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didas (天堂 地狱 一线间)
看板book
标题[心得] 《你说的话,对孩子是心灵鸡汤,还是心灵毒药?》
时间Mon Aug 19 09:59:24 2024
网页好读版:
https://vocus.cc/article/66acedd9fd89780001e303e2
我是为你好…真的吗?—
《你说的话,对孩子是心灵鸡汤,还是心灵毒药?》
有幸获得
《你说的话,对孩子是心灵鸡汤,还是心灵毒药?》译者李彦桦赠书,遂尝
试用不同角度思忖本书内容,发现自己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见解及根深蒂固的盲点,值得借
监。
1.跟大家好好相处
看似随口提点的一句话语,初衷是当个处事圆融、替他人着想的孩子,但实则是一种
高标的要求。一样米养百样人,我们不能期待其他家庭的孩子所受价值观与个性都温良恭
俭,就像大人的社会也处处有讨人厌的家伙存在。过分的迎合他人才能好好「相处」,无
非扼杀人格特质,甚至出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巧舌如簧,不如提早告知「我
们无法让所有人喜欢,也没必要谄谀献媚这才是正常的」。
缺点换个角度也会是优点,是作者强调的事实。融入团体生活固然重要,但有主见不
是坏事,孩子可能会提出某些要求或学校遇到麻烦问题带回家里讨论,若只是一味的要求
隐忍退让,或没有深入了解弦外之音就轻易拒绝,恐会招致不信任感。孩子在发展探索阶
段自然对凡事好奇、处於「猴囝仔」阶段,从错误与经验中才能记取教训,因此以扶植抚
育的态度取代疾言厉色,或许成效更能彰显昭着,其实跟养宠物的亲训差不多。
笔者曾担任卫生局及全联会的访视委员,查察基层医疗机构某安全作业准则,本着辅
导角度让民众及诊所可以提升就医及服务品质。在结案报告中,都会试着先褒後贬,再不
愿意都得挤出一两个优点,不会恣意且直接地道出缺失,箴谏并陈才不会招致对方记仇蔑
视。身为「家长」更要设身处地替「孩童」着想,目的是面对问题想方设法共同解决之,
空泛且唱高调般地用「跟大家好好相处」、「必须改变自己作为」搪塞只是把问题递延搁
置、掩耳盗铃,无助於改善现状。在教育上虽然略嫌麻烦但还是需要好好的沟通并提出具
体有建设性方案(敝人都写在总评及回馈意见中,让对方有参酌依准),而不是文过饰非
、不问对错的「跟大家好好相处」,那只会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让对方不愿再跟你沟通、
关系只会更剑拔弩张。
2.快一点
我们都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对於日常例行性行为都有妥适的规划,但孩子尚不知
道其所代表的意涵与重要性,若只是一味要求时限前要完成既定的项目,难保不会胡乱交
差。笔者想到一个例子,那就是哆啦A梦中的大雄为什麽考试都常考零分、作业则迟交漏
写?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应付才直觉性地填答,欠缺时间管理及定性,没有解开症结就会重
蹈覆辙。「快一点!」的压力如影随形,导致孩子害怕的其实是家人责骂而不是责任义务
的失约失信,因此可以培养事前预期能力,从象棋、卡牌、谜语等较无时间压力的活动适
应起,再到自行拟定读书计画(像是番茄钟)、切割多阶段小目标(给予奖励)、诱导思
考并主动给出承诺(萝卜与鞭),即可养成习惯,训练逻辑推演、提升效率,不致逃避挨
骂又开始虚与委蛇。
不明就里的要求快一点却不告知原因及後果,容易打击信心及能力,有些人习惯慢工
出细活,有些人习惯先求有再求好,就像吃东西有些人会把主餐留到最後吃一样,擅自打
乱、介入人家的做事进程,就该有好的理由说服之。经典的猴子爬树梗图,乍看是大家公
平的竞争,但取决於个体差异,有些人不得其门而入,有些人则意兴阑珊,不知道利害关
系对於三分钟热度的孩子,很容易就失去兴趣,就算能完成也臭着脸百般不愿的拖着身子
行动。
作者提出内观疗法,属於自我对话的深度审视,可以更进一步地确认想法与後果,才
能逆推思考、安排计画。孩童时间管理能力相对薄弱,没有给予相应的提点,经常超过时
间不自知,当事人不见得觉得有什麽大不了的,所以当下的机会教育相当重要,ex:赶不
上车会迟到、损失更多时间等下一班车、花费更多金钱改搭计程车等,而这些是可以预见
的结果。
3.多加点油
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会适时的给予嘉勉,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已全力以赴的孩子再听到还要「多加点油」,会不会物极必反变成泄了气的皮球呢?
举例,像是英文及数学难以在短时间求得显着的进步,孩子做好破釜沉舟的决心努力
了一学期成绩不见起色,哀莫大於心死之际,家长还怪罪不够努力、告诫多加点油,试问
孩子做何感想?这将会习得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产生既然怎样努力都没办法
改变现状,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自暴自弃,套句现代白话文就是躺平,因此及早锻链心理弹
性很重要。失败不可耻,可耻的是不愿承认失败,受挫乃人生必经之路,没有事先打好预
防针,孩子在感兴趣的事物中一被打击,就容易一蹶不振,恶性循环下,就会愈发排斥。
为什麽育儿含莘茹苦,孩子却视若无睹,可能是需求不同。作者引述心理学家马斯洛
的需求金字塔,每一层级被满足後,才会顾及更高层次的需求。父母要求若是最高层的自
我实现(晚近理论在此之上还有自我超越需求),像是发挥潜能、拓展兴趣,现在不怎样
、将来就怎样云云,但是孩子还在满足社交需求及尊严需求阶段,怎麽可能一步登天,长
久下来单向的沟通只会让嫌隙增大,欠缺聆听只会觉得孩子叛逆期到了,而不会自省落入
验证性偏误。
作者提出外在激励及内在激励等特效药,但缺点则是功利目的明显,除了把达到成就
的标准拉得更高之外,要是给予的奖品越来越没看头,就很难再次见效。就像常常喂宠物
吃高级罐头,那一般乾粮就挑剔不食了,这种糖衣毒药只能短期、非常时期才可搬出的压
箱宝。
4.你要我说几次
《刘墉谈亲子教育的40堂课》有提到换位思考的重要,威权与责骂开头的话语,都会
令人不快,进而反抗,再怎样的苦口婆心,当事人都听得漫不经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要我说几次」不单是情绪性用语而已,连带
有贬低人格、破坏自我肯定意涵存在。首先要把问题分成,孩子是否真的理解传达的事情
交办确实,而不是有听没有到;再者是孩子当马耳东风不愿意遵守是否有其背後成因?举
例,前者家人外出请孩子帮忙压下电锅,耳提面命却还是忘了执行,这就是被外务分心导
致的结果,所以改用设定闹钟、延後开饭两小时等,让其留下记忆,不然为此事撕破脸不
免小题大作。後者作业没写完就先打电动追剧,违背了家人说没写完作业不能游戏的规定
,因此大发雷霆。可是孩子若能时间安排得宜,就寝前完成不就没问题了吗?电动跟同侪
有约在先、追剧有时效性及社交需求,难道要孩子为了随时随地都可做的功课而食言、被
排挤吗?老一辈迂腐刻板的印象,毒害自己就够了,还要把价值观套在孩子身上又不听其
解释,无非做了最坏的示范,笔者乳臭未乾时深受其害。
人比人气死人,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用他人家小孩的成功为榜样,不能当作客观一
般的「标准」来看待。为什麽隔壁家小孩讲一次就会,你就是讲不听?这个题目上次不就
错过了为什麽还会再错一遍?形成一种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压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正视问题所在尝试其他适合应对的方式与期程,比起辱骂小孩有效多了,不然期望多
骂多打就会改善吗?《孩子的不凡,来自你的不厌其烦》点出亲善亲为多投以关注可以大
幅降低孩子的偏差行为,内向、自闭、孤独感,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不上不归路
。育儿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敞开心房诚实以对,必要时认错道
歉(这是亚洲父母难以做到的事)才能成为楷模榜样,贴心、交心。知名youtuber兼
podcaster好味小姐团队时不时分享育儿心得,笑谈亲子间、夫妻间、婆媳间观念冲突酸
甜苦辣,心有戚戚焉。
说教的教,不只是教训,更是教育、教导,笔者以养宠物举例,同样的过错经常一错
再错,对方只是率性而为之,或是无法克制慾望赢得短暂的欣快感;小孩尚在发育中的脑
袋会逐步接受接纳并思考後果,但在此之前,不厌其烦的叮嘱再三,既是本分使命,更是
职责。笔者所在的教学医院每年会带领实见习学生及新进人员,深谙就算课程及实际操作
部分都语重心长、殚精竭虑地提点过,经常会犯的错误还是会出错,身为成年专业人士都
会眼拙手残犯蠢,怎能期待小孩有办法律己从严呢?更何况他们不是故意为之(故意的话
就另当别论)。
5.好好念书
今年一宗虎妈主播安排的国小兄妹魔鬼课表日睡仅六小时甚嚣尘上,凸显要赢在起跑
点之前,还须先战胜睡魔、心魔、还有虎姑婆!?监察院的调查报告及卫生福利部的数据
显示,台湾青少年自杀死亡率10年大增3倍,成十大死因第二位仅次於意外事故,意即每
10万人口有9.6人自杀身亡,影响儿少心理健康绝不只是校园而已,家庭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子。成绩不如预期的结果论,不见得是偷懒怠惰或能力跟不上,往往是一种求救讯号:
我想要稍微休息一下,我想要喘口气,但却被逼得揠苗助长,或是被施加更大力度以达成
期待。这是现实生活不是养成游戏,孩子是人类不是机器,剥夺仅存的寄托(像是手机)
或擅自开启潘朵拉之盒的日记(发泄情绪)却还被嗤之以鼻,那生无可恋跑去当小飞侠、
或犯罪宣泄不满,悲剧发生後再说「我只是为他好」,继续蔽聪塞明的推诿卸责,分外讽
刺。
《你说的话,对孩子是心灵鸡汤,还是心灵毒药?》作者以「心理视野狭义」指摘不
思後果的孩子犯下非行,欠缺风险与成本观念。值得思考的点是,若对方已经是鱼死网破
状态,根本没有归属认同感、未来期待性,那做什麽都只是寻求自我存在价值而已,因此
要先打破的窠臼是,即使在竞争中输了、也不会完蛋,书念不赢别人、世界也不会失序。
个人觉得相当可惜的是,段考成绩不理想、国考屡试落地、要被延毕留级就跑去跳楼烧炭
,人生的成就与价值不是只有考试,动手动口的家长,何以明监孩子没有努力过呢?有没
有谈论课业以外的事物,比如人际关系、社团活动、兴趣嗜好、流行趋势,甚至电影动漫
呢?才不至於回家像是面对第二个老师。孩子不是附属品也不是投资标的,万不得说出赔
钱货、白痴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笔者学生时期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看课业成绩来决定对学生和
颜悦色或巧言令色,彷佛书读不好就不成材、注定窝囊一辈子。虽然念书是一种初阶且公
式化的样板,预设能检视大多数人的学习成效,但别忘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然感觉
被强迫,愈不爽诱发回弹效应,那前面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赖关系与制度都功亏一篑了
。
6.小心点
「小心别犯错」、「不能说谎话」这类絮絮叨叨的谆谆教诲,有没让孩子耳朵长茧了
呢?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常是上一代流传给子侄辈的通关人生攻略书,这个不可以
、那个碰不得,若是不解释禁止事项招致的後果或随口胡诌,越会激起反叛违逆的心态。
过度保护与干涉孩子从失败与挫折中学习经验的机会,负面教育也是一种体验,试着让孩
子自己检讨发生的原因,避免再次发生,才能刻骨铭心记取教训。笔者使用生成式预训练
AI查找资料时,常会遇到唬烂一流、啼笑皆非的解答,给予纠正後它的道歉怎样听都言不
由衷,好像这样回答就可息事宁人而非取得谅解;同样的心境在指正孩子错误时也惊人的
相似,宛如矫饰伪行後,面对怒发冲冠的家长只要赔不是装无辜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孩子试图解释常引来更进一步的驳斥谩骂没完没了「怎样,现在学会顶嘴了吗?」、「
所以你根本没有在反省嘛」,所以孩子乾脆选择最省力省时的方式应对,像是冷处理、以
哭代答、顾左右而言他,造成害怕权威而不是痛改前非,「小心别犯错说谎」就会失焦成
「小心别惹父母生气」,无效沟通後脱离掌控、封闭心房,衍生出「明明是很乖的孩子,
怎麽就变坏了?」为时已晚。若是再大一点打不动、骂不管、劝不听,软硬兼施皆无转圜
余地之危险讯号一旦出现,父母能做的就很有限了。
笔者窃以为,当今可以参照如《MBTI启动孩子的优势潜能教养法》等工具书,以不同
情感类型适性方式教育;既然东方社会都有抓周习俗媒合未来、企业选贤与能也是透过知
人善任,那麽在亲子养成教育上更应该花时间筛选出符合个人潜能的特徵,才能事半功倍
、左右逢源,不然到头来把所有人放在既定的模板里,还是走回填鸭式教育的悲歌。
作者提出三种建议,算是不同面向的异曲同工:一是由内省取代反省,从客观抽离自
身的方式回顾与分析,找出更适切的作法。二是利用角色书信疗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接收
及反馈,重复对话解开心结,属於少年感化院及监狱更生计画的心理学技法。笔者按:历
史上有名的案例《麦克阿瑟为子祈祷文》、盖茨堡战役中林肯没有寄出的责怪信函、弗兰
克尔《我们活着的理由》内心自我对话如是。三是引述西蒙兹四象限教育方针(
P.220~222),偏离十字中心即刻修正,整合支配、服从、接纳、排斥,既不会过度放任
亦不会颐指气使,采取一种中庸之道,再依父母或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微调。
解决(父母的)问题并不等於解决孩子的问题。社会新闻时不时有直升机父母跑到学
校兴师问罪,千错万错都是学校的错,恐龙/怪物家长故意忽略言教及身教的意涵、更把
问题推托给师长同侪,也难怪制造出国中生用弹簧刀刺死同学案件,这叫其他家长学童怎
能安心无虞?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办法懂趋吉避凶、逢凶化吉的诀窍,再怎样的「小心点」
都不如把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传达转述清楚,知道问题的症结,才有办法对症下药。龙生
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开始出现偏差行为,搞不好就是家长让孩子有样学
样、未反求诸己害的。
《你说的话,对孩子是心灵鸡汤,还是心灵毒药?》「自以为的好
」恐只是家长的自我满足,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已经变成「对孩子的诅咒」。脱口而出
前,思之慎之而行之。
首发於读墨.阅读最前线
--
Q 人类基本需求2.0 ◢◣ █ 自我实现 创意.问题解决.真伪.自发性
S ◢██◣ █ 尊重需求 自尊.自信.成就感
W ◢████◣ █ 社交需求
E ◢██████◣ █ 安全需求
E ◢████████◣ █ 生存需求 空气.水.食物.住所
T ▄▄▄▄▄▄▄▄▄▄▄▄ █ WiFi█ 电池
--
※ 编辑: Addidas (150.117.224.131 台湾), 08/19/2024 10:00:19
1F:→ Qorqios: ! 08/19 12:14
2F:推 qien: 不能认同更多了 08/19 14:35
3F:推 caramelputin: 关於第二点的快一点,家长要培养等待的耐心,鼓励 08/20 07:42
4F:→ caramelputin: 孩子慢慢做好,不要急着告诉孩子答案或帮孩子做, 08/20 07:42
5F:→ caramelputin: 可以提早规划就规划好。 08/20 07:42
6F:推 jill1533: 谢谢分享 08/20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