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mic ((Nomis))
看板Warfare
标题[心得]
时间Thu Feb 29 00:23:05 2024
网志图文版: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4/02/blog-post_29.html
--
亚齐女提督与未亡人舰队[下]
从亚齐舰队的组成可以看出占多数的仍然是小型军舰,主要作用与其说是海上交锋,
不如说是搭载兵员从事登陆作战;在1629年的最後一场大败中,亚齐舰队载送完部队後便
停泊在河口,完全没发挥其他可能的作用。和舰队规模相比,或许亚齐一再举兵、从来就
不考虑同葡萄牙妥协谈和的韧性更令人印象深刻──从历次失败中一再重整、甚至重建舰
队恐怕是不小的负担。在17世纪亚齐留下的英雄史诗(hikayat)当中,从动员役夫进入山
中伐木开始到战船造完,前後费时17个月;许多人因此感染疫疾,尚未出师身先死 。
虽说强攻麻六甲一再吃鳖,亚齐的划桨舰队表现比较糟糕,不过从亚齐搭载香料出发
放洋、远航红海的贸易船则发挥得比较好──毕竟贩售香料可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用来
从事远洋贸易的船舶是东南亚常见的「jong」。和一般身量轻薄的东南亚船舶相较,
jong的吨位很大,比之同时期欧洲或中国的大型船丝毫不落下风,虽然也有载重吨位仅
85吨的,但一般在四五百吨左右,个别可以到七百甚至一千吨。其巨大酬载量、多层船壳
带来的厚重外型、一船多桅(2至4桅)与中式远洋帆船也很接近,以至於西方文献中junk和
jong经常混用混淆。然而jong有两点与中式帆船截然不同──首先中式帆船大量使用了
铁钉、铁锔等铁制品来建造船身、固定船壳,jong却只用木橛、木榫来建造,编藤「缝
纫」船身,遵循东南亚水域与印度洋船只的老传统。其次,中式帆船很早(大约自公元一
世纪开始)就已使用艉後延伸出去的中央尾舵,而jong则和许多东南亚类型的船舶一样
,使用两支边舵。
不用铁钉的缝纫船既难以承受火炮後座,又不耐敌炮轰击,葡萄牙船舰纵横印度洋,
主要便占了对手船体不够坚韧的便宜;但为了适应远洋航行而造得格外坚固的jong却是
例外。阿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麾下的葡萄牙舰队首次进入麻六甲海峡时,
曾有一艘jong载着出逃的帕赛(Pasai)国王,径直撞入葡萄牙人炮口。这艘jong的船
壳却有内外四层之厚,最大的葡萄牙舰炮顶多能击破最外两层,根本打不穿;其船比葡萄
牙舰队里任何一艘船都高大,以至於没有人敢攀舷肉搏。阿布克尔克命令其麾下艉楼最高
的大舰靠肩并舷,然而其艉楼几乎够不着jong的舰桥(bridge)处。这艘jong和整支葡
萄牙舰队缠斗了整整两天两夜,最後是葡萄牙人扯去其两支边舵以後才投降。
其他jong或许没有到上述四层船壳这样夸张,然而也有两三层船壳、每层厚达2公
分以上的;还有的jong不知是否记取了边舵被撤的教训,采用了中式帆船的中央尾舵,
同两支边舵一起三舵并用 。引进土耳其火铳手和火炮之後,jong的防御力更上一层楼
。1561年,2艘葡萄牙大帆船(galleon)和其他小船拦截住1艘从亚齐放洋的jong;这条
jong高大不下於葡萄牙的大型船(carrack),其上搭载亚齐、土耳其、阿拉伯和阿比西
尼亚战士500人,载炮50门,打了一整晚平分秋色,最後与一条并拢的葡萄牙船同时着火
,船体高於海面处通通烧光。次年(1562年)封锁游弋的葡萄牙舰队再度拦住1艘全员400人
、载着高品质舰炮的jong;去年的剧战重演,结果也差不多,缠斗的葡萄牙战舰与
jong一道失火双双沉没。
一换一拦截显然没有好处,也没有吓阻作用,1561年起码有20条jong就在葡萄牙舰
队眼底下驶出封锁线,几乎年年如此。1554年开展的拦截战略到1569年也就无疾而终。要
说亚齐用於远洋贸易的jong有甚麽缺点的话,主要是亚齐并没有掌握其建造技术──东
南亚能造jong的地方仅限於缅甸南部、爪哇北岸与婆罗洲南岸,而亚齐所使用的jong
可能是在古佳拉特(Gujarati)建造的,或许还模仿、采纳了葡萄牙的造船技术 。
除开硬干麻六甲的远征舰队、载送香料的远洋船队,传说中亚齐海军还有一项独门特
色。16世纪末,苏丹皇室出身的摩剌哈亚蒂(Keumalahayati,常简称为Malahayati或
Hayati)原本负责管理苏丹身边的亲卫女兵,表现出色的她随後被苏丹委以重任,拔擢为
提督,统帅全体亚齐海军。亚齐乡民口耳相传,在与葡萄牙人的交战中摩剌哈亚蒂惨遭丧
夫之痛,图谋报复的她因而号召同样失去春闺梦里人的寡妇们与她同仇敌忾,千余名女兵
女将独立一帜成为娘子军骨干,号称未亡人(Inong Bale, widow)舰队;为夫报仇成为其
炽烈战斗力的泉源。该舰队後来扩充至两千人,不再仅限於年轻寡妇,也接纳志愿入伍的
少女,且取得了独自的驻地寡妇堡(Inong Bale fort)。直到1607年摩剌哈亚蒂逝世为止
,寡妇舰队与荷兰人、葡萄牙人多次交手,战功彪炳传颂至今,三百年後摩剌哈亚蒂且成
为印尼官方钦定的民族英雄之一 。
话虽如此,关於摩剌哈亚蒂故事的细节其实经不起考据;传闻中被其击杀的荷兰人相
关文献中只模糊提到亚齐有个女提督,然而不知其究竟何人,当时所有荷兰人的纪录中压
根就没有摩剌哈亚蒂的事蹟。而第一个提及摩剌哈亚蒂名讳的「文献」纪录,实际上出自
於一本出版於1935年、以亚齐为故事背景、荷兰语写作的小说。虽说这位女性小说家曾亲
莅亚齐,可能是记录下了19世纪当地的口头传说加以创作,但现在印尼的史学家与传记作
者却往往将其视为正规史料,辗转引用数十个年头之久却鲜少过问其原始出处。未亡人舰
队的驻地寡妇堡确实有现存遗址,2公尺厚的城墙上保留着3处架设火炮的炮眼,然而留存
下来的墓石遗迹可能只是19世纪的产物,无法证实当地曾经驻守过娘子军;而在1997年进
行的考古发掘中,也未能获得任何可供佐证相关口述历史的考古证据。
换言之,除了亚齐曾经在16世纪末有过一位女提督之外,其它事蹟恐怕主要是20世纪
以後,因应民族主义的蓬勃发展七嘴八舌加油添醋产生出来的。不过,至少东南亚统治者
习於任命女兵作为随扈卫队这点,是真实不虚的传统;亚齐也不例外,17世纪初负责保卫
苏丹的女兵据说有三千人,其来源包含未婚的孤儿、从邻近政权捕获的战俘、以及从印度
买进的女奴。除了随身佩戴蛇形剑(kris)之外,她们也携带弓矢、盾牌、匕首、长矛和火
绳铳,在欧洲人眼里印象深刻,猎奇吸睛传播甚广,成为典型的东南亚刻板印象之一──
虽然女兵护卫的普遍现象可得到其它新近出版的17世纪史料来佐证,然而当初欧洲人也只
是将极少量、难以检证的资讯来源反覆传钞 ,与日後亚齐重塑历史的努力倒有异曲同工
之妙;一方从仅存的模糊记忆中撷取碎片、重新建构自我认同,另一方则是审视他者,凸
显特化的异样、方能确立自我的「正常」意象。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50.116.194.187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Warfare/M.1709137388.A.713.html
1F:推 helldog: 你说的女提督是亚齐的女元帅-马莱哈雅蒂吗? 02/29 10:44
2F:→ helldog: 把荷兰名冒险家-科内里斯兄弟杀死的那一位? 02/29 10:46
是地
※ 编辑: Nomic (150.116.194.187 台湾), 02/29/2024 19:58:50
3F:推 articlebear: 推 03/03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