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bookhouse
标题[新闻] 「潮流书店」变形记:不断快闪复制的「青
时间Tue Dec 27 15:44:06 2022
「潮流书店」变形记:不断快闪复制的「青鸟书店」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369/6865168
日前(12月22日)在脸书社群上面传出了一桩发生於「友善书业合作社」与高雄「承风青
鸟」书店之间的「退书」事件。
回溯事件源头,起初是由「三余书店」店长锺尚桦以不具名指涉某家「潮流型书店」(即
「承风青鸟」)短期经营的大量书籍进退,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严重伤害到他们这些平日协
助独立书店经销书籍、由两百家小书店共同创立、获利不易且艰苦维持的「友善书业合作
社」,并且语重心长呼吁:「有权决定文化政策或有钱能投入文化事业的各位大人物,请
多看看脚边的小花小草,扶植一个潮流书店的资源,已经可以让许多地方书店茁壮成长」
。
随之,同为「友善书业」会员的「南崁小书店」店主夏琳也接着挺身呼应、发出不平之鸣
:「昨天听闻合作社去向那家潮流型书店催七位数字的帐,从7月至今都没付过钱,要专
程去催帐款。钱是催到了,幕後大老板豪爽支付了全款,并约定100天後退书的款项必须
归还,今日起开始退书」。
不久,该篇文便有超过上千人分享转载,引起极大回响。
由於这起「退书」事件很快透过脸书传播掀起了一阵舆论风暴,不仅引发众多网友强烈的
关切与愤慨,甚至惊动文化部长、出版人文司司长及高雄市文化局等公部门高层关心。且
因「承风青鸟」书店涉及高雄市立总图二期的BOT案,最後由高雄市文化局出面协调,并
承诺回应「不会退书退款」,事件才暂告落幕。
回顾其前因後果,就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起「退书」事件所透露的种种现象。我个人认为
,被指涉为「潮流型书店」的青鸟书店团队本身最值得令人担忧的,并不全然只是滥用退
书转嫁营运成本的个别问题。而是该书店主事者不断利用政府资源拿到标案快速展店,同
时藉由媒体密集强力宣传、收割完短期成果之後,旋即转移地点「快闪」离开。对於在地
的商家文化与相关书店业者来说,这种做法往往才是伤害最大。
书店以三年左右为周期的「快闪」、「变形」经营模式
据悉,从2016年在台北华山艺文特区创立第一家
「华山青鸟」开始,迄今「青鸟书店」已
经在全台各地陆续开设了屏东「南国青鸟」、台北「艺所青鸟」、「和平青鸟」、「青鸟
居所」、「南村青鸟」、「森大青鸟」,以及基隆「太平青鸟」与高雄「承风青鸟」等书
店。其中有的是在
营运初期给予协助之後分道扬镳-比如「艺所青鸟」後来改称「文心艺
所」,另外有的则是仿效国外时尚界流行的「快闪店」(Pop-Up Store)概念,配合建案
销售搭建的样品屋书店「和平青鸟」。
值得注意的是,若把整个「青鸟书店」发展史的时间轴拉长来看,就会在这当中对照观察
出一些有趣的现象。
譬如今(2022)年6月在北艺中心二楼刚开幕的「北艺青鸟」,其脸书粉专原来最早其实
是「和平青鸟」所使用,後来由於「和平青鸟」在2020年2月停业,到了2020年10月「森
大青鸟」开幕时,就直接改成「森大青鸟」粉专。然後经营了一段时间,等到2022年6月
「森大青鸟」停业,便又再改成了今天的「北艺青鸟」。
同样情况,台北大稻埕「青鸟居所」於2019年9月开幕,到了2021年6月停业後,四个月後
(2021年10月)另一家位於基隆的「太平青鸟」全新开业,原先「青鸟居所」粉专就直接
改为「太平青鸟」。
相同模式,屏东「南国青鸟」於2018年12月开幕,到了2022年8月停业之後,原始粉专也
就直接「改头换面」变成了下个月(2022年9月)全新开幕的高雄「承风青鸟」。
类似的「变形」手法,同时也沿用到一些由「青鸟书店」经营团队所主导的大型标案活动
粉专上,比如原本从2019到2021年连续承办三年的屏东县政府「南国漫读节」,後来因为
没拿到标案、另外接了别的案子,便直接改为现在的「青鸟图书馆」。
若从上述
「和平青鸟」、「森大青鸟」、「青鸟居所」、「南国青鸟」等这些没过多久就
注定「会消失的书店」来看,维系其营运存活的时间大概平均以三年左右为周期,等结束
之後便直接弃守,并将原先所有资源「快闪」转移到下一个目标地点继续扩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各地方政府以标案喂养「文化政绩」的迷思
早在2019年,本人即已发表过一篇〈书店,作为「炒作房地产」的新宠?〉专栏文章,针
对建商利用书店获取名气来助长土地炒作的样品屋(伪)书店「和平青鸟」予以公开批判
。
岂料,时隔三年後的今天,类此短期操作挹注大笔资源、依靠深谙公关行销手段、拥有媒
体声量的非在地团队(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来举办推广阅读或文化体验的经营模
式仍一直复制,持续吸引着同一批文青到各地看展参加活动,然後打卡赞叹这个城市的进
步!甚至出现了许多专门以地方或中央政府标案补助维生的公司,不断地重叠寄生。
坦白说,能够源源不绝拿到政府标案、利用书店和媒体制造「潮流」来赚钱,其实也是一
种本事,就经营层面来说亦无所谓对错。
最近这几年,台湾各地方县市政府都很愿意编列大笔预算、频频举办大型集中式的节庆活
动(配合开书店),以标案养出一系列美好的幻景,用来包装政治人物的「文化政绩」。
据此营造所谓的「文化潮流」,不外乎就是透过「媒体宣传」(要说是「媒体化妆」也无
不可)来刷一波印象,直到那波印象退潮,紧接着再制造下一个潮流......
至於最後结果是否能够促成扶植本地经济、乃至真正提升整体大环境的「文化根基」?或
是会不会对那些平日用心深耕经营地方的独立书店、在地艺文工作者或团体造成排挤效应
?那就留给各位读者来评判了。
--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bookhouse/M.1672127050.A.7DB.html
※ 编辑: filmwalker (220.128.156.69 台湾), 12/27/2022 15:44:36
1F:→ rerun: 书只是这店里的摆设工具;合作社惨败! 12/30 10:34
2F:→ rerun: 假文青? 12/30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