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mic ((Nomis))
看板Warfare
标题[心得]
时间Thu Aug 3 20:25:21 2023
网志图文版: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3/08/blog-post.html
--
抗缅双刀氂牛尾[中]
邓子龙部的获胜,从军器的角度来看,首先是扳回了火器方面的差距。早在16世纪初
与葡萄牙人遭遇时,缅甸就已经接触到西方的火绳铳等火器;1556年征服掸邦之时缅甸的
火炮就随船输送逆流而上 。万历壬午年(1582年),见识过缅兵火器的黔国公沐昌祚也说
道「吾属皆新被缅破,甚流离,以缅兵所治百子铳不可当也」 。邓子龙早年在潮惠一带
征剿山寇海贼,无论是贼寇还是官军都不缺乏发熕、百子铳、鸟铳等新锐火器 ,邓子龙
自然都看在眼里,其文集中有诗为证:
「揭阳巨寇曾三老(曾一本),剽掠称雄居海岛;水兵数万莫撄峰,两省英雄皆草草。
电白直入佛堂门,劄住海珠二十日;三司百姓夜上城,束手元戎无计出。三省会师约南澳
,东西顺逆风不到;五月十二排战船,猾寇乘风先有报。闽师十万败如洗,将官沉水金门
里;蔽海艨艟悉卷空,军装火器尽为取。鸟艚揭石凭风起,白沙一日长洲尾八日程,贼船
夜劄牛田洋,轻视广兵容易喜。胜负未分莲澳战,一声霹雳船不见铳自破舟,风消烟散浮
似蚁,曾贼天亡莲澳底。猿臂擒来尚未死,主将胄官传与子。」(邓子龙《横戈集》〈东
海血战隆庆三年〉)
写成一声霹雳大炮将船变不见,可见得邓子龙对火炮的威力印象深刻。援兵入缅时自
不能例外。还是邓子龙《横戈集》中的诗,〈再过沧浪江记事〉吟道「万历十一六月期,
孤军深入滇之西;莽酋猖獗恃象马,火龙霹雳皆烟飞。…」火龙应指集束火箭 ,霹雳应
指火炮。诗作表述的毕竟比较模糊,不过曾与邓子龙在云南共事的王士性则说道,缅军退
兵後入援兵马无用武之地,邓子龙部遂转而调去清剿丁苴、白改一带所谓「百年逋寇」;
「夷盗止长於弓弩,不知火器,邓击以大炮,声震山谷;盗骇谓後山崩,巢穴当毁,乃四
散走,遂悉荡平之」 。可见援滇抗缅时大炮是带去的。云南本地人薛继茂也很明白地说
「缅行兵以象为主,平原旷野,象可攻冲;山菁阻深,亦难跋涉。邓子龙、刘天俸皆以火
器攻退」 。後来明代的言官(给事中)弹劾邓子龙,甚至抹黑道「缅贼向无火器,而得之
於红军(邓子龙部)矣」 。缅军当然是向来有火器的,此种诬赖一方面透漏言官对前线具
体事务的无知,一方面也反映邓子龙火器的锋芒甚至盖过了缅军,以至於明明有火器却遭
到无视。
而三尖山之战邓子龙则倚靠北胜、蒗蕖、宾川、姚安等地的土司兵立功。宾川、姚安
、北胜等地的土官为大理国时代传下来的僰人(今天的白族)後裔,蒗蕖土官则是彝族(明
代通常称之为罗罗,明代以前则称之为爨人)人 。不过白族人居住於山间谷地(所谓的坝
子)务农维生,风俗习惯与汉人接近,几乎被同化,善战之士主要是在坝子周遭的山菁中
射猎游耕讨生活的人──彝族人,以及分布於北胜、蒗蕖的纳西族(明代常称之为麽些)人
。彝族与纳西族的特色是甚麽呢?天启朝刘文徵编纂的《滇志》卷三十提到「爨蛮」(彝
族),写道:
「爨蛮…大略寡则刀耕火种,众则聚而为盗。…左右配双刀,喜斗轻死。…多养死士
,名曰『苴可』,厚赡之。每兵出,则苴可为前锋。军无行伍纪律,战则蹲身,渐进三四
步,乃挥镖跃起。人挟三标,发其二必中二人,其一则以击刺,不发也。又有劲弩毒矢,
饮血即死。
黑罗罗 男子…披毡佩刀,时刻不释。…大都性皆鸷悍,好攻掠,不能劫夺则人弗以
女妻之。全滇郡邑,所在为祟,皆其徒。鹤庆四十八村又号海西子,亦其种,多暴。铁锁
菁、宾川州、赤石崖、螳螂、古底,旧称渊薮。」
总结上引文,罗罗兵的特色是左右双刀,身上披毡,远射武器则有镖弩,弩发毒矢,
标则每人三发,留一发供近战之用。黑罗罗猖獗的铁索菁在万历初年间曾被明军剿洗过,
瞿九思的《万历武功录》也描述过他们的「药矢尤毒人,每一发辄能杀三人」,其人悍勇
无比,「贼乃出一人接战,伤我兵十一人」,「又多技巧,皆能舞双刀,上下如蜚(飞)」
。山地战攀藤附葛是其本色当行,明军曾亲身领教过,「菁中见一白衣人持弩,立岩上,
(卢)云追之,彼乃攀援而上树趋走,殆如风,三军皆以为绝类猿猴也」 。
纳西族的武装与战技与彝族十分雷同,却有自己的特色。在北胜州北方的永宁府,当
地的风俗是「重毡备斗」,「居於境内者多摩些(纳西族),常披毡,富者加至二三领
,虽盛暑亦然。头戴氂牛尾帽,重且厚,呼为喜鹊巢,皆非矢镝所能穿,盖以备战鬪也
」 。讲到蒗蕖州,则说「境内居民惟摩些,鬅头披毡,男子性强悍,善战喜猎,挟
短刃,饰以砗磲,少不如意辄相攻」 。在纳西族土官统治的丽江,正德朝编纂的《云南
图经志书》则写道,当地「土人男女无论少长,出入常带大小二刀,以锋利为尚。大者长
三尺许,头有环者谓之环刀,无环者谓之大刀,以革为系,挂自右肩,绕於左脇。小者长
尺余,谓之解手,亦以革为系,绕身一围,悬刀於系,当右脇之际。凡刀皆有室,富贵者
刀错以金银,饰以砗渠等物」 。
换言之,纳西族人并不带镖枪,但身配利刃或双刀、身披重毡则与彝族相似,只是纳
西人的双刀是长短相配,解手约长30公分,环刀、大刀则将近一公尺长。纳西人的毡毯披
得也更厚,可以重复披两三层,加上特制的氂牛尾帽「喜鹊巢」,可御箭矢──有监於滇
黔一带少数民族惯用弩矢,多披几条毡子便很有实战意义,好比说应付邓子龙所遭遇的药
弩手。用刀也有讲究,丽江、北胜南方的鹤庆,便以制刀闻名。谢肇淛写道: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云南刀即大理所作,铁青黑,沉沉不錎,南人最贵之,
以象皮为鞘,朱之上亦书犀毗花纹,一鞘两室,各函一刀,靶以皮条缠束,贵人以金银丝
。今大理无刀,惟鹤庆刀劒驰誉四方。其法,取古宗铁,濯以鹤川水,利可剸犀,柔者可
以绕腹。然古宗铁不易得,贸之四远者皆凡铁耳,而以金银装饰取媚,无当於用也。」
换言之,宋代以前驰名的是大理刀,到了明代则以鹤庆刀声誉最着,商贾转贩甚远,
只是远贩四方的多半只用凡铁,性能不如本地古宗铁所打造的刀。这也意味着鹤川左近的
人群近水楼台,更有挥舞利刃的优势。好刀就不便宜了,谢肇淛说道罗罗人不但「善造坚
甲」,而且「摽枪劲弩置毒矢末,沾肤立死」,所用宝刀更是上品,「其利刃有价值数十
马者」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50.116.194.187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Warfare/M.1691065524.A.9FC.html