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mic ((Nomis))
看板Warfare
标题[心得] 重围之中[上]
时间Thu Sep 28 06:00:49 2023
网志图文版: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3/09/blog-post_28.html
--
重围之中[上]
进入火器时代以後,为了解决远距离火器只能接长不能接短的短板,整个明代试图结
合冷热兵器、给火器加装刃器的尝试屡见不鲜。比如说,正统五年(1440年)宣府参将杨洪
就奏道:
「臣巡视边徼,每与贼遇,惟神机箭有功。箭用茨菰镞,镞涂药,发輙中伤。但箭发
之後,须用枪叉追击,臣欲於枪叉上置铁叶,穴孔,安箭笼以皮囊,令不露镞;遇贼,去
囊发箭,就用枪叉乘机而进,庶便於剿杀。」
与寻常棍铳不同,这是将火门铳箭另外插装於木杆所附铁叶上,保留枪、叉等长兵器
的兵刃。到了景泰元年(1450年),镇守辽东太监易信则说「军中手把铳发辄不继,贼已习
知,每乘隙进兵;自今手把铳,须柄长七尺,上施枪头,铳尽用枪,庶不擢挫」 ,可能
是在火门铳棍上加装枪刃,也可能是类似杨洪的设计;同样也是在景泰元年,师翺则设计
了可连发、带刀刃的火铳:
「山西应州民有师翺者,颇有知谋,且能造火铳,其可连放三铳:第一铳放药箭七枝
,第二铳放铁弹子三、四十个,第三铳药箭弹子随用。每铳可打三百步外,铳後带两刀,
上能斩人,下能斩马。」
16世纪以後的相关史料更多了。万历年间郑文彬所编《筹边纂议》卷二有一条〈火枪
莫便於夹耙铳〉:
「夹耙铳即快枪一般,但快枪是一块铁打的一条铁棍,一般太重,夹耙枪则上半截浑
似铁,下半截扁扁一片铁,两边加木板夹住锭牢,所以名为夹耙铳。铳口头上,再傍边加
上如尖刀相似一扁枪,若见贼,放夹耙铳打了,一时再装药不及,贼却早撞在W,则即
作棍打贼亦可,则即作枪照贼扎将去亦可,一物而三用焉。况放时原用一铅子,若临贼,
放时多添二三铅子在内,发去则散开,多打着贼,即如连珠炮一般,即如两眼铳一般,即
如三眼、四眼铳一般。」
然则夹耙铳不但能放铳,同时兼具砸击、刺击等近战接敌的功用。同样也活跃於万历
年间的王鸣鹤,在其〈火攻答〉(收录於冯应京辑《皇明经世实用编》卷十六)中则描述了
他如何结合火箭与长枪长器短用长短兼用:
「长枪之上可用火箭,人人知之;亦是远远放去,徒费工料。今枪上各带火箭一枝,
其法,用黄藤纽作二扣,光滑不澁,以火箭一枝或二枝安入其内,其火信要长,外用一小
箭杆竹,臂刂破一半,用刀刳空,将火信按於半竹之下,用细蔴线缚於枪上,要在枪之半
中,其所缚之竹不碍下截,使枪信藏半竹之内,下出一、二寸,人带火绳一小叚,不拘左
右,以拿枪前手中指夹之,俟贼至三十步,方反手点之;其信已燃,隐入半竹之内,敌人
不觉。惟两手执枪向敌厮杀。其信燃至火箭後门,敌已与吾接刃矣,其箭一发,对面而去
,焉有不中之理。敌人着箭,其枪卽至;敌人躲箭,其枪亦至。枪不中而箭中,箭不中而
枪中,此势险节短之妙法,百发百中之玄机,操而熟之,可百战百胜。予半生妙用专在於
此。
制器之法,用器之精,不可不留心也。予昔征苗,苗多狜牛阵,各披绵被二、三床来
抵阵,惟以此箭烧之,未有一战不胜者。以此御虏,可降其马,以此御倭,可敌彼之鸟铳
,收功必矣。此法无难,一说就会,无分智愚。虽百万之众,一夜教之,可成精兵。就里
尚有未尽玄机,惟智者心会神运;若就说破,恐有外泄,传之四夷,反成无敌之器,纵以
予当之,亦难破也。」
王鸣鹤的火箭长枪不单只停留在构想上,更经过实战验证,从他自言受用了半辈子来
看该兵器是经得起战场考验的。同时期停留在图纸上但未必经过实战推广、冷热兼用长短
兼备的武器就更多了。赵士祯也改良了火门铳,给双眼、三眼铳都安上兵刃(左上图 ),
他设计的新兵器尽量都兼顾远射近战,而与前人不同的是,在《神器谱》、《续神器谱》
、《神器谱或问》当中也首次尝试了安装刀刃的鸟铳,好比说其改良的噜密鸟铳「床尾有
钢刃,若敌人逼近,则可作斩马刀用」 ,新设计五具铳管的迅雷铳(右上图 )前安圆牌、
後装短枪,「敌近,去牌倒持,五铳护手直进,当短枪戳」 。赵士祯设计的「翼虎铳」
、「奇胜铳」则分别是三管、双管鸟铳,虽然没安装兵刃,但可当藤牌、挨牌来遮架使刀
(下图左 ),一样是长短兼备 。与赵士祯差不多同时而稍後、刊印於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的《利器解》中着录的「剑枪」(下图右),也是一种鸟铳,铳管後方安装枪刃,而安
装扳机的枪托同时也当收纳枪刃的鞘来用,「其制通身是铁,把内藏枪,可当短兵枪棍,
一器而兼三器之用」 。
而在17世纪初成书、屡经改版的何汝宾《兵录》当中介绍的子母铳 ,不但是子母分
离、子铳可连续更换的鸟铳,铳口还可安装短剑一把,无异於後来的刺刀(何汝宾《兵录
》卷十四〈子母铳〉):
「其母铳之端有照星,又加短剑一把,剑锋官尺长一尺三寸,靶长五寸,口开曲眼。
装上管端,即以照星凑入曲眼,少扭转,自然扣紧。…遇放时,四子轮装,即放至百铳,
其子不热,万无爆炸之失。若至战酣,药弹两尽,及与贼相薄、兵刃相接,或卒遇贼於两
步之内,装铳不及,即插上剑锋,则举铳为枪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至天启元年(1621年)间,由於努尔哈齐的崛起,发给辽东的军
械当中就有「夹靶枪七千二百杆」 ,投入使用的数量不少。然而除此之外,以上所列举
的各项改良发明就少有相当规模成建制地被接受。整个明代,北方边疆更青睐的不是火器
加刃器的组合,而是火器直接充当钝器来使。这一着固然省事,但钝器的功效究竟如何,
在当时就已颇受质疑。戚继光这般吐槽:
「西北原野之战,旧传俱用大棒,并其他器悉置不问。大棒亦无式,不知用法。缘以
敌人盔甲坚固,射之不入,戮之不伤,遂用棒一击,则无问甲胄之坚皆靡。虽然,但势短
难以刀交,又须双手举用,而马上不得齐齐用力,下击必然闪坠。此步技也,而今用之马
上,不易左乎?」
「孟子曰『制挺可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非真言挺之可御坚利也;盖言人心齐一,
卽挺非可与坚甲利兵敌者,用之亦取胜。今夫敌甲诚坚矣,兵诚利矣,而我人心何如?乃
以白棒当敌为长技,迷而不悟;卽孙吴复起,毋能转移。何其谬讹入人之深也。」
与戚继光同为南方将领的俞大猷对钝器也颇不以为然;有人问道「九边之兵,咸以环
刀骨朵御敌,若何?」俞大猷回答:
「此积习之弊,而无有识破此机者。环刀乃一手所用之器,□(虏?)在马上,以此器
破我;我兵见□,每下马立营,只以一手之刀仰首以御之,彼高我下,万无取胜之理。骨
朵则头无寸铁,岂能伤人;所谓置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岂不惑乎?」
戚、俞两人对钝器的评价如此,并不怎麽把棒槌的作用当回事。意见只是意见,或许
实战中钝器并不如许寒碜呢?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揭露的战例证明木挺确实有其作用,
但起得是险些将人打死的吓阻作用,而非木梃真的那麽容易打死人:
「十月。先是八月中,虏酋黄台吉帅轻骑自宣府洗马林突入,将禾三五散掠。驰过暗
庄堡,把总江汝栋以锐卒二百按伏堡中,不知其为黄台吉也。出而抟之,黄酋骤骑直前,
我兵奋梃,击之堕马,佹获之矣,为其部众致死夺之去,我兵得其盔刀而还。阵亡官军二
十余人,虏亦有伤者。…是役也,黄酋伤重昏暝,越日乃苏,自是惧不敢犯边者数年。
」
黄台吉为俺达长子,以骁勇善战着称,比乃父更刚猛;俺达受封顺益王与明朝和解之
後黄台吉更瞧不起老父亲,常骂俺达无能 。明军这一埋伏打得黄台吉胆寒不敢入犯,固
然可说攻心为上,然而这还是运气好挑对了对象来打才产生的效果;撇开蒙古的大人物挨
打不谈,明军阵亡二十余却只伤敌军数人,从这等交换比来看木挺的杀伤力是很糟糕的。
至少保守地说,钝器的杀伤力不会比刃器更好,棍棒的效益不太可能是明军偏好钝器的主
要理由。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50.116.194.187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Warfare/M.1695852053.A.51A.html
1F:推 Gogoblue: 推 10/05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