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ackynoteis (Waki瓦基)
看板book
标题[心得] 《我不饿,但我就是想吃》重新看待饮食
时间Tue Jul 2 17:52:18 2024
《我不饿,但我就是想吃》读後心得:重新打造正确饮食习惯
打破假性饥饿与自责愧疚的饮食回圈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hunger-habit/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遇过这种状况吗?「明明不饿,但就是嘴馋想吃东西」、「无聊、焦
虑、压力大的时候想吃东西」、「边看电视边吃零食,一不小心就吃完整包饼乾」。其实
,这些也是我自己遇到的状况……幸好,有一本书可以帮我们养成开心吃也不会有罪恶感
的饮食习惯。
这本书在说什麽?
《我不饿,但我就是想吃》的作者是神经科学家贾德森.布鲁尔(Judson Brewer),他
专门协助成瘾患者戒断坏习惯、控制情绪化的饮食。他的前一本书《松绑你的焦虑习惯》
曾经带给我很多帮助,让我更懂得接纳和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这次的新书探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行为,特别是那些在压力、焦虑或无聊时触
发的「想吃东西的感觉」。书中教我们重新建立身体和食物之间的健康关系,透过三个步
骤来达成:找出你的饮食习惯模式、运用自我觉察打断模式、再利用大脑的力量建立新的
健康习惯。
这本书同样具有很多科学证据支持,作者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整理成非常有
效的 21 天饮食习惯改变指南。如果你也有因为压力、焦虑或无聊而过度饮食的人,这本
书非常适合你。拥有良好饮食习惯,不只能够减重和提升健康,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方
式好好对待自己。
接下来,我会介绍我想读这本书的原因、这本书的重点方法,以及对我造成的改变。
我为什麽想读这本书?
我原本没想过要读这本书,因为我平常有运动的习惯,三餐大部分都在家里自己煮,身材
保持得还算苗条。但是,有一个状况让我产生了警觉心。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明明不饿了,但还是挖巧克力冰淇淋来吃。明明在正餐已经吃饱了,却
还是拿起橱柜里的甜点往嘴巴塞。特别是 Yu-Ki 新推出的喜马拉雅盐口味的巧克力饼乾
,真的超好吃,一盒有 8 包,我以前是慢跑後会吃一包当奖励。可是最近这几个月,我
发现自己会在一天当中直接把一整盒吃完。我知道这样不太对劲,但我就是克制不住。
後来我在诚品书局看到这本书,书中的这句话点醒了我:「你注意过自己跟食物之间的关
系吗?」说实话,对於这些甜点和零食,我还真的「没有」注意过我跟它们有什麽关系,
而是放纵自己想吃就吃。吃完了,就再去买来吃。
所以,到底为什麽我们会这样?作者说他曾经帮助过很多暴饮暴食的患者,他发现很多人
根本不是因为饥饿吃东西,而是感到生气、寂寞、疲累、无聊、不安…等渴望的情绪。这
就叫做「情绪性饮食」。
当我们愈是情绪性饮食,就愈容易养成这样的习惯,对这种纾压方式就更依赖。但这些渴
望跟肚子饿不饿完全没关系,这就像是连结大脑与胃部的线路跟情绪线路「错配」在一起
了!
书中提醒道:「由於我们是在喂养一种渴望,而不是满足需求,所以我们永远无法填补那
种空虚。」就像一个无底洞。到头来,我们会发现这种情绪性饮食无法填补空虚。我们要
做的,是学会「打破」和「改变」情绪性饮食的习惯回圈。
错不在你,而是你的习惯
作者提到在他的临床谘商经验中,帮助过很多有不良饮食习惯的病患。
我们饮食的原因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因为「饥饿」想吃东西,这时候吃东西是很正常且合
理的。第二种是为了「愉悦感」而吃东西,想发泄情绪的时候吃东西。像是感到有压力的
时候、无聊的时候、焦虑的时候,会想要吃东西。
他观察到,这些来向他求救的病患,尽管细节各不相同,但这些病患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不喜欢自己。他们苦於自己的负面情绪,像是挫折感、罪恶感、绝望感、厌恶感,他
们在某种程度上,很讨厌自己。
很多病患根本「无法分辨」自己是饿了,或者只是想吃东西来发泄情绪。解决方法并不是
单纯的叫他们「减少热量摄取」或「吃健康的食物」,他们明知道这样做有效,但他们却
做不到。为什麽会这样?
因为在心里学上,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是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或「即将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焦虑。这个时候,我们会为自己感到难过。
可是吃东西却不一样,我们感觉吃东西就是我们「自己做」的事,不健康的饮食是我们咎
由自取的。这个时候我们会「责怪自己」。但有趣的是,我们并不会因为这种自我批判而
停止吃东西。结果就演变成了情绪性饮食的恶性循环。
作者也从其他戒菸的研究发现了一件事,那些成功戒菸的人,他们的体重也减轻了,因为
在戒除菸瘾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抑制吃东西的冲动」。同样的,在其他饮食习惯的研
究中,有办法成功改变饮食习惯的人,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与食物和饮食的关系」。
所以他後来发展出一套方法,运用神经科学的原理,帮助人们克服长期以来的习惯性饮食
模式,包含因为无聊而吃东西与暴饮暴食,达到了很显着的效果!
透过觉察打破习惯回圈
要如何打破这种不好的饮食习惯回圈?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习惯到底是怎麽养成的。书中提到,任何习惯都是由三个步骤组成的
:第一个是习惯的「触发点」;第二个是采取的「行为」;第三个是这个行为造成的「结
果和奖励」。
会情绪性饮食的人,就是误以为吃东西可以调节情绪。可能在某几次的经验里面,透过乱
吃东西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大脑就误以为这样有效,之後就养成了这个坏习惯。作者提醒
,辨认坏习惯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一个人看出习惯不具奖励性质的事实」。
以情绪性饮食的习惯回圈来说,触发点可能是「不舒服的情绪」,像是感到无聊、内心焦
虑、面对压力的时候。这时候采取的行为就是「吃东西来暂时减缓情绪」,随便找到什麽
东西就吃,暂时得到了满足。但是,乱吃东西的结果和奖励却是「仍然必须面对不愉快的
情绪」,外加糖分造成的头疼,以及乱吃东西之後感到的愧疚感。
透过三个步骤的拆解,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是如何陷入这个习惯回圈的,我们试图用食
物来逃避难以应付的情绪,但我们也明白这终究不是办法。
接着,我们要告诉大脑,因为情绪而乱吃东西的结果和奖励,并不是我们真的想要的。作
者提醒,要分辨是饥饿还是情绪不太容易,这跟意志力无关,我们必须学会觉察,觉察才
是我们改变行为所需要的一切。
觉察的第一步,就是「标注」出我们自己的情绪,当时是无聊呢?焦虑呢?有压力呢?先
辨识出自己的情绪,然後当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体验食物」的本
身。你可能会发现那些不健康的食物,其实没有想像中的美味。
像是那包咸到不行的洋芋片让我头痛;那块甜死人的蛋糕让我感到恶心。你的大脑就会产
生一种「负向的预测」,告诉你以後不要再碰那些东西。我们的身体有足够的智慧,知道
吃下加工食品或垃圾食物的感受比不上原型食物。觉察,就是让身体的智慧可以发挥效用
。
相反的,如果你从来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品嚐食物的本身,你的大脑就无法获得这种负向的
预测,你只会继续重复不好的饮食习惯。就像在看电视的时候一边吃垃圾食物,你完全不
会注意到自己到底吃下了多少不健康的东西。所以,记得把觉察力放在体验食物的本身。
如同作者所说:「觉察可以帮助你觉醒於不健康的食物种类与份量;还可以帮助你爱上对
你的健康有益的那些食物。」只要我们培养觉察、注意结果,身体就会帮我们完成剩下的
工作。这样一来,才会形成我们的身心与食物之间的良性循环。
透过提问区分渴望和满足
我透过觉察,发现自己以前吃的一些甜点,其实没有我想像中的好吃。可是,我遇到另外
一个状况,Yu-Ki 的喜马拉雅盐口味的巧克力饼乾,苦中带甜的滋味,真的很合我的胃口
,我愈是细细品味,愈觉得好吃。这时候,该怎麽办?
作者建议我们透过「提问」(书中叫做「渴望工具」)来区分自己的渴望和满足。因为「
使一项渴望如愿以偿,和事後感到心满意足并不相同。」就像是我很渴望吃到好吃的巧克
力饼乾,但是我真会因为解决了这个渴望,而感到真正的心满意足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
书中提醒,让自己的大脑去学习「改变行为」。在你感觉不饿,但是又想吃东西的时候,
使用这两个问题来检视自己:
我这麽做,得到了什麽?(注意你的想法、情绪与身体感知)
我有多满足?(现在先问一遍,五分钟和十五分钟後再分别问一遍)
我发现,自己在吃巧克力饼乾的时候,大部分是工作到一半的休息时间,突然嘴馋就想吃
;或者是写文章没有灵感的时候,想吃个东西逃避一下。我纪录当下的情绪,总结就是一
个字「爽」。身体的感知其实没有什麽特别的,就是感觉吃完饼乾之後心情突然很好。
但是,当我试着回答「我有多满足」的时候,就有了不同的答案。
吃完饼乾的当下,满足感是很高的,因为我秒杀了一块饼乾。但是过了五分钟和十五分钟
再纪录的时候,我却会觉得有点空虚。因为这时候工作可能也没有什麽进展,文章也不一
定有写出什麽新东西,内心就会感到罪恶感,为什麽刚刚要吃那麽多饼乾。很明显的事实
是,吃完饼乾之後,没有真正解决我的压力来源。只是让我更期待下一块饼乾而已。所以
才会一天就能吃完一整盒。
透过这个提问练习,我们可以帮助大脑为每一项饮食行为设定出「新的奖励价值」。如果
你在吃的东西上面得不到真正的满足,愉悦的感觉就会愈来愈平坦,你不再会因为吃了这
些东西而感到开心。
後来,我发现如果要解决这种工作和灵感上的瓶颈,与其随便吃东西,倒不如出门到社区
步道走一圈,边看风景、边听音乐。当我走完之後问自己「有多满足」的时候,这种满足
感反而比起乱吃东西还要来得饱满许多。
疼惜自己远离自责
延续前面提到的,很多人明知自己有情绪性饮食的习惯,却选择用自责的方式来批判自己
。结果愈自责,愈没有效果,反而导致更严重的情绪性饮食。
作者引用的研究显示,虽然我们的脑海中经常会出现罪恶感与羞耻心来批判自己,但是,
一旦当我们试着「疼惜」自己的时候,这种自我批判就会被一扫而空。
自责和疼惜无法同时存在。光是抛开罪恶感与羞耻心,就能带给我们力量。当我们开始疼
惜自己,试着去处理造成心情烦恼的根本原因,就不会只想着用饮食来喂养情绪。选择疼
惜,而不是自责,这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好感,感到手中握有力量。
关於如何疼惜自己,作者提供一个超棒的练习建议,我自己觉得真的太有效了,你也可以
试着练习看看。
首先,找个安静又舒服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想像一个跟你很亲近的好朋友(或你生
命中视为典范的某个人),他打开门走了进来。这个人有着无条件的关爱、慷慨和智慧,
光是他一走进这个空间,你就感受到了温暖和开阔。
接着,想像你自己对他说出一句祝福的话,你可以真的说出口:「祝你快乐」、「祝你健
康」、「希望你能好好照顾自己」。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自己的心跳,感受你自己对对
方表达出来的这种疼惜的感觉。
然後,你反过来对自己说出一模一样的话:「祝我快乐」、「祝我健康」、「希望我能好
好照顾自己」。按照你自己的步调,把这些话说完,感受当下自己给自己的温暖。
这个练习,可以让你充分感受到:「我可以很温柔地、疼惜地关爱我自己,我现在已经尽
力做到最好了。」我自己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甚至会有一股想哭的冲动。你会发现,原
来最好的支持,是自己懂得支持自己。
後记:找回跟食物之间的良好关系
总结来说,《我不饿,但我就是想吃》让我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我的饮食习惯。在正餐
的时候,我会专心体验每一口食物的滋味;当我想吃零食的时候,我会透过觉察把自己的
情绪标记出来,试着思考:「除了吃东西之外,我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真正解决情绪背後
的问题?」当我懂得这麽想之後,我就不会觉得吃东西是「唯一」的选项,而是知道自己
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作者说的这一句:「凡你抗拒的,就会持续;凡你感受的,就会治癒。
」其实障碍就是眼前的道路所在,让自己有多一点的好奇心,问自己可以从这次感受学到
什麽;给自己多一点的疼惜,接纳当下的情绪,然後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法。
最後,如果我们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感到「後悔」,後悔会让我们明白有些事情不对劲
,将来需要改变。但是,如果我们感到「羞耻」,则会让我们陷入罪恶感和惭愧的漩涡,
害我们不断自责。我们可以後悔,选择做出改变,而不是感到羞耻,觉得自己无计可施。
如果有遭遇类似状况的朋友,我想祝福你,透过这本书,重新找回你跟食物之间的良好关
系。
--
书评部落格「阅读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个爱书人的阅读笔记
Podcast「下一本读什麽?」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说书频道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61.231.96.216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book/M.1719913943.A.89D.html
1F:推 weimr: 推 07/02 21:22
2F:推 evelover: 推 07/02 23:36
3F:推 diablohinet: 推 07/03 00:57
4F:推 aeiecaeiec: 推 07/03 12:28
5F:推 ayun: 好!明天就去买yu-ki饼乾来吃(不 07/03 22:03
6F:→ pase139: 大概像"我没有很想看这本书 但是就是想买"这样? 07/09 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