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isai9230 (小为)
看板book
标题[心得] 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
时间Tue Oct 8 23:58:53 2024
书名: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
作者:阿莱达 阿斯曼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
前言
一开始先是作者介绍,然後是书中摘要,最後是心得。
书中摘要不会按照书中章节一章一章摘录,而是我自己最後统整出来的笔记。
有些内容对一般人实在太难了,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会完全落入五里雾之中,就不打上来了,
下面的书中摘要是我认为比较平易近人的部分。
作者介绍
1993年,康斯坦茨大学英美文学系荣退教授
1977年,以「虚构的合理性」为主题的博士论文
1966-1972年,海德堡大学英文学系、图宾根大学埃及学系
作者研究领域:英语文学和记忆研、德国「二战」後的记忆研究、
文学与社会中的世代关系
影响:她与丈夫扬 阿斯曼(Jan Assmann)被视为「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人
大哉问:纪念?
when:什麽时间点值得被纪念?
Where:什麽地点值得被纪念?
What:什麽事情值得被纪念?
Who:谁值得被纪念?
Why:为什麽要纪念这些时间点、地点、人物、事情?
How:如何纪念这些时间点、地点、人物、事情?
强调历史学的局限
1.过度重视文本,而忽略文本以外的实体
2.过度重视过去的真实性,而忽略现今人们如何理解、想像过去。
本书问题意识
Q:德国人应该回忆什麽?
A:历史课纲制定者的任务
Q:真正存在於人们记忆和普遍认识中的德国历史是什麽?
A:问卷调查专家的任务
Q:记忆研究者的任务
A:我们如何面对历史?在历史学之後它是如何被谈论、被解读以及被描述的?
本书主旨
1.「我们如何面对历史,在历史学科之外,它是如何被谈论、被解读以及被描述的?
……这里涉及的不是头脑中可以被测试或者可以被灌输的历史知识,
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不同形式的历史倾向、
历史所提供的各种经历以及对历史的消费。」
2.「比回忆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那些被回忆的事件的意义……通过回忆,
人类不仅拓宽了事件的跨度,也获得一个非常重要的反省自己的维度。
过去是一面镜子……它超越了个人和集体的掌控,它无法被专权操控,无法被最终评价,
无法被永久否定,并且最重要的:它绝对不会被完全摧毁。」
公共空间中的历史:作为记忆承载者的建筑
1.道路名称、重大历史建筑
威廉二世路?介寿路?
柏林城市宫?张学良故居?
2.击败「传统」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另一种传统」来对付
3.重建、复建、改建争议
重建:运用现代材料重新建造起来
复健:尽量使用原有材料建回原来的样子
改建:保留或者拆除部分原本遗址,损毁部分另外建造新式建筑
4.历史建筑的重建与复健问题:
人们想像中的重建,跟原件绝对会有一定的差距!
即使用复健,等到原来看过原状的都死掉了,复建的建筑物就会被当成原件。
王朝历史的展览:重回国家与民族的荣光
展览名称:斯陶芬王朝(Staufer dynasty)
展览时间:1977年3月
展览地点:斯图加特老王宫
*可是1971年不敢纪念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100周年
展览名称:维特尔斯巴赫与巴伐利亚(Wittelsbach und Bayern)
展览时间:1980年6月14日-10月5日(慕尼黑)
1980年6月12日-10月5日(兰休特,Landshut)
展览地点:巴伐利亚的慕尼黑和兰休特
展览名称:普鲁士-一次历史回顾的尝试
展览时间:1981年8月15日-11月15日
展览地点:柏林马丁 格罗皮乌斯博物馆(Martin-Gropius-Bau)
展览名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926-1806
时间:2006年5月18日-8月27日
地点:马格德堡和柏林
(马格德堡:帝国中世纪,即公元962-1500左右的奥托大帝至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柏林:帝国近代,即1495至1806)
这些展览意义与影响
1.中世纪时代比其他时代更有优先权
2.而王朝统治主题又比社会历史主题更享有优先权
3.避免近现代史与意识型态的困扰
社会历史主题开始取得主导权
展览名称:毁灭战:1941-1944年之间国防军罪行(Vernichtungskrieg. Verbrechen
der Wehrmacht 1941 bis 1944)
展览时间:1995
展览地点:从汉堡开始,各地城市巡回展览
策展机关:汉堡社会研究所
策展理由:二次战後国防军也就是德国政府军队被认为没有参与犹太大屠杀,
但是根据後来的历史研究并不是如此,所以藉由巡回展览来展示不为人知的历史。
展览名称:逃亡、驱逐、融合(Flucht, Vertreibung, Integration)
展览时间:2005年12月3日~2006年4月17日
展览地点:波昂
策展机关:汉堡社会研究所
策展理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的希腊人与土耳其人「人口交换」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强制迁移」
展览名称:胁迫之路(Erzwungene Wege)
展览时间:2006年8月11日~2006年10月29日
展览地点:柏林太子宫(Kronprinzenpalais in Berlin)
策展机关:汉堡社会研究所
*这是因为二战结束後,邱吉尔和史达林决议将东欧地区的全部德裔居民迁回德国,
一大堆德裔居民流离失所,成为战後德国社会剧烈的动荡,
下图是东欧德裔人口胁迫迁移状况。
https://i.imgur.com/SaIZhwG.jpeg
观众作为(as/als)见证者的错觉:下意识认定「电影情节=真实历史」
举例说明:《行动代号:华尔奇丽雅》
《行动代号:华尔奇丽雅》相关背景
拍摄时间:2008年开始
电影所设定的历史背景:
1944年7月20日德国一群反对希特勒的政军高层企图暗杀希特勒并且取得政权
汤姆克鲁斯饰演男主角冯·史陶芬堡上校
《行动代号:华尔奇丽雅》之争议
1.汤姆克鲁斯被认为信仰邪教(山德基)因此不配饰演男主角
2.冯·史陶芬堡上校被枪决地点已经被改成纪念馆,而此地不可以被亵渎,
纪念馆不愿意租借剧组作为取景场地
3.剧本忠实呈现了这一群政军高层的私心与彼此之间的利益争夺,这对後人难以接受,
像是冯·史陶芬堡上校的後代无法接受有人这样污辱先祖
本书结论
1.国家历史与私人历史的对立性
2.不同意识形态的人所拥有不同样的历史记忆
3.不同事物展现不同历史与记忆乃自纪念方式
心得
这本书我很喜欢,作者她在讲自己所发明的理论,
然後用德国历史和德国人如何纪念历史的历史来当作实例,
其实里面还有其他像是文学的例子,但是我没看过相关小说,
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全部删掉了。如果对德国史有深究的人会读起很过瘾,
但是只要不太熟悉的话,就是马上感觉作者在公三小!是一本门槛很高的书籍。
之所以分享是因为她其实想要表达的概念很简单,
就是不要一直用历史学角度来看待过去所发生的事情,
甚至历史变成历史学家才说的算的僵化模式。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一般人眼中并没有差别,那就是历史。
一般人所认知的历史影响力一定是比历史学家所认为的历史更加有影响力的!
--
分手後的你将爱情记忆丢到资源回收桶後删除,可是你也认知到即使你把资源回收桶的资
料清除,他其实仍然存在着,只是标记成空白。因此要真正的遗忘这段记忆就必须重新写
入覆盖这块磁碟区,可惜我们没办法格式化自己的记忆,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储存其他记忆
将其写入覆盖,当你记忆达到像是Gutmann method 覆盖35次一般,连用来覆盖的记忆都
被遗忘掉了,那麽你距离真正的放下就不远了。
好友评价:有交过的看不懂,看得懂的没交过。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8.160.148.93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book/M.1728403137.A.D18.html
※ 编辑: saisai9230 (118.160.139.104 台湾), 10/11/2024 2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