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utien (大叮当)
看板comment
标题小情歌与大我
时间Sun May 22 07:49:49 2005
※ [本文转录自 Sodagreen 看板]
作者: youtien (大叮当) 看板: Sodagreen
标题: 小情歌与大我
时间: Sun May 22 07:25:05 2005
昨天中午去政大,找吴青峰看他的毕展,买他的限量单曲《You are, You
will》,也在那里听了几首他还没发表、或还没上市的歌,然後聊了一会。
青峰的歌,在他自己说以及在我看来,都只是表现创作当下的一些情绪,没
有特意想追求什麽,也不在乎别人的观感和意见。这是一种让我觉得很无奈,但
竟然是这个年代许多创作者的态度。例如今天的展场,展出的CD中有八首歌,
每一首的歌词我都细看了一番,与旋律、歌声比对,要找出其中的意思与价值。
里面我最欣赏的一首是〈小情歌〉,歌词……网路上找不到,可能他还不想拿出
来,先不贴。
那歌词呢,前两段的铺陈都不错,第三段意象显现,末尾用了一个「离骚」
尤佳,但到第四段的末句感觉就乱掉了。这首歌所唱,是从小处开始,娓娓道来
,随性所之,对一个飘渺不可寻的「你」的抒情,所以我说第三段的「离骚」用
得好,不但用到这词的本义,也徵引到屈原的那一种情怀。最後一句是「写出我
时间和琴声交错的城堡」,作为对这一切惆怅与无奈的回应。它让我感觉不协调
的地方在於,这首歌用的字句,多是丝的意象和水的意象,可到最後却冒出来金
的和土的;而流动的时间和琴声,要「交错」出固态的城堡,这种矛盾在意思上
可以接受,但在文辞上难以构成画面。再说「错」是磨砺的意思,本应优雅的时
间和琴声却以粗砺的「错」,这就不搭调;或曰这种矛盾也是其情感的一部份,
但是这首歌的曲调是婉约优雅的,它的属性是水,所以这「错」字仍然不太合。
另外值得商榷的是对这情感的处理方式。「离骚」是发散的,而这首歌的走
向,以最後一段来看,则是内敛、较封闭,要构造出一个自足的心境的,而这会
让人得到解脱、昇华或者更加陷溺其中不可自拔,就在「善」的层面上决定它是
不是一首好歌。〈小情歌〉并不至於到後面那样,可说能昇华我也没感觉到。诚
然它是表现了创作当下的情绪,可那情绪本身是浅是深,是模糊是清楚,我想还
是应该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淬炼之,而不止於将它「写」出来。
如此,回头再来看那最後一句--现在再想一想,要用五行来说,金生水,
土克水,你以流淌的时间和琴声来进行「交错」这样一个产生的动作,其过程(
即前三段歌词)属水,但成品却是属土的「城堡」。抒情抒了半天,最後却是要
把它克制住,硬要把流动的固定下来,这就未免有违天和,出现了我上一段所说
的「善」的问题,而让我终没能喜欢,觉得不舒服,可惜了前面的铺陈。
各位读到这边,或许要说这太玄妙了吧,我是不是在牵强附会?事实上,我
在写这段之前也没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想过,我也可以保证青峰在创作的时候没想
到那麽多(根据他本人的说法),但我不认为我是附会,因为这些是我们中文内
在的结构,五行生克也是老祖宗归纳出来的自然界运作法则,管你有心无意,写
诗写歌时都会用上,只是习焉不察与察之的分别。还是得感谢青峰这首〈小情歌
〉,让我今天又多创出了这麽一个从五行生克看创作的视角,这对我以後的创作
和赏析,都大有助益。
谈论这些问题时,青峰说,他不喜欢对创作搞什麽理论、研究;我说,我也
不喜欢(学术性或狭隘的政治、社会性),但若是为了创作而理论、研究,就应
该多做、值得多做。所以我的乐评始终是为这个目的在服务,这样,我写的就不
会只是我个人主观的感受、意见,而还能有用於读者,这样就有了意义与价值-
-我所在乎的。
对於青峰那种不去考虑他人、外界的创作态度,我说你先前这样也没什麽不
好,可是现在你要出道了(他们专辑预定九月发),以後如果你还继续这样,那
就不太适合吧。当时说得不清楚,这里再说清楚一点:我认为有了广泛的注目、
大众的支持,却仍然自说自话,只顾小我不顾大我,是一种可惜的浪费,甚至也
可以再进一步说,会对不起支持你的那个文化、那个产业。
你说,我写我的东西,喜欢的来买,不喜欢的便罢,我也就为喜欢我的继续
写我自己,这样就够了。可是这样够吗?现在受到欢迎,而且真有实力才情的非
主流歌手,几乎全是走小我路线,为什麽?青峰说:「不知道耶,也许这个时代
大家就是喜欢小东西吧。」
这并不是一个让人满意的解答。我的想法是:不是这样,而是「大我」(非
大众)的田园荒芜,市场没有再开发。二三十年前的创作主流,是「大我」,到
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的黄金时期,那些在商业上大成功卖个几十一百万片的,我
也都能在其中听出大我的关怀与元素。至於为什麽这十年会变成现在这样,我想
是由於社会的变迁、政治的混乱、教育的缺失、媒体的多元商业化,创作向媚俗
的大众与自言自语的小众两个极端分化,居中而秉持「大我」的创作遂被淹没,
风气如是而移。今日亦有富大我意识的创作者如林生祥、锺永丰,他们的创作也
是很好的,可是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市场、媒体上他们是边缘,在非主流音
乐圈,他们也只是另一个圈圈;当然,他们还有乡亲、人文和土地,可是有了乡
亲、人文和土地,就不该只是另一个圈圈,不该只是边缘。这个部份,是业者和
读者的责任。
还有一个造成现在这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创作者不长进、长进者不创作。
主流业者止步於既有的模式,非主流乐手亦奉「自我」「不在意他人」为圭臬,
这其中或有认真的任性,或也有只是拿它当放纵自己的藉口者。而学问多、有主
见有大我意识的人,却很少写歌,更少搞乐团。可以说,人文意义上的士大夫,
和流行音乐,目前是互相放弃了。这还是在精神层面上;即使是技术层面,有中
文底子、古典音乐素养的乐手也少了,因为我们一般人国文、音乐的教育程度就
是这样,非科班出身的,你又怎能期待他们都有自学或是家学。所以国文行的音
乐多半不行,音乐精的国文多半不精,这样产生出来的创作,和以前诗、乐兼通
又有大境界的经典一比,就不免让人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观感,而对目前失望了
。
所以不是喜欢大东西的人不多,而是他们不听现在的这些歌,也没多少人写
歌给他们听,这样,市场与论坛、网站中显现出来的,自然就是如此,而造成似
乎是「大家都喜欢小东西」的现象。
在艺术上,我不是说小我、自我的东西不好,法门万千,殊途同归,真有才
情智慧者,最後还是能达到深美闳约的真境。看周梦蝶先生,他一辈子写「孤独
」,何其小,何其自,但是他的书法、诗作何其精美深邃,境界何其高妙。问题
在,你的才情能否和生命融合而找到出路、得到提升。如果只是满足於自我耽溺
,那就不可取。
青峰说他并不想去追求这些,因为他就是不是那种人。他说:「大我的东西
就交给你们去做啊!」我暗叹:是啊,可奈何「我们」做得太少了,而我在自己
努力之余,又岂能不对你们这些已有才能和拥趸的「传教」一番?我又不禁想起
,我所钦佩的香港文化评论家林沛理先生,曾对台湾电影发表过的这麽一段议论
:
台湾电影的困局,是太多电影作者盲目崇拜个人经验,把个人经验漫无节
制地拍成电影,以为对其重要的对别人同样重要,结果台湾影坛充斥自白
式和日记式的作品。要破除这种自我崇拜,只有从阅读、深思与观察中,
建立一个理智的格式,确认什麽是属於一己的,什麽是能与观众分享的,
认清小我与大我的界限,认清电影是为大我而拍的,而非在众人面前洗自
己的臭汗衫。
把电影改成音乐、文学,同样适切。要注明的是,林先生之所以如此责备,
是因为「电影毕竟是太过昂贵的话语,拥有话语权而自说自话是奢侈,即使负担
得起也是一种可耻的浪费。」目前苏打绿和多数地下乐团或许还不算拥有「话语
权」,创作、发表的成本或许也不至於太过昂贵,可是,当你们出道,当你们作
品大受欢迎,得到媒体、大众甚至政府的重视,乃至商业公司的资金(唱片业、
广告业、电影业……)之後,上面那一段引文的批评,就适用了。
我又想起约翰敦的"For whom the Bell Tolls"(《战地钟声》卷首诗,李敖
翻译):
没有人能自全,
没有人是孤岛,
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要为本土应卯。
诚然今天这个知识爆炸,四散纷飞的世界,人有逐渐孤岛化的倾向,变成一
个个小圈圈甚或独自沉浮,然而,在歧异中寻找共识,设法连系不同的圈圈,不
正是我们从事艺文者该做的吗?
共勉。
--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http://homepage.ntu.edu.tw/~b90103016/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0.85.0.92
--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http://homepage.ntu.edu.tw/~b90103016/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0.85.0.92
1F:推 coronach:推荐这篇文章...140.113.140.210 05/22
2F:推 Senkousha:你可以看看 Sontag:"Aesthetics of Silence":D218.167.161.204 05/22
3F:推 honkwun:可以借转个版吗? 219.91.95.122 05/23
4F:推 honkwun:我觉得啊 如果从同样的台词可以有不同表情去念 219.91.95.122 05/23
5F:→ honkwun:问题就不是那麽大 219.91.95.122 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