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uzes (思考回到海洋的方式)
看板clmusic
标题Re: 在月光下 听纽约爱乐
时间Fri Jul 5 19:44:47 2002
※ 引述《Riedel (小号诗人)》之铭言:
: 那录音就想成是音乐会面对观众 职业乐团的团员 是必须要把演奏曲目弄熟
: 哪里要出来 根本是不用数拍子的 要该多大多小声 多快多慢 都得很熟了
: 那指挥才有可能在十小时内 搞定两小时的节目啊
: 所以有修没修 其实差不太多 我看过波士顿与纽爱的排练 根本指挥很少讲
: 什麽 就从头到尾走 指挥自己够熟 乐团绝对能跟上的
: 那次听波士顿的排练 根本就跟音乐会没啥两样了 除了独奏者的装饰奏没拉
: 外
: 所以基准是什麽? 就是谱上全部照做
我想小号诗人听到的应该是「总排练」
(德文是Generalprobe,英文则要请问各位)
经常是上台演出前的最後一次排练,会开放给学生记者等人旁观
一般来说除了衣着之外,团员指挥的心态都是以上台的心情在练的
所以指挥能不打断就不打断,除非是太大的失误与误解
协奏曲的装饰奏也是不拉的,因为这是独奏者的事情,不必浪费大家时间
不过如果小号诗人听的不是这个,那就另当别论
这情形下,指挥与乐团的默契实在令人佩服
但是将谱上所有的东西甚至基本的合奏练好
本来就是职业团该有的本领
一般指挥修的当然不是这些基本的东西,那是学生团的指挥做的事
我想一个「好」乐团主要是让指挥更有余裕做出想要的音乐
而一个团的好坏跟被指挥修的程度应该没有什麽相关
曾经看过Karl Boehm的纪录片
片中晚年的他指挥维也纳爱乐演Mozart
也就是这样的组合,中间Boehm也是频频停下乐团,频频说不
当然这可能是一部纪录片,主要重点是他的音乐
所以导演可能在现场等了许多天之後,好不容易才剪出一段这样的画面
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看
纪录片双年展又快到了,大家可以去跟主办单位反应看看
: 再说
: 台湾没法想 可是国外的乐团 一套节目都要演三到四场
: 比如说贝九 要是在乐团工作五年 可能都演过超过十次 练就更别提了 熟的
: 不得了 又有啥好修的?
: 我非常确定 譬如一个乐团来台湾 演三场不同曲目 除了第一天演出前会有排练
: 其他两天不同曲目 早上根本不会有排练的 要修也无从修起
: 何况所谓职业水准 不就是应该有修没修你都听不出来不妥吗? 被发觉了就不是职
: 业了
巡回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第一天早上的练习是让大家习惯该音乐厅的音响
而不在乐曲本身(要修也无从修起)
所以同一次巡回时,曲目就固定是那一两套,连encore都一样
还有我不觉得所谓的职业水准就是不会演糟
像代打指挥的音乐会,大部份就都很不理想
(所以才有许多代打一炮而红的人,因为实在不容易)
像上次Bruggen临时代打Harnoncourt指挥Amsterdam Concergebouw的音乐会就味如嚼蜡
本来要走,结果encore曲反而非常精采
原因就是只有encore是Bruggen亲自练的.......
不过我是非常赞成NSO同一曲目至少应该要南北演出三场以上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34.10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