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assbaender (发丝冰达)
看板clmusic
标题[F]爱默森的脾胃
时间Sun Dec 3 17:35:44 2000
人间副刊2000.12.02
■三少四壮集
爱默森的脾胃
⊙庄裕安
「香港艺术节」为来春的音乐会,邀请我写一篇介绍爱默森弦乐四重奏的前导文章。
我对这个弦乐四重奏团体,会别出心裁选用文学家而不是音乐家当团名,原本就十分
感兴趣。这个四重奏成立於美国建国两百周年,核心成员是该年参加比利时伊丽莎白
音乐大赛的两位小提琴手,两人不仅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在这个比赛获奖的参赛者,更
结为盟友兴办室内乐团。
为什麽会以爱默森为名,猜想是犹金‧杜克的主意,杜克除了在茱莉亚学院学小提琴
,还修得哥伦比亚大学的比较文学学位。演奏圈里已有一个声誉斐然的「茱莉亚四重
奏」,美国本土似乎又选不出名气响亮的弦乐四重奏作曲家,乾脆以文豪为名。四重
奏此番不来台湾,否则记者先生小姐可以帮我们一问究竟。
稿费尚未到手,我便巧立名目预支,购买他们今年新录的萧斯塔高维奇弦乐四重奏全
集唱片。这当然不会是悦耳的作品,尤其常跟「伤痕音乐」联想,都因作曲家在世过
得太凄苦。十二年前爱默森四重奏与德国唱机公司签约,在唱片界初试啼声的第一套
巴尔托克四重奏全集,就拿下葛莱美与留声机两大年度最佳古典音乐奖项。从那时爱
默森四重奏就给我紧凑紮实,但并不优雅闲致的感觉,并不是我最喜爱的室内乐类型
。
这其中一定有移情效果,或是懒惰人的贴标签作用。也就是说,我把阅读爱默森散文
的一些印象,强行加在爱默森弦乐四重奏之上。由於全世界乐团如此繁多,如果不是
特别喜爱与蒐藏,很容易为生疏的团体分派笼统演奏风格,像「美国乐团」通常就有
「摩登」、「生猛」、「纪律」、「爆棚」这种简单印象,好跟欧洲骨董资历乐团区
分。
说来好笑,从前我读何欣翻译的《爱默森散文选》,译家序文里形容他是美国精神的
代表,在美国的地位就像孔子於中国。後来又读到三十一岁的爱默森迁居於康考特,
从此以後该乡镇就变成为圣地一般的所在。爱默森年长於霍桑、梭罗,曾如兄如师予
以启蒙,因此我又将两人成就的帐目,分了一笔在前辈身上。爱默森《代表性人物》
与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更让我交集联想,觉得他就像其笔下的「代表性人物」
一般严峻崇高。
爱默森彷佛变成我心中「供桌上的代表性人物」,只有望之俨然的压顶,没有即之也
温的亲密,不像偶尔会吐出秽词的莎士比亚。潜意识里对爱默森四重奏,竟然也产生
类型效应,缺乏强烈动机去买这个乐团的唱片,不过四重奏曲目原本就不是我蒐藏的
最爱。直到今春我读到一本跟文学无涉的科普书,才莞尔於自己的无知与偏执。
这本叫《为甚麽鹅吃不胖,人一吃就胖》的书,是波士顿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艾力克‧
魏德梅尔的着作。魏德梅尔专门研究哺乳类消化与内分泌,中译书名改成《肥胖与基
因》,结合当前最热门的两个显学话题。魏德梅尔在书中第三章<吃得太多>,前言
後语各引一段爱默森的隽语,披露他的人文涵养,刚好这两段话让我捧腹叫绝,竟然
无知爱默森也有近似马克吐温那一面。
爱默森曾写道,「我能劝退或拒绝任何事物,除了这个永不休止的肚皮。它要吃,它
必须吃,我就是无法让它表现得令人尊敬一些。」另一句妙语则是,「让那些学究说
他们想说的话,我们吃并不是因为要有健康生活,而是因为肉的美味和食慾的强烈。
」魏德海尔大概想用爱默森的话来印证减肥之难,那麽睿智的超越论哲学家,也有濒
临失控的尴尬时刻。
不过这话听来还真像莎剧里的法斯塔夫才说得出口的台辞,不像何欣或张爱玲译笔下
的爱默森斯文吞吐。爱默森散文选集里,要不是<论自恃>、<论审慎>,就是<论
英雄气质>,原来美国孔夫子也有情不自禁的一刻。为此我还上网一找爱默森的照片
或画像,想看看他到底有多胖。然後,我也想找一张爱默森弦乐四重奏的嬉游曲唱片
来听听看,开发这个乐团从前不为我知的诙谐气质。
--
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 unite!
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unite!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twbbs.org)
◆ From: sj11-110.dialup.seed.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