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mwalker (梦想起飞的季节)
看板book
标题《开卷随笔》鬼魂一般嘻哈前进的摩托车之旅
时间Mon Feb 21 13:18:07 2005
2005.2.21.中国时报 骆以军 (20050221)
在《60年代》这本书里,作者David Burner写到〈胡士托国〉後来的所谓「嬉痞资本
主义」:「反文化最直接的金钱剥削者有二:一是毒品贩子,另一种是发摇滚财的人,包
括较为富有的乐团和赞助者。在边缘的则是广告商和资本家,他们努力培植以年轻人文化
为中心的消费市场…」一如在「阿塔蒙特事件」音乐会最後以谋杀和恐怖行为收场,在那
天的暴行进行时,群众们像受到催眠一般,像只是一场音乐会的继续演出。他说:「重要
的是,这些群众并不是前一世纪的无政府主义哲学家所设想的那种团体内的自主个人。他
们是一群消费者。」
我们如何能同时启动不同房间的感性机制去阅读切.格瓦拉的《摩托车之旅》与章诒
和的《往事并不如烟》呢?前者是如花初绽的革命者圣徒,那个吊诡地成为资本主义全球
化商品符号中,作为「革命」这一道德选项中最强势货币之代言肖像的死者;後者则是昆
德拉後的世界,革命已经发生过了,历史的大进军(那些想像着自己处在看不见的摄影机
之前,穿着格瓦拉肖像T恤的西方知识份子),空荡荡的祭坛。纯洁的代价要一整世代成
千上万的人担负时,另一些细微索索的人类文明或石老品德作为交换被疯魔粗暴地打砸摧
毁。所以大陆学者刘晓波称2000年造成轰动的〈切.格瓦拉〉舞台剧是「炒作的革命」:
「他们在戏里支持穷人,在戏外则站在富人一方。」
我们用一种潜意识的浑沌,记忆着1960年代之後的,革命的顿挫,陷入和实体世界(
结构森严的国家机器,往往无解的经济困局,大国政治的牌戏、民族主义背後的寡头恐怖
统治)交涉之夹缠巷战,以至失去足以激动人心的纯洁面貌。除非有一个正值高烧状态却
遭秘密处决的青年革命家(一具屍体)作为牺牲。某些部分,肉体的施虐一如傅柯在〈断
头台的场面〉所述:不论公开的暴力展示或秘密处决,受害的肉体常将权力与真相(或真
理)结合,有时往往逆反了恐怖震慑之效用而使死者成为圣者。
电影「摩托车日记」的导演似乎有意识地抓住这一「青春肉体的施虐」(或至少是受
到威胁)这一意象:譬如数度出现的气喘(濒死的恐惧或某种早夭的预感);默默地,一
如牲畜被挑选至矿坑苦劳的卑贱穷人身体;麻疯病患截肢或脸孔扭曲变形的意象(那样的
宗教史诗,以同甘共苦甚至凌虐自身博取苦难者的信任,不知怎麽,让我联想到《教会》
这样的电影);这一切在那个俊美不行,演格瓦拉的男主角夜里泅泳、渡河到麻疯村彼岸
那一场戏达到高潮。
这一切隐隐有些「青少年法西斯」危险的浪漫主义革命诗歌,因为格瓦拉的青春早逝
(且死亡的形式如此吻合他一生对抗的「美国帝国主义加上拉美独裁者之双重压迫」),
像一首诗的隐喻。他死於美国中情局和玻利维亚陆军的秘密处决。屍骸於30年後才被发现
。他的遗体、遗照皆按停在革命如花朵般纯洁盛开的年代。人们来不及看见青年革命家在
夺权後可能的衰老腐败或独裁:如卡斯楚、毛泽东、狄托。那是一具纯净的、时光冻结的
殉难者遗骸。某部分来说:是20世纪革命大油画正中央众人围绕恸悼的耶稣。
於是,回到「革命前夕」,一种公路电影加上流浪汉传奇的摩托车长征──以地图上
的迁徙,串线珍珠般重描一想像的「团结、完整的拉丁美洲整体」;在欧洲白人殖民、经
济剥削而切割国界之前的史前史南美洲。美得让人想葬身其中的安地斯山湖畔。渡河上善
良而务实的妓女陈述着关於河豚的色情故事。散落在高原上的遗民。印加之地被亡灭的圣
殿废墟。那些神情茫然萧索的印第安妇女──电影的最後且以黑白照相簿的形式将之重描
为「失落物」,成为一复杂多层次的招魂术:对成为「圣物─遗照」的格瓦拉的招魂;格
瓦拉理想中的那个拉丁美洲之招魂;20世纪革命纯洁美好价值之招魂。
这部电影被放置於更世故的(我们这些意淫「革命」或从革命春梦中疲惫醒来的老青
年)「一切已发生过了」,「世界不可能变得更美好」的时态,回到「革命前夕」的那趟
一万三千公里摩托车大漫游,或者已剥离了所有历史模型的细节与真相,它像油液玻璃瓶
里那些漂亮的悬浮造景,那些贝壳、小鱼或海星,永远被冻结在最美好的时刻。
彷佛格瓦拉和阿尔贝托这两个青年,永远在那沙尘漫漫风景壮丽的南美大陆公路上,
像鬼魂一般,嘻哈无邪地骑着摩托车前进。
--
※ 编辑: filmwalker 来自: 61.230.112.153 (02/21 13:19)
1F:推 Fredwreck:标题让我搞混 "嘻哈" 真的是 非战之罪 ...220.137.135.233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