中国古代乐论(如沈括《梦溪笔谈》)的徵引,对
各种声腔、乐风的述评,也体现了一个正规学者基本的相关知识水准。此论文几乎完全是
我理想中「有助於创作者的乐评」的范本了,我虽缺乏音乐学的训练,但搭配原曲,边听
边读,仍能相当理解作者的学思脉络,从而更加领会到那一代词曲作者及歌手的巧思;自
身有创作、演唱经验的读者,当更能在其中获益,将潜藏在录音中的技艺学习起来,消化
运用,乃至传承下去。
以作者的严谨细致,周璇的常青地位,和老上海不灭的风情,我认为本书完全有出版的价
值,只放在学校图书馆里太可惜了。当与出版界人士推荐。
作者在结论中提出:与周璇同时代的其他歌手亦甚值分析,开展比较研究。这也正是我想
做的。不能在音乐理论上争长,只好在文辞方面作得更多、更细、更密了。
陈钢、淳子、李黎:《玻璃电台─上海老歌留声》,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年9月。
陈钢是第一代流行歌曲作曲家陈歌辛之子,编有《上海老歌名典》等珍贵书籍;淳子是上
海文广电台的主持人、女作家;李黎是台湾女作家,也是台大历史系的前辈。此书是三人
的散文合集,漫谈老歌与上海故事,稍欠系统性,但许多重要课题及作品都有触及。书中
也有一篇淳子与姚莉的访谈。
另附一张试听CD,收录几首老歌新唱,水准不高。
李皖、史文华:《民谣流域》,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这是一本妖书。我实在无法想像一个人可以凭业余时间听这麽多、这麽广的音乐,而
研究得这样深,又把书写得如此体大思精。李皖,中国大陆当前最多产的优秀乐评家,在
此370页的厚书中总论了世界各地的民谣,开列了谱系,内文在对每个门类、流派的介绍
文字旁边附上重要歌手、唱片的照片一千多张(我没数)。
作者在「新版後记」中写道:「为了寻找恰在其位、能说明问题、能提供文字之外信息、
甚至能提供另一种述评结构的图片,我六次抄了自己的家,六次将4867张CD(最新数字)
从头到尾翻开。……寻找图片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构此书的过程,用图的想法在一次次重新
审视中推倒重来,最後形成现在的结构和意图:看这本书,即使你只看图片,也能获得一
种把握。图片将提供一种速读式的新结构,是文字之外的另一部书。在图与图之间,我也
在尽力提供着一种整体性,一种目录构架,一种逻辑的和思维的链条。」
故曰这是一本体大思精的妖书。李皖向世人示范了:一个未曾受过正规音乐、学术训练的
乐迷,如何凭一己的耳朵、头脑与热情,达到可比专业甚至超越学界的知音造诣与学术成
就。
保守估计,如果真要读这本书,跟着它的介绍把提到的所有唱片都听一遍的话,我想也至
少要一百天才能把它「破完」。我因而连单单读完它的文字都胆怯了。这就是「叹为观止
」吧。
其实这本书没有谈到亚洲(包括中国)的民歌,不然篇幅还不知要膨胀多少。然而在参考
李皖其他论及华语歌曲的诸多文章时,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有着这样完整的一套对欧美、拉
美、非洲民歌的认识的。
庄永明:《1930年代绝版台语流行歌》,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9年 4月
也是专辑,也是书。CD从老唱片翻录了〈望春风〉〈四季红〉〈桃花泣血记〉等歌曲最早
的原始版本,共23道音轨。文字部份有台北市长、文化局长的序言,作者序言及〈日据时
代的台语流行歌曲初探〉〈创作者传略〉两篇共50页,以及歌词。
前文论述台语流行歌曲的发端,及第一辈创作者的文化使命感;後文列举的创作者:林清
月、詹天马、王云峰、邓雨贤、陈君玉、姚赞福、李临秋、陈秋霖、苏桐、陈达儒,多谈
生平与理念,惜未及我所欲知的技艺层面。
聆听唱片里的1930年代台语歌曲,感觉很特别。女歌手纯纯、艳艳等皆用浓重鼻音且拉腔
,在今人的耳朵听来,实在不动听;歌仔戏录音〈十二月花胎〉,也真如白居易所谓的「
呕哑嘲折」,但就是具有那个时代的韵味和土味。这样的韵味至八、九十年代尚有传承,
但到这一代创作歌手便越发罕见了。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23.193.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