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ackynoteis (Waki瓦基)
看板book
标题[心得] 《执行长日记》英国创业家的事业人生智慧
时间Mon Jul 29 21:14:52 2024
《执行长日记》读後心得:颠覆传统规则的四个事业人生智慧
英国年轻创业家谈事业与人生的法则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diary-of-a-ceo/
有一位我很喜欢的英国创业家最近出书了!我曾经在自己写的书里面引用过他的观念,他
用放弃框架教我们「如何决定是否要放弃一件事」,这个观念帮我断舍离了一堆不重要的
事情,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他在这本新书集结了他所有的智慧锦囊,一口气公开传授
给大家。
这本书在说什麽?
《执行长日记》的作者是英国企业家史蒂文・巴利特(Steven Bartlett),他也是 40
多家公司的投资人,他主持的同名 Podcast 节目「The Diary Of A CEO」是欧洲最受欢
迎的商业访谈节目。在这本书中,他汇整了自己访谈各大企业家、顶尖运动员与领域专家
的事业与人生的智慧。
特别的是,作者本身就是一个非典型的成功案例。出身弱势家庭的他,现在年纪轻轻才
31 岁,身价已经超过 30 亿新台币。他的父母从非洲移民到英国,父亲是工程师,母亲
却不识字。他求学的地方全校一千五百个学生,只有他们家的小孩是黑人,因此从小就备
受歧视和霸凌。他在中学被退学,上大学只听了一堂课就选择辍学,开始动起了商业头脑
1。
後来他跟朋友共同创立了社群媒体行销公司(Social Chain),用颠覆传统的手段帮其他
公司做行销,逐渐打开了知名度。接着,他继续创立了区块链公司和整合行销公司,在短
短几年间成功带领公司进行了多次并购与扩张。并透过制作访谈节目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机
会,更扩展了自己的媒体与行销版图。
在这本书中,他把自己创业、经营和人生的智慧,与访谈节目的精华揉合在一起,区分成
了四种主题:掌握自我、精通叙事、确立人生哲学、熟习团队合作。他更巧妙融合了自己
的发展历程与故事,让这些智慧不会这麽像是在说教,反而像是朋友在跟我们侃侃而谈一
样平易近人。
一、人生的五个桶子
第一个原则是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人生的五个桶子」。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桶子有多满,就代表你的潜力有多大。这五个桶子分别是:知识、技
能、人脉、资源和声望。那些拥有非凡成就的人,通常会花费好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全心全意地投入,把这五个桶子装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五个桶子是有「顺序」的。
就像是一般人的职业生涯通常是从第一个桶子开始,从学校学习「知识」。进入职场之後
,开始锻链成「技能」。当你拥有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就对别人产生了价值,因此会开始
建立「人脉」。接下来,你得到「资源」的机会也会增加,也就是获得更多的薪资或报酬
。当前面四个桶子都装满时,你自然会获得随之而来的「声望」。
成功的关键就在於,知识与技能始终是你最高收益的投资,只有当这两个桶子的基础够扎
实,後面的桶子才能够受惠。作者也讲了一句很犀利的话:「一份工作尽管薪资高(资源
),但如果带来较少的知识和技能,充其量只是低收入职业。」
也就是说,如果你单纯为了後面的桶子,而忽略了前面桶子的累积,那是无法建立长久的
财富的。书中就举了一个作者员工的例子,这位员工在年纪 21 岁的时候就被外国的同行
挖角,因为薪资和头衔很漂亮,他选择跳过前两个桶子,接受了这个新工作。结果好景不
常,後来那家公司倒闭,他只能在外国寻找跟原本类似的初阶工作。
作者强调,当我们遇到产业被颠覆、被雇主解雇或公司倒闭…等事件时,人脉、资源、声
望都很有可能重新归零,只有知识和技能是别人拿不走的,可以让你细水长流。如同作者
在书中的提醒:「屯金子的人,只有片刻的财富;累积知识和技能的人,拥有一世的财富
。真正的富有,取决於你的所知与所为。」
这也让我想起矽谷天使投资人纳瓦尔(Naval Ravikant)在《纳瓦尔宝典》书中分享类似
的观念:「如果有一天我一无所有的醒来,我可以在五到十年内重新致富。因为致富是一
种技能,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这种自信的背後,代表他前两个桶子装得够满。
我们要优先装满的桶子,就是别人拿不走的知识和技能。
二、以提问代替陈述来影响行为
如果我们想要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有一种很棒的做法,那就是「问问题」。
书中指出,来自美国四所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梳理了 40 多年来超过 100 项的研究发现
,如果我们想要影响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提问」比起「陈述」更来得有效。
例如我们想请别人帮忙做好资源回收,陈述句会说:「请做好资源回收。」提问句会这样
问:「你愿意帮忙资源回收吗?」有趣的是,提问的效果更好,别人更愿意帮忙做资源回
收。
同样的道理,你如果要让自己吃得健康一点,陈述句会说:「我今天要吃蔬菜。」提问句
会这样问自己:「我今天要吃蔬菜吗?」你也猜到了,提问的问句更能提高你吃蔬菜的机
会。
而且,当我们只能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对於影响行为有更大的效果。你会期
待「最好的自己」与「当下的自己」是相符合的,因为这个问题不只提醒了你想成为什麽
样的人,还指出了成为那个人的途径,而且你已经下定决心去实践。
所以,还在犹豫要不要出门上健身房,就问自己:「我今天要去健身房吗?」还在犹豫午
餐到底要吃什麽,可以问自己:「午餐要吃健康一点的食物吗?」原则就是,对自己想要
采取的行动做出提问,你的内心会浮现正确的答案,促使你采取正确的行动。
作者总结道:「问题有别於陈述,会导致主动的反应,促使人们思考。」如果你想要有效
影响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就用提问来代替陈述。
三、摩擦有时能创造价值
书中提出一个违反常理判断的原则,那就是在某些情况之下:「如果你让客户体验变糟,
他们反而会想要你的产品。」
作者说他在跟可口可乐的品牌行销会议中,发现主管们对於红牛能量饮的成功感到很不能
理解。因为含糖饮料的销售量一直在下降,但是同样不健康、带有酸味的能量饮料却销量
飙升。
原来,红牛是刻意让能量饮料变得「难喝一点」,用来迎合顾客的心理期待。因为红牛喝
起来很像药品,而不是平常好喝的碳酸饮料,所以能够说服顾客,让他们相信饮料里面富
含有用的强效化学物质。
所以就发生了很违反常理的现象,让产品「更好喝」,反而有可能降低产品的吸引力。而
一些其他的营养品牌也遇过类似的问题,如果产品做得太好吃,反而让顾客不相信它们有
益健康。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传统网路电商的观念是「网页读取愈快愈好」。但是,对於那些汇
总了饭店、航班和保险的搜寻平台来说,搜寻速度太快,反而会导致销售减少。所以,他
们会刻意增加一些搜寻的等待时间,显示精美的读取动画,让你相信他们已经做了完整又
全面的搜寻,你才不会再去别的地方搜寻。很心机,对吧!?
这也让我学到一课。一个产品或服务之所以能够创造价值,并不是因为单方面的品质好、
摩擦力小…等一厢情愿的想法。关键在於顾客到底想要什麽、期待获得什麽。作者指出:
「价值是我们满足期待时,所形成的一种感知。」有时候,价值往往来自於看似不理性和
不合逻辑的地方。
这个原则也促使我思考一个关於我自己经营自媒体的问题:有哪些地方要让读者感到「零
阻力」?又有哪些地方要刻意让读者感到「有阻力」?
四、务必从小处下功夫
这本书很合我的胃口,我认为有一个关键的原因:作者本身是行销和社群媒体行销专家,
很多的故事都是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正好是我最关心的事业主题。但我认为,虽然书中介
绍的例子大多围绕在这个产业,可是背後的底层逻辑也可以套用在其他各种产业里。
作者在书中提到,他团队的 Podcast 节目之所以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英国下载次数
最高的节目,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麽轰轰烈烈的创举,而是他们懂得从小处下功夫。他
这麽说:「我们的成功无法归因於某一个特定的强项,但可以归功於我们持续不懈地关注
细节。」
我在读完了书中提到的细节之後,研究他的节目历年来的演变,真的让我感到很惊讶。
例如他说,他们会在来宾上节目前,先研究他们喜欢的音乐,并在他们抵达时,作爲背景
音乐轻声播放,虽然从未有来宾提及,但他们相信这有助於他们放松心情;他们还研究了
访谈时的最佳室温,维持最舒适的温度;他们会在每集节目公开发布前几周,先用人工智
慧和社群媒体广告对节目标题、缩图和宣传进行 AB 测试。
他们甚至聘请了一名全职的内部数据科学家,请他开发人工智慧工具,将节目翻译成多国
语言。因此,如果你在法国点选 YouTube 版的节目,他和来宾说话时,都会自动翻译成
法语;他们建立了由数据驱动的模型,来告诉他们应该邀请哪些来实、来宾先前讨论过回
响最好的主题、访谈最佳的时间长度,甚至还有节目标题应该要用多少字。
作者认为要对这些小细节持续改善,他提到的很多是我从来不曾想过和注意过的细节,对
我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的频道经营策略有了新的方向。如同作者所说:「从最小处改进
能积沙成塔,持续推动企业进步,并领先於那些不在意细节的竞争对手。」魔鬼藏在细节
里。
後记:荒谬是比实用更好的宣传
总结来说,《执行长日记》整本书以简洁有力的故事和案例,搭配一目了然的插图画龙点
睛,在严谨度和流畅度两者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对於任何想在事业与人生获取成功的
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法则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冤枉路,也提醒我们在稳健成长的过程中不
忘保持创新和好奇。
关於这本书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在撰写读书心得的时候,刚好看到网路上有读者
批评了这本书,评论写道:
「书中最後一个法则(注:这本书总共有 33 个法则),只有标题,叫『学海无涯』。内
容是什麽,需要扫描 QR code 浏览。但扫描该 QR code 进入的网页,却要你提供电子信
箱,然後才能看到内容。哦不,读者已经花钱买书了,作者却不给读者完整的内容,还要
蒐集读者的电子信箱以便寄各种推销信轰炸读者。这个超级烂尾的阅读体验,毁了整本书
,毁了作者在书中建立起的形象。」
我读到这个评论时,第一时间的感想就是:「这个做法完完全全符合作者的形象呀!」我
读到最後这章的时候,完全不觉得意外,正是因为这麽奇怪的呈现方式,就符合他书中的
其中一个法则「荒谬是比实用更好的宣传」。我读过这麽多书里面,从来没有看过这麽「
荒谬」的一个章节。
另外,其实很多欧美作者会苦苦思考着「如何不着痕迹地吸引读者订阅电子报」,以便之
後还能够联络到他们,因为电子报在国外是行之有年的行销管道,只是在台湾比较冷门。
所以我读过很多各式各样行动呼吁(call to action)的文字,但是就没有任何一个像这
本书一样简单暴力的。
如同书中另一个法则所说的「别怕得罪别人」,作者的确成功得罪了某些人。但他对这个
法则下的结论更妙:「有人会爱你,有人会讨厌你,有人根本无动於衷。你只能与前两者
产生连结,但对第三类人,你无计可施。漠不关心最无利可图。」这本书就是作者提倡的
法则的具体成果。
--
书评部落格「阅读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个爱书人的阅读笔记
Podcast「下一本读什麽?」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说书频道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64.105.54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book/M.1722258897.A.398.html
1F:推 skyhawkptt: 谢谢导读推荐 书单又多了本待读好书 07/30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