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pisold (episold)
看板book
标题[心得] 关於邪恶 (路西法效应)
时间Wed Feb 11 14:28:10 2009
网志有图板
http://episold.pixnet.net/blog/post/24304268
让我们为邪恶下一个定义。我的定义十分简单,基於心理学一个原则:
邪恶建立於涉及伤害、虐待、命令、缺乏人性、毁灭无辜他者的刻意行
为,或使用权威、系统力量鼓励且允许他人这麽做,并从中取得利益。
简而言之,也就是「明知故犯」。
驱使人类行为的动力为何?是什麽决定了人类的思考和行动?是什麽让
我们一部分的人道德感深重、正直不阿,而相对地又是什麽让人容易抛
弃礼规、犯下罪错?我们在回答这些人性问题时,是否都先假设是「内
在因子」决定了我们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而都忽略了「外在因子」对
於人类思考、感觉及行动的影响?在什麽状况下我们会成为情境或群体
行为下的产物?有什麽事是你自信绝不会在任何胁迫下做出的呢?
────Philip G. Zimbardo, 《路西法效应》,商周,2008
最近看了一些东西,让久已不闻世事(?)的我,开始思考所谓「邪恶」这件事情,
以及它距离一般人到底有多远。《路西法效应》其实我才看了半本,作者在第一
章就开宗明义地说明重点:许多人认为那些做出坏事的人,身上具有某种邪恶的
特质使他们犯错,但是对於像中世纪女巫狩猎、文化大革命、纳粹、以及卢安达
种族屠杀等等,昨天还是你的好邻居、好朋友,隔天就能拿枪杀你且毫无愧疚,
这些跨越历史,犯罪人数庞大的残酷事件,很难单以特质论解释。
作者花了半本书展示三十年前他在史丹福大学主导的一个心理实验「史丹福监狱
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SPE),他们从自愿参予者中筛选出心理
素质正常的十几名年轻人,随机分为狱卒与囚犯,尽可能模拟真实监狱环境,展
开为期两周的实验。然而这个与真实监狱相对乾净舒适,狱卒囚犯双方都没有前
科、心理疾病与反社会倾向、平均智商与教育程度还比一般要高的实验监狱,不
到五天,就有三名「囚犯」崩溃,为免造成更糟的後果,实验而旋即中止。在这
250页详细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狱卒」如何从一开始试探如何拿捏新到手的权利
与职责,到後来渐渐以寻衅为乐,视不合作的犯人为威胁而加以教训;「囚犯」
从最初的玩笑对待,与狱卒强烈对立,到後来甚至遗忘了自己只是参予实验随时
有权退出,丧失了希望,完全无意反抗。难道这麽凑巧,挑出这些年轻人都是天
生的虐待狂与精神病患?还是有什麽原因,让这些普通的年轻人转变至此?若说
是环境造成,那麽,「心理变态」与「特殊环境下的普通人」,有什麽不同呢?
在2003年的日剧「新高校教师」里,虽然没有像1993版那样重口味,但是也有耐
人寻味之处。主角得了不治之症只剩半年寿命,他不愿意女友家人陪他一起痛苦,
离开原本舒适的环境独自忍受寂寞,这样的他却做出了一件无法残忍的事,也逐
渐走向崩溃(未免剧透,这里就不说到底是什麽事了)。剧中有一个游戏人间的标
准型大坏蛋,却对主角这麽说:「我谁都不怕,唯独怕你,因为你就要死了,没
什麽做不出的。」主角的行为看得出原本是个温柔的人,这是否可以归类於「特
殊环境下的普通人」?如果想得宽一点,小时候遭到家暴,长大後也对家人暴力
相向的人,是否也是如此呢?并不是他们身上有什麽特质,而是他们身上发生了
什麽事?
这两天也看宫部美幸的《模仿犯》,之前看她的《理由》时,就十分意外地被这
全知白描手法深深吸引,在《模仿犯》中更加发扬光大。这阅读经验很像在偷窥
别人脑袋,看到许多从来没有想像过的事物,很新鲜,但是也很累,一边看一边
为人性之复杂感到不可思议,许多时候也无法理解。《模仿犯》中的犯人之一(
说出来没关系吧?前四分之一就已经说出犯人是谁了),姊姊在两岁时过世,做为
替代品出生的他被取为相同的名字,一生被姊姊的阴影缠绕,因此犯下重罪。当
然这理由一点都不特别,自从佛洛伊德的「那个」发表後,哪个人没有童年阴影
和性不满啊。但是《模仿犯》中详细描绘了犯人的过去与心理,在刚看了《路西
法效应》的我看来,开始一直想着:如果是我在这环境下,会怎麽样?如果是任
何人......他们会怎麽样?
在《路西法效应》探讨了一些让好人为恶十分有用的手段,其一就是「去人性化」:
他们不是人,他们是恶魔/女巫/人渣/动物/请自行代换,总之他们不是人,不用
给他们人类的待遇。好人是有道德的,有道德就有罪恶感,因此特别需要这些合
理化来说服自己,而且,相当成功,例如《模仿犯》中的被害者,在犯人这个「
导演」的眼中都是他的女演员,完全没有人类的个体性。
更甚也是更常见的情形,这种想像带着深厚敌意,对方不但不是人类,而且十分
可恨,原因不拘於一,处处可见人类的想像力之丰富。《路西法效应》的注解提
到一篇《侵略与暴力行为》(p.560),其作者认为屠杀的目标群体,受历史与政治
因素影响,选择一个「先前长期取得不正当好处」的群体,这样就有足够的理由
去仇视他们。有没有感觉很熟悉呀?创造外部敌人是内部团结的好方法,其实用
在报纸上可是天天看得见。既得利益者是其中一种方便好用的选项,相对於我们
这些「好人」,敌人可以是任何形象。
另一个帮助好人免於罪恶感折磨的方法是「角色分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是
扮演不同角色的,就算是一个七岁小孩,在校是学生,回家是爸妈的孩子,在弟
弟妹妹面前却是个大姊姊,人类可说从小就有这种训练,在工作上与在家也都是
不同的。藉由这种方法把行为切割开来,外遇的妻子回家可以继续扮演贤妻良母,
囚禁妻儿凌虐的父亲到了公司能够扮演亲切能干的上司,毫不相干。除了免罪之
外,增加好人的犯罪意愿也很有用,其一是「去个人化」,意思就是匿名。在没
有人知道是谁做的情况下,例如,网路上,好人不用冒着危害名声的风险作坏事,
意愿大大提高。
《路西法效应》的一个重点是好人在权威底下居然听命做出不可思议的坏事,然
而在史丹福监狱实验中,「狱卒」完全没有接受到这样的指令,他们甚至没有明
白地被任何组织洗脑说囚犯都是一些猪狗不如的东西,却自发地把那些原本可以
执行得很正派的监狱规范,扭转成为做恶的工具,这让我十分惊讶。除此之外,
如果把「狱卒」简化成一群意外得到绝对权力控制某些人的人,这样的权利(能
力),加上前面所提的去人性化(制造敌人)与去个人化(匿名),甚至不需要权威的
胁迫与引导,是否就能成为一个好人豋场的完美舞台?这些条件真的很容易达成,
例如在学校里有人跟你说,那个谁谁谁很爱打小报告,是老师的宠物,等下体育
课我帮你把风,你去把她课本藏起来,她不会发现的,就是发现了也不敢怎麽样
的。你做吗?换个场景,如果你意外拿到一个脑满肠肥的政客的帐户资料,利用
这些资料可以提领拿他的钱而完全没有曝光风险,如何?会想着「这肯定是贪污
的钱吧!我拿到之後会捐20%出来的」然後就领了吗?甚至不需要三项条件全满,
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很多出来......
只要有机会,邪恶,离我们并不远。
ps. 跟邪恶一样,绝望其实也离我们不远,很难想像史丹福监狱实验中的囚犯,
前两天还是个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扮演囚犯三天後,竟然全然融入角色,忘记自
己原本的权利,完全放弃抵抗,就像电击实验中的猴子,就算香蕉当前,牠因为
之前的经验被电怕了,再也不敢尝试,以致於活活饿死。电影「V怪客」里,女
主角被抓遭到严刑拷打,很快失去了求生意志也放弃逃跑,直到最後才发现囚室
的门始终都没有锁上,她是被她自己的恐惧囚禁了。我也有听说有人(传说中的
朋友的朋友),小时候被父母打怕了留下很深的阴影,就算长大之後,只要父母
脸一变手一抬,旧日的恐惧马上回到心理,再也不敢反抗,但其实父母都老了,
真要打起来是不可能胜过年轻人的。这不算特殊,地球上每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
对於令人绝望的种种心理控制手法都大有研究,饶你是百链钢也要化为绕指柔,
只是现在更加精进,不需要拔指甲、上夹棍也能有同样的效果。史丹福监狱实验
中,这些狱卒一没经验,二不专业,三在研究者监视下,四被禁止对囚犯动手,
但三天之内就有一个囚犯崩溃了,说真的我还真不知道我能撑多久。
ps2.这篇文章还没有讲到权威下助纣为虐的好人,就已经暴长的快三千字了,其
实《路西法效应》我都还没有看完呢,只是同期推理小说看得多了,愈发觉得人
性深奥,一时思潮汹涌就先写了,等书看完再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吧。
God is in the rain...... Just that will we ever get it?
--
我都快不清醒了,你还想不脱节吗?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4.59.1.64
1F:推 kbcurtis:看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人性化"竟是如此容易... 02/11 16:38
2F:推 Anber:大推这本书.. 我也才刚看完监狱实验而已.. 就爆多心得的 02/11 16:52
3F:→ Anber:最高兴的是.. 我在城邦回头书展.. 用39折捡到它 XD 02/11 16:54
4F:推 JimiHendrix:我觉得翻译很烂,毁了这本好书 02/11 17:10
5F:→ JimiHendrix:翻得非常不顺,有翻译错误及缺字情形。 02/11 17:11
6F:推 kill371:我喜欢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值得思考... 03/17 17:03
7F:→ kill371:我们似乎非常容易受到情境因子的影响...而不自知... 03/17 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