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didas (天堂 地狱 一线间)
看板book
标题[心得] 《方舟》内,同舟共济还是尔虞我诈才能幸存?
时间Mon Aug 26 21:07:57 2024
网页好读版:
https://vocus.cc/article/66b4fafcfd897800015f58a9
《方舟》内,同舟共济还是尔虞我诈才能幸存?
旧约圣经
《创世纪》中,诺亚一家接获上帝耶和华的指示建造方舟躲过洪水肆虐,流
传千年的神话故事时至今日常被不肖分子拿来利用,成为末日将至宗教洗脑的立足根基。
此次好奇心使然的同窗好友,偶然间发现了貌似不法人士聚会地点的地下建物,有一应俱
全的水电食物、众多厅房,还有令人不寒而栗的刑具间,看来当初设计这座
《方舟》的团
体非同小可,目的性及功能性随着时代的更迭逐渐荒废,连通往紧急出口的地下室都阒黑
汪洋一片。
像是神罚降临的地震堵住了通往地面的出口,连同采蘑菇的一家三口受困地底,尝试
各种方法仅剩操作绞盘放下巨岩才能逃出生天,但将会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献祭无私者
。要像
电影《国家宝藏:古籍秘辛》杀死一人不然就得全员陪葬,成为了进退维谷的电车
难题。这时候自己的生命也牵连其中,做或不做都无法置身事外;哀莫大於心死之际,却
出现了谋杀案件,到底什麽样的凶手会在这危急存亡之秋,非要像
《死刑今夜执行》提早
送人上路呢?有了可归责业报的对象,众人同仇敌忾誓言要揪出凶手并留他下来推动绞盘
赎罪。但是,凶手会乖乖照办吗?不确定性充斥整个阴湿的
《方舟》,丧心病狂的凶手愈
发变本加厉…
首位牺牲者是率众被困的领队,若是发泄不满愤懑尚属合理,但是杀人只会降低获救
的机率,因为目前尚还没有选定操作绞盘让自己被困的牺牲者。要背锅的话,於情可以指
定始作俑者、於理愿意操作取信众人、於法没必要让误入
《方舟》的一家人参与选判监别
。
电车难题的延伸应用,其中一轨是奉公守法的公民、另外一轨是穷凶恶极的匪徒,如
果搬动闸门让後者牺牲,罪恶感是不是就小了许多?甚至还会有替天行道的错觉。
找寻失物而落单的人,隔日就成为了无头屍。是看到不该看的东西,还是找的东西就
是禁忌物?就算真的发现凶手踪迹,凶手也没必要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剁头吧?可推测原因
有:
1. 阻碍身分识别或进行掉包。被否定,因已从其他渠道确认身分。
2. 伪造不在场证明。不切实际,因为整晚在外面大家寝室歇息都没有证人(亲戚或家
庭关系的证词也不牢靠)。
3. 消灭不利证据。适合用在手部指纹,头部较难有遗留佐证凶手的不利证据。
4. 要嫁祸或收藏。经过全面搜查一无所获被排除。
最终的疑点不是与丢失的物品息息相关、就是与推派牺牲人选有关。提高警觉的当下
还有人被杀害,众人惶惶不安,淹水的节节高升、通路的阻断区隔、凶手的穷追不舍…凶
手,是同一个人吗?
各国执行死刑多为三人以上共同执行,旨在为了降低罪恶感。符合众望所归的人选集
中於同一人身上,是不是就可让罪恶感摊提分散呢?为了避免凶手继续滥杀无辜,若有两
位以上的人自愿担纲牺牲者又如何选别呢?横竖都是死路一条,众人的精神压力愈发激昂
,不幸被牵扯的相对少数一家三口,被质疑起动机不单纯,在情况失控之际才松了口,揭
发此场所深埋的秘密。
不知是尽了本分还是惹怒凶手,一家之主在守株待兔时成仁取义,现场勘查否定了外
人潜藏的可能,动机上则否定了连续杀人案是同学间的恩怨情仇。那麽,初次见面有什麽
深仇大恨需要致人於死?随机杀人还是挑最能突破现状的人下手?
人类有保护子女的习性,寡妇会为其孩子自告奋勇牺牲自己,换取孩子存活的希望,
这是一种行凶动机的可能性、亦是一种道德上的勒索。侥幸存活者可能暗自窃喜,不论凶
手或寡妇当牺牲者,优先顺位都远大於自己,殊不知早已大难临头却还在自欺欺人。
真相看似平凡、但动机却裹着层层内馅与外衣,始终看不清凶手意图。站在道德制高
点,杀人就是不对的行为,那为了自力救济而杀人得以阻却违法吗?(笔者按:有没有
《
魔女之匣杀人事件》的既视感呢?)更甚者,自愿牺牲的自杀,难道其罪刑比杀人还轻吗
?那岂不是他人的性命比自己的还尊贵,抵触自我认同价值。
国际知名案例:2010年的智利矿灾,地下受困69天还能33人全数生还堪称奇蹟。如果
面临氧气耗尽、食物饮水匮缺的情况下,会不会演变成一场捉对厮杀、或是用暴力多数决
指派头号牺牲者呢?去年泰坦号内爆事件若还有余裕反应的话,是不是会兴师问罪主办者
呢?
《方舟》中的凶手是否意会到了这点才收拾掉领队泄愤呢?抑或避免太早发生自相残
杀的悲剧,才在动机晦涩不明的情况下一个接一个收拾掉,转移怨怼焦点好完成自己的通
盘大计呢?彼此猜忌反而有利於凶手行动,随机应变的能力与预判棋高一着。
另起案例,乌拉圭空军571号班机空难,後拍成电影
《我们要活着回去》、《绝地盟
约》,即是在严酷险境展现求生意识的范例。救援在未定之天、成员间状态岌岌可危,存
活关键的物资骤然减少,还要提防假公济私,不得已只好吃屍体果腹。大难不死还得接受
非议煎熬,明明是英勇果敢的求生之路,却被形塑成罪不可赦的苟且偷生,没经历过当事
人的情境,说再多都只是道貌岸然。
法学家富勒曾提出虚构的洞穴奇案,讨论紧急避难时的哲学思辨问题,包括但不限於
杀人、抽签决定牺牲者等道德争议,在生死交关时,还有空顾及性命以外的一切事物吗?
求生是本能,杀人如果是唯一的解套方式,那有什麽道理不选呢?毕竟要接受非难,前提
也得是存活才行。
漫画《大逃杀》、电影《夺魂锯》都有探究濒死危机时,能否痛下决心
杀人或自戕,此类议题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也因时代地域民情文化有不少差异,摆脱伦
理道德桎梏後,顺从本能、相信直觉,原始的慾望显而易见—我要活下来。
情杀、仇杀、财杀在推理小说界屡见不鲜,无非环绕着贪嗔痴恨爱恶欲,常有作者认
为动机无足轻重大量运用後设补充或穿凿附会,全力聚焦在Howdunit及Whodunit上面。
《
方舟》罕见地将Whydunit提升到不容置喙的高度,反转及震撼力不下
《罗杰艾克洛命案》
、《灵媒侦探城塚翡翠》。书封上的“别对本书怀有期待”,提前预告了结局并非框架内
的选项而难以臆测,诺亚方舟在神话上是渡劫圣物,这本却是埋葬不特定多数人的铁棺材
,极其讽刺。末尾戛然而止反倒余韵犹存,再次细品风味截然不同,感佩布局的巧思。前
2/3平铺直叙的酝酿造就反转高潮,能横扫排行榜一致好评留下深刻印象,是值得关注的
覆面作家。
首发於读墨.阅读最前线
--
▄▄▄▄▄▄▄▄▄▄▄▄▄▄▄▄▄▄▄▄▄▄▄ ▄▄▄▄▄▄▄▄▄▄▄▄▄
▄▄▄▄▄▄▄▄▄▄▄▄▄▄▄▄▄▄▄▄▄▄▄▄▄▄▄ ▄▄▄
▄▄▄▄▄▄
▄▄▄▄▄▄▄▄▄▄无数次的实验证明▄▄▄▄ ▄▄▄▄▄▄▄▄▄▄▄
▄▄▄
▄▄▄▄▄▄▄▄▄▄▄ 机会是自己撞出来的 ▄▄▄▄▄▄▄▄
▄▄▄▄▄▄▄▄▄▄▄▄▄▄▄▄▄▄▄▄▄▄▄▄▄▄ ▄▄▄▄▄▄
▄▄
▄▄▄▄▄▄▄▄▄▄▄▄▄▄▄▄▄▄▄▄▄ by angolmois ▄▄▄▄▄▄▄?
※ 编辑: Addidas (150.117.224.131 台湾), 08/26/2024 2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