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ksoi (2009)
看板book
标题[心得] 捷克经典-波希米亚的传奇
时间Tue Jan 27 16:04:19 2009
网志版:
http://paksoi.pixnet.net/blog/post/25605567
一瞬间旅行成了一种神秘且复杂的行为,自助旅行尤其如此,如果是骑着单车,在攸
关生死的环境下完成旅行,历劫归来,就更添话题,生活好像从顽固的公式挣脱出来,变
身成为迷人的艺术,管它是一首诗、一幅画还是一部电影,总之,这样的人生有一点什麽
是可以拿出来津津乐道,甚至可以学学比尔.布莱森「以坚毅眼神望着远方,然後用低沉
的鼻音说:『是啊,我在森林里撇过条!』」
不过旅行地点的选择,似乎也强烈地关系着是要写出血泪交织的动感文章,抑或是带
点文人忧郁的千年一叹,就像面对莽原上成群奔跑的野兽兴起伤春悲秋的情怀,多少有些
「文不对题」;国家的印象决定了旅人的方向,捷克这个国家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有点陌生
,但不经意地就会撞见她: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慕夏、莫札特、史梅塔纳、德弗乍克
……就像散落在画布各处的颜料般五彩缤纷,然而要组成一幅捷克又太过片段,於是我翻
开伪装成旅游书的《捷克经典》(不过旅游跟人文的界线到底何在),看它如何勾勒涂抹捷
克。
故事从一个农夫普列弥修、一位贵族千金李布谢的相遇,捷克第一个王朝的诞生开始
,写捷克的民族守护者圣瓦茨拉夫和他的四位圣徒;写连战皆捷的铁金国王—欧塔卡二世
;写1415年被架上火刑台的宗教改革家—杨.胡斯;写不喜欢社交活动的宅男皇帝—鲁道
夫二世;写功高震主的一代名将—华伦斯坦;写……或许我们应该在这里停顿一下,聊一
聊捷克人公认的好国王—卡尔四世,在卡尔国王任内造就了波希米亚的盛世,他创立了中
欧地区的第一所大学「布拉格卡尔大学」,这所大学的创校章程写道:「我们这个国度的
忠贞国民们,对於知识十分地渴求,因此我们不应该再向外人乞讨知识的果实。」而他下
令建造的卡尔大桥,现在则是游客和偶像剧拍摄都不会轻易放过的景点,捷克作家伊凡.
克里玛是这样说的:「卡尔大桥所沟通的并不只是地理上的小城区,还有日耳曼与斯拉夫
两个民族之间心灵上的互相探索,它更是捷克民族历史的缩影写照。」
既然米兰.昆德拉都说:「如果一个捷克人没有音乐感受又怎麽办?这样,做捷克人
的实质意义便烟消雾逝!」这本书也就没有节省笔墨来描写捷克的音乐,从音乐天才莫札
特的捷克情缘、葛路克的歌剧改革、开启德国浪漫歌剧的韦伯、命运乖桀的马勒,到被尊
称为民族音乐之父的史梅塔纳、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杨纳杰克,作者走进圣尼古拉教堂、圣
维特大教堂、城邦歌剧院以及鲁道夫宫,感受音乐家们笔下的铮錝音符;而最有看头的还
是作者受邀到德弗乍克家作客,除了参观位於内拉霍捷伏斯村的德弗乍克出生纪念馆和维
苏卡村的德弗乍克纪念馆,还前往不对外开放的德弗乍克别墅—鲁莎卡之屋,我从书里的
照片窥看音乐家的故居,随意摆放的帽子、使用过的鹅毛笔以及《新世界》的手稿等等,
都彷佛德弗乍克未远,音乐家的灵魂不死。
卡夫卡的大名如雷贯耳,我却很少把他和捷克兜在一起,或许因为他是所谓「三重」
无国籍的人,德国人认为他是奥地利人,奥地利人认为他是捷克人,而世界上的其他人则
认定他为犹太人,「不管那一个地方都勉强收容了他,可是却没有一个地方真正欢迎他!
」这让我想起捷克前总统哈维尔为这本书写的序文,他提到台湾与捷克的相似之处,读到
这一章节我多少有些体会,《变形记》里揭櫫的异化与疏离,至今尚未获得解决,甚至更
为纷杂、严厉,展卷至此发觉台湾和捷克其实很近,一字一句拼凑起捷克的面貌,却瞥见
自己的身影。旅行是为了什麽?是不是在拼命寻找不一样的刺激、不一样的气味、不一样
的人群、不一样的……最後还是回到自己,为了完成自己;如果是这样,那《捷克经典》
可以带你旅行。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8.169.17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