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Xjames (麦酷斯)
看板book
标题[心得]《附神》:借身给神明的父亲
时间Sat Sep 7 11:06:43 2024
部落格图文版:
https://maxjamesread.com/lending-body-to-god/
Podcast有声版:
https://apple.co/3AKOCmT
最初在承风书店看到《附神》这标题就马上就被吸住。小翻了一下,发现是本谈自己乩童
父亲的散文集,兴趣更是整个被勾起来。之前读过《做工的人》、《我的黑手父亲》和《
移工怎麽都在直播》等「职人」类书籍,相当喜欢这样探索百工的阅读感。而且这本书居
然还是作者亲签版,不买可惜,就马上拿去结帐(笑)。
https://imgur.com/RprZxEO
书中林彻利写下的话
不过,读完觉得跟一开始预期的不大一样。不像《做工的人》是带有点观察性质的职人志
作品,这本书更像是作者林彻利透过「附神」这样的元素为媒介来探索父亲与自己,是「
私我」性质很重的散文。虽跟想像得有些不同,但我很喜欢。下面简单聊些心得。
【神的载体】
林彻利说,从小到还无法确定记忆的年纪,父亲就已经成为神的执行者了。每个周末,父
亲都有几个小时短暂地成了神,在自家客厅里给人「问事」。很喜欢书中描述「附神」的
那些段落,有点玄妙,又带着庄重。随便拣一段:
待时间一到,父双手握拳、手臂弯曲举过头顶,一上一下,身体微微颤抖,接着从齿间吐
出气息,最後双臂慢慢放下,手掌安稳地撑在桌面上,距离比肩膀还宽些,坐姿直挺,展
现出些微的霸气。
此时,他不再是林彻利的父亲,而是「神」。张口说着带点古调的文雅台语,不若平时的
南部腔。对各路善男信女的疑难杂症,无论是生老病死、失业、或婚姻的症头,都一一悉
心处理。
在林彻利眼中,附神的父亲其实带着点「被动」。她形容说父亲把身体借给神,在某些时
间里丧失了自身主权,成为一具「载体」:
神离开祂的躯体而进入父亲,父亲的身体腔室如一个容器,必要时灵魂让位於神,空出位
置好将神安座,灵魂与神在洞里来来去去。
等问事完毕,神从她父亲身上褪去。重新掌握身体的父亲才会询问她母亲神刚交代了那些
事,边听边安排每件大小事该如何进一步处理。
这样的被动性或许有些呼应到她父亲与神相遇的过程。林彻利的父亲原本并不信神。但一
日她父亲到二姑姑家却忽然被附身。此「神」说祂叫游海,是来林家报恩的。一开始游海
还未被玉皇大帝赋予办事的权限,之後几经波折才成为拥有完整神格的城隍爷。
游海向铁齿的父亲表示祂要来救世,若是她父亲愿意将身体借给祂,便会传授他天文地理
之学。踌躇一段时间後,林彻利的父亲才渐渐地从被迫接受,转为自愿替神在人间行事的
使者,成了神的载体。
【人的无力】
然而,即便身为神的使者,她父亲在回到「人」的身分时,很多时候却显得无力。
比如,到家中客厅的善男信女,有些其实来者不「善」。有对夫妇因为问事不满意,之後
竟在外散播祭神费用分担不清等谣言;还有位大叔自动站到父亲旁边发号码牌给信众,之
後竟拉了许多远亲进到问神队伍中,除了吃免费的问神会晚餐,还偷偷帮他们插队。
还有位曾透过恶性竞争,在生意上压下林彻利父亲的阿姨。在景气下行时,竟来询问生意
差该怎麽办。即便神明回:「景气差,不是只有你没生意。」她依旧双膝跪地,不断哭求
她父亲帮忙想办法。无怪林彻利会忿忿地说:
人在无助时总会变得更加虔诚,为自己虔诚。
面对这些,林彻利曾向父亲埋怨为什麽要留下他们。但她父亲却总说不要计较,默默地承
担一切。於是,林彻利也只能略带怨怼地说:
因为做善事,在他人眼里父亲并不拥有拒绝的权利,或是因为行善,做为主人家,似乎必
须承担生活里不必要之纷乱,像一种失衡关系,我们正牺牲自己成全众多不那麽善良的人
。
除了混杂的信众,父亲与手足的关系也是万言难尽。林彻利说,父亲总自认能照顾他人,
不舍亲友苦。而在面对他人的眼泪或下跪时,也往往无法狠心拒绝。
有人总是定时来按门铃,从她父亲保险箱深处掏走蓝色纸张。结果在一次被拒後,在网路
上留下「人情冷暖」、「亲戚本来就该互相」之类的句子。他父亲也曾为亲人还债,最後
搞到透天厝被法拍。伤感的是,失去白花花的联系,曾经的亲人竟成了陌生人。
林彻利曾问游海,为何父亲一辈子活得如此狼狈。城隍爷答说,他父亲的命格就是「六亲
不依」。虽然祂早提醒父亲不可以与人有金钱往来,但父亲却总说:「没法度,看伊按呢
,万不得已啊……」
纵然在生命的某些时刻,林彻利的父亲会化身「神」的使者。然而回归到「人」的父亲,
在这混浊世界,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书中的这段话让人看得心头不由一沉:
当神不在的时候,他像个孩子,有病痛,会上当受骗,也曾在世俗的眼光中受伤,我不晓
得他是否曾暗自哭泣,只知道他默默用不宽的肩膀扛起一切。
【小女的自探】
林彻利说,虽然父亲是神的使者,但是他们自己却极少问神。顶多是大考或出游前,让神
加持庇佑一下。大多数的时间,他们其实都在服务那些问神的人,做些切水果、倒茶水或
跑腿到佛厅过香炉的杂活。
长大後的她其实一直想问神,为什麽祂所谓的「关」那麽多。为什麽有些人明明不善良,
却过得比他们家更好?还像寄生一般,从她的父母身上窃取走些什麽?甚至林彻利也想问
祂,究竟在不在这里,为何要让他们的日子如此失落?书中有段话有很意思:
神曾对我说,当我在写作上无法书写时,可以问祂,祂会教我的。不过形而上、无所不在
的神,会发现我正在我的书写中质疑祂吗?
除了对神的探问,书中也谈了许多父女的纠结。褪去附神的身分,她父亲和许多人一样,
会在意他人眼光,也会担忧女儿的未来。然而,林彻利总是决定了方向才通知他。书中形
容地很妙很生动:
他慌乱而气急,深怕我迷了路,被城市里的鬼魅拉进不归路里。
某种程度来说,父亲的忧虑也是来自对自己投射。她父亲的人生起起落落,很多时候为了
他人,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了坡底的人。外面世界的人不了解父亲,因此并不会施予安慰,
反而给予很多的视线与目光。而她父亲总是过度认真看待他人与自己的话语,介意自己在
目光的边缘。而这些对外在目光的介意则回向到自己的女儿身上。如林彻利说的,她父亲
并没有发现,他正用世界对他的方式与目光,对待自己的孩子。
奇妙的是,随着逐渐成长,林彻利发现他其实与父亲很像。比如对於他者的敏感:
大约在长成父亲结婚年纪时,我才懂自己同父亲皆为多思敏感的人,不仅能读懂人群空气
里的差异,也能嗅感出言语上用玩笑带过的微酸语气。
再比如,对於被看见的渴望与畏惧:
我和父亲都渴望光,却也害怕光,想被看见,又恐惧言语和目光。
透过对理解自己,林彻利也更能同理父亲的纠结与挣扎。现在的她,反而希望出借身体、
成为神之载体的父亲能有更多机会「做自己」。如同她为我所买的这本亲签版所写下的那
句:
我们都放下了日常里的生命重量,好好当一夜自由的自己。
https://imgur.com/453Koca
书中附了个符,甚是有趣
【後记】
虽说一开始是被乩童父亲这样的元素给吸引,但读到後来会发现,整本散文集实质上仍是
在探索自我与家庭。身为读者,虽然喜欢这样赤裸真诚的自颇,但有时不免会觉得这些文
字离作者有点太近。书中林彻利自己也说:
无法确定当我写下所有文字时,是否会成为一种复仇或埋怨。但我最初是想替那个永远在
意他人言语与目光,导致无法真正为自己发声的父亲,说些什麽。
当然,父亲与这个家所受过的种种痛苦,不可能透过书写就纾开。或也真如蒋亚妮说的:
「书写通往的答案,并不存在。」但透过这样的文字记述,应该多多少少解开了些什麽吧
?
觉得林彻利在书末的这段自陈好美:
当我写下关於父亲与神的文字时,这些书写好似一场对父亲独有的演唱会,我用文字传递
他,也传递我自己,在文字里我们各自的声腔合奏着,为彼此诉说。
或许,这些文字的回忆与自挖,就像是某种仪式,不仅是对父亲的敬意,也是一场自我的
疗癒吧!很美很真诚的散文集,分享给大家。
--
姆斯的阅读空间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1.255.18.181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book/M.1725678408.A.9FC.html
1F:推 weimr: 推 09/07 22:08
2F:推 happyennovy: 谢谢推荐 09/08 00:09
3F:推 tomx: 很棒耶,有兴趣 09/11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