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ook
标题Re: [问题] 请问圣经的选购
时间Sat Jun 16 22:33:49 2007
※ 引述《blueyun ( )》之铭言:
: 最近在阅读一些有关宗教学或神话学相关的书籍,
: 当中常引圣经经文作例子,
: 但我不是教徒,对圣经的印象也仅止於出埃及记等较被大众熟知的篇章,
: 所以想买一本回家研读。
: 刚刚在博客来搜寻的结果,
: 大多是看到类似「图解圣经」、「选录」等那种较为简易的版本,
: 但我想买可供学术上研读、研究的,不知道哪一个版本较为推荐?
: 刚刚爬文看到网路版的新译本http://www.wwbible.org/ver2/Onlinebible/
: 感觉还不错,但不知是否有出版?
: 谢谢^^
最近因为家人的缘故也在阅读旧约
我是建议一本非教会翻译的版本:
摩西五经 冯象译注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二○○六
不过要说明的是,冯象只翻译了旧约,新约没有翻译。
如果有兴趣可以在博客来买的到,我个人阅读後觉得,冯象翻译的旧约
比起教会译的(我读得是圣经公会译本)有趣多了,也好很多~
以下转录一篇有关此版本的书评:
黄锡木, 一部非信徒翻译的圣经--评冯象译注《摩西五经》:
=============
「……『属於』不能够单单从学术自由或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的,亦有群体感情的主观层
面;但那又不完全是非理性,而是建基於(教会)历史和群体的信仰生活里的。然而,这
是否说:译经是教会的专利吗?──或如冯先生问:『信仰是否有助於译者的理解和表达
呢?』……」(图:德.Duck摄)
=============
冯象译注《摩西五经》(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二○○六)
冯象先生(博士)的《摩西五经》(简称冯译)是我近期阅读的书中最有意思和有味道的
中文创作──是的,翻译也是创作,特别像冯先生这类文学翻译。
圣经的译本多的是,英译本就有数十本在市面上通行,而中文译本也有将近十部。这
些译本若不是圣经翻译机构翻译,就是信徒努力的成果。冯译在多方面都是一部与众不同
的杰作。冯先生既非教内人士,亦非传统训练的圣经学者,但他具备西方的中古文学和语
文极为出色的训练,并个人在圣经研究上的严谨自学,慨叹:「中文旧译舛误太多,无文
学地位,希望改变这不理想的状况。」(页ix)
冯译的翻译原则
冯译的原则在序言清楚说明:「回到原文善本,重新理解迻译;即在旧译之外,为普
通读者(包括教友)和学界,提供一种基於现代学术成果的忠实畅达而便於学习研究的译
本。」(页x)这倒没有甚麽特别,很多译本都以类似的话作招徕。最特别的还是对译文
的理想:「能够立於母语文学之林……;和原文一样,也要琅琅上口便於记诵而让人感到
亲切,能使今日的读者领会古人的精神乃至神的启示不觉得文字隔阂。」(页xiii)冯先
生从功能性角度来看现代汉语,认为中文「善於吸收」的语言特性营造了文学翻译工作的
契机。冯译的目标是大胆的:「要打破中文《圣经》同现代汉语文学的隔膜。……也可以
说,二百年《圣经》中译,第一次得了争取文学地位的机缘。」(页x)此译本能否达到
这理想要由历史来判断,但我相信,冯译要较任何一部现存的中文译本都更胜任。
篇幅有限,不能详细分析冯译之长短,试以一节经文为例来作讨论。
「亚伯拉罕复娶一妻续弦,名香娘。(qeturah,後裔据西阿拉伯『香料之路』,故名
。旧译基土拉。此片断至下文18节为圣祖故事收尾,情节不连贯。)」(创廿五:1;楷体
为译注)
比较《和合本》「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可见冯译有别於传统词对词
的形式对等翻译法,而是偏向功能传意。冯译用词简洁传神,配合上古英武人物的故事,
读起来很有气派,具「摩西史诗」的味道。
一般人认为功能传意的译本虽是浅白易明,但缺乏文学味道(如《现代中文译本》)
,其实那只是错觉。五十年代面世的J.B. Phillips的英文新约圣经译本既是意译又具文
学味道的经典之作,就连大文豪路易斯(C.S. Lewis)和当今圣经翻译鼻祖尤金.奈达(
Eugene A. Nida)也大赞这译本。六十年代的New English Bible和於九十年代的修订本
Revised English Bible都属这类别。词对词直译是比较容易的,浅白易明的功能传意则
困难得多,但要做到意译又能「立於母语文学之林」,固然难度极高,但却是文学翻译的
理想。我认为,冯先生的译作算是名列其中了。
冯译的译注
冯译并非只是译本,更提供了丰富并且非常有价值的译注;粗略估计,每页平均有五
至十行译注。冯译掺杂了三类注释。像创世记廿五章1节的「qeturah,後裔据西阿拉伯『
香料之路』,故名」这类资料就是翻译注释,旨在提供另译、直译或译词注解(另参创世
记二章7节译注「搏土('adamah)造人('adam),故名亚当('adam)」)。冯译非常执
着人名、地名的词义与内文信息的搭配,所以更改了不少传统《和合本》的译名,例如「
以东」译作「红哥」,「西珥」译作「毛岭」(但有些是不必要的,例如「便雅悯」作「
本雅明」)。
校勘注释提供抄本或古译本等异文语句资料;创世记廿五章1节并没有这类注释。冯
译相当重视《七十士译本》提供的语句(几乎每页都有《七十士译本》的参照),可惜的
是遗忘列举死海古卷的抄本资料。例如出埃及记一章5节译注「七十士本作:七十五……
」。《七十士译本》(即七十士本)与希伯来文抄本(或马索拉文本)之间的差异,可能
大部分仅是翻译问题,惟有得到希伯来文抄本支持的语句才有助经文校勘的工作。在这处
(以及其他地方),由於死海古卷中的4QExod-b抄本同样载有「七十五」,一般学者认为
,公元一世纪期间有多个希伯来文圣经版本流传在犹太人群体里(包括一个与後来面世的
马索拉文本相似的版本,以及以4QExod-b为代表的版本),而其中一份(如後者)与《七
十士译本》的底本相近。冯译只列举《七十士译本》作为异文佐证而忽略死海古卷的圣经
抄本,其实是贬低了这译本在校勘上的价值。
另一类最能反映冯先生对经文的洞见的译注则是研习注释。这类注释涉及的种类很多
,有些更反映了译者相当重视基督教传统对希伯来圣经的解释(创十八:3;利十九:18
);冯先生企图借用加拉太书三章6节来解释创世记十五章6节文中的「(耶和华即认他的
忠信为)义」,也许表明他还是比较锺情基督宗教传统罢。创世记廿五章1节译注中的「
此片断至下文18节为圣祖故事收尾,情节不连贯」值得一提。甚麽是「情节不连贯」呢?
对於五经的编修者或读者?抑或对於冯先生呢?很明显,冯译深受传统历史批判式圣经研
究影响(甚至有点儿照单全收呢),透过译注提供的参照经文(例如创世记二章4节译注
「下接5:1。以下至3:24为渊源不同的另一创世片断」),企图呈现五经的来源片断(也
就是学术理论中的J、E、D、P部分),并揭示公元前五世纪末、四世纪初的编修者把片断
合并成一起的痕迹(参〈谁写了摩西五经〉,页xxii-xxiii)。依我看,冯先生在这方面
的执着和努力实在吃力不讨好。圣经翻译的原素材是成典的圣经文本,而非成典过程中的
片断,更何况这些所谓片断只不过反映个别学者的学术假设,根本完全没有考古或抄本实
据的证明。
圣经翻译是教会的专利的吗?
冯先生从文学、人类文化遗产来看圣经翻译,认为他身为教外人也可以参与这方面的
工作,不认为「《圣经》仅仅是基督教的经典」(附录部分,页388-389)。这立场多少
也受到他的另一专业(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等法律业务)所影响,把圣经视为一种「公众
域」(public domain;这是笔者的用语)。冯先生的圣经观其实十分普遍,国内很多知
识分子亦有同感。
然而,仔细深思这问题,今天的圣经确实是从基督教会来的。新约圣经的面世和成典
是最明显不过的,即使是从犹太人圣经转借过来的「旧约圣经」,亦与原来希伯来文圣经
有别了,例如「次经」(在某些教派)的存在和书卷的排列方式,再加上,早期教会教父
在解经过程中实质上是要把这原来是犹太教圣经(透过希腊文旧约圣经译本)基督教化了
。
「属於」不能够单单从学术自由或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的,亦有群体感情的主观层面
;但那又不完全是非理性,而是建基於(教会)历史和群体的信仰生活里的。然而,这是
否说:译经是教会的专利吗?──或如冯先生问:「信仰是否有助於译者的理解和表达呢
?」
正因为基督教会都视圣经为己有的财产,一般圣经翻译工作都只让教内(还是相熟的
宗派背景)人士参与,这无疑把翻译工作困在死胡同里。一位基督徒译者的中文底子有多
好,一来到翻译圣经,始终脱离不开传统《和合本》的表达框架,词句表达亦缺乏创意和
新鲜感;更何况有多少牧者和圣经学者真正谈得上有好的国学底子呢。教外人既没有传统
的意识或下意识的包袱,在翻译上的发挥空间就大有作为了。此外,自圣经成典至今,圣
经的阅读处境从原来只是基督教会的读物,变成一种公众域的文学作品,这是可喜的现象
。译经工作可以成为教会和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文化平台,让更多人认识我们的信
仰。
「译经是教会的专利吗?」这问题就留待读者自行回答,但对於冯先生的问题「信仰
是否有助於译者的理解和表达呢?」,我相信他的译注就是最好的答案了。无论是翻译的
准确性、学术的敏锐力、文学上的造诣,现存的中译本没有一部能及得上冯象先生的译注
。《国语和合本》於一九一九年面世,随即成为学习当时白话文非常重要的素材;语文转
变了,《和合本》在这方面的价值显得逊色。如今,冯先生的译本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缺乏
,年青的一辈再可以阅读圣经来学中文了。
(黄锡木博士,圣经学者,主要研究新约文学和语言(希腊文),以及圣经翻译。中英文
学术性编着书目和专文逾半百。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荣誉副研究员,现任联合圣
经公会(亚太区)翻译顾问。)
转自以下网址:
http://sfngan.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17.html
--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
http://blog.yam.com/user/imagewind.html~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74.198.88
1F:推 Babbage:推~~ 不过摩西五经只是旧约的一部份,还是必须再买完整本 06/16 23:09
2F:推 imagewind:请问旧约有全部都翻译成中文吗? 06/19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